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山羊

波爾山羊

波爾山羊是優秀的肉用山羊品種。該品種原產於南非,作為種用,已被非洲許多國家以及紐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加拿大引進。自1995年我國首批從德國引進波爾山羊以來,通過純繁擴群逐步向全國各地擴展,顯示出很好的肉用特徵、廣泛的適應性、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顯著的雜交優勢。波爾山羊是最耐粗和適應性最強的家畜品種之一。能適應南非各種氣候地帶,包括內陸氣候、熱帶和亞熱帶灌木叢、半荒漠和沙漠地區都表現生長良好。波爾山羊是優良公羊的重要品種來源,作為終端父本能顯著提高雜交後代的生長速度和產肉性能。

基本信息

起源和育種

起源

波爾山羊飼養區波爾山羊飼養區

波爾山羊原產南非的好望角地。其祖先有三種來源:一是來源於Namague Hottontots和移居“南非班圖人”部落的山羊;二是來自印度山羊;三是來自歐洲山羊。波爾山羊的培育過程據資料記載,波爾山羊的培育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800~1820)在南非好望角地區,隨著牧場主的居住趨於穩定,他們開始對當地山羊的某些特殊性狀進行選擇育種,並形成了體型緊湊結實、勻稱、被毛

短的早期波爾山羊,其中以土種型和無角型居多.

第二階段(開始於20世紀初)此時品種已基本定型。顯著標誌是許多羊場向肉用方向選擇,並育成了體型良好、生長快、繁殖率高、體軀被毛短,且頭部和肩部都有紅色毛斑的改良型波爾山羊,但仍有大量的普通型和長毛型.

第三階段(1959年開始)1959年7月南非波爾山羊品種協會成立,開始了波爾山羊正規化育種。育種協會首先制定了改良波爾山羊的品種標準,對其外形特徵做出規定即被毛白色,頭部紅色並有一條白色毛帶,允許有一定數量的紅斑;皮膚最好有色,特別是無被毛援蓋處;體質強壯,體型良好,有鷹爪棄;四肢較短,後軀發育良好,肌肉豐滿;其次是隨著波爾山羊的類型、毛色和體型等外形趨於一致,於1970年正式實施波爾山羊生產性能測定計畫,開始進人波爾山羊生產特徵的選擇階段。在鑑定波札那綿羊和山羊肉品質特性後,認為波爾山羊有極好的肉質結構,具有優秀的肉用體型。

育種

南非波爾山羊的數量保持在500萬隻左右,其中改良型波爾山羊為100萬~200萬隻。但作為一個經過定向培育的地方優良品種,南非波爾山羊品種內差異仍較大,除改良型以外,還有普通型、長毛型、無角型和土種型四種。

(1)普通型毛短,體型結構好。但毛色較多,常見的有灰白色、深棕色和棕色的頭頸等。多飼養在歐洲農戶中。

(2)無角型毛短,無角,體型不夠理想。多為奶山羊的雜交後代。

(3)長毛型毛長,體格較大,但肉質較粗.肉質較差。此類型多在成年時宰殺肉用.

(4)土種型腿長,體質較差,毛色變化大。

特徵

波爾山羊特徵波爾山羊特徵

波爾山羊毛色為白色,頭頸為紅褐色,額端到唇端有一條白色毛帶。波爾山羊耳寬下垂,被毛短而稀 。公母羊均有角,角堅實,長 度中等,公羊角基粗大,向後、向外彎曲,母羊角細而直立;有鬃;耳長而大,寬闊下垂。頭部:頭部粗壯,眼大、棕色;口顎結構良好;額部突出,曲線與鼻和角的彎曲相應,鼻呈鷹鉤狀;角堅實,長度中等,公羊角基粗大,向後、向外彎曲,母羊角細而直立;有鬃;耳長而大

,寬闊下垂。頸部:頸粗壯,長度適中,且與體長相稱;肩寬肉厚,體軀甲相稱,甲寬闊不尖突,胸深而寬,頸胸結合良好。體軀與腹部:前軀發達,肌肉豐滿;體軀深而寬闊,呈圓筒形;肋骨開張與腰部相稱,背部寬闊而平直;腹部緊湊;尻部寬而長,臀部和腿部肌肉豐滿;尾平直,尾根粗、上翹。四肢:四肢端正,短而粗壯,系部關節堅韌,蹄殼堅實,呈黑色;前肢長度適中、勻稱。皮膚與被毛:全身皮膚鬆軟,頸部和胸部有明顯的皺褶,尤以公羊為甚。眼瞼和無毛部分有色斑。全身毛細而短,有光澤,有少量絨毛。頭頸部和耳為棕紅色。頭、頸和前軀為棕紅色,允許有棕色,額端到唇端有一條白帶。體軀、胸部、腹部與前膚為白色,允許有棕紅色斑。尾部為棕紅色,允許延伸到臀部。性器官:母羊有一對結構良好的乳房。公羊有一個下垂的陰囊,有兩個大小均勻、結構良好而較大的睪丸。

品種價格

品 名

月 齡

體 重(市斤)

體 高(厘米)

價格(元)

西門塔爾牛 , 價格 3--4個月 260--330 100--110 3500-4200
4--6個月 330--500 110--125 4200-5800
夏洛萊牛 , 利木贊牛 3--5個月 260--350 95--105 3450-4100
5--7個月 350--500 105-125 4100-5700
魯西黃牛 3--6個月 300--400 100--115 3400-4500
6--8個月 450--600 115--130 5000-6500
小尾寒羊 3--6個月羔羊 50--80 60--75 550-950
成年孕羊 120--150 80--90 800-950 1100-1500
波爾山羊母羊 2--3代 30-40 55--60 380-460
4--5代 50--80 60--70 550-850
波爾山羊種公羊 5-7代 120-300 80-120 2000-4000
黑白花荷斯坦 產奶50-80斤/天 1000-1300 140--150 6000-8000
小奶牛 3-6 100-125 1500-2600

山東鴻遠牧業真實價格。

品種標準

頭部:頭部堅實,有大而溫順的棕色雙眼,有一堅挺稍帶彎曲的鼻子和寬的鼻孔,有結構良好的口與顎,至4牙時應完全相稱,6牙以後有6毫米突出,恆齒應在適宜的解剖學位置。額部突出的曲線與鼻和角的彎曲相應。角堅實,中等長度,漸向後適度彎曲,暗色,圓而堅硬。耳寬闊平滑,由頭部下垂,長度中等。耳太短者不理想。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前額凹陷。角太直或太扁平。顎尖,長且位低,短基顎。耳褶疊,突出且短。藍眼。頸部和前軀:適當長度的頸部且與體長相稱。肌肉豐滿的前軀。寬闊的胸骨且有深而寬的胸緝肌肉肥厚的肩部與體部和髻甲相稱,髻甲寬闊不尖突。前肢長度適中與體部的深度相稱。四肢強健,系部關節堅韌,蹄黑。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太長或太短且瘦弱的頸部和鬆弛的肩大部了。

