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山鐵路

津山鐵路津山鐵路(天津至山海關)由唐胥鐵路延長而來,形成於1894年。 當時該鐵路不稱津山鐵路,卻稱津榆鐵路(山海關在歷史上有過“榆關”一稱)。 然而,今天的津山鐵路並非等同於早年的津榆鐵路,也與京奉、北寧等鐵路時期大不相同。

津山鐵路津山鐵路(天津至山海關)由唐胥鐵路延長而來,形成於1894年。最初,該鐵路的資產為兩家所有:天津至古冶段歸中國鐵路公司(設於天津),屬官督商辦鐵路;古冶至山海關段隸屬北洋官鐵路局(設于山海關),為官辦鐵路。1896年,兩段合併,成立了津榆鐵路總局。當時該鐵路不稱津山鐵路,卻稱津榆鐵路(山海關在歷史上有過“榆關”一稱)。它全程282.9公里,共設28個車站。可是,“津榆”之名僅使用了一年,該鐵路便依次成為京榆、關內外、京奉、北寧、京瀋、京山鐵路中的一段。100多年以來,很少有人再提到它的名字了。
然而,事物常會發生戲劇性的輪迴。從2007年起,津山鐵路一名又重新在全國的鐵路網上出現。
為適應2007年全路第六次大提速後京滬、京哈等幹線上開行時速200公里以上動車組列車的需要,鐵道部於2006年11月決定調整京滬、京哈等線的軌道區段。其中,將京山線北京—南倉間的線路劃入京滬線,而剩餘的南倉—山海關間的線路,則改稱津山鐵路。
然而,今天的津山鐵路並非等同於早年的津榆鐵路,也與京奉、北寧等鐵路時期大不相同。特別是近十幾年來的兩次變遷,使其線路走向及車站變化極大:
一是1994年10月“京山壓煤改線”工程開通後,新增加的唐山站、唐山北站(現唐山東站)等9個車站和線路(約89公里),取代了原唐山站、胥各莊站等7個車站和線路(約68公里)。二是2003年6月,鐵道部為配合京秦鐵路的改造,將原京山線的狼窩鋪—灤縣—秦皇島一線(約133公里,含15個車站),與原京秦線的狼窩鋪—遷安—秦皇島一線(約127公里、含10個車站)相互調換。如今的津山鐵路,主要走向為天津—塘沽—唐山—遷安—盧龍—秦皇島—山海關,全程303公里,共30個車站。而歷史悠久的灤縣站昌黎站北戴河站等車站已位於京秦鐵路之上;唐山站(現唐山南站)、胥各莊站、古冶站等車站,則列入七(道橋)灤(縣)鐵路(連線津山、京秦鐵路的支線)之中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