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坪鎮

洋坪鎮

洋坪鎮地處湖北省遠安縣北大門,舊名“洪恩市”,歷來商賈雲集,早在清同治年間就成為江漢平原與鄂西山區物資交易中轉集散地,是遠安最古老的商業中心,素有“小漢口”之稱。全鎮版圖面積24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125畝,現轄22個村,113個村民小組,10706戶,36932人。

基本信息

自然條件

洋坪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最高海拔1325米(太平頂),最低海拔127米(萬家咀河床),平均海拔400米,年日照時數1878小時,無霜期沮中220—240天,沮西210—220天,年降水量最高1100毫米,最低72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980毫米,年平均氣溫沮中15℃,沮西12.5℃,適宜糧油及多種經濟作物生長,盛產優質茶葉水果乾果西瓜等農特產品,素有“糧倉”之稱,明清貢品“蓮花米”即產於此。目前已建成有“萬畝優質稻、萬畝水果、四百萬袋袋料食用菌、千頭菜牛、萬隻羊”五大基地和11個專業帶頭村,年產糧食20649噸、油料2978噸、水果3459噸、黃姜15000噸、蠶繭186噸、茶葉63.8噸、香菇313噸,年牛出欄554隻,年出欄7172隻,出欄62068萬頭,擁有農副產品加工增值的潛力。

區域優勢

洋坪交通、通訊、商業發達,礦產、水能、旅遊資源豐富。洋坪鎮是進入襄樊宜昌荊門的咽喉要道,與宜昌三峽相距約60公里,省二級公路荷當線穿越境內。境內煤炭儲量800萬噸、矽石2500萬噸、石灰岩石300立方米、高嶺土4900萬噸、磚瓦粘土55萬立方米,銅礦儲量豐富且純度極高。遠安縣三大河流之一的沮河流經全鎮10個村,目前正在進行水能梯級開發。洋坪擁有關公回馬亭紅岩寺風景區太平頂風景區南襄城遺址和馬渡河漢代古墓群等旅遊勝地,旅遊開發前景看好。

經濟發展

鎮委、鎮政府大力實施“3212”戰略,黨的建設、社會事業、經濟發展都取得了明顯成效。全鎮下設黨支部38個,黨員1161人,其中黨政機關支部4個、事業支部4個、企業支部3個、居委會支部1個、農村支部22個、學校支部4個。全鎮擁有中國小10所,各類幼稚園、託兒所11所,在職教師244人;擁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22個,是省級衛生城鎮;擁有各類通訊站10個,移動通訊、有線電話覆蓋全鎮;擁有與全省連線的有線電視網路,並覆蓋全鎮12個村;擁有集鎮人口7000多人,是全省100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全鎮形成了以礦山、建材、水電、農產品加工為支柱的經濟發展格局,財政收入540.78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2987.4元。

基層工作視察

洋坪鎮洋坪鎮

在洋坪鎮,劉學甫一行先後實地查看了左家坪飲水安全工程,芭芒店防洪工程、蔡家灣U型渠建設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詳細詢問了該鎮農業結構調整工作情況,並聽取了該鎮負責人匯報有關2008年工作安排。劉學甫指出,洋坪鎮要立足鎮情,圍繞遠安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的目標安排部署工作。一是要轉變發展觀念,推動洋坪由農業大鎮向經濟強鎮轉變,要轉變工作方法,用系統的觀點來研究發展中的問題,要轉變土地利用效率,引導農民利用土地由傳統溫飽型向發家致富型轉變;二是提高工作水平,以開放的思維考慮工作大局;三是聚合發展力量,加強班子建設,形成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合力。在茅坪場鎮劉學甫一行先後查看了該鎮茶樹菇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種植大戶,對該鎮壯大食用菌發展產業的思路表示讚賞。在談到該鎮經濟發展思路時,劉學甫強調,要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來定位茅坪場鎮的發展方向;要堅定發展現代農業的信心不動搖,抓好食用菌的標準化生產;要推進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著力思考茅坪場鎮由礦業經濟大鎮向生態文明富裕新鎮轉變;要形成強大的發展活力,抓好班子隊伍建設。