波爾山羊2個月羔羊波爾山羊2個月羔羊

體軀:理想型應有一長、深且寬闊的體軀。多肉的開張肋骨與腰部相稱,背部寬闊平直,肩後不顯狹窄。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背部凹陷,肋骨開張不良,肩後呈圓柱狀或狹窄。後軀:波爾山羊應有一寬而長的尻部,不宜過於傾斜。多肉的臀部不宜太平直。有豐滿多肉的腿部。尾平直,由尾根長出,可向兩邊擺動。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尻部太懸垂或太短,脛部太長,可向兩邊擺動。

四肢:四肢強健結構好,肌肉太多者屬非理想型。所謂強壯的四肢是指結實,適應性強,這是波爾山羊重要的基本特徵。應排除的特徵缺陷:X狀肢和外彎肢,太纖細或肉太多的四肢。系部弱,蹄尖向外或向內。

皮膚和被毛:鬆軟的皮膚,有充足的頸部和胸部褶皺,尤以公羊為甚,這是一個基本特徵。眼瞼和無毛部分有色系,尾下無毛的皮膚應有80%的色素區盅蛟蛞100%的色素為理想。毛短有光澤。少量絨毛有利於耐受冬季的寒冷。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被毛太長且粗,絨毛太多。

性器官

母羊:有結構良好的乳房,每邊有不多於兩個的乳頭。公羊:在一個陰囊中有兩個較大、正常、結構良好和同等大小的睪丸。陰囊的圓周不少於25厘米。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乳頭為串狀、葫蘆狀或雙乳頭。小睪丸,陰囊有大於5厘米的裂口。體色:理想型應為頭、耳紅色的白山羊。有豐富的色素沉著,具明顯光澤,允許淡紅至深紅。種羊頭部兩邊除耳部外至少有10厘米直徑的紅色斑塊兩耳至少有75%紅色區和同樣比例的色素沉著區。

生長性能

成年波爾山羊公羊、母羊的體高分別達75~90厘米和65~75厘米,體重分別為95~150公斤和65~95公斤。屠宰率較高,平均為48.3%。波爾山羊可維持生產價值至7歲,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產高品質 瘦肉的山羊。此外,波爾山羊的板皮品質極佳,屬上乘皮革原料。

生活習性

波爾山羊是最耐粗和適應性最強的家畜品種之一。能適應南非各種氣候地帶,內陸氣候、熱帶和亞熱帶 灌木叢、半荒漠和沙漠地區都表現生長良好。在乾旱情況下,不供水和飼料,與其它動物相比存活時間最長。 有放牧習性,可採食小樹和灌木以及其它動物不吃的植物。採食範圍大,可高至160厘米的樹葉和樹皮,低至10厘米的牧草。因而適於與牛混牧提高每公頃牧地的產肉量。波爾山羊有罕見的抗病能力,便如抗藍舌病、氫氰酸中毒症和腸毒素血症等。但極容易患腹瀉及感冒、肺炎,羊痘等疾病。

形態特徵

波爾山羊一窩3羔波爾山羊一窩3羔

波爾山羊(Boer Goat)是一個優秀的肉用山羊品種。該品種原產於南非,作為種用,已被非洲許多國家以及紐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引進。是世界上公認的肉用山羊品種,有“肉羊之父”美稱,自1995年我國首批從南非引進波爾山羊以來,通過純繁擴群逐步向全國各地擴展,顯示出很好的肉用特徵、廣泛的適應性、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顯著的雜交優勢。波爾山羊原產於南非,短毛,頭部一般為紅(褐)色並有廣流星(白色條帶),身體為白色,一般有圓角、耳大下垂。波爾山羊體軀結構良好四肢短而結實,背寬而平直,肌肉豐滿,整個體軀圓厚而緊湊。波爾山羊繁殖性能優良,一年二胎或二年三胎,每胎平均2~3隻左右。使用壽命長,生育年限為10年。波爾山羊屠宰率52%以上,肉厚而不肥,肉質細、肌肉內脂肪少、色澤純正、多汁鮮嫩。板皮質地緻密、堅牢,可與牛皮相媲美。

基礎管理

波爾山羊波爾山羊

在農村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養殖波爾山羊,對於波爾山羊的管理可以實行半放牧半舍飼飼養模式餵養,農戶需要做好如下養殖的管理:調整羊群,實行冬春季節舍飼,必須在入冬前對羊群進行調整,除儘量出售完肉羊外,要堅決淘汰不孕母羊及弱、病、殘羊及老羊。根據自己的具體條件,如飼草料的貯備量、暖棚和圜舍面積等確定飼養規模。貯備足夠草料,飼草料的貯備是保證羊群冬春季舍飼的物質基礎,養殖戶應把飼草料的貯備工作放到首要位置。生產中一般採取以下措施貯備飼草料。曬制青乾草。青乾草的營養價值高於農作物秸稈,有條件的養羊場夏季應採集野草及灌木枝葉曬製成青乾草。收集農作物秸稈。

玉米秸、稻草、麥秸、花生秧、甘薯藤、豆稈豆莢等,都是舍飼羊的粗飼料,可加工處理後貯備飼餵。還有就是種植優質牧草。在有條件的地區可種植優質高產牧草,hn-mc紫花苜蓿畝產在1萬千克左右,刈割青貯或曬乾,因其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含量豐富,還有hn-mc高丹草等,粗纖維含量比較高,這些都是適宜餵養波爾山羊的,對冬春季舍飼羊補飼能起到一定的營養調控作用。在防管理方面,要做好波爾山羊的驅蟲防疫、分群飼養管理 在入冬前要對舍飼羊進行驅蟲和防疫,並對公羊、懷孕母羊、後備羊實行分群飼養與管理。波爾山羊的搭建暖棚和維修圈舍,在入冬前要搭建和維修舍飼的暖棚和圈舍,並進行徹底清掃後消毒;對運動場也要整理消毒,在出入門口設定消毒池。波爾山羊養殖需要保持適度的運動 養羊戶在冬春季對羊實行舍飼圈養後,還需使羊群保持適度的運動,可增強羊的體質。一般是在無雨雪天,每天把羊群趕到可放牧的草地後適當放牧3-5小時,讓羊群能採食到一定量的青綠灌木枝葉和野生雜草,又增強了羊的體質,可減輕羊的春乏。

疾病治療

波爾山羊放牧區波爾山羊放牧區

一、

:羔羊梭菌性痢疾簡稱羔羊痢疾,主要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是羔羊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以劇烈腹瀉和小腸潰瘍為特徵。預防方法:在該病易發地區,每年對羔羊用“羊快疫、腸毒血、猝狙、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聯苗預防接種,劑量和用法按說明書使用,免疫期一般為9個月。母羊分娩前30天和20天分別皮下注射羔羊痢疾甲醛滅活菌苗2毫升和3毫升,羔羊可通過吃初乳獲得被動免疫。治療方法:內服土黴素0.2~0.3克或土黴素、蛋白酶各0.2~0.3克,水調灌服,每天2次,連服2~3天;也可將敵菌淨與磺胺按1∶5的比例混合後灌服病羔,每公斤體重用藥30毫克。

