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庫

“活血庫”,即備案的能即時趕到的捐血志願者。其目的是將血液以“活血庫”方式儲備在無償獻血者體內保存,待血液偏型或應急時再採集相關血型的血液,補充臨床用血需求。

基本信息

背景

5“活血庫”,即備案的能即時趕到的捐血志願者

中國每年的臨床用血量均在遞增,其中血漿的增漲幅度接近30%。雖然無償獻血量基本與臨床用血量持平,但由於獻血者血型各異,有時會出現某種血型緊缺、某種血型又沒有病人需要的狀況。

為了緩解這一矛盾,解決血型偏型,更合理的將無償獻血用於臨床用血上,而面向全國招募志願者,為他們驗了血型後,填寫獻血應急卡,留下聯繫方式,如有某種血型緊缺時,志願者將無償獻血,為所缺血型應急。

建立

取手指血液於試管中,做ABO血型和Rh血型鑑定,將結果列入“活血庫”檔案。根據臨床缺血需求,由獻血者填寫健康情況徵詢表,要求血紅蛋白測定合格、血壓正常、體格檢查合格、留取血液標本進行五項檢查,分別為:HBsAg和抗-HCV及抗-HIV採用ELISA方法,ALT採用軟氏法和速率法,梅毒採用TRUST法,檢測合格方可獻血,留取獻血樣本再進行五項復檢,合格後方可用於臨床。

職責

“活血庫”志願者共分為四種形式:核心層為醫務人員,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如遇到應急用血,可以立即獻血;骨幹層為社會愛心志願者,他們能夠保證隨叫隨到;補充層為高校學生和部隊官兵,他們的個人信息全部在血液管理辦公室登記,能夠迅速通知到位;還有就是社會後備力量,一旦需要用血,這些人員全部納入獻血範圍。

各地情況

上海

2009年9月,上海本市將組建萬名“活血庫”,已滿足上海世博會期間的應急用血。如果在世博期間突發重大事件,有2000人需要同時輸血,4000名應急獻血志願者可在12小時內全部到位,即刻捋袖獻血。萬名“活血庫”到2009年年底全部組建完畢.在萬名“活血庫”中,血型配額也非常科學,A、O型占60%,B型占30%,AB型占10%,同時還有一定數量的Rh陰性血志願者,完全能夠滿足世博期間用血應急需要。

江西

2009年5月16日,江西省首個大學生“活血庫”啟動儀式在南昌大學舉行,這些血庫登記在冊的志願者都是一個個“活血庫”,遇到血源緊缺、血液偏型和突發事件時,大學生就可以有效、及時行動起來獻血。 這個“活血庫”的建立旨在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加入無償獻血者行列,逐漸建立起一支較為穩定的無償獻血者隊伍。

套用

捐血志願者目前(指2009年9月)已成為最安全的血源,捐血志願者者更加了解臨床病人對血液的需求,會隨時根據臨床用血的需求,自願到血站參加無償獻血,這樣可以更有效地保證臨床用血的安全和需求。而且經常獻血者的血液反覆經過血液檢測,獻出的血避免了視窗期、試劑漏檢帶來的風險,他們的血液是最安全的。

意義

“活血庫”的建立是無償獻血的一種方法,是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和有關法規的一種舉措。其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徹底解決了血液儲存期短的問題。血站採集血液後,通常用ACD配方或CP2DA配方保存,在4—6℃保存期最長為35天,而以“活血庫”的方式儲備在無償獻血者體內,至少可穩定保存1—5年,甚至更長(一般1—5年內人員變化流動較小)。

2)防止血液污染,保證供血質量。血站儲備血液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導致操作程式方法的錯誤,或血站儲備條件有限,有可能造成污染,帶來不良後果或浪費。以“活血庫”方式儲存,只需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和獻血知識宣傳,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3)解決了血站儲備血液偏型或缺型問題,如果臨床上對某種血型的血液用量過大,會造成血站儲存血液偏型,甚至缺血,難以充分保證臨床用血,“活血庫”的建立避免了此類現象發生

4)保證了臨床上應急輸血。

5)補充保障戰備儲存用血,戰時用血不同於平時,往往會突然出現大量的傷員,急需輸血搶救,完全靠血站儲備血液,遠遠不夠,難以完成保障任務,以“活血庫”的血液進行補充更安全可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