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黑麥草

波斯黑麥草

波斯毒麥主要分布於伊拉克、加拿大等國。據記載,我國青海西寧有逸生,秦嶺有種植。波斯毒麥可說是我國國內沒有分布或雖有但分布不廣泛的一種雜草。波斯毒麥是麥類作物田中的一種有害雜草,混雜在小麥地、大麥地。它以種子繁殖,繁殖力極強,高於毒麥。它的種子保藏數年後,仍有一定的藥芽率。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學名:波斯黑麥草
拉丁學名:LoliumpersicumBoiss.etHohen.
別稱:歐毒麥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屬:黑麥草屬
英文名:Persiandarnel
原產地:歐洲
入侵地:青海、雲南等地

形態特徵

波斯黑麥草 波斯黑麥草
稈較細弱,少數叢生,高約50厘米。葉鞘無毛;葉舌短小,葉片長10-13厘米,寬2-3毫米,扁平質薄,腹面粗糙,背面光滑無毛。穗狀花序長9—10厘米,穗軸節間長10—20毫米;小穗長10—13毫米,有5—6小花;小穗軸節間長約0.5毫米,被微小刺毛,穎具5脈,長10毫米,外稃披針形,邊緣膜質,具5脈,第一小花外稃長8--9毫米,頂端具細而微彎曲的芒;內稃約與外稃等長,兩側內折,脊上具纖毛。穎果長7毫米,寬3毫米,褐黃色至棕色,腹面具溝。

生物學特徵及發生消長規律

波斯黑麥草波斯黑麥草
一年生草本,種子繁殖,夏秋抽穗。中國有引種作牧草,青海、雲南有逸生者,成為田間雜草。

生長習性

波斯黑麥草波斯黑麥草

波斯黑麥草以種子繁殖,在土內10cm深處尚能出土,在室內放至兩年,仍具萌發能力。分孽力較強,一般有3一6個分粟;適應性較強,不論旱澇年,繁殖能力均比小麥高出1一2倍。出苗期比小麥晚,但出土後生長迅速,抽穗和成熟都早於小麥,而且容易脫落,在麥收時,落粒率為10%左右。

檢測方法

波斯黑麥草波斯黑麥草

產地調查應在小麥和毒麥的抽穗期,根據毒麥的穗部特徵進行鑑別,記載有無毒麥發生和毒麥的混雜率。室內檢驗可對小麥進行抽樣檢查,每個樣品不少於lkg,充分過5目和15目雙層篩,仔細分檢篩下物,按照毒麥籽粒特徵進行鑑別,計算混雜率。波斯黑麥草近似種有:長芒毒麥田毒麥、細穗毒麥、瑞士黑麥草、黑麥草、多花黑麥草等。

對進口糧食及種子(特別是進口小麥),要嚴格依法實施檢疫。加強種子的管理及檢疫,杜絕毒麥在調運過程中擴散傳播。將從不同農產品所取的標準樣量,每個樣品不少於lkg,用5目和15目雙層篩以迴旋法重複過篩約1min,留第一層篩下物,稱重,仔細分檢篩下物。一旦發現毒麥必須依有關規定對該批農產品做除害處理;把疫情拒之門外;帶有疫情的小麥不能下鄉,不能做種用,在指定地點進行除害處理加工,下腳料一定要銷毀。

傳播途徑

波斯黑麥草波斯黑麥草
波斯黑麥草原產於歐洲,約於20世紀40年代由種子攜帶傳人中國。其入侵途徑可以由落在土壤里的籽粒傳播,但是主要是混雜在小麥籽粒里。我國的毒麥,就是由進口糧食、引種混雜毒麥而傳人。

防治方法

波斯黑麥草波斯黑麥草
可採用50%硫酸按或60%硝酸錢浸泡麥種,將漂浮水面的波斯黑麥草澇出。經過浸選的麥種必須用清水沖洗兩遍,否則影響發芽率和幼苗的生長。另外還可在小麥收穫後進行秋翻,將落在土裡的波斯黑麥草翻到地表,使其當年萌芽,經冬漪死。在發生過波斯黑麥草的麥茬地,與玉米、高粱、甜菜等輪作也可達到防治的目的。

波斯黑麥草的鑑定

1986年伊犁地區在伊寧、新源等地播種從黑龍江省勃利縣引進的亞麻田中發現了長芒毒麥LoliumtemulentumvarlongiaristatumPamell和細穗毒麥L~otumschrank以後,各地的農技人員對黑麥草屬的植株都很注意。繼1986年在伊寧縣曲裏海鄉發現野生黑麥草屬植株後,1987年又在霍城縣溝牧場發現了這種野生黑麥草屬植株。為了弄清這種野生黑麥草的分類位置,給當前的檢疫工作提供依據。我們比較了從黑龍江引進的長芒毒麥標本(編號l),’在新疆南部採到的毒麥標本(編號2),在伊犁地區鞏留縣採到的毒麥標本,和這次在伊寧縣曲裏海鄉採到的黑麥草屬植株考證了他們在植物學上的差異,現將鑑定情況分述如下:根據考種的結果對照張金蘭和張則恭合編的檢索表列出的植物學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