二、羔羊肺炎 由肺炎球菌和羊霉形體引起。此病多發生於冬末春初晝夜溫差大的季節,並多見於瘦弱母羊產下的羔羊。由溫帶轉入寒帶飼養的羊所產羔羊發病率高。預防方法:在發病嚴重地區,給母羊和2月齡以上的幼齡羊注射羊肺炎支原體滅活疫苗2~3毫升。治療方法:⑴胸腔注射青黴素、鏈黴素各10萬~20萬單位,在倒數第6~8肋間,背部向下4~5厘米處進針深1~2厘米,每天2次,連用3~4天。⑵肌肉注射磺胺嘧啶,每天2次,每次2~3毫升,連用3~4天。⑶枝原淨、泰樂黴素口服或注射,每公斤體重用藥45毫克,每天1次,連用6天。

三、 多種病原微生物都能引起羔羊腹瀉,其中主要是大腸桿菌、產氣莢膜梭菌、沙門氏桿菌、輪狀病毒、牛腹瀉病毒等。該病一般發生於7日齡內羔羊,以2~4日齡羔羊發病率最高。防治方法:必須採取綜合性防治措施。⑴口服土黴素、鏈黴素各0.125~0.25克,也可再加乳酶生1片,每天2次。⑵肌肉注射痢菌淨,每次1~2毫升,2次即可。⑶口服楊樹花煎劑、增效瀉痢寧、維迪康,對病毒引起的腹瀉療效較高。

四、眼病 該病多發生在溫濕度較高的夏秋季節,傳染很快,多呈地方性流行。發病率可達90%~100%,但病死率很低。病羊流淚,羞明,疼痛,結膜充血,浮腫,角膜混濁,嚴重的角膜呈雲霧狀,最後視力可能完全喪失。病羊精神沉鬱,食慾下降,生長緩慢,掉膘。防治方法:⑴用生理鹽水或2%硼酸、0.5%~1%的明礬溶液進行沖洗。⑵用氯黴素、氟哌酸或紅黴素、金黴素眼藥膏(水)點眼治療。⑶用皮脂類固醇藥物(如地塞米松、0.1%~0.2%氫化可的松)配合抗生素、麻醉藥進行結膜下注射治療。

五、羊流感 波爾山羊耐高溫不耐低溫,酷暑中即便暴曬也很少中暑。但一入秋,羊只早晨大多不太願意出圈,易患感冒,流鼻涕。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不食,呼吸急促(每分鐘120次左右),肺部無明顯鑼音,體溫達40.5℃左右。一般用青黴素、鏈黴素治療無效。病因:引進的波爾山羊尚未完全適應我省的氣候條件,尤其是春秋季節氣溫變化劇烈,易導致波爾山羊發生“流感”。治療方法:每天上午用複方氨基比林20毫升,下午用安乃近20毫升肌肉注射,連用2天,另加地塞米松10毫升注射。經過治療,第3天可痊癒。為預防繼發感染,可每天每100公斤體重用長效青黴素10毫升、卡那黴素250萬單位分別作肌肉注射,每天2次。

六、寄生蟲病 羔羊的體外寄生蟲主要有疥癬、虱蠅;體內寄生蟲病主要有線蟲病、絛蟲病等。防治寄生蟲病的基本原則:外界環境殺蟲,消滅外界寄生蟲環境中病原,防止感染羊群;消滅傳播者蜱和其他中間宿主,切斷寄生蟲傳播途徑;對病羊及時治療,消滅體內外病原,做好隔離工作,防止感染周圍健康羊;對健康羊進行化學藥品預防。根據寄生蟲普遍存在的特點,每年定期驅蟲。一般每年4~5月份及10~11月份各驅蟲1次,當年羔羊應在7~8月份驅蟲1次。還可用辛硫磷(濃度為0.25%~0.5%)、林丹乳油(濃度為0.025%)、單甲脒殺蟲脒(藥液與水按1∶500配製)、倍特(即5%溴氰菊酯水劑,50×10-6~80×10-6濃度)等藥浴。

波爾山羊飼養區波爾山羊飼養區

常見寄生蟲病:波爾山羊是草食動物,在日常飼養管理上如不注意,往往會因寄生蟲的感染而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患病羊輕者消瘦,生長緩慢,生產力下降;重者死亡。對寄生蟲病的防治,在於平時加強羊群飼養管理,注意羊舍衛生,飼草乾淨,飲水清潔;增強羊群體質,提高抵抗力;治療病羊,消滅體內外病原;糞便處理,環境殺蟲,消滅外環境病原體;對羊群進行定期預防性驅蟲。根據寄生蟲的生活特點,一般每年4月份~5月份及10月份~11月份各驅蟲一次。藥物驅蟲一周后,宜再驅一次,以便使體內幼蟲得以驅除。驅蟲後要注意羊糞的收集,並集中堆積發酵處理,防止病原擴散,引起重複感染。片形吸蟲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蟲病之一。由肝片形吸蟲和大片形吸蟲寄生於肝臟膽管所致。該病分布於全世界,我國遍布各地。主要危害羊、牛,人也可感染。貧血、感染山羊呈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膽管炎,並伴有全身性中毒現象和營養障礙,危害相當嚴重,尤其對幼畜可造成大批死亡。[病原]肝片形吸蟲新鮮時呈棕紅色,扁平時狀,前端有個錐狀突起,突起後面為“肩部”,蟲體大小為(20~35)毫米×(5~13)毫米。蟲卵大小為(130~150)微米×(63~90)微米,卵圓形,黃色或黃褐色,卵蓋不明顯,卵內充滿卵黃細胞和一個胚細胞。大片形吸蟲形態與肝片形吸蟲相似,但其蟲體長葉狀,大小為(33~76)毫米×(5~12)毫米,“肩部”不明顯。蟲卵較大,為(144~208)微米×(70~109)微米。蟲卵隨膽汁人腸道經宿主糞便排出,在適宜條件下經10天~15天孵出毛蚴。毛蚴遊動於水中,遇中間宿主椎實螺(小土蝸等),即鑽人其體內,發育為胞蚴、雷蚴至尾蚴逸出螺體,在水草或水中形成囊蚴,羊吃食後感染。童蟲在羊體內穿過腸壁至腹腔,經肝包膜人肝膽管寄生,也可經腸系膜靜脈或總膽管開口處人肝臟。囊蝴發育為成蟲需2個月~4個月,成蟲寄生壽命達3年~5年。

波爾山羊波爾山羊

波爾山羊常用飼料:

青飼料

青飼料的種類很多,包括各種雜草,各種可利用的樹枝、樹葉,以及人工栽培牧草、葉萊類、水生青飼料等等。包括1青飼玉米、高粱2青飼大麥、燕麥3黑麥草4無芒雀麥5苜蓿6草木樨7紫雲英等可直接飼喂,也可調製成乾草或製成青貯。青飼料為山羊基本飼料,且較經濟。

