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八老

津門八老

津門八老:對八位老畫家的尊稱。孫其峰、孫克綱、王學仲、王頌余、蕭朗、溥佐、趙松濤、穆仲芹並稱“津門八老”。

簡介

津門八老:人們對天津當代繪畫界德藝雙磬、名震津門、桃李滿天下的八位老藝術家的尊稱。他們是孫其峰、孫克綱、王學仲、王頌余、蕭朗、溥佐、趙松濤穆仲芹

孫其峰

孫其峰,男,漢族,原名奇峰,曾用名琪峰,別署雙槐樓主、求異存同齋主。1920年1月生於山東省招遠縣。1947年畢業於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科。自幼酷愛書畫,詩文、戲曲等傳統藝術,並隨舅父王友石習畫,1943年在山東龍江等地舉辦個人畫展。1944年入北京國立藝專,師從徐悲鴻、黃賓虹、汪慎生、李苦禪習花鳥、山水,並師從羅復戡壽石工金禹民
孫其峰孫其峰
學書法、篆刻。1947年與劉蔚在北京中心公園舉辦畫展,與王友石在天津舉辦國畫聯展,1949年後入天津河北師範學院美術系(美術系獨立建院後遂為天津美術學院)擔任教學工作,1983年3月作為中國美術家代表團副團長出訪日本,參加國際藝術交流活動。1956年以來在北京、天津、南京、瀋陽、濟南等地多次舉辦個人展或聯展,1982年與霍春陽合作的《山花爛漫》入選法國巴黎沙龍畫展,並被印為該畫展海報和介紹書的封面,代表作《春江水曖》《俏不爭春》《秋江》《好鳥鳴春》《雪鷹圖》《雪垂銀梢》《蜀江泊舟》等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在報刊上發表。繪畫、書法、篆刻均能活用傳統,參酌造化,融會白家,自成一格。且精研理法,長於著述,有《孫其峰畫輯》《孫其峰畫集》《花鳥畫譜》《孔雀畫譜》《中國畫技法》《花鳥畫構圖手稿》等多種畫冊、著作行世。曾任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天津市文聯常務理事等職,現為天津美術學院顧問、教授、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院部委,中國美術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中國畫研究會會長。著有《中國畫技法》(第一輯)、《孫其峰畫集》、《孫其峰書畫選集》、《花鳥畫譜》、《孔雀畫譜》、《花鳥畫構圖小稿》、《花鳥畫技法》、《孫其峰教學手稿》等書;另著《畫花鳥》已由台灣圖書藝術公司印製發行。

孫克綱

孫克綱,(1923-2007),一九二三年生人,天津人。擅國畫。天津畫院。十餘歲始臨摹古代繪畫之複製品,孫克綱先生15歲立志學畫,先從臨寫《芥子園畫譜》熟悉古今名家技法,後從劉子
孫克綱孫克綱
久學畫30餘年,從1953年其作品入選新中國首屆美術大展至1962創作具有時代特色的《秦嶺煙雲》,經過學傳統、師造化,再學傳統、再師造化的輪番數次修煉,以熱愛祖國河山、摯愛中國藝術的博大胸懷,終於在上世紀70年代末開創獨具特色的闊筆潑寫山水風貌,令其作品卓立千秋。曾任天津美術出版社編輯部副主任。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畫院專業畫家、一級美術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天津市國畫研究會副主席、天津畫院一級畫師(教授)、天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天津市國畫研究會副主席。其作品博採眾長,系統地借鑑、鑽研歷代畫家和今人的精粹之作,既心古人的筆墨技巧,又對今人之所長心領神會,變為已有。同時,注重師造化。在不斷探索、追求、創新中,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和藝術風格。其作品以氣勢磅礴、飄逸奔放、揮灑淋漓、流暢滋潤而享譽中國畫。特別是70年代後期,其筆墨功力更加雄勁,藝術造詣愈益精進,作品蒼渾互濟,虛實有致,韻秀中見鋒棱,清麗中含古樸,給人以明快、清新、雄健、渾樸之美。
1979年3月在北京和1987年4月在天津分別舉辦了個人畫展。作品還參加歷屆全國性美術展覽和地方美術展覽。作品為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出版的主要畫集、著作有《孫克綱畫集》、《迎春花》中國畫業刊孫克綱山水畫專輯、《山水技法》、《山水畫樹石技法》、《山東課徒畫稿》、《孫克綱山水畫法析覽》、《百石譜》(合集)、《百樹譜》(合集)、《山水畫稿》(合集)、《當代美術家畫庫》孫克綱專輯等。2007年5月16在天津逝世,享年85歲。

