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德語:Reichsprotektorat Böhmen und Mähren、捷克語:Protektorát Čechy a Morava)是納粹德國在捷克斯洛伐克西部。於1939年3月15日,侵占了捷克本土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次日,希特勒宣布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1941年9月,海德里希被任命為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新總督。海德里希是法西斯德國的黨衛軍頭目,希特勒的心腹。他上任後,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的占領法規,實施法西斯專政和連坐責任制,實行極端殘暴的統治,大肆屠殺知識分子、宗教人士和社會活動家,強迫中國小生接受日耳曼教育。手段殘忍,令人髮指,尤其令捷克保護國——英國極為不滿。

基本信息

簡介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德語:Reichsprotektorat Böhmen und Mähren、捷克語:Protektorát Čechy a Morava)是納粹德國在捷克斯洛伐克西部 (今捷克共和國,但不包括當時德裔人占多數的蘇台德區)建立的傀儡政權1939年3月15日由希特勒親自宣布成立,並隨著納粹德國投降而滅亡。

基本資料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首都:布拉格
官方語言:捷克語, 德語
政制:保護國

總督

1939年-1941年 康斯坦丁·馮·紐賴特
1941年-1942年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 (代理)
1942年-1943年 庫爾特·達呂格 (代理)
1943年-1945年 威廉·弗利克

總統

1939年-1945年 Emil Hácha
歷史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
軍事占領 3月15日 1939年
布拉格解放 5月13日 1945年
貨幣 Bohemian and Moravian koruna

歷史發展過程

1939年3周至1945年5月按照過去哈布斯堡王朝較為頑固的日耳曼人的傳統,特別是按照希特勒本人的傳統,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最活躍的日耳曼族總是認為,這些“歷史名省”已隱秘地,因此也永遠地併入了一個大德意志帝國。這種信念由施潘教授和蘇台德日耳曼人黨的理論家們在第一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時代便培養起來了。這些人在自己人中總談到元首如何不久就會來“收回”這整片領土——他們只有對外人才表現得滿足於蘇台德日耳曼族自治這種細微的差別。雖然希特勒本人在思想意識的運用方面既是病態地又是十分現實地反覆無常,他的一生卻貫串著一條線,忠於他的那些在林茨,老師所特有的日耳曼一奧地利沙文主義。因此,1939年3月15日的進入赫拉德恰尼,在希特勒看來是他生平所獲得的報酬性勝利之一。對他說來,他的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國在軸心國的歐洲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

權力

然而,這塊領土從前一年秋季併入德國版圖以後,已經殘缺不全了,因為捷克人和日耳曼人都認為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在其歷史疆域內是不可分割的。起初,要正確看出這個支離破碎的波希米亞一摩拉維亞何以竟成為一個保護國,而不只是一個新併吞的行政區,這是比較困難的。顯而易見,德國人為了宣傳起見,仍然認為玩弄捷克自治這套把戲是值得的。1939年3月16日建立保護國的那項法令使無依無靠的捷克人任憑德國保護長586官去擺布,而三個月以後,這個保護長官就取得權力,可以任意踐踏當初設定他的職位的那項法令了。

在1939年3月15日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後的頭幾周里,德國軍方在進行著管制。然後,新任命的德國保護長官(即1938年2月不得不在威廉大街讓位給里賓特洛甫的馮·牛賴特男爵)在4月5日來到布拉格。同他一起來的卡爾·赫爾曼·弗朗克,是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蘇台德日耳曼人領袖中最為兇惡的人,他一身兼了國務秘書、警察長官和蓋世太保代表三職。捷克人聽到這個訊息就意氣消沉,因為他們非常理解任命弗朗克的意義。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全部日耳曼人的行政長官、不那么粗野的亨萊因之所以讓位於弗朗克,因為弗朗克象徵著他因以取名的卡爾·赫爾曼·沃爾夫的精神。1917年在從前奧地利國會的比較溫和的氣氛中,就是卡爾·赫爾曼·沃爾夫主張非日耳曼人應該被當作老虎來加以鞭撻,而他所說的非日耳曼人,就是指捷克人。有一個叫做比格斯多夫的日耳曼人被任命為弗朗克的副國務秘書,還有十五名日耳曼地方長官在各行政區代表著保護長官。