青貯飼料

1青割帶穗玉米2青玉米秸3各種青草。這是一種將青綠多汁飼料切碎,壓實、密封在青貯窯(池)或塑膠袋內,經過乳酸發酵而成的飼料。青貯飼料的特點是氣味酸甜,適口性好,營養豐富,易於保存。羊場和養羊專業戶可將其作為冬季羊的優良飼料。大麥、青玉米等作物的秸稈,花生藤、山芋藤及各種禾本科野草、樹葉等都可作為青貯原料。青貯原料的要點:細莖牧草以7-8厘米為宜,玉米等較粗的秸稈最好不要超過1厘米。

(乾粗飼料)效果圖

(乾粗飼料)效果圖

乾粗飼料

1.乾草2.秸稈(玉米秸、麥秸、稻草、穀草、豆秸等)3.秕殼(豆莢、穀類皮殼、棉籽殼等)。乾粗飼料為山羊舍飼期或半舍飼期重要飼料。包括青乾草和各種農作物的秸稈、秕殼、藤蔓等,這是資源最為豐富、成本最低廉的飼料。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這類粗飼料,必須採用科學合理的加工調製方法,以提高其飼用價值。

精飼料

精飼料主要指禾本科作物、豆科作物的果實及加工副產品。如玉米、大麥、大豆、麩皮、餅粕等,精飼料的可消化營養物質高,是肉用羊必需補充飼料,特別是宰前育肥和冬春枯草季節更應注意補充精飼料。

多汁飼料

主要指胡蘿蔔、山芋、馬鈴薯、甜菜和南瓜等塊根塊莖類飼料,特點是含水量高,乾物質含量少,粗纖維含量低,維生素含量高,消化率高,是肉用羊冬春季節的好飼料。

動物性飼料

主要指魚類、肉類和乳品加工的副產品及其它動物產品的總稱。常用的有雞蛋、魚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蠶蛹、全乳和脫脂乳等。動物性飼料是高蛋白質飼料,一般含蛋白質50%以上。反芻動物很少使用動物性蛋白飼料,但在波爾羊的泌乳、種公羊配種高峰期、雜交羊的育肥階段可適當補充動物性飼料。

礦物質飼料

天然飼料中都含有礦物元素,但存在成分不全、含量不一等問題。因此,在舍飼時以及放牧中的繁殖母羊、種公羊和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小羊要適當補充一些礦物質。含鈣的礦物質飼料有貝殼粉、石粉等。含鈣、磷礦物飼料主要有骨粉、磷酸鈣類。

繁殖管理

繁殖力

波爾山羊種公羊達200多斤波爾山羊種公羊達200多斤

波爾山羊屬非季節性繁殖家畜,波爾山羊的妊娠期平均為148.33天,一年四季都能發情配種產羔,但一般5-8月份發情比例極少。母羊6月齡成熟,由於在秋季性激素水平 較高,故而春夏性活動較少。秋季為性活動高峰期,而春夏季性活動較少。據100頭母羊的產羔結果,產單羔 者24頭,雙羔者58頭,三羔者15頭,四羔者1頭。平均窩產羔數為1.93頭。公羊6月齡成熟,在放牧的情況下平 均配種15頭母羊;9月齡以上平均可配種20頭母羊一年二胎,產羔率提高意味著提高了每頭母羊和單位面積肉產量。

產前準備

波爾山羊產羔前的準備,在產羔前,應把分娩肉羊舍打掃乾淨,牆壁和地面要用5%的鹼水或2%~3%的來蘇兒消毒,無論噴灑地面或塗抹牆壁,均要仔細和徹底。在產羔期還應消毒2~3次。分娩用肉羊舍要有足夠的面積。產羔期間應儘量保持乾燥和恆溫。肉羊潮濕容易出問題。 飼養管理員用具,料槽和草架等用具,在產羔前都要進行檢查和修理。並用鹼水或石灰水消毒。分娩欄是產羔時的必須用具。母羊產過羔後關在欄內,既可避免其他肉羊干擾,又便於母羊認羔。因而產羔前應製備或修理分娩欄。牧區夏秋季節,波爾山羊最好在距肉羊圈不遠的地方留出一些草場,儘量圍起來,不要放牧。專作產羔母羊的放牧草地,其面積以夠產羔母羊放牧1個半月為宜。草地應避風,向陽。造近水源。母羊在產後幾天之內一般不出牧,所以要有夠數量的優質乾草,青貯飼料,多汁飼料供產羔母羊補飼。

產後管理

⒈臨近產期,應注意母羊狀態,做好接產工作。羔羊出生後當天,及時清除新生羔口鼻周圍的粘液及肛門的胎便,並以5%碘酊消毒臍部,一定要讓它吃上初乳,以利排出胎便。因母羊死亡或缺乳時,可設法採食其它母羊的初乳。初生的羔羊,健壯的自己能吸乳,弱的羔羊,或是初產母羊,保姆性不強的母羊,需人工輔喂,即把母羊圈於母仔欄,把羔羊抱到乳房前,羔羊就會吸乳,體弱的應每隔1~3小時哺餵1次,如此幾次,就會自己找母羊吸乳了。母羊哺羔時,常嗅羔羊尾部以辨認自己的羔羊,因此對缺乳多胎等原因到別的母羊處哺乳時,應以母羊尿塗羊羔,以使之認羔。

⒉產羔時一般應在產羔室或特製的產羔欄,產後3~7日內,母羔在此生活,以保證羔羊能吃到初乳,並使母仔親和,同時應注意夜晚母羊休息時不要擠壓了羔羊。母羊在產後7日,可適當到舍外食草,中午要讓母羊回舍餵羔。傍晚回來應注意讓每個羔羊能找到自己的母羊,有條件的最好母仔舍飼15~20天。

⒊羔羊在15~20日齡時,要訓練其吃草。半月齡時補飼混合料50~75克/日;1~2月齡補飼100克/日;2~3月齡時補飼200克/日;3~4月齡時補250克/日。混合料的組成以豆子、豆餅、玉米等為好,最好不用棉籽餅;乾草以苜蓿、花生秧、柳樹葉等為好,乾草要切碎。先餵精料,後餵粗料,還要適當加餵青飼料,同時要保證足夠的飲水,並讓羔羊每天下午在運動場進行一定時間的活動。

⒋羔羊斷奶的方法是到3~4月齡時,必須斷奶。多採用一次斷乳法,即將母仔分群,不再合群,斷奶後,把母羊移走,按羔羊的性別,強弱分群管理。

⒌適時去勢、斷尾,非種用羔羊在4周齡左右,即可去勢,常用手術法和結紮法。斷尾可在羔羊生後兩周之內進行,常用燒烙斷尾法和結紮斷尾法。

⒍加強泌乳母羊的補飼對羔羊的生長發育是十分有益的。羔羊在出生後8周齡內主要依靠母乳生長。母羊補飼主要在妊娠後期和哺乳期,時間約四個月左右。補飼要選擇品質好的乾草和精料,每天可補餵乾草1.5公斤(以苜蓿或野乾草為好)、青貯飼料1.5公斤、精料0.45公斤。產羔後3天內,如果母羊膘情好,可暫不餵精料,只餵優質乾草,以防消化不良或發生乳房炎。