王學仲

王學仲,1925年10月生於山東省滕州市鮑溝鎮寧家村,原名王黽,字黽子,筆名夜泊,號滕固詞人,晚號黽翁,室名潑墨齋。1942年考入北平京華美術學院國畫系,曾師從邱石冥、吳鏡汀、容
王學仲王學仲
庚,1945年畢業後由北平國立藝專墨畫科轉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年畫及油畫,同時也接受齊白石、黃賓虹、張伯英、徐悲鴻、李可染等人的指導,書法功底深厚,諸體皆善,尤長於行草書,豪放雄健,跌宕多姿,繪畫則以山水為主,精於書畫理論,著述甚豐,1953年在天津大學任美術課教師。1978年入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創作。1985年天津大學建成“王學仲藝術研究所”,任該所所長。1989年獲天津市魯迅文藝大獎,出版有:《書法舉要》、《中國畫學譜》、《王學仲美術論》、《王學仲書法論》、《王學仲書畫詩文集》、《夜泊畫集》等。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天津大學研究生院藝術研究所所長、教授,中華詩詞學會顧問,日本國立筑波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中國炎黃畫院副院長,天津畫院特聘畫師,當代中國書畫網藝術顧問等職。1987年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滕州王學仲藝術館、曲阜王學仲畫館相繼建成,八、九十年代不辭年高多病多次深入大西北,完成了西北系列巨作:《漢家陵闕》、《西夏王陵》、《騰格里沙海》等作品。

王頌余

王頌余(1910--2005),原名文緒,又名為,齋室名曰:安素閣、易簡樓,天津市人。擅長中國畫和書法。1910年7月生。1927年天津匯文中學肄業。1934年受業於章(太炎)氏國學講習會,193
王頌余王頌余
6年先後從溥心畲、劉子久學畫,1938年從溥默公學書法。1949年曾在天津津沽大學中國文學系任講師,1958年後歷任河北藝術師範學院、天津美術學院教師、副教授、教授。早年從溥儒、劉子久學畫,從溥默公學書法,古典文學曾受業於章太炎、聞一多、裴會川。以文入畫,以書入畫,論者稱他“以書入畫,以畫入書”,藝術表現追求“重、拙、大”,開創“質健為妍”的書畫新境界。國畫山水構圖新奇,筆墨老辣,別具一格。其畫作流傳少,故尤為藏家關注。中國畫《把餘糧賣給國家》、《凱歌黃金路》、《灤水清兮清且甘》(與白庚延合作)分別入選第二、四、六屆全國美展。作品選送日本、新加坡、美國、西德、芬蘭等國家展出。1984年作為中國書法家代表團成員赴日本參加中日書法聯展和交流。出版有:《中國畫技法述要》、《王頌余書畫選》、《王頌余書畫藝術》、《困學偶記》等,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常務理事,天津市文聯委員,天津美術學院教授。論述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王頌余書畫選》、《中國畫技法述要》、《書法結體探津》。

