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非運動

泛非主義思想產生於19世紀末,是非洲人民反殖鬥爭和美洲黑人反對奴隸制,反對白人種族主義鬥爭的產物。美國黑人沃斯特和布利登博士首先提出美國黑人和非洲人民共命運的思想。西印度群島黑人馬丁·德拉尼提出“非洲人的非洲”。1897年特立尼達律師亨利·西爾威斯特·威廉斯建立非洲協會。20世紀初,泛非主義理論與黑人鬥爭實踐結合,形成有組織的泛非主義運動。

簡介

泛非運動原指非洲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黑種人反對種族歧視、殖民壓迫,要求民族獨立和全世界黑種人大團結的民族主義運動。

闡述

創始人是美國黑人學者杜波依斯。他於1900年在倫敦舉行了首次泛非會議。泛非大會的總宣言指出,泛非運動在本質上是一支謀求解放殖民地人民、解放被壓迫人民和階級的動力。從1919年到1974年共召開過六次泛非大會:1919年在巴黎舉行的第一次泛非大會;1921年在倫敦布魯塞爾舉行的第二次泛非大會;1923年在里斯本舉行的第三次泛非大會;1927年在紐約舉行的第四次泛非大會;1945年在曼徹斯特舉行的第五次泛非大會;1974年6月19—27日在三蘭港舉行的第六次泛非大會。參加第六次泛非大會的有50多個非洲、加勒比地區、歐洲和美洲國家,以及8個非洲解放運動組織的代表500多人。每年的5月25日為“泛非日”。
泛非主義思想產生於19世紀末,是非洲人民反殖鬥爭和美洲黑人反對奴隸制,反對白人種族主義鬥爭的產物。美國黑人沃斯特和布利登博士首先提出美國黑人和非洲人民共命運的思想。西印度群島黑人馬丁·德拉尼提出“非洲人的非洲”。1897年特立尼達律師亨利·西爾威斯特·威廉斯建立非洲協會
20世紀初,泛非主義理論與黑人鬥爭實踐結合,形成有組織的泛非主義運動1900年7月23日,在亨利·威廉斯的倡導下,來自美國、西印度群島和非洲的57名代表在倫敦舉行第一次泛非會議。會議討論全世界黑人境遇問題,主張黑人享有白人一樣同等權利,抨擊南非布爾人的種族歧視政策。決定將“非洲協會”改為“泛非協會”,由沃斯特任主席,亨利·威廉斯任總書記。創辦機關刊物《泛非》月刊,刊頭口號是“自由與光明”,宣揚泛非主義思想。
一次大戰後,在美國黑人學者威·杜波依斯的積極推動下,泛非主義運動日益活躍。1919年至1927年先後在巴黎、倫敦、里斯本、紐約等地召開四屆泛非大會。
二次大戰後,泛非主義運動與非洲民族解放運動密切結合,發展成為非洲的民眾性政治運動。1945年10月在曼徹斯特召開第5屆泛非大會,200多名代表主要來自非洲。
1974年第6屆泛非大會在三蘭港召開。大會決議將5月25日定為“泛非日”。泛非主義運動為喚起民族自決,推動非洲民族解放運動,促進團結和統一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