⒎搞好圈舍衛生,要求保持乾燥、清潔溫暖,溫度保持在0~5℃,並防止賊風吹襲。要勤墊褥草,或乾土、乾糞等,保持地面乾燥,要及時清除脫落的雜毛、鐵絲等雜物,以防造成羔羊腸道堵塞或穿孔而致死。食槽要清潔、衛生。

發情鑑定

在波爾山羊的繁殖工作中;發情鑑定是一項很重要的環節。鑑定的目的是及時發現發情母羊,正確掌握配種或人工授精時間,以防誤配漏配而降低受胎率與產羔率。波爾山羊的發情鑑定主要有3種方法:

1、外部觀察法:波爾山羊母羊在發情時表現為明顯的興奮不安、食慾減退、反芻停止、大聲鳴叫、搖尾、外陰部及陰道充血、腫脹、鬆弛,並排出或流出少量粘液。

2、陰道檢查法:這是一種較為準確的發情鑑定方法。通過開膣器檢查陰道黏膜、分泌物和子宮頸口的變化情況來判斷發情與否。陰道檢查時,先將母羊保定好,洗淨外陰,再把開膣器清洗、消毒、塗上潤滑劑,檢查員左手橫持開膣器,閉合前端,緩緩從陰門口插入,輕輕打開前端,用手電筒檢查陰道內部變化。當發現陰道黏膜充血、紅色、表面光亮濕潤、有透明粘液滲出,子宮頸口充血、鬆弛、開張、有粘液流出時,即可定為發情。檢查完畢合攏開膣器輕輕抽出。

3、試情法:每天1次或早晚2次定時將試情公羊放入母羊群中。試情地點要平整,便於觀察和趕出發情母羊。當試情公羊放入母羊群中後,工作人員不要叫喊,可適當驅趕母羊群,使母羊不擁擠在一起即可。當發現試情公羊用鼻去嗅母羊或用蹄去挑逗母羊,甚至爬跨到母羊背上,而母羊站立不動或主動接近公羊時,這樣的母羊即為發情母羊。此時,要立即將發情母羊分離出以備配種。試情時間以1小時左右為宜。

飼養管理

一、種公羊的飼養管理

波爾山羊種公羊體重達200多斤波爾山羊種公羊體重達200多斤

種公羊對提高羊群的生產力和雜交改良本地羊種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波爾羊數量少,而需求量又很大的情況下,在飼養管理上更要嚴格要求。對種公羊的要求是體質結實,保持中上等膘性,性慾旺盛,精液品質好。而精液的數量和品質,取決於飼料的全價性和合理的管理。

種公羊的飼養,要求飼料營養價值高,有足量優質的蛋白質、維生素 A、維生素 D及無機鹽等,且易消化,適口性好。較理想的飼料中,鮮乾草類有營蓿草、三葉草、山芋藤、花生秸等,精料有玉米、麩皮、豆粕等,其他有胡蘿蔔、南瓜,麥芽,骨粉等。動物蛋白對種公羊也很重要,在配種或采精頻率較高時,要補飼生雞蛋、牛奶等。

波爾種公羊要單圈飼養,公羊要單獨組群放牧、運動和補飼,除配種外,不要和母羊放在一起。配種季節一般每天采精1~3次,采精後要讓其安靜休息一會兒。種公羊還要定期進行檢疫、預防接種和防治內、外寄生蟲,並注意觀察日常精神狀態。

深水縣飼養的波爾羊以舍飼為主,公羊每天放牧結合運動的時間為4~6小時,乾粗料為山芋藤、花生秸,任其自由採食,每天按體重的1%補飼混合精料。采精較頻時,每天補飼2個雞蛋。每天采精1~2次,3~4天休息一次,除夏季特別炎熱的時候和冬季特別寒冷的時候精液品質較差不採精外,其餘時間精液品質都較好,幾乎常年可以采精。

二、母羊的飼養管理

(1)配種前的飼養管理

配種前,要做好母羊的抓膘復壯,為配種妊娠貯備營養。日糧配合上,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為基礎,對斷奶後較瘦弱的母羊,還要適當增加營養,以達到復膘。

溧水縣種羊場飼養的波爾母羊也以舍飼為主,乾粗飼料如山芋藤、花生秸等任其自由採食,每天放牧4小時左右,此時期每天每隻另補飼混合精料0.4公斤左右。

表為混合精料配方 種類 含 粗蛋白 代謝能 鈣 磷

玉米 50% 5.166 1.812 0.024 0.126

豆粕 25% 11.8 0.768 0.08

(2)妊娠期的飼養管理

在妊娠的前3個月由於胎兒發育較慢,營養需要與空懷期基本相同。在妊娠的後2個月,由於胎兒發育很快,胎兒體重的80%在這兩個月內生長,因此,這兩個月應有充足、全價的營養,代謝水平應提高15%~20%,鈣、磷含量應增加40%~50%,並要有足量的維生素 A和維生素 D。溧水飼養的波爾羊妊娠前期基本同空懷期一樣,妊娠後期,每天每隻補飼混合精料0.6~0.8公斤,並每天補飼骨粉3~5克。產前10天左右還應多餵一些多汁飼料。

懷孕母羊應加強管理,要防擁擠,防跳溝,防驚群,防滑倒,日常活動要以“慢、穩”為主,不能吃霉變飼料和冰凍飼料,以防流產。

(3)哺乳期的飼養管理

產後2~3個月為哺乳期。在產後2個月,母乳是羔羊的重要營養物質,尤其是出生後15~20天內,幾乎是唯一的營養物質,應保證母羊全價飼養。波爾羊羔羊哺乳期一般日增重200~250克,每增重100克需母乳約500克,而生產500克乳,需要0.3公斤風乾飼料,即33克蛋白質,1.8克鈣和1.2克磷。

哺乳母羊的管理要注意控制精料的用量,產後 1~3天內,母羊不能餵過多的精料,不能餵玲、冰水。羔羊斷奶前,應逐漸減少多汁飼料和精料餵量,防止發生乳房疾病。母羊舍要經常打掃、消毒,胎衣和毛團等污物要及時清除,以防羔羊吞食發病。

波爾羊在哺乳期除青乾草自由採食外,每天補飼多汁飼料 1~2公斤,混合精料0.6~1公斤。為加快波爾羊母羊的繁殖,羔羊出生15~20天,開始補飼商品乳豬全價料,並逐步餵些青飼料,一般羔羊到2月齡左右斷乳。

三、羔羊的護理及培育

羔羊的培育,不僅影響其生長發育,而且將影響其終生的生長和生產性能。加強培育,對提高羔羊成活率,提高羊群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羔羊的培育。