3月15日,捷克法西斯分子蓋達為了他本人的利益發表一個聲明,要求擔任國家領導。但是他的追隨者的人數始終少得可笑。雖然有一時期他還不易被控制,他卻幾乎沒有為德國人所接納,而且很快便被拋棄了。捷克自治這齣滑稽戲由於保留著哈恰而彼維持下去。哈恰的頭銜是總統,他還有一個實際上毫無權力的內閣,其捷克部長大多數是曾在貝蘭手下,或者甚至在更早的時候就擔任過公職的專家。4月27日,毫無政治經驗的職業軍人埃利亞斯將軍當了總理;外交部和國防部全被撤掉,捷克軍隊實際上已被解除了武裝。保護長官公署里的德國工作人員在某種程度上和捷克部長彼此重疊,而且德國代表不久就出現在捷克各個部里。雖然如此,仍有必要在保護長官公署和捷克內閣之間成立一個協調委員會,因為德國人對這兩個機構之間的直接接觸是不贊成587的。這一條規則看來有一個例外:捷克法務部長亞羅斯拉夫·克雷奇卻獲準同弗朗克直接接觸。哈恰提名的、過去曾在最高法院為總統工作過的一個叫做哈維爾卡的人當上了副總理,大家認為他採取了一種不必要的親德態度。捷克政府就其立法責任而言,是通過1938年12月議會生活完全終止以前通過的一項法律所準許頒布的緊急法令進行工作的。

在慕尼黑會議以後,只有兩個政黨或政治集團可以存在。現在,這兩個政黨在極權主義者的眼裡也成為過多的了。正象報刊被搞成了清一色那樣,政治集團也就只能有一個民族陣線,國家統一黨。這個組織是由哈恰本人主持的,許許多多捷克人成為這個組織的成員,為的是——絕不誇張他說——通過留給他們的唯一途徑來表明他們國家的統一。1941年6月,國家統一黨的黨員人數達到四百萬以上這一高峰,但是該黨同德國人經常發生摩擦,因為德國人對其工作人員始終是不滿意的。

對希特勒宣戰

1943年初,國家統一黨逐漸衰微下去了。
當英國和法國在1939年9月對希特勒宣戰時,捷克人從絕望中頓時又產生了希望,但是西方國家在波蘭被消滅時所呈現的那種軟弱無能,不大適合於重新喚起被慕尼黑會議那么深切地挫傷了的同情心。然而,1939年10月9日在德國保護長官公署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卡·赫·弗朗克就抱怨“解決捷克問題的種種困難”。這一次,根據弗里德里齊將軍於1940年10月15日起草的一份備忘錄,似乎曾考慮過對付捷克人的三種可能的辦法。
1.德國對摩拉維亞進行滲透,並將捷克民族限制于波希米亞一隅。

這個解決辦法據認為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因為捷克問題即使在形式上縮小了,卻將繼續存在下去。5882.最激烈的解決辦法是,把所有的捷克人趕走,但是可以提出許多理由來反對這項解決辦法……
3.同化捷克人,即由德國人吸收大約半數的捷克民族,這項辦法的重要性在於從種族或其他觀點來看都是有價值的。這尤其是在德國領土上(蘇台德日耳曼邊境地區則是例外)增加雇用捷克人的結果,換句話說,就是把集中的捷克人口加以分散。

必須奪去另外半數捷克民族的力量,加以消滅,並用船運送出境……。對於在種族上是蒙古族的那部分人以及對於知識分子階層的大部分人,這尤其適用……。

凡是抗拒德意志化計畫的人應嚴加處理,並應加以消滅。

上述工作的開展當然要以增加德國人從德國領土上湧入這個保護國為先決條件。
事實上,元首決定採用第三種解決辦法。這意味著“雖然表面上維持保護國的自治權,德意志化工作……在未來的許多年裡卻必須始終如一地予以執行”。贊成同化的這項決定可能說明了大德意志帝國內這個保護國的獨特性質。這個決定同一周后希特勒對波蘭所作的決定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波蘭將被孤立,並將充作發動進攻性軍事行動的“跳板”。

