流品

流品,漢語辭彙。 拼音:liú pǐn 釋義:品類;等級。本指官階,後亦泛指門第或社會地位。

詞目

流品

拼音

liú pǐn

引證解釋

品類;等級。 本指官階,後亦泛指門第或社會地位。

《宋書·王僧綽傳》:“ 元嘉 二十六年,徙尚書吏部郎,參掌大選。究識流品,諳悉人物,拔才舉能,鹹得其分。”

《南史 卷二十二 王曇首傳》:“累遷尚書吏部郎,參掌大選,究識流品,任舉鹹盡其分。”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今世流品,可謂混淆之極。婚娶之家,惟論財勢耳,有起自奴隸,驟得富貴,無不結姻高門,締眷華胄者。”

清 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七.流品》:“晉宋以來尤重流品,故雖蕞爾一方而猶能立國。”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流品澄清官序肅,稂莠不許侵嘉禾。”

清 龔自珍《調笑令》詞:烹茗,烹茗,閒數東南流品。美人俊辯風生,皮裡陽秋太明。

郭沫若 《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於是乎所謂士的流品也就日漸複雜了。”

流品的淵源

太宗置官品令,謂房玄齡曰:“朕設此官員以待賢士,工商雜色之流,假令術逾儕類,止可厚給財物,不可授之官秩”。即謂工商雜色不入流,不可為官。

秦漢以前官和吏並無太大區別。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如此解釋官和吏的區別:“官,事君之吏也”、“吏,治民者也”,在許慎的解釋中,官和吏只有職權範圍不同的區別,並無流品高下之分。事實上兩漢時期,吏已經有了流品走向。唐宋時期,官與吏的出身已經相當有區別,到明清時期便出現了中國政治史上的吏胥之害。

在《後漢書.循吏傳》中記載有一事:

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無少鷹鸇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鸇,不若鸞鳳。”渙謝譴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今日太學曳長裾,飛名譽,皆主簿後耳。以一月奉為資,勉卒景行。”

王渙認為主簿一職終非有鸞鳳之材的仇覽所能久居,然而要想繼續在仕途前行,最好的方法就是進入太學,取得一個正式的出身。

東漢時期,在察舉和徵辟兩大傳統的入仕途徑外,正規教育機構的太學出身已經逐漸迎頭趕上。而且,在當時已經有抬升太學出身而貶斥吏員行政操守的言論了,其中以王充在《論衡·程材篇》中的言論最為典型。

蓬生麻間,不扶自直;白紗入緇,不染自黑。此言所習善惡,變易質性也。儒生之性,非能皆善也,被服聖教,日夜諷詠,得聖人之操矣。文吏幼則筆墨,手習而行,無篇章之誦,不聞仁義之語。長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為己,勉赴權利;考事則受賂,臨民則采漁,處右則弄權,幸上則賣將;一旦在位,鮮冠利劍。

流品與階級

“西方社會有階級,無流品。中國社會則有流品,無階級。這也是雙方社會一大區別。直到今天,流品觀念在中國人腦里還很深。譬如教書人,是一種行業,衙門裡辦公文作師爺的也是一種行業,但行業與行業之間,卻顯分清濁高下,這便是流品觀念在作祟。又譬如文官武官,一樣是個官,官階品位盡相等,但在流品觀念下,則文官武官又顯然有分別。這是中國社會獨特的傳統,西方人不易理解此分別的。若要把流品二字翻成西方名詞也無法翻,只有中國人腦筋里才懂得。譬如唱戲也是一職業,然而在中國人腦筋里,唱戲的自成一流。這一流,那一流,各自有品,等級不同。種田的、讀書的,也同樣是職業,而在我們腦筋里,除開職業之外,卻夾有另一觀念,這就是所謂的流品。

明代科舉的弊端影響到官場,直接就是“流品”:明代風尚,非進士、翰林不能做大官。於是,進士及第是清流,浮在上面,官運亨通;秀才、舉人是濁流,沉澱在下面,永遠不能超越。進士、翰林沒有當小官的,無論政績如何;秀才舉人,沒有當大官的,同樣不論政績如何。這無疑使官場喪失了活力。從兩漢到唐宋,當官自然都得先從小官做起,有了政績可以升遷,這使得人人有升遷的希望。明以後,對秀才、舉人出身的“基層官員”來說,他們升遷的路途中斷了,政治抱負和施政才華得不到充分施展,理想破滅之後,順理成章的便是追求享樂,當個魚肉百姓的貪官或酷吏;而進士、翰林出身的“高級官員”,因高高在上而脫離實際,他們只要不“觸怒龍顏”,便無“降級”或“失業”的職業壓力,自然不會把主要心思放在關心民眾疾苦、為民謀福利上。因此,附庸風雅,擺弄琴棋書畫便成了許多官員的自然選擇。

流品的影響

“流品”除了造成“基層官員”和“高級官員”之間的隔閡外,就是在“高級官員”之間也有惡劣影響。它造成了官員之間不恰當的攀比--比出身、比學位甚於比工作成績。晚清大臣左宗棠,因只是舉人出身,雖功業蓋世仍備受歧視。他當時位列軍機大臣已是異數,但因不是進士、翰林出身,死後便不能享受最高層次的“文”字諡號。左宗棠咽不下這口氣,在進軍新疆平叛的途中仍連夜上奏,要求回京參加考試,以獲得進士及翰林學位。慈禧太后接到上奏後,下詔稱:戰事緊急,主帥不宜請假,特賜左宗棠進士出身,並賞翰林,著以原職繼續統兵平叛。左宗棠感激涕零,遂有抬棺進擊、平定阿古柏叛亂之舉。看看,當時位列軍機大臣之高位的左宗棠,尚且不能超脫於“文憑”的誘惑,可見科舉制所造“流品”之害人不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