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立憲革命

次年7月,厄丁在民眾壓力下,被迫罷免宰相,8月宣布實行憲法,並讓位於太子穆罕默德·阿里·沙。 次年6月,在英俄的支持下,穆罕默德·阿里·沙發動政變,解散國會和革命組織,激起各地工人罷工、農民起義。 1909年7月,革命軍隊攻占德黑蘭,穆罕默德·阿里·沙被迫逃亡俄國。

波斯立憲革命是於20世紀初發生在波斯的一系列政治運動。

背景

1900年初,英國、俄國等強國相繼入侵時值統治波斯的卡扎爾王朝,卡扎當局與國王穆扎法·厄丁以解決財政危機,相繼與歐洲各國簽署貿易擴充協定,將貨幣發行權、石油開採權出賣給英國,並出讓裏海漁業租讓權、保險與運輸租讓權給俄國。

過程

當時波斯國王穆扎法·厄丁熱衷於旅遊,其以海關稅收作為抵押,向俄國借款2200萬盧布作為其歐洲旅行開支。此舉引起國人不滿,成為了波斯立憲革命導火線。1905年12月,德黑蘭地方官毒打商人引起眾怒,德黑蘭、設拉子、大不里士等地民眾舉行遊行示威。12月14日,首都五千餘人湧入清真寺避難,要求罷免宰相、改革內政、召開議會制訂憲法,並成立革命民主組織和志願部隊。次年7月,厄丁在民眾壓力下,被迫罷免宰相,8月宣布實行憲法,並讓位於太子穆罕默德·阿里·沙
10月7日,首次立憲會議召開,並於兩月後通過憲法,波斯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議會為最高權利機關。波斯革命觸動英俄等國利益。次年6月,在英俄的支持下,穆罕默德·阿里·沙發動政變,解散國會和革命組織,激起各地工人罷工、農民起義。1909年7月,革命軍隊攻占德黑蘭,穆罕默德·阿里·沙被迫逃亡俄國。

復辟

同年11月,第二屆波斯國會召開,但是革命黨中民主派和保守派在首相人選及武裝等問題上發生衝突。次年7月,穆罕默德·阿里·沙在俄國沙皇支持下,率部由黑海沿岸的阿斯塔拉巴德登入。英俄軍隊直接進行干涉、鎮壓革命。12月24日,德黑蘭再次發生政變,內閣被迫關閉議會,卡扎爾王朝復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