納粹分子

1939年秋季給了納粹分子一個極好的機會去推行他們對捷克人的政策。從1918年以後,捷克人就把10月28日作為他們第一個共和國的誕生日來慶祝。雖然德國人已經把這個節日取消,許多捷克人佩戴著國徽還是在捷克各大城市示威。捷克當局曾請求公眾謹慎行事,但是在德國人喜歡稱之為“德國布拉格”的地方,德國黨衛隊人員故意向人民挑釁,扯下他們的國徽等等,直到公眾的反應導致殘酷的德國警察進行干涉。許多捷克人遭到逮捕,被拖進設在佩切克宮的蓋世太保總部去“懲處”。

有一個捷克大學生揚·奧普列塔爾已經受傷,後來又遭到毆打,終於在兩星期後死去了。11月15日,他的同學為他的葬禮舉行了一次很有秩序的示威大遊行。一輛德國汽車故意衝到人群中去。於是大學生的紀律被破壞了。大學生把那輛汽車推翻,扭打便開始了。卡·赫·589弗朗克的司機設法把自己搞傷。11月16日,牛賴特和弗朗克帶著這個司機飛往柏林去給希特勒看這些傷痕,希特勒作出決定,立即採取恐怖手段,當夜便派遣黨衛隊的特種部隊前往布拉格,捷克大學的大學生全部被捕

那些被認為是領袖的人都被處決,其他還有許多人當場遭到駭人聽聞的虐待或者被押送到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去。布拉格的捷克大學和保護國境內的所有其他捷克大學——包括某些高等技校在內——一律關閉三年(事實上,它們一直關閉到捷克解放)。

就捷克人來說,這是他們有可能接受高等教育的結束;大學生,甚至教授,如果能在他們寓所附近找到某種體力工作,就要比到德國境內的一家工廠或一處集中營去僥倖些。接著,許多中學,甚至國小,也逐漸受到取締或者實行德意志化,所以在保護國的後半時期,一個十歲以上的捷克孩子很可能會被迫進廠勞動,而根本不能進任何學校求學。

德語和捷克語都是“官方”語言

這樣,到1939年底,德國人已經在完成第三種解決辦法和消滅捷克知識分子階層那條路上邁步走了。1939年7月11日,他們宣布德語和捷克語都是“官方”語言,而在行文時德語總應放在前面。根據1939年3月16日那項法令的第二條,保護國的日耳曼族居民成為國民兼德國公民,而捷克人則只是德國國民,他們在自己家鄉與其說是公民,不如說是臣民。英國的空襲不久就有助於鼓勵德國本上的日耳曼人到保護國來就業,他們在這裡享有通常稱為治外法權的權利。首先變得很顯眼地德意志化的是布拉格。如果我們回憶起占大多數的、以前未曾維護其民族性的捷克人,在1861年後才逐漸出現於這個都城的話,那么,對於“繁華的、斯拉夫人的布拉格”受此糟蹋所感到的怨恨是不難領會的。而由於捷克大學被迫關閉以後僅僅剩下的日耳曼大學的新校長是魯道夫·容,這種怨恨便更為劇烈,因為容也是一個發表過著作,曾以粗暴野蠻的方式亂罵過捷克人的納粹分子。鑒於布拉格的歷史,這個城市大概比任何其他非日耳曼族的城鎮更易德意志化,這就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箝制住了捷克人的抵抗。

至於第三種解決辦法的其餘部分,1939年3月16日那項法令的第九條,即保護國應成為德國海關區的一590部分的那條規定,在1940年年成歉收以後於10月里終於實行了。把工人調運往德國的工作也及時加速了。在1939年和1941年間,作為一個開端,大約有十五萬名熟練的捷克工人被遣送到德國去。對捷克人自己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軍團和索科爾組織就象那些大學是他們民族生活中的支柱那樣不可缺少,軍團在1939年8月被德國人依法解散了,但是它的成員直到1941年初才被大規模地解除了行政職務。索科爾成員在1941年中受到鎮壓,最後在10月12日被海德里希消滅了。保護長官公署和埃里亞斯政府之間為了這類問題有著一陣陣的摩擦。

