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聖公園

洪聖公園

明代建築,原為天后廟,由於潮連四面環海,為保海上出入平安,鄉人立神廟供奉天后娘娘,後改名為洪聖殿。1984年擴建為公園,現有洪聖殿、慈母亭、四眼井等古蹟。逢天后誕,前來供奉之遊人不絕。

基本信息

環境介紹

洪聖公園洪聖公園

洪聖公園位於潮連鎮的北面,臨西江,公園是於1984年在原洪聖殿的基礎上擴建而成。面積為一萬五千餘平方米,公園設計雅致,造型美觀。人工湖面廣闊,湖心亭通連兩岸,欄桿曲徑,岸邊垂柳,桃紅李白,亭台閣榭,相映成趣。古樹常青,綠草如茵,時花滿園。公園內主要歷史景點有洪聖殿、慈母亭、四眼井等。

景點介紹

洪聖殿

洪聖公園洪聖公園

洪聖殿俗稱大王廟,敕封“南海洪聖廣利昭明龍王”。該廟位於富岡山麓,面臨西江,氣勢磅礴,神靈軼事名揚遐邇。

該廟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為二進三楹,集磚雕、灰雕、木雕、古刻於一體的建築物。在歷史的長河中,幾經風霜,幾經重修,由於它的建築獨特,也代表著民間藝術精華。經有關學者考察鑑定,認為該廟建築有研究價值,於1998年定為江門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洪聖殿及洪聖龍王人像

洪聖公園洪聖殿

據《潮連鄉志》所載:明萬曆十三年間,潮連北廂盧在鄉試中式,派任安徽蒙城知縣,他為官清廉,勤政愛民,素有聲望。他侍母至孝,因母病累醫效,聞大王神靈,求神扶乩開藥,母病漸愈,母感神,囑其任滿離職時,請神回鄉祀奉,盧到廟占卜,得神應允,乃雕新神像放之原廟,抬舊神像回鄉,船行如箭,不日回到潮連,抬著神像選擇廟址,當抬至海邊天后廟時神像忽然重起來抬之不動,占卜得知神意在此建廟,占卜問天后娘娘,應允。故盧與鄉紳商議決定把天后廟改建為洪聖殿。洪聖殿竣工後,洪聖龍王像於正中,左為天后娘娘,右為王巡撫

天后娘娘神像

相傳天后是福建蒲田林氏都巡君的第三女,自小聰明,說話使人高深莫測。年三十死亡,宋元年間顯聖靈驗,在州里立了。明洪武初年,海上刮颶風,由於她的顯娃,很多船隻倖免災難。上封為“明應德正靈應孚濟聖妃”。由於潮連四面環海,為保海上出入平安,鄉人立神廟祀奉之。

五巡撫像

康熙十八年,清庭下移海界的詔令,命距沿海五十里的居民,盡遷徙到內地,以杜絕民從接濟鄭成功之子鄭徑和防止海盜搶掠。潮連必遷徙之列,慘狀萬分,王來任出任廣東巡撫時,上奏移民的害處,上命停止移民並村。潮連民從得以回鄉復業,深感其恩德,因而塑像祭祀之

慈母亭

洪聖公園洪聖公園

慈母亭是紀念區越“母慈子孝”的故事。區越是潮連富岡人,任官至明朝江西左參政。他八歲喪母,繼母唐氏對其關懷備至,每當區越外出求學,唐氏站在海邊石上候其回歸,此事習以為常,鄉人贊之,稱他站立之石為“慈母石”。區越之老師陳白沙有感於此,為之作了一篇名為“慈母石歌為門人區越作”以贈之,末名詩:“慈孝相感激,天機謝人力,誰來石下歌,見母不見石”。後明知府門人李翔泐石為之紀念。

