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亭

流亭

概況 流亭街道流亭街道位於青島市城陽區南部,轄27個社區(村),總面積51.5平方公里,人口6.2萬。近年來,流亭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開拓進取,實現了三個文明建設的更快、更好發展。逐步培育形成了國際空港工業聚集區、空港三產密集區、街道中心商貿區、女姑山特色教育區、立交橋-白沙河景觀區五大功能區,全面提升了街道區域核心競爭力,樹立了青島市門景新形象。街道辦事處連續九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基本內容

流亭街道位於青島市區北郊,地處北緯36°06’25″—36°10′06〃,東經120°16′21〃—120°20′51〃。東鄰夏莊街道,南接李滄區,西臨膠州灣與紅島街道隔海相望,北與城陽街道毗連。東西最大橫距10.2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公里,總面積51.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5公里。是島城唯一的國際空港--流亭國際機場、全國最大的公路立交橋--流亭立交橋、青島市北部最大的汽車中轉站--青島汽車北站均位於境內,素有島城"北大門"的美譽。

目前,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已有17家國內外航空公司投入運營,已開通國內航線73條,國際和地區航線12條,通航國內48個城市及5個國家和地區13個城市,每周航班密度達到1300餘班,是國內外客人進入島城的第一站。流亭立交橋連通著308國道、204國道、青銀高速、濟青高速、青黃高速、環膠州灣高速公路、重慶北路等重要交通幹線,是青島市連線全國各地的陸路交通樞紐。另外,街道、社區(村)公路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街道公路密度已達到每平方公里200公里以上,在全市乃至全省位居領先地位。流亭街道位於青島市城陽區南部,地處北緯36°06’25″—36°10′06〃,東經120°16′21〃—120°20′51〃。東鄰夏莊街道,南接李滄區,西臨膠州灣與紅島街道隔海相望,北與城陽街道毗連。東西最大橫距10.2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公里,總面積51.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5公里。

流亭街道

流亭街道位於青島市城陽區南部,轄27個社區(村),總面積51.5平方公里,人口6.2萬。近年來,流亭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開拓進取,實現了三個文明建設的更快、更好發展。2011年,流亭街道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一港、九區、兩帶”的總體工作部署,以打造“青島國際航空城”為目標,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世界眼光謀劃未來、以國際標準提升工作、以本土優勢彰顯特色,全面推進結構調整、城市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統籌兼顧,開拓創新,實現了“十二五”開局之年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2011年,全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7億元,同比增長14%;財稅總收入17.2億元,同比增長17.6%;地方財政收入5.5億元,同比增長36.1%;固定資產投資69億元,同比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12億元,同比增長10%;外貿出口16億美元,同比增長23.5%;服務業增加值79.62億元,同比增長25.5%。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0.3:57.4:42.3。

流亭流亭

全面小康社會各項指標達標率100%,綜合經濟實力繼續位居全省各鄉鎮(街道)前列。逐步培育形成了國際空港工業聚集區、空港三產密集區、街道中心商貿區、女姑山特色教育區、立交橋-白沙河景觀區五大功能區,全面提升了街道區域核心競爭力,樹立了青島市門景新形象。街道辦事處連續九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城市化建設水平

伴隨著青島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進程,特別是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夥伴城市,流亭街道扮演著"迎奧門戶"的重要角色,其城市化進程和水平直接關係到大青島的整體形象,重塑島城整體形象,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已經成為全街道上下的共識。

近幾年來,流亭街道依託市、區重點工程建設及舊村改造工程,結合自身實際,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不斷加快了全街道的城市化建設步伐。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真正把流亭建設成為代表整個青島市整體形象的亮點。先後實施了國際空港周邊、流亭立交橋周邊、重慶北路兩側綜合整治、萬畝鹽田開發等重點工程,城市化進程得到不斷加快。特別是2006年以舊村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的城市化建設,全年累計投入5.5億元,拆遷民房、廠企33萬平方米,新建居民樓94座35萬平方米;同時加大了環境綜合整治投入,累計投入1500多萬元,出動各類機械2100多台次,強力推進拆除違章建築和亂搭亂建13.2萬平方米,追加投資200餘萬元,增配垃圾清運車輛7部,增加環衛工人100餘人。投資400萬元實施了白沙河截污工程,投資3200萬元實施供水擴容工程,新建水廠一座。