保護國各重要地區

這個捷克政府一再呈請辭職,但一直被挽留到1941年秋季。同時,希特勒於1941年6月進攻俄國以後,保護國內的緊張情況明顯地加劇了。

慕尼黑的經驗早已激發起泛斯拉夫民族的傳統和對共產主義的同情。東方的戰爭看來要比德國同英國的空戰和海戰實際得多,而它所牽連到的那些行動提供了切實的破壞機會。的確,希特勒感覺到捷克問題一點也“沒有解決”(也就是說,捷克人的存在競是這樣持久),因此他在1941年9月“批准‘牛賴特的長期病假,另派了一個半有教養的虐待狂者賴因哈德·海德里希到布拉格去當副保護長官,他大概也是黨衛隊頭子中最精明的傢伙。1941年9月28日,即聖溫塞斯洛斯日,海德里希宣布保護國各重要地區處於緊急狀態,晚上十點鐘起實行宵禁,並且成立了新的即決法庭,十十足足進行了恐怖統治。在以後的兩個月中,這些新法庭在德國蓋世太保庭長的操縱下,宣判了三百九十四人死刑,並把一千一百三十四個犧牲者移交給蓋世太保,目的是為了進行那種可怖的”進一步調查“。知識分子和前陸軍軍官,軍團團員和索科爾成員在犧牲者中處於突出地位。一開頭,總理就被認為是同倫敦有接591觸的”賣國賊“而遭到逮捕,遞交給由蒂拉克本人主持的德國人民法院的一個陪審團,並於10月1日判處死刑,雖然這項判決直到下一年才執行。過了很短一段時間,他的前法務部長克雷奇才接替他當了總理。

1942年1月,克雷奇組成了第二內閣。它帶來了兩項值得注意的改革。以前一直在保護長官公署擔任職務的一個德國日耳曼族人瓦爾特·貝爾奇博士,當上了勞工部長,這是一個關鍵性的職位,控制著保護國內的產業工人,但它所關注的顯然是為德國本土提供必要的勞動力。3月8日,他宣布了希特勒的決定,即保護國的經濟必須適應德國的戰爭需要,並且必須為此目的加以利用。其次,捷克最大的吉斯林艾曼努爾·莫拉維茨上校當上了教育部長。莫拉維茨過去是捷克陸軍的喉舌,他曾向西方國家呼籲,在還來得及的時候要認識到捷克斯洛伐克在應付重新武裝起來的德國的戰略價值。但是西方國家沒有聽他的活。莫拉維茨從慕尼黑協定簽訂的時候起就急劇地改變了他的政策。在新的形勢下,他認為捷克人別無辦法,只有把他們的事業同德國的事業打成一片。當然,他的主張被納粹控制的報刊向國外宣揚了。當他獲得控制教育的大權這一賞賜以後,他就拚命去搞當時還保留的國小教育的納粹化工作,並對那些不象莫拉維茨上校那樣的、沒有認識到他們在柏林的德國救星的知識分子大肆迫害。在海德里希領導下,把保護國作為大德意志一個——次等的——部分併入的過程加快了——誠然,與此相反的託詞實際上全被放棄。這一點在希特勒1942年5月7日的法令里特別清楚,這項法令表面上的意圖是要“簡化”波希米亞-摩拉維亞的行政工作。從6月15日它生效之日起,所有地方當局和警察當局都要以德國行政委員會的名義,代表德國管理保護國。德國地方長官的人數這時減少到了七名。

這時候,消極地裝傻和等待的帥克傳統,已經變成了積極得多的行動,這也多虧了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592的各種活動。貝奈斯博士在美國進行了為期五個月的訪問後,已於1939年7月18日回到倫敦。當戰爭在9月里爆發時,他向英國、法國和波蘭政府堅決表示,捷克斯洛伐克從1939年3月15日起就已經在同德國交戰了。

