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捕陷阱

活捕陷阱

活捕陷阱是為了活捕、誘捕動物而設定的陷阱。

設定原則

1、不破壞原來的環境,不踩踏獵物留下的足跡。在遠離動物行走路線的地方完成所有的準備工作,任何蛛絲馬跡都不能留下。

2、隱蔽蹤跡

構建和處理陷阱時,不要在周圍留下明顯的人的痕跡———如足印等,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戴上手套,以免留下汗跡和氣味。學者榛木設定陷阱,不要選擇與背景反差大、有特殊氣味的松木。因為每種樹都有獨特的氣味,獵物對此很敏感———動物的嗅覺通常要比人的靈敏許多。儘管動物怕火,但一般都熟悉煙味,將繩套在篝火上熏一下會掩蓋人的氣味。

3、巧妙偽裝,用泥巴塗抹木樁的橫截面。放在地表的繩索也要掩蓋好,越自然越好,同環境越協調越好。

4、陷阱要強勁有效

動物上了圈套後,為了逃命會拚命掙扎,它們會爆發出巨大的力量和潛能,陷阱的任何缺陷都可能導致失敗。

主要類型

繩套陷阱是最簡單的一種,任何救生寶盒裡都應備有布置圈套用的金屬線。應選擇不鏽鋼材料的金屬線,一端有眼以便另一端從中穿過。可以緊緊拴在樹樁、岩石或樹上。繩套是個活結,可以套住小動物的喉嚨或大動物的腿。繩子、線、金屬纜線都可以用來臨時製作繩套。布置陷阱時要考慮到獵物的類別。例如兔類喜歡在較高草地上,四處觀察,對周圍環境感到滿意時會跳躍向前奔跑。把繩套放在障礙物前方一定位置上,正好與它們一次跳躍的距離相吻合。如果繩套過分靠近障礙物,兔子會將之沖離。

金屬線繩套可以直接用兩根細樹丫支撐,使活動繩套保持張開狀態。可以捕捉兔類及其他小動物。可以根據自己判斷,放大至適當的比例,以對付較大型動物,如狐狸和獾等。

簡單繩套的使用:繩圈寬度應有一拳。高度離地面約四指寬。距離動物奔跑路線上的障礙物一掌。檢查是否栓牢在樹樁上,如果需要,可用樹丫支撐住繩套。

繃緊的繩套阱

用彈性幼樹繃緊繩套,可以把獵物彈離地面並吊起,,這會大大提高捕獵效率。這種方法一方面剝奪了動物掙脫的權利,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其他肉食性動物偷食的可能。

彈性繩套阱

獵物被繩套套住後會扳動機關,幼樹彈起,將獵物吊離地面。適用於捕獵兔類和狐狸,也可以套住反方向來的獵物。布置在動物足跡沿線的自然隘口比較理想。

誘餌彈性繩套阱

機理同彈性繩套,但增設了誘餌。繩圈躺放在地上, 誘餌懸在上面。獵物叼起誘餌的同時也會觸動機關。適用於捕獲中等體型的動物,如狐狸等。這類繩套阱應設在開闊地帶,誘餌容易被發現。首選之地為森林中的小塊空曠地。支撐誘餌的右邊樹樁只應稍稍插入地面,因為它必須與上了圈套的獵物一起被彈離地面。

誘餌彈性腿套阱

用天然叉枝或兩根樹枝綁成叉狀人字形,豎立在地面上,從被彎曲的彈性樹頭引下的線拴在短棍上端,繩套末端附著在短棍中央,短棍另一端與一端系有誘餌的樹枝相接觸,利用人字形叉枝與它們之間的摩擦力使整個裝置處於平衡狀態。繩套躺放於誘餌正下方的地面上。這類腿套阱適用於較大型獵物,比如鹿、熊和虎等。對於草食性動物鹿來說,動物血或臭腺可以喚起好奇心。

短棍上端壓在叉枝上,下端壓在綁有誘餌的樹枝上,利用拉力與壓力的平衡,整個系統得以穩定。

鞦韆彈性繩套阱

這種設定可以同時控制空曠地帶相鄰的兩條蹤跡線。橫臂上攜帶的兩個活動繩套,被吊線向上吊起,同時被束 縛在樹樁的“V”字形槽口上,以持平衡。一旦動物上了繩套,會拚命掙扎,肯定會使橫臂掙脫開,彈力會把獵物吊起在幼樹枝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