蕭朗

蕭朗(1917—2010),名印缽,字朗,別署萍香閣主人;1917年生,北京人。蕭朗自三十年代末拜著名畫家王雪濤為師,隨王雪濤研習書畫達十餘年,同時得到齊白石、王夢白、陳半丁等人的教益;1938年與畫友在北京舉辦畫展,後多有作品展出和發表,聲譽達于海內外。他的花鳥畫多屬於小寫意畫法,藝術語言洗鍊自然,形象簡括生動,風格秀潤清雅,色澤豐富多變,淡而不薄
蕭朗蕭朗
,潔淨明艷。注重筆墨的書法情趣和書卷氣息。善於穿構富於詩情的靈境和意象,強調透過鴻蒙之理,將靜穆的觀照與活躍的生命統攝到優美的藝術作品之中。其花鳥題材廣泛,尤以畫雞和各種草蟲為人們所頌揚。《蕭朗畫集》蕭朗熱心公益事業,曾多次為各種公益活動捐款贈畫;2008年3月,他將自己多年精心創作的25幅國畫精品,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從本世紀四十年代起,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河北藝術師範學院、廣西藝術師範學院任教;生前為為天津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顧問,系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之一,被譽為“中國小寫意花鳥畫扛鼎者”;同時精研繪畫技法,發表過《怎樣畫寫意牡丹》《怎樣畫寫意草蟲》等文章,與友人合著《花鳥畫技法問答》一書,編繪《蕭朗課圖畫稿》等著作。主要作品有《浴罷》、《杉木林》、《踏遍青山》、《芙蕖鶺鴒圖》等。出版有《蕭朗畫集》、《蕭朗課徒畫稿》、《怎樣畫寫意草蟲》、《怎樣畫寫意牡丹》等。蕭朗先生因病醫治無效,2010年5月27日上午8點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3歲。

趙松濤

趙松濤(1916.9-1993)男,漢族,字勁根,號本堅。天津市人。山水畫家。自幼喜習書畫,早年以《芥子園畫譜》為師,後拜海派畫家王石泉為師研習中國畫。取法宋、元、明、清諸名家,尤
趙松濤趙松濤
喜石濤、石溪。擅寫意潑墨山水,所作構圖充實,筆墨渾厚,潑辣灑脫。曾從事商品裝潢設計。60年代從事工藝美術教學,後任天津工藝美院教授。80年代,由裝飾性的工筆青綠山水轉向潑墨寫意,或青綠、金碧、淺絳,或潑墨、潑彩兼施,在構圖、手法、意境上都有新的突破。《黃山玉屏樓》是他80年代後期的代表作品,他以青綠潑彩為基調,穿插以焦墨松林,更著以金筆、朱筆,以鮮明的色澤和光感取勝,甚至有些印象派的感覺。代表作品有《建明春曉》、《峨眉牛心亭》、《峰迴路轉》、《歸帆圖》、《白雲深處有人家》、《太湖之春》、《峨眉秋色》、《峨眉清音閣》、《出峽圖》、《黃山清涼台》、《黃山玉屏峰》、《雲南風光》、《長江圖》、《秋艷圖》、《幽谷圖》、《楊帆圖》等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在報刊上發表。個人經歷 1980年在天津舉辦個人畫展,1985年又在天津藝術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1986年作品參加在青海省舉辦的五人作品聯展,1987年作品參加在無錫市舉辦的二人作品聯展。著有《趙松濤山水畫技法》,合著有《百石畫譜》、《百樹畫譜》等。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理事,天津國畫研究會常務理事。