10月6日,他去巴黎,因為3月15日不曾辭職的捷克斯洛代克前駐法公使,斯洛伐克人奧蘇斯基在那裡聲稱,是他在指揮著所有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奧蘇斯基對貝奈斯的領導向來是不滿的,他們之間於是出現了僵持的局面,後來,前不久才從布拉格來到巴黎的施臘麥克大主教終於說服奧蘇斯基同貝奈斯達成了協定。一個包括他們三人在內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成立起來,並能夠組織成一支捷克斯洛伐克武裝部隊,由法國政府編入了法國陸軍。在法國崩潰以後,捷克斯洛伐克部隊就逃往英因,其主力於1940年7月14日在那裡登入。一周以後,英國政府正式承認那些捷克政治領導人為倫敦的捷克斯洛伐克臨時政府。7月23日,貝奈斯重新就任總統,並任命施臘麥克為總理,以揚·馬薩里克(外交)、斯拉維克(內政)、烏特拉塔(財政)、因格爾(國防)、費埃拉本德和那個不服從上級的奧蘇斯基(國務部長)為其內閣同僚。這個臨時政府具有一種模糊的中左色彩,它既不包括農民黨人,也不包括斯洛伐克牧師派議員和共產黨人。這位總統還指派了一個四十人的國務會議——後來增加到五十人——代表著各種頗為不同的觀點。10月25日,捷克當局同英國簽訂了一項軍事協定,規定在英國指揮下組織和使用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裝部隊。

到德國對俄國發動進攻一個月後,即到1941年7月18日,英國才正式承認貝奈斯總統為一國的首腦。蘇聯也在同一天正式予以承認。8月10日,據宣布,遵照7月18日的蘇捷協定,一個捷克斯洛伐克旅正在俄國境內組織起來,以便同在英國建立的或正在組成的捷克斯洛伐593克武裝部隊保持平衡。可以肯定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國內有相當大一部分居民這時正冒著死刑的威脅在收聽俄國的無線電廣播,特別是收聽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一總之,聽眾人數相當多,足以使捷克公眾訊息十分靈通。海德里希的行為激起了新的沸騰的義憤;破壞活動非但沒有停止,反而有增加的跡象,尤其是1942年春季在克拉德諾煤礦里。如同歐洲其他地方那樣,共產黨人的組織相當嚴密,他們的秘密報刊也相當順利地發揮著作用。

5月27日早晨,正當海德里希駕車穿過利貝尼(布拉格)郊區到辦公室去時,投來的一顆炸彈使他受了致命傷,他在6月4日斃命。這是歐洲抵抗希特勒運動的大事之一。一個顯要的納粹頭子,而且是一個受到特別保護的黨衛隊頭子被殺死,這還是第一次。的確,海德里希可以被看作是黨衛隊的智囊,他的喪生在希特勒看來,是不可彌補的。後來蓋世太保關於這一事件的報告似乎或多或少是真實的,即這次突然襲擊是倫敦的捷克人策劃的,並由皇家空軍空投下的英國境內捷克斯洛伐克軍隊中的兩名傘兵——一個捷克人和一個斯洛伐克人——執行的。他們的任務完成以後,聖哈爾列斯·博羅麥奧教堂的東正教教士便把他們隱藏起來,並供給他們膳食。德國人於6月18田以乎就在那個教堂里搜捕到了他們,把他們同幾個掩護者一起就地殺害了。

在保護國內,襲擊海德里希的直接結果是一陣更加可怕的恐怖浪潮。當天,卡·赫·弗朗克就重新宣布了緊急狀態,達呂格從柏林趕來接替海德里希。在5月28日和7月3日之間,有一千二百八十八名捷克人多少是不分青紅皂白地被處死了;

那個倒楣的埃利亞斯也是一個犧牲者,他於6月19日被處決。有時,整個家庭的成員沒有多大原因就全被槍斃,有兩個村莊的全部男子都被非常殘忍地消滅乾淨。6月10日,這種情況發生在克拉德諾附近的一個採礦村利迪策,而十天以後又發生在布拉格另一面赫魯迪姆附近的一個叫列日阿基的小地方;每一次婦女都被送往集中營去,而兒童則就此無影無蹤了。

