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是莎士比亞創作的第一部悲劇。這個故事充滿了激情和仇殺,是英國戲劇的典範,也是莎士比亞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是當時“血與淚”的復仇劇流行的產物。這齣戲在製造恐怖場面上是成功的,受到了當時觀眾的喜愛,給年輕的莎士比亞帶來了一定的名聲。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羅馬大將軍泰特斯征伐哥特人十年後凱旋迴國,並俘虜了哥特人皇后塔摩拉及她的兒子們。泰特斯把塔摩拉的長子當作祭品以慰他在戰事中死去的十多位兒子。塔摩拉苦苦哀求卻沒法救兒子一命,自此,她對泰特斯一家恨之入骨。
羅馬新國王薩特尼欲迎娶泰特斯的女兒拉維妮亞,但拉維妮亞與王弟巴西安早已訂下婚約。泰特斯的兒子馬歇斯、昆塔斯和路歇斯等遂協助兩人逃婚。薩特尼以此為奇恥大辱,盛怒下改立了塔摩拉為皇后。亦因此,塔摩拉及她的兒子們擺脫了戰俘身份,成為國王身邊紅人。
在狩獵大會上,塔摩拉的姘夫黑奴艾倫唆擺她的兒子祈倫及狄米斯伏殺巴西安,強姦了拉維妮亞並把她的舌頭割掉、斬去雙手。艾倫又把馬歇斯和昆塔斯帶到巴西安被殺的地方,並誣陷他們為殺人兇手。
泰特斯懇求國王釋放二人,艾倫假傳聖旨,訛稱若他們肯奉獻一隻手,二人將獲赦免。終於,泰特斯砍下自己的手,可惜,馬歇斯和昆塔斯早已被處決。
泰特斯非常悲傷,他指派路歇斯逃出羅馬,密謀報復。後來拉維妮亞用口含木條著並在地上寫出害她的正是祈倫及狄米斯。
此時,塔摩拉誕下黑奴艾倫的嬰兒,艾倫帶著嬰兒逃亡,卻落在正率領哥特人攻打羅馬的路歇斯手上。另一方面,塔摩拉與兒子祈倫及狄米斯扮成了“復仇”、“謀殺”和“強姦”的精靈接近泰特斯,要求他著令路歇斯停止攻打羅馬。泰特斯巧計把祈倫及狄米斯留下殺死,並煮成肉餅。。
第二天,在筵席上,泰特斯騙塔摩拉親口品嘗其兒子造成的肉餅。泰特斯、塔摩拉、薩特尼及路歇斯互相殺戮,最後只余路歇斯一人生還,被封為新的國王。他指令活埋艾倫至半腰,讓他飢餓至死。

作品目錄

第一幕

羅馬將軍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大戰告捷,戰敗的歌特女王塔摩拉和她的三個兒子被俘虜。將軍的女兒拉薇妮婭上來祝賀她的父親和哥哥們的勝利,並非常高興地嘲笑歌特女王,要求父親殺掉歌特女王的大兒子來為她的生日慶祝。她父親同意了。歌特女王跪在地上求他不要這樣做,但沒有用, 歌特女王英勇作戰的長子被處決了,同時,國內的兩位皇子爭奪王位,泰特斯推選了薩特尼納斯為國王。

第二幕

羅馬王薩特尼納斯見拉薇妮婭很美,就想封她做皇后,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很高興地答應了,但拉薇妮婭與皇子巴錫堂納斯早有婚約,巴錫堂納斯挺身奪走拉薇妮婭,在泰特斯僅剩的的四個兒子的掩護下脫身,但泰特斯得小兒子在為此與父親爭吵中被父親泰特斯殺死。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怕惹國王生氣,就轉移話題,把俘虜帶上來。歌特女王賣弄風情勾引國王,國王為了掩飾尷尬,就封歌特女王為皇后,並赦免了歌特女王的另兩個兒子狄米特律斯和契倫。並表示拉薇妮婭那種小女孩不合他的口味。他根本看不上。

第三幕

在國王狩獵場地,巴錫堂納斯和拉薇妮婭一起在花園散步,發現歌特女王在和摩爾人偷情,於是公然嘲笑他們是低等生物,但卻不知自己已經進入了女王所設的陷阱,女王的兩個兒子襲擊了他們,皇子巴錫堂納斯被殺害,並栽贓給泰特斯的兩個英勇善戰的兒子,而拉薇妮婭被輪姦後砍掉雙手,割掉舌頭,綁在稻草人上,她的傷口上被插上枯枝敗葉來羞辱她。

第四幕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聽到訊息,找到女兒,女兒用受傷的牙齒咬住手腕深處的枝條,在沙地上寫下仇人的名字,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惱羞成怒,將女兒殺了。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為女兒報仇,帶著兒子們進宮殺了歌特女王和她兩個兒子。最後被國王的衛兵抓住,賜死。
[劇終]

人物介紹

薩特尼納斯 羅馬前皇之子,後即位稱帝
巴西安納斯 薩特尼納斯之弟,與拉維妮婭相戀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征討哥特人之羅馬大將
瑪克斯·安德洛尼克斯 護民官,泰特斯之弟
路歇斯
昆塔斯
馬歇斯
繆歇斯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之子
小路歇斯 路歇斯之幼子
坡勃律斯 瑪克斯·安德洛尼克斯之子
辛普洛涅斯
卡 厄 斯
凡 倫 丁
泰特斯之親族
米力斯 羅馬貴族
阿拉勃斯
狄米特律斯
契 倫
塔摩拉之子
艾倫 摩爾人,塔摩拉之嬖奴
哥特將士,羅馬將士等
塔摩拉 哥特女王
拉維妮婭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之女
乳媼,黑嬰
元老、護民官、將官、兵士、侍從、使者、鄉人及羅馬人民等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英:Hamlet)、《奧賽羅》(英:Othello)、《李爾王》(英:King Lear)、《麥克白》(英:Macbeth)。著名的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正劇、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悲喜劇(傳奇劇)《暴風雨》、《辛白林》《冬天的故事》《佩里克勒斯》。還寫過154首十四行詩,二首長詩。本·嬌生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和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雖然莎士比亞只用英文寫作,但他卻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其劇作也在許多國家上演。儒略曆1616年4月23日(公曆1616年5月3日)病逝,出生日期與逝世日期恰好相同。(莎士比亞生於1564年,但其精確的出生日期已不可考。他死於1616年4月23日。由於他受洗禮的日子是4月26日,因此後來的史學家竟把他的生日同他逝世的日子混同起來,認定他的生日也是4月23日,於是形成一種巧合。)莎士比亞和義大利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被人們尊稱為“莎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