初乳期 :母羊產後5天以內的乳叫初乳,它是羔羊生後唯一的全價天然食品。韌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17%~23%)、脂肪(9%~16%)等營養物質和抗體,具有營養、抗病和輕瀉作用。羔羊初生後及時吃到初乳,對增強體質,抵抗疾病和排出胎糞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讓初生羔羊儘量早吃、多吃初乳,吃得越早,吃得越多,增重越快,體質越強,發病少,成活率高。

小羊羔

常乳期(6天~60天):這一階段,奶是羔羊的主要食物,輔以少量草料。從初生到45日齡,是羔羊體長增長最快的時期;從出生到75日齡是羔羊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此時母羊的泌乳量雖也高,營養也很好,但羔羊要早開食,訓練吃草料,以促進前胃發育,增加營養的來源。一般從10日齡後開始給草,將幼嫩青乾草捆成把吊在空中,讓小羊自由來食。生後20天開始訓練吃料,在飼槽里放上用開水燙後的半濕料,引導小羊去啃,反覆數次小羊就會吃了。注意燙料的溫度不可過高,應與奶溫相同,以免燙傷羊嘴。

奶、草過渡期(兩月齡至斷奶):兩個月齡以後的羔羊逐漸以來食為主,哺乳為輔。羔羊能採食飼料後,要求飼料多樣化,注意個體發育情況,隨時進行調整,以促使羔羊正常發育。日糧中可消化蛋白質以16%~30%為佳,可消化總養分以74%為宜。此時的羔羊還應給予適當運動。隨著日齡的增加,把羔羊趕到

牧地上放牧。母羊與子羊分開放牧有利於增重、抓膘和預防寄生蟲病,斷奶的羔羊在轉群或出售前要全部驅蟲。

波爾山羊飼養區波爾山羊飼養區

羔羊的培育

加強培育,對提高羔羊成活率,提高羊群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

初乳期:母羊產後5天以內的乳叫初乳,它是羔羊生後唯一的營養物質。初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17%~23%)、脂肪(9%~16%)等營養物質和抗體。

交羊代數

波爾山羊種公羊波爾山羊種公羊

很多地方都在利用波爾山羊改良地方山羊,廣大飼養戶不知道怎么識別各代波爾山羊雜交羊。為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這裡介紹一下各代波爾山羊雜交羊的識別方法。 一代波爾山羊雜交羊一代波爾山羊雜交羊的體型特徵要明顯好於本地山羊(槐山羊、奶山羊、黑山羊),增重速度要明顯高於母體。另外,其雙耳不像母體那樣直豎,而是平直或略微下垂。如果說前面的外表特徵不好識別的話,那么,利用其雙耳特徵進行識別則是比較容易和絕對必要的。二代波爾山羊雜交羊二代波爾山羊雜交羊的體型特徵、增重速度和體重要明顯優於一代波爾山羊雜交羊,其頭部開始出現微紅特徵(但也有不出現此特徵的)。

波爾山羊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型肉用山羊品種。它原產於南非,現已分布於澳大利亞、紐西蘭、德國等世界各地,數量已達750萬頭以上。具有繁殖力強、生長快、體格大、產肉多、肉質好、皮板優、遺傳性穩定、適應性廣和雜交改良地方山羊效果顯著等特點。6月齡即可配種受胎,2年產3胎,也可1年產2胎,胎產1~3隻,有時高達4隻:平均產羔率每胎達200%左右,每年達300%左右;體重母羊可達60~80千克,公羊可達90~130千克,體重可提高20%~30。在世界羊業品種中,波爾山羊體型大、產肉多、效益佳,被人們譽為“世界肉用山羊之父”,各國都紛紛將其作為肉山羊生產的終端雜交父系品種來引種、利用。我國有山羊1.7億多隻,其中,除了奶用、絨用、皮用和毛用山羊之外,生產水平低下的肉用山羊及普通山羊就占了1億多隻。

一、配種前的管理

配種前一個月讓母羊處於生長狀態,不宜過肥。配種前3周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E。對乳期母羊,備一小帳篷,供舐鹽,每天補飼少量玉米。配種前2~3周放入試情公羊,配種前1~2 個月接種地方性流產疫苗。

二、配種季節管理

1、群體配種。儘可能將青年母羊與成年母羊分開,每35~40頭母羊安排1頭公羊。

2、單一配種。每50頭母羊安排1 頭公羊。

在上述兩種情況下,炎熱時應將公羊留在小蔭棚中,少量補飼。夜間離開母羊群,放入公羊圈。

3、人工授精。在發情周期第1天安放陰道海綿栓,周期第14天去除海綿栓。而後在48小時、60小時和72小時,注射0.25~0.5毫升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在同一天授精的母羊通常在5~7 天內陸續產羔,因此應在人工授精時做好安排。避免過多母羊在同一時間發情,以免在不良氣候產羔時產生麻煩。人工授精時要有防熱措施,儘可能使母羊安靜。人工授精後,將試情公羊或青年公羊置於與母羊相隔的柵欄中誘情,並維持人工授精前的營養水平。

三、配種後的管理

配種後第一個月維持同樣的飼養管理水平,以防流產。配種後40天用超音波做妊娠診斷。或將授精母羊做好標記,於14 天后與試情公羊放在一起,觀察返情母羊,初步判斷是否受孕。

四、產羔前的管理

產羔前2個月—3個月接種抗子宮壞死疫苗。此病的症狀是母羊子宮嚴重炎症,在產羔3天后的短期內死亡。產前1個月服抗疥癬藥,以防乳房感染。在妊娠的最後3周,為保證胎兒的生長,應特別給母羊補充營養,和配種前—樣補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由於波爾山羊的平均產羔率為180 %,可出現許多三胞胎情況,補充營養可使羔羊健壯,特別有利於多胞胎維持存活力。

五、羔羊的管理

羔羊易因吸奶過量而發生腹瀉,開始感染絛蟲、傳染性膿皰皮炎和布氏桿菌病,應進行預防和對症治療。商品波爾山羊公羔應在產後2~4周內進行去勢。公羔於3月齡、3.5月齡斷奶,母羔和去勢公羔於3.5~4.5 月齡斷奶。

羊病及防治

常見羊病

羊炭疽病

羊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發病羊表現短時期奔跑、跳躍幾下,搖晃倒地,頭向後仰,四肢作不隨意的游泳動作,經幾分鐘後即死亡。該病5~9月發病率最高。可在春秋季進行一次炭疽預防注射,對發生過炭疽病的地區,每年打預防針一次,每隻羊頸部皮下注射炭疽芽胞苗 0.5毫升,可免疫一年。

羊腸毒血症

羊腸毒血症表現突然發作,倒斃前,四肢出現強烈的划動,肌肉顫抖,眼球轉動,磨牙,口水過多,隨後頭頸顯著抽縮,常死於2~4小時之內。治療:(1)用磺胺胍18~20克,第一天一次灌服,第2天分2次灌服,直至痊癒。(2)可灌服10%石灰水,大羊每隻200毫升,小羊每隻50~80毫升。