就在利迪策和列日阿基遭殃的訊息傳出後不久,英594國政府在1942年8月5日終於覺得可以將正式廢除慕尼黑協定的通知遞交給貝奈斯和揚·馬薩里克了。6月間,莫洛托夫訪問倫敦時,正式對貝奈斯說(6月9日),“蘇聯政府……的立場是維持慕尼黑會議以前的捷克斯洛伐克邊界”,這自然使捷克人認為喀爾巴阡—盧西尼亞將歸還給他們的國家。最後在10月26日,美國政府正式承認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1943年2月初德軍在史達林格勒的失敗,對東歐地區來說,無論如何標誌著戰爭的轉折點。早在1942年11月,已有大約七萬名捷克青年被動員去德國勞動,接著在1943年2月2日,十六歲到六十五歲的所有男子和十七歲到四十五歲的所有婦女,以及十六歲以下的某幾類學齡兒童都被徵召到德國去從事戰時工作。在軸心國統治下的歐洲各地,甚至總動員的叫喊似乎也並未嚴重地影響到保護國的日耳曼人,而捷克人卻又記起他們過去所擔心的從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完全被趕走的那種情況。

反對猶太人的通行措施

隨著糧食供應的減少(無論如何,對捷克人來說是減少了),布拉格和捷克其他城市的生活變得空前未有地淒涼。1942年2月16日,在實行了德國通行的那些反對猶太人的措施以後,海德里希宣布把保護國的全體猶太入關進了猶太人區。特雷津(特雷津市)那個古堡市鎮變成了一個猶太營,捷克猶太人全被送往那裡去,讓他們在痛苦的但還不是使人毛骨驚然的環境中等待進一步送往奧斯威辛的那些毒氣室去。同時,越來越多的人,有捷克人也有猶太人,為了逃避放逐和死亡,過著非法的、沒有配給證的隱匿生活。

1943年8月,據宣布弗里克將接替牛賴特出任德國保護長官,他原來擔任的德國內政部長職位已經由希姆萊免去了。弗里克於10月14日開始視事。當時這個官職已被公認只不過是一個掛名差使,卡爾·赫爾曼·弗朗克的權力終於得到了正式承認。8月20日,他被任命為一個德國部長,併兼任主管那個取代前德國保護長官595公署的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事務部的國務部長。

1943年間,貝奈斯在他從倫敦廣播的講話中採取了攻勢。每一次他宣稱(稍微早了一些)布拉格當局即將垮台以後,布拉格當局總作出強烈的反應。就可能作出的判斷來說,貝奈斯在國內的名望這時候不但已經恢復,而且他已成為全國傑出的象徵性首腦了。(揚·馬薩里克在戰前始終不大出名,這時多虧了他的才氣煥發的廣播講話,開始占有第二位,而莫斯科的捷克共產黨人則無足輕重——只有南斯拉夫的狄托在年輕的捷克人中是備受愛戴的英雄。)另一方面,貝奈斯的重要性在這一年中也有所增長。因為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結果意味著德國將被打垮,還意味著英語國家的利益和俄國人的利益己不再一致了,同時俄國人和波蘭流亡政府之間的短暫的休戰也告結束了。貝奈斯的政府是最可能有辦法使蘇聯和西方世界之間避免或推遲一場破裂的政府——多虧捷克人保有他們同西方的關係結合在一起的親俄傳統。

貝奈斯早期同波蘭人為戰後更緊密的合作所進行的磋商一直是因難的;隨著西科爾斯基於1943年7月4日逝世,磋商成為不可能的了。有一時期,捷波和解的構想因為熱中於更大的目標而受到了忽視。事實上,這一年中,貝奈斯一直為自己對莫斯科的一次訪問進行準備。英國人在10月份舉行三國莫斯科會議之前一直反對這次訪問。最後,貝奈斯於12月11日抵達了俄國首都。那裡的捷克共產黨領導人如哥特瓦爾德等,並不十分友好。他們指責這位總統,因為他在1938年不曾公然反抗西方世界,也不依靠蘇聯的支持,反而被誘騙而落入了慕尼黑的投降圈套。可是,對於將來,似乎可以構想出一種既是國內的又是國際的權宜之計,尤其是因為貝奈斯認識到,在解放了的捷克斯洛伐克,對國家經濟生活的一大部分實行國有化將是值得想望的。12月12日,一項為期二十年的捷蘇596同盟條約簽訂了。該條約規定,在日前的對德戰爭中以及在將來對同一敵人的任何一次戰爭中,都要相互援助。簽字國雙方都保證擴大它們的經濟關係,並且不干涉彼此的內政。