招商引資持續健康發展

對外開放一直以來都是流亭街道的最大的優勢和經濟成長源。在流亭的對外開放歷史上,曾經有許多第一:山東省招商引資第一鎮;1989年引進山東省第一家韓國獨資企業--青島托普頓電器有限公司;1997年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都有外資企業。目前,流亭街道已經累計引進來自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丹麥、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11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8.8億美元,其中包括藤華服裝、馬士基冷凍貨櫃、飛聖航空培訓等世界五百強項目8家。出口創匯迅速增長,2006年全街道實現出口創匯12億美元,位居全省各鄉鎮(街道)首位。在對外開放的拉動下,流亭街道的經濟迅速發展,已培育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紡織服裝、新型建材、空港物流六大產業集群。

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流亭街道始終把軟、硬環境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營造出了良好的招商氛圍。在按照"七通一平"的標準,對土地進行了規劃開發建設,高標準配套完善了路網、通訊、服務設施,最佳化了區域內的投資硬環境的情況下,打響了"親商、愛商、安商、富商"的招商服務品牌,提出了"招商更要留商,留商必先撫商"的服務理念。在園區內建成了10餘處職工公寓,開通了到市內、城區的公交專線,設立了巡警中隊,成立了空港國小,開闢了臨時辦公場所,引進了郵政、通信、銀行、市場、醫療衛生等服務機構,為園區企業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空港產業區步入快速發展

空港產業區是城陽區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四大板塊"(青島出口加工區、城市中心區、空港產業區、環海新材料工業區)之一,根據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關於加快空港產業區開發建設的安排部署,流亭街道高度重視,牢固樹立"一切服務和服從於空港建設"的意識,堅持"拆遷、配套、招商"三項同步推進的原則,切實將其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累計投入14.5億元,全面啟動了舊村拆遷、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招商引資等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目前,圍繞空港產業區核心區的飛行航運中心、飛機維修中心、空港物流中心、生活服務中心四大中心建設,核心區內的舊村拆遷工作已全部完成,累計拆除各類建築5200多處、67萬平方米,為建設和產業發展騰出了空間。高標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資2.2億元修建了空港產業區"三縱三橫"、機場路、臨港路、興陽路等12條道路,實現了與城區的全面對接。累計投資3.5億元進一步完善了空港工業聚集區的路網、水電、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增強了項目承載力。加大了對雙流高架、機場周邊等重點路域和區域的環境整治力度,清除衛生死角80多處,新建城市綠地26萬平方米,進一步提升了空港周邊的對外形象。在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的同時,突出抓好空港物流和現代服務業項目的引進。投資1.5億元的山航飛機維修項目已經落戶飛機維修中心,空港物流中心引進了投資3600萬美元的普洛斯物流以及中遠物流、銀燕物流等空港物流項目,生活服務中心已經具備項目落戶條件,正與世界知名公司洽談開發。

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

目前,總投資10億元的中韓國際小商品城一期、二期工程已經全部建成並招商完畢,年交易額可達4億美元。20萬平方米的三期工程以及16萬平方米的山東國際輕紡城正在規劃,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國三大工藝品、飾品一級市場之一。

流亭街道駐地商貿服務業凸顯國際特色,逐步形成了"青島市流亭韓國風味美食街"。2006年,對韓國風味美食街200多家門頭廣告和建築外立面進行了改造,並成功舉辦了"2006青島城陽韓國料理美食節"。復盛、快通、秋臨、丹頂鶴、渤海灣等一批涉外星級酒店綜合檔次不斷提高,街道現代服務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流亭街道建起了占地3000平方米,集教育教學、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老年學校,所有的社區(村)都建起了文化教育中心,社會基礎教育得到了蓬勃發展,流亭街道所屬8所中國小全部達到市級規範化標準,其中5所學校達到省級規範化標準,並引進了青島化工學校、新港報關學院等高等教育學院,構建起復蓋各個層面的教育網路進一步構築起了現代教育體系框架,使流亭街道整體文明程度得到不斷提高。

2006年,投資2800多萬元用於補貼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民眾參保率均達98%以上。投資300多萬元用於懷念堂建設,全街道墳頭遷移率達到80%以上;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紮實開展,全年新培訓轉移勞動力1100多人。科技、衛生、計畫生育、扶貧濟困、助殘、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同步推進。