羔羊痢疾病

羔羊痢疾病表現為羔羊發生腹瀉。糞便惡臭,有的稠如麵糊,有的稀薄如水,後期含有血液,常1~2天死亡。治療:(l)土黴素0.2~0.3克,或再加胃蛋白酶0.2~0.3克,加水灌服,每天2次;(2)可用抗羔羊痢疾高免疫血清進行治療,肌肉注射0.5~1.0毫升。

羊肝片吸蟲病

病羊急性表現為精神沉悶,體溫升高,食慾消失,偶有腹瀉。嚴重貧血,腹圍增大,充滿大量腹水,常在3~5天內死亡。病羊慢性表現為病程較長,貧血、消瘦、便秘與下痢交替發生,被毛粗亂無光澤衰竭而死。治療:(1)用硫酸二氯酚,按每公斤體重0.08~0.1克,配成懸浮液一次口服;(2)用硝氯酚,按每公斤體重3~5毫升,一次口服。預防:定期驅蟲,春秋各驅蟲一次。

羊蟎蟲病

波爾山羊圈養區波爾山羊圈養區

寄生在羊體表的有疥蟎和癢蟎兩種。疥蟎多寄生在羊的嘴皮、鼻、眼睛周圍、耳部、頭部、腿內側及尾根等處。癢蟎多發生在毛密的臂部和背部,然後向全身蔓延。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羊病,而且對養羊生產違害很大。治療與預防:可用蟎淨0.25%溶液進行藥浴,每年春秋各一次。

羊痘病

俗稱“羊天花”,發病初期發燒( 410~420℃),眼、鼻黏膜充血,鼻孔流漿液、膿性分泌物。經1~2天發痘。在皮膚少毛或無毛處,如眼周圍、唇、口角、鼻翼、四肢、尾內側、陰唇、乳房、陰囊、包皮等處出現紅色斑點,並迅速形成直徑3~5毫米 的硬圓丘疹。過6天左右,丘疹增大,形成水泡,體溫稍有下降。水泡經2~5天變成膿泡,體溫再次上升,一般持續2天左右。最後膿泡乾涸,變成黑褐色的痂皮。有的病羊還會出現腿瘸、眼瞎、咳嗽、拉稀等。

羊病防治

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比較強,病初症狀表現不明顯,不易及時發現,一旦發病,往往病情已經比較嚴重。因此養羊及時發現羊病,及時預防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效益分析

波爾山羊純種大母羊波爾山羊純種大母羊

波爾山

羊是世界上公認的優秀肉用品種,具有個體大,初期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廣,繁殖性能好,出肉率高等優良特性(詳細性能介紹參見前頁波爾山羊生產性能介紹)。由於前期波爾山羊原種均從國外引進,相對價格較昂貴,導致引進回國繁殖選育的原種、純種價格相對較高。所以對農民朋友而言,初期投入利用以下方式適度小規模經營,採取邊生產邊建設滾動發展的思路,逐步建成輻射周邊的小型種羊暢

配種站

為周邊農戶繁殖母羊配種出生的羊為波爾羊雜交羊,與飼養普通山羊相比,農戶也可獲取更大收益。一般情況下,一頭成年種公羊一天可配種3~4次,如每4天休息一次,平均一個月可使用24天,一個月平均可自然配種60次。如平均在30元,一個月至少獲利1800元,一年中扣除4個月高溫天氣,全年一頭成年種公羊收益近15000元。

2、 建立人工授精技術服務站。人工授精技術就是利用適當的的器械採集種公畜的精液,經過質量檢查、稀釋和保存,將合格的精液在用器械適時輸入母畜的生殖道內,以代替公母畜直接交配而使其受孕的方法。正常情況下,一頭成年種公羊,一天可采精1次,如果每4天休息一次,平均一個月采精24次。一次采精正常可製備鮮精15~20支,利用鮮精進行人工授精包配種懷孕(正常用鮮精配種需配2次)收費10元/頭次,一頭成年公羊一天可獲利100元,每月2400元,一年扣除4個月高溫天氣,一年收入19200元。同上,這個計算方式會讓你覺得賺錢就是小意思,一年就可以發大財了,但實際情況是全國還沒有幾個人有這個收入,算起來可觀,實際上沒有可行性。

3、 配種服務和雜交羊生產相結合。飼養種公羊按上述1或2的方式經營的同時,飼養本地母羊,用波爾公羊配種從事雜交羊生產(該方式特別適合於廣大的養羊專業戶或養羊大戶朋友); 一隻本地母山羊,以年產2胎計算,平均獲得3~4隻羔羊,本地山羊12個月體重26.3公斤,按四隻只羔羊來算,總重約78.9公斤(二隻後面生的羔羊只能算一隻12月齡的重量,否則就要上當了),屠率宰45%,可獲羊肉36公斤,如果以36元每公斤計算,共收入1296元。如採用波爾山羊雜交養殖,在同樣4隻羔羊,每隻12個月體重50公斤,4隻羔羊總重150公斤,屠率宰46.8%,可獲羊肉70公斤,以36元每公斤計算,共收入2520元。在每年同樣飼養一隻母羊情況下採用波爾山羊雜交可多收入1224元。提高經濟效益1倍。

雜交改良

常見方法

常用的雜交方法及選擇 級進雜交級進雜交也稱吸收雜交或改造雜交,即以優良品種公羊,連續同被改良品種母羊及各代雜種母羊交配,一代一代配下去使其後代能接近或達到改良品種的生產性能和其他特性。例如,用波爾羊公羊與本地山羊的母羊進行交配,所生下來的後代稱雜交一代。雜交一代中的公羔肥育後上市,母羔經選擇後留種,再與波爾羊公羊進行交配,這就是級進雜交。通過級進雜交,使得後代中波爾羊的血緣成分越來越多,生產性能也越來越接近于波爾羊,這是提高本地羊生產性能的一種有效的方法,特別在農村,這更是一種改良本地山羊的有效方法。級進雜交另一個好處是,這樣培育出來的羊更能適應我們本地的條件。本地山羊用波爾羊連續雜交後的二代、三代,在外形、毛色等方面,已基本接近于波爾山羊。

注意事項

正確選擇父系品種;級進到什麼程度為宜,應根據級進雜交的目的和後代的綜合表現而定;做好選種選配工作,特別是應避免近親繁殖;創造適合於高代雜種羊的飼養管理條件,注意保留被改良品種對當地環境條件的良好適應性;符合理想型要求的高代雜種羊達到一定數量時,即可進行自群繁育,以便育成新品種。 級進雜交是進行大規模改良的有效方法,採用得當,效果就好,速度就快,它是改良我國山羊品種的主要方法。如果在某一個地區能系統、連續地使用波爾羊進行本地羊的雜交改良,則該地區就完全有可能培育出適應本地條件的新品種來。