區岳伯大宗祠

區岳伯大宗祠是九世孫區越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集資創建,寢堂三間,貫以八柱,奉祀始祖竹溪等考妣,門樓上書:“大中家廟”(區越官參政,秩受大中大夫),十世孫元晉改建門樓,由新會知縣林會春改書“岳伯祖祠”,崇禎十三年龍捲風襲擊,乾隆年間颶風大作,門樓倒塌,之後年代屢經重修,為防風計,將門樓頂改建為四面通風,甚為特色壯觀。70年代末,公社將門樓拆掉改建為農付廠。1988年內外親朋籌資重修,面為貌之一新。

海邊大步頭

海邊大步頭總長為135米,共有21步子級全為花崗岩石砌成,始建成時間不祥,據《潮連鄉志》記載,清道光十六年加高二尺,是作防洪和水上交通之用。過去每年大王神誕,外地參神民從船舶碼頭,水泄不通,放水陸炮也在此舉行,觀賞和參加搶炮的真是人山人海,喧聲震天,可謂盛極一時。解放後,破除迷信,上述情況已無。現在成了人們嬉水的地方,夏天之際每日四時許,男女大小在此游泳,熱鬧非常。

四眼井

洪聖公園洪聖公園

位於文閣塔側。文閣塔原座落洪聖殿後,塔高七層,六角飛檐,內共奉文昌帝君,魁星等,鄉人稱之為“文筆”,解放初毀壞,現擬重建。相傳當時風水地師認為,有了文筆,必須有墨,四眼井比作墨硯,有筆有墨,潮連就可輩出名人雅士。

潮連義學

潮連義學位於洪聖殿左側,由公嘗或善者仁翁出資捐辦,讓那些窮苦人家的子女有入學讀書的機會,一切費用是免收的。後由於公款不足,停辦已久,只留下名為“義學”的建築物。

潮連鄉約

潮連鄉約位於洪聖殿左側,是過去潮連各姓公共議事的地方。各姓在此商議制定鄉中公約,對好人好事給予表揚獎勵,對建約之人給制裁。在當地治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蔽天古

三棵古榕樹蔭蔽達一千多平方米,高嵩如傘,形狀獨特,如在公園門口遠觀之,三棵古榕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獅子朝天”圖,氣勢磅礴,形象恰切。詩人羅隱曾來此樹下乘涼看書,相傳羅隱所到之外,絕無蚊咬之災。

相關軼事

1、康熙移村根據《新會縣誌》記載:潮連大富山旁有洪聖殿,最為靈驗,康熙年間,詔令移村,群情惶惑,請乩於神,畫一“香”字,人以“香”字拆作“千八日”,後復村時果然。

2、不怕潮連人,最怕潮連神清嘉慶九至十五年間,海盜猖狂,掠奪商船,洗劫村莊,人民慘不忍睹。賊首張保見潮連四面環海,孤立無援,早有劫掠之心,但素聞潮連大王菩薩神靈,故此化裝求卜,許願所下“交杯”,不論“聖杯”、“陽杯”、“陰杯”都動掠潮連,可是所下“交杯”全都豎起來。恍惚之間,見神起立,揮手怒斥其走,他急忙帶賊船逃遁,至海中時忽見海面上雲霞滿布,兵船橫排江上,旗幟招展,威武無比,勢不可擋,海盜為之嚇破了膽,(據云是神顯靈),張賊逃至順德境內時,才說:“不怕潮連人,最怕潮連神”。

3、抗洪救災清鹹豐六年(1856),六月西江洪峰洶湧而下,水漲丈余,潮連海面汪洋一片,很多堤圍漫頂,搶救的人擔泥高築提面,忙個不停,對岸荷塘鄉崩提鑼聲不斷傳來,潮連民工睹狀,驚恐萬分,幸而沒有崩圍。洪峰過後,荷塘救堤民眾說,親睹潮連堤圍,驚恐萬分,幸而沒有崩圍。洪峰過後,荷塘救堤民眾說,親睹潮連堤圍人群有如千宮萬馬,冒雨築堤,有個坐著鑾輿撐羅傘穿著紅衣的人往回指揮。民眾估料必是大王菩薩顯靈,使潮連百姓免除一場災難。

周邊景點

新會現代農業基地

江門上川島

雲禮石頭村

大雁山風景區

北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台山富都溫泉度假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