平安流亭創建工作取得新進展

圍繞"平安創建"工作,不斷加大力度,創建出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不斷加大投入用於技防安裝和新增警力,確保組織機構、人員配備、辦公設施、工資待遇、制度落實"五個到位"。 對空港工業聚集區二期園區實施了封閉式管理,投資150萬元建成了無縫復蓋的電子監控網路,打造了島城首家"平安園區"品牌。實施"三級聯動"的治安、調解防控體系和"科技創安"工程,社區電子監控網路安裝率達到100%,有效地抑制了各類治安、刑事案件的發生。積極開展普法工作,推進民主法制建設。設立安全勞資辦公室,加大安全生產和環保監管力度,安全事故和勞資糾紛發生率達到歷史最低水平。2006年,新設8個片區警務室,新增警車4部、保全隊員21名,形成了上下聯動、全面復蓋的治安防範體系。

流亭大事記

清末,今流亭街道辦事處地域屬即墨縣裡仁鄉和仁化鄉。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德國強迫清政府簽定《膠澳租界條約》,流亭地域白沙河以南的仙家寨、狗塔埠(紅埠)、趙哥莊、雙埠、女姑山、蘭家莊、西後樓等7村淪為德國殖民地,1914年日本取而代之,以上7村屬滄口警察支署。

1922年,以上7村屬北洋政府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其餘村莊南城陽、於家、北後樓、廟頭、東果園、西果園、葦山村、王家女姑、邱家女姑、李家女姑、趙村、港東、流亭、夏家莊、窪里、楊埠寨、高家台、劉家台等18村仍屬即墨縣。1929年,流亭街道地域白沙河以南的仙家寨等7村屬青島特別市李村區第二分駐所、分駐所駐地仙家寨,其餘村莊仍屬即墨縣。1935年流亭地域白沙河以南仙家寨等7村屬夏莊區,隸屬於青島市鄉區聯合辦事處,其餘村莊仍屬即墨縣。

1938年日本二次侵占青島,流亭地域白沙河以南仙家寨等7村屬仙家寨區,區所駐地仙家寨。是時,仙家寨區還轄宋哥莊、滄口、婁山、南渠、大棗園、石溝、十梅庵、灣頭、小水、丹山、甲角石、黃埠等村,隸屬青島特別市公署,其餘各村隸屬即墨鄉政辦事處。1942年白沙河以南仙家寨等7村屬青島市嶗山辦事處,其餘各村仍屬即墨縣。1945年,白沙河以南仙家寨等7村又屬夏莊區,其餘各村仍屬即墨縣。

1945年8月,中共青島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9月建流亭區,始用流亭名稱,隸屬中共南海地委嶗山工委。1949年6月,流亭地區解放,同年9月各村建立村政權,白沙河以南仙家寨等7村及原隸屬即墨縣的流亭、窪里、高家台、劉家台、楊埠寨、邱家女姑、李家女姑、港東、趙村等村同屬南海專區嶗山行政辦事處夏莊區,東果園、西果園、葦山、南城陽、於家、北後樓、廟頭等村仍屬即墨縣。

1949年8月,流亭域地改設流亭區,隸屬嶗山行政辦事處,南城陽等7村仍屬即墨縣。1951年6月,屬即墨縣的南城陽等7村劃歸流亭區,隸屬嶗山辦事處,8月,隸屬嶗山郊區人民委員會。1958年9月流亭域內成立了愛國人民公社,後改稱仙家寨人民公社,隸屬嶗山郊區人民委員會(1961年10月改稱嶗山縣)。

1984年4月,撤仙家寨人民公社,改稱流亭鎮,屬嶗山縣。1988年11月,改為嶗山區流亭鎮。1994年6月,青島市重新區劃,流亭鎮屬城陽區。轄仙家寨村、紅埠村、趙哥莊村、窪里村、東流亭村、西流亭村、夏家莊村、高家台村、劉家台村、楊埠寨村、安樂村、廟頭村、南城陽村、於家村、北後樓村、東果園村、西果園村、葦山村、王家女姑村、邱家女姑村、李家女姑村、港東村、趙村、雙埠村、東女姑山村、西女姑山村、蘭家莊村、西後樓村等28個行政村。

1996年,因流亭機場擴建占地,東果園村整體遷至城陽區城華城路,其餘27個行政村管轄不變。

2001年6月,撤銷鎮制,成立流亭街道辦事處,所轄27個村名稱不變,屬城陽區政府派出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