育成雜交

育成雜交就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品種進行雜交,創造出理想型的生產性能高的、生活力更強的新品種的一系列培育工作。套用育成雜交創造新品種是一項複雜而又漫長的過程,產生一個新品種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即雜交改良階段、橫交固定階段和發展提高階段。 在雜交改良階段,隨著各地雜交改良的不斷深入,想必將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優質雜種羊大量湧現,當出現理想型個體時,可採用適當近交轉入波爾山羊自群繁育,再通過建立品系擴群,即可培育出波爾山羊新品種。

經濟雜交

經濟雜交是利用兩個品種間雜交產生的一代雜種供商品生產之用的一種生產手段。波爾山羊經濟雜交時,並不是任意兩個不同品種雜交都會獲得滿意的結果的,要進行不同品種的雜交試驗,找出合適的雜交組合。實踐證明,肥羔生產中利用波爾山羊作為父本與槐山羊、海門山羊、徐灘白山羊、長江三角洲白山羊等品種母羊雜交,雜種一代的肉用性能比被改良親本均提高50%~100%,所以波爾羊是我國肥羔生產上最為理想的父本品種。雜交父母本的選擇 在肉羊生產中,選定波爾羊作為雜交父本以後,應對本地母羊進行必要的選擇。由於長期以來忽視了山羊的飼養、選育和無計畫地亂交和近交配,不少地方品種山羊品種不純,個體偏小,退化嚴重。因此,要獲得好的雜交效果,就必須對本地山羊進行進行提純復壯,或者直接引進品質較為良好的槐山羊、徐灘白山羊等作為母本。對於形成規模的母羊群應不斷從雜交後代中選出好的母羊更新羊群,及時淘汰公羊,淘汰繁殖及肉用性能欠佳、生活力差的母羊,使自身羊群不斷提高。 對於作為父本的波爾羊同樣不能未加選擇而盲目交配。特別是對於利用外場波爾羊做人工授精時,除應選擇健康無病、性能最佳的種羊作為父本以外,還應及時記錄、存檔,以便在進行雜種後代級進雜交時防止近親交配。

羊舍建築

基本要求

場房建設場房建設

1、地面

要求乾燥、平整,便於清潔。一般都採用粘土地面,易於去表換新,但是容易潮濕,不易消毒;室內地面要求比室外地面稍高,以防雨水倒灌。

2、牆壁

磚石牆壁或土牆均可,可根據當地情況和經濟條件決定,高度一般為2-3米,寒冷地區低些,氣溫高的地區可高些。

3、門窗

波爾山羊羊舍設計圖波爾山羊羊舍設計圖

一般門寬1.5米左右、高1.8米左右,窗戶的面積一般較大(產羔室可小些),以便於通風。具體面積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窗台離地面1~1.2米。羊舍要避風向陽,靠近水源。

運動場

羊舍外面要設運動場。圍牆的高度為1.2~1.5米,面積為羊舍的2~2.5倍,地勢應向南稍傾斜,在面以易於排水的砂質土壤為宜。

羊舍的面積

可根據羊只的多少而定。如過於擁擠,則室內潮濕、空氣污濁,有障羊只健康。因此,羊舍應有足夠的面積,使羊只能自由活動,一般每隻羊的占地面積不應低於以下面積:產羔母羊1.1~2.0平方米,種公羊4~6平方米,小公羊0.7~0.9平方米,一歲育成母羊0.7~0.8平方米,3~6月齡的羔羊0.4~0.6平方米。

產業開發

波爾山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生力軍”

中國是農業大國,畜牧業在農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但與畜牧業已開發國家紐西蘭、澳大利亞等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特別是養羊業,仍停留在傳統的品種低層次和飼養管理低水平上。品種差,散養多,規模小,效益低。99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將畜牧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強調要把畜牧業作為一個大的產業來抓,提出要下大力氣健全良種繁殖、疾病控制、飼料生產三大體系,大力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草食家畜,調整最佳化畜種結構是一條重要舉措。農業部將“引進肉用波爾山羊,加速我國山羊產業化進程”列入“948”項目,波爾山羊成為重點推廣的良種,成為改良地方山羊、促進養羊業產業化的當家品種。以波爾山羊的良種推廣、促進養羊業產業化為龍頭,帶動農村種植業、流通業、加工企業的調整和發展,在造福於民的同時,壯大地方經濟,實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首先,建立良種繁育推廣體系,促進養羊業產業化

肉羊生產不宜像毛羊搞純種選育或級進雜交,要利用雜種優勢進行經濟雜交,特別是多元雜交已成為趨勢,各省可以波爾山羊為終端父本選適合當地的最佳化雜交組合,建立完整的肉羊生產三級良種繁育體系。

第一級施地級波爾山羊純種繁育中心

因地制宜,根據山羊養殖分布和當地的自然資源狀況,建立2~4個規模100頭以上的波爾羊純繁場,專為第二、三級種羊場或配種站提供種羊。並負責全省種羊的調劑、地區間肉羊生產體系中種羊的按期交換,以保持雜交優勢。

第二級縣、鎮級良種擴繁場

養羊主要產區建立規模在20~40頭的良種擴繁場,為種羊飼養專業戶和農戶提供種羊,並即時為種羊飼養專業戶和農戶種羊品系更換提供保證,以保證雜交優勢。同時雜交改良地方品種,為周邊肉羊生產專業戶和農戶提供鮮精、凍精或配種服務。

第三級種羊飼養專業戶

種羊主要來源於第一、二級種羊場,最接近廣大養羊農戶,飼養種羊主要用於建立配種站或人工授精服務站,為周圍農戶地方品種山羊提供配種服務,改良地方品種,增產增收,達到種羊飼養專業戶和農戶養羊雙贏的目的。養羊專業戶或大戶是該群體的主體,飼養種羊既服務於周圍農戶,又能雜交改良自身飼養的山羊,種羊服務農戶收益,飼養雜交羊增收,並且會起到典型示範作用,帶動農戶發展養羊業。

其次,以肉羊為龍頭,促進地區種植業結構調整,促進地區肉食品深加工企業的發展和地區流通業的搞活。

1、 養羊業的發展,肉羊資源的豐富,肉羊品質的提高,必將促進肉食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原有的肉食品加工企業,肉產品結構不斷完善,肉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提高企業的效益,提高地區整體經濟水平。從無到有,新建肉食品加工企業,更能增加就業機會,解決就業的問題,促進鄉鎮工業的發展,提高經濟水平。

2、 羊是草食性動物,以秸稈型飼料為主,配以營養全面的精料。養羊業的發展,可促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種草養羊,特別是低產農田,促進土地增值。提高農作物秸稈利用率,變廢為寶,並促進農作物秸稈微貯等加工業和飼料加工業、飼料添加劑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高地區的整體經濟水平。

3、 養羊業的發展,肉羊資源的豐富,促進流通業的發展。有豐富的資源,必然會有行業協會或個人組織銷售、加工再銷售。促進商業大流通, 社會信息大流通,提供更多的行業發展機會,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