穆仲芹

穆仲芹,(1906—1990)天津人,1925年在畫像館當學徒,畫人物肖像。曾從師於韓瑞田先生,1928年後曾在永源地毯洋行畫地毯圖案,在南市大舞台從事舞台美術設計。1937年起居家作畫並畫商業廣告謀生,1948年後在天津廣告公司任職畫廣告。1956年後在天津美術設計公司從事商業廣告的設計及繪製,1960年後任教於天津工藝美術學院、天津工藝美術學校。1970年任職於天津工藝
穆仲芹穆仲芹
美術設計院,1972年後又回天津工藝美術學校任教,為該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天津分會理事。擅長花鳥畫。作品有《荷花》、《翠鳥》、《葡萄》,藏於天津博物館。作品還有《藤蘿花》、《八哥茶花》、《孔雀玉蘭》等。在工藝美院從事教學工作40餘年,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為傳承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傾注了畢生心血,培養了大批國畫人才。
穆仲芹先生生長於一個普通的勞動人民家庭,較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擔,飽嘗人生甘苦,感受世態炎涼,思想感情更接近平民大眾。他的畫雅俗共賞,毫無孤傲清高的士大夫氣,有的是生機勃勃的活力及對美好生活的摯愛與追求。寓情於景是他花鳥畫的一大特點。他在創作中總是把花、鳥置於一定的“情境”之中,從而煥發出打動人心的藝術力量。諸如他筆下的牡丹,枝繁葉茂豐滿濃艷,使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濃濃春意;他畫的葵花粗枝大葉壯健朴茂,使人感受著金秋的充實與喜悅。他善於捕捉蟲鳥情趣用以構築畫面意境。花蔭里銜魚翠鳥的得意、覓得獵物待機而發的八哥、螳螂,這些曾在自然中發生,又往往未被人注意的瞬間情節,被穆仲芹先生的圖畫緊緊鎖定,如歌如詩般地吟唱著一片片對自 然、對生命的愛戀深情。

溥佐

溥佐(1918-2001),滿族,1918年5月7日生,號庸齋松堪,北京人。因病於2001年9月10日下午1時在天津逝世,享年84歲自幼在父愛新覺羅·載瀛,及兄溥雪齋、溥敦齋、溥松窗薰陶下,酷愛書畫。1937年加入溥雪齋創辦的松風畫會。1944年與堂兄溥心畲合作在天津舉辦扇面展覽。1946年任北京大學出版部職員。1952年加入中國畫研究會。1959年應聘任天津河北藝術師範學院國畫講師。歷任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民盟天津市委委員;天津市政協常委;天津市民委副主任;天津工業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
溥佐溥佐
長。溥先生二十一歲時加入"松風畫會",同時,因與長他20多歲的堂兄溥心舉辦聯展而聞達於世。溥先生一生謙虛、勤奮。出生在有深厚藝術底蘊、家學淵源的王府世家之中,加之自幼耳濡目染于丹青詩文,兄長善教,兄弟用功。每日畫至夜深也不知曉。他曾是清王室貴族,少時即受到良好的教育,條件之優渥,非常人所及。溥先生青少年時期,被溥儀召進長春宮內府讀書,他藉此飽覽皇宮內府的大量藏畫。其在兄長們指導監督下潛心書法真傳,不僅打下堅實的傳統功底,而且廣采博取,匯百家之長融於一身,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與自家面貌。溥先生以畫馬著稱於世。他畫馬初習父兄:觀察、寫生家中飼養的名馬,同時汲取唐人韓乾、宋朝李公麟、元代趙孟兆頁的優秀傳統,並且吸收了西洋畫家郎士寧。他筆下的駿馬,無論單馬、群馬或靜或動,皆神形兼備、生動異常:以遒勁的線條,準確地勾勒出馬的體勢與動態,乃至骨骼筋肉。鬃尾用線細而健、挺而暢,且隨風就勢,故能神采奕奕而不僵化。重彩薄染:此亦獨家絕技。虛實變化無不依從結構或品種特徵,實而不實,虛而不虛,不板不滯,呼之欲出。溥先生更精於蘭竹花卉,他走的是俊逸挺秀、豐蘊瀟灑一路,也是始學胞兄溥雪齋,再師法宋元,兼采各代名家。以書法用筆寫蘭,出神入化,看他寫蘭,真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揮筆運腕於筆端,疾、徐、起、伏,正、側、反、轉;無往不收,無垂不縮,神完氣足。又極講用墨,濃淡相宜、幽雅和諧。再以焦墨減筆,皴點出奇石野坡或山溪流泉,頓使得滿室飄異香,令觀者扼腕嘆。晚年作畫,更求簡約,而尚神韻,筆簡而意足、墨少而神完,臻至人書俱老之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