1944年的頭幾個月里,蘇軍緩慢地向著喀爾巴阡山推進。因此3月13日,倫敦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號召其人民——特別是斯洛伐克和盧西尼亞的人民,因為那裡的條件較為有利——“從個人的英勇行為過渡到有組織的民眾行動。成立戰鬥隊。

建立民族委員會。組織武裝團體和游擊隊。……政府將竭盡全力使你們可以有足夠的武器進行防禦和進攻。”3月17日,貝奈斯宣布這個新共和國將是一個民族國家(少數民族並不享有特權)。4月8日,俄軍會同斯沃博達將軍的捷克斯洛伐克軍隊到達盧西尼亞的邊境,即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邊境。一個月後,在5月8日,簽訂了一項關於解放區的捷—俄協定:作戰區的最高權力應歸蘇軍總司令執掌,由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一名代表予以協助,他將在肅清敵軍的領土上建立並指導行政工作;當任何地區一旦不成為直接的作戰區時,捷克斯洛代克政府就將完全接管其行政工作。

國內強烈的騷動

就在解放大軍到達盧西尼亞邊境以後,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立即催促國內人民建立由經過考驗的愛國者組成的民族委員會,以鼓舞抗戰力量,並接過對於可能獲得解放的任何內部地區的責任。但是在1945年5月以前,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幾乎都沒有公開的起義;德國機構壓製得太緊了,而那些城市,尤其是首都的德意志化工作也太順利了。夏季過去以後,人們潛越過邊境去參加斯洛伐克游擊隊,或是在盧西尼亞試試運氣,進行任何種類的反德戰鬥。

1944年8月初的斯洛伐克起義當然在保護國內激起了強烈的騷動,直到1944年10月底才令人痛心地逐漸停止了。兩天之後,蘇軍同他們那些捷克斯洛伐克597分遣隊進入了斯洛代克,可是除了等待戰爭結束外,並沒有什麼事可做。正在1944年聖誕節以前,布拉格組成了一個民族委員會,就象民族希望再生時歐洲各重要中心曾經創建過的那種。捷克斯洛伐克臨時政府於1945年3月離開倫敦,4月初暫時遷至斯洛伐克的科希策。但是捷克人直到戰爭結束時才最終獲得解放。5月4日,當布拉格居民開始示威遊行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已死了,而鄧尼茨也即將無條件投降。5月5日,在民族委員會的普拉日阿克教授和陣特爾瓦什將軍的指揮下,捷克愛國人士占領了廣播電台,當夜街壘也開始建立起來。德軍有坦克和飛機,而黨衛隊則把總部設在布拉格的切爾寧宮(即過去和現在的外交部)里,意味著將不顧德國5月7日在弗倫斯堡的投降,要設法堅持下去。雖然德軍司令圖桑將軍於5月8日下午4時停止了抵抗,黨衛隊的飛機卻繼續轟炸這個不設防的城市,同時德軍的坦克增援部隊也從梅耳尼克和其他地方開到了。有好幾天,局勢看來是危急的;廣播電台向全世界發出求援的呼籲,但是什麼援助也沒有來,只有弗拉索夫的某些部隊舉行了起義,攻擊德軍。捷克斯洛伐克的親西方人士後來為那段間歇時間深感痛借,因為當時在捷克林山和比爾森的美軍尊重西方國家同蘇聯達成的諒解,暫停推進,一直等到科尼耶夫元帥和他的軍隊於5月11日到達布拉格。5月14日,哈恰、克雷奇、蓋達和其他一些通敵分子被捷克人逮捕了;莫拉維茨和亨萊因總算能自殺,而卡·赫·弗朗克則向美軍投降了。5月16日,從4月3日就安身在科希策的貝奈斯總統回到了一個飽經戰火但卻熱情洋溢的布拉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