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錦祥

只要提到洪錦祥,不管是在研發中心還是在工程一線,誰都會豎起大拇指。 作為一名黨員的他,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在競標的那段時間裡,他更是忙的一點都顧不上自己家裡的事,兒子生病他回不來,就連他的母親病故,他也只能抽出一天時間回家匆匆行孝。

目錄

個人簡歷

洪錦祥,男,1976年7月生,安徽省安慶市宿松人,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博士研究生,江蘇博特新材料公司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早強型水泥基複合材料、混凝土材料的研究與推廣工作。他執著於建築工程材料的研究與推廣,鍥而不捨、不懈追求。先後承擔和參與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國家“973”項目1項,“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1項,鐵道部科技開發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研究成果廣泛套用於京滬高鐵等國家重大工程。獲省建設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帶領研究室成員獲專利技術5項,其中“凍融與疲勞荷載作用下混凝土失效機理與壽命預測研究”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

社會評價

工地上的“調味師”——記技術開發部研究二室主任洪錦祥同志
洪錦祥,東南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博士,2003年9月進入公司後一直在研發中心從事建築材料的科研與開發工作,主要從事水泥及其複合材料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現任研究二室主任。
只要提到洪錦祥,不管是在研發中心還是在工程一線,誰都會豎起大拇指。他不僅專業技術過硬,工作能力強,而且待人友善,特別是對待下屬,更是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生活中對他們噓寒問暖,工作中給予他們細心的指導,可以說,他既是一位和善可親的兄長,也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
作為一名黨員的他,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崇尚科學,遵循“科技鑄就基礎,博特創造未來”的企業理念,通過紮實的工作,進一步增強先進性意識,明確先進性標準,實踐先進性要求,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達到提高個人素質、為公司謀求效益、為社會創造財富的目的,一直發揮著示範帶頭作用。
他不僅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更是一名敬業的骨幹職工,具有勇於向高、精、尖挑戰的意識和勇氣。他能幹且肯乾,年紀輕輕已擔當大梁,成為公司科研的中流砥柱。他幾乎沒有休息日,周六周日總會在研發中心發現他忙碌的身影,更別提是正常工作日內了。就連本可以交給助手的做實驗、下工地等又苦又累的活,他也總是身體力行,苦累獨承。
如果將四萬億投資計畫比作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饕餮盛宴,那么外加劑就是這場盛宴的“小味素”,而作為科研人員的洪錦祥則可稱得上是參與烹製這場盛宴的“調味師”。
在京滬高鐵試驗、灌板投標的那段日子裡,無論是炎炎的夏日,還是在冰冷的寒冬,他始終堅持在一線工地進行著試驗,自09年6月至今,他已經連續一年堅守在了一線,本來就很瘦小的他變得又黑又瘦,以致偶爾回單位查找資料時,同事們都很難認出他來。有一次,江寧區科技局的相關領導來公司就評審“建設杯”第二屆江寧優秀科技工作者對洪錦祥進行現場考察,接到通知的他匆匆從工地趕回來,“如果不經介紹,誰能想到一位博士會是這個樣子”,聽完這句話大家都會意地笑了。
在競標的那段時間裡,他更是忙的一點都顧不上自己家裡的事,兒子生病他回不來,就連他的母親病故,他也只能抽出一天時間回家匆匆行孝。誰沒有母親?誰不知失去至親的悲痛?但是他知道現場不能沒有他,投標灌板的關鍵時刻不能沒有他!帶著浮腫的倦容回來了,回到了投標現場,他用哭啞的嗓音繼續指導工作,帶領大家繼續做實驗,這一刻,我們被深深地感動了!
然而天將降大任,必先苦心志、勞筋骨。在如此艱辛努力地付出之後,首輪競標卻意外失敗了。競標結果公布時正是“十一”長假前夕,當別人都開開心心地歡度假日的時候,他卻徹夜難眠,鬢角間也現出了一縷白髮。頂著各方面的巨大壓力,洪錦祥沒有放棄,而是帶領他的團隊,更加細緻地查找失敗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由於各標段之間距離很遠,坐車都要7、8小時左右,而時值寒冬的惡劣天氣更是加大了試驗難度。冷了,就把衣服再裹緊一點;困了,就在車上打個盹;吃在路上,睡在途中。就這樣灌標完成了,人也病倒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團隊成員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終於在臘月寒冬的第二輪招標中,他們一舉奪魁,取得了“投6中5”的驕人成績!
含淚播種的人必含笑收穫。憑藉出色地工作業績,洪錦祥先後多次被評為建科院優秀工作者、先進個人、公司優秀黨員、優秀員工,先後榮獲“建設杯”第二屆江寧優秀科技工作者、“第二屆省級優秀青年標兵”,科研成果榮獲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江蘇省建設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殊榮,同時,擁有堅實的專業基礎和高超的撰寫能力的他還執筆起草了國家973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申報資料。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洪錦祥同志用他的熱血和汗淚,澆灌出了怒放的花蕾,他用他的行動詮釋了黨員的內涵,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能夠收穫累累碩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