農業發展

一、高標準建園,為豐產穩產打下牢固基礎。定植槽按1米×0.8米抽成,分層施肥。底層每畝施入楂子、雜草等5000斤以上,在上面撒上石灰200斤/畝,蓋一層土後再施入磷肥200斤/畝,然後再填土至高出原地面20—30厘米。回填的土沉實後才栽苗。定植後,逐年擴槽,用五個冬春的時間,全園貫通,以防園內漬水。
二、計畫密植,奪取早期豐產。定植時按2米x3米的密度,第四年產柑桔5700斤,畝產1425斤,畝收入710元;第六年總產12500斤,畝收入1560元;以後總產穩定在3萬斤左右。2000年,因果園蔭蔽,進行隔株間移,產量減少三成(因間移前一年屬大年),但質量提高,收入不減。在間移後的第二年,產量反而比間移前增加了2000多斤,總產達到4.2萬斤。間移後的第四年,即2005年產量達到最高水平,畝產11250斤,畝純收入達4000元。
三、科學施肥,提高果品質量。堅持以農家肥為主作基肥,沼液作葉面肥,提高果品質量,生產無公害綠色食品。為獲得更多更好的有機肥,1988年我建了一口10.5立方米的沼氣池,同時,大量養豬。豬糞進沼氣池,沼氣供家庭生活作燃料,沼渣作柑桔底肥,沼液作葉面肥,形成了豬—沼—果的生態栽培模式。這樣既節約了肥料成本,又能豐產穩產,生產出無公害、質量好的果品,投資省,效益高。
四、實行果園生草栽培,改善果園生態環境。1993年在農業局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引進藿香薊種子種植於果園內。該草是蟎類害蟲天敵鈍綏蟎的寄主,可以有效抑制蟎類害蟲的危害,每年可以減少防治蟎類害蟲的用藥2—3次。同時園內種植藿香薊夏季還可以降低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濕度,抑制其它雜草生長。秋季還可以作底肥埋入,既增加了果園有機質,還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狀。
五、勤奮學習,掌握柑桔種植技術。《怎樣栽培柑桔》、《柑桔優質高產栽培法》和《柑桔病蟲害圖冊》等技術書籍。《中國柑桔》和《中國南方果樹》邊學邊實踐,基本掌握了柑桔栽培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術。
六、用掌握的技術服務柑桔生產。

武陵峽

武陵峽全長5公里,位於洋坪鎮境內,兩邊皆懸岩陡壁,天如一線。最寬處也只有10來米,最窄處僅容1人通過。

洋坪鎮洋坪鎮
武陵峽一峽連四洞(月亮洞、楊樹洞、兵馬洞、天坑洞),洞洞相連,各有其景。在入峽口數丈之下,有一深潭,是一條暗河的出口處,人曰“龍潭口”。發水季節,暗河之水從龍潭口噴涌而出,自成壯景,枯水季節,龍潭口碧水如鏡,暗河潺潺有聲。在峽口的岩壁之上有古人刻下的“武陵峽口”四個大字,但看不清是哪朝哪代所刻。古人將此峽命名為“武陵峽”並不是牽強附會,當我們一進入峽中就感受到了陶淵明筆下的那種桃源武陵的意境。這裡峽高林密,僻靜幽深,人跡罕至,別有洞天,真是一處世外桃源。
武陵峽長數百米,卻擁有石刻、石樓及石寨等人文景觀十多處,主要有暗河、溶洞、峽中峽、水潭、岩坑、奇石、險壁及地質構造等自然景觀十多處,其景觀密度大、品位高、科學內涵特別豐富,為全省同類峽谷所罕見。

太平頂

太平頂位於湖北省遠安縣洋坪鎮境內,處於遠安縣嫘祖旅遊區中部,距縣城40公里,距宜昌市區60公里,屬荊山山脈東南的延伸,景區內山勢雄偉巍峨,翠巒疊嶂,逶迤綿延,絕壁斧鑿刀削,山岩奇突多姿,因古老傳說山上有百口井水,故又名百井山。山峰太平頂為遠安縣境內最高峰,海拔1325米,素有“遠安第一山”之美譽,堪稱“寰中絕勝”。景區獨特的秀麗自然景觀資源與楚文化的深層底蘊,是我縣境內最具特色,集人文景觀與休閒度假娛樂為一體的資源寶地,是開發建設融探險、尋祖、原始森林觀光、科普考察、狩獵、休閒度假等產品於一體的大型休閒娛樂旅遊的理想境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