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長三角

2008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泛長三角”的概念和“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與合作”問題;之後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同年7月底由蘇浙滬相關方面主辦的首屆泛長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辦。來自各方面的信息表明:在國際經濟一體化日益深入和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壓力加大的巨觀背景下,“泛長三角區域發展與分工合作”問題,再次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概念

2008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泛長三角”的概念和“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與合作”問題;之後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同年7月底由蘇浙滬相關方面主辦的首屆泛長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辦。來自各方面的信息表明:在國際經濟一體化日益深入和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壓力加大的巨觀背景下,“泛長三角區域發展與分工合作”問題,再次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長三角為何要“泛”?專家們給出至少四種理由:
——發展規律說。持這類觀點的專家,表達的關鍵話語是“區域經濟已然走到泛化”。上海社科院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改委長三角區域規劃綜合組成員郁鴻勝認為,泛長三角區域概念提出,是我國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規律。改革開放,我國區域合作與發展的戰略,必然從“區域以城市為中心的極化發展”向“以城市群為重心的泛化發展”。近年來,我國區域合作與發展態勢喜人。例如,珠三角從原來的廣東省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到大珠三角,再演變為“9+2”的泛珠態勢;再如,京津冀經濟協作區,目前已發展成為環渤海灣區域的合作;還有,北部灣區域合作已走到泛北部灣區域合作。在國內幾大區域的泛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長三角泛化發展就成了必然選擇。
——內生動力說。專家大多談到,不可忽略長三角地區內生的發展需要。浙江社科院楊建華教授解釋,浙江現在面臨土地、電力以及其他資源的緊缺,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著很大危機,需要向外拓展,浙江提出“從內陸時代走向海洋時代”。長三角周邊的安徽、江西、福建乃至台灣等省份,與目前的長三角地區都有資源的互補、產業的聯動和生產要素的互動等內生需求。
——國家戰略說。站在更高層面思考,首先是國家戰略需要。放眼全球,經濟的全球化加速了經濟的區域化,區域化又促進和提升了全球化。言之我國,經濟成長的制高點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組團式發展的強力拉動有待開掘,空間整合的最佳化能力亟須提升。安徽省社科院院長韋偉認為,區域經濟社會的一體化發展,已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它有利於解決由於區域發展不平衡而導致的地方矛盾突出、城鄉衝突凸現等社會問題。作為長江流域下游的江西和安徽,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落後於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城市化水平已達50%以上,成為周邊省市勞動力轉移的一個最優城市群。
——經濟網路說。現在,用“中心”和“外圍”關係,在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華眼中,已很難解釋區域經濟的發展。他認為,考量區域中的城市群,不是簡單的“中心”和“外圍”的關係,而是形成了一個“網路關係”。有網路,就有“接點”,這就導出“泛”的概念。舉例說,蘇州、寧波與上海形成了“網路關係”,同理相推,上海的發展也離不開與湖北、湖南等長江流域省市的聯繫……

合作基礎

 1、人文歷史地理聯繫是區域合作的客觀基礎。區域經濟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在地域上要連成一片。安徽、江西位於長三角腹地,同屬長江中下游地區,地理連綿,民情共通,歷史傳統一脈相承,文化習俗合而不同,人文上具有天然融合性。延綿起伏的江河原野平川,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積澱,深沉厚實的血緣親情連結,緊密交往的經貿文化關係,形成了“3+2”區域合作的地緣優勢。
2、企業資源市場擴展是區域合作的內在要求。主要是:(1)長三角需要開闢新的腹地。長三角在經過多年的擴張和大發展之後,需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產品結構最佳化,建立有效的高新技術轉移和促進機制,提升經濟運行的質量、效益和水平。這就需要營造一個更強大的後方作為支撐,其對能源、勞動力和各種初級加工產品也形成了較大的市場需求。安徽、江西具備提供能源、勞動力和各種初級加工產品的優良條件,區域內已經形成了廣泛的經濟技術合作基礎,目前,安徽的省外投資的一半以上來自於蘇浙滬,江西來自於蘇浙滬的投資也要占到三分之一以上。(2)安徽、江西有參與區域分工,獲取比較利益的客觀要求。安徽、江西最大的特徵是勞動力資源豐富,人才、技術和資本則比較稀缺,而要實行豐富資源與稀缺資源的置換,分享蘇浙滬經濟繁榮的利益,只有參與到發達地區的市場分工中去,才能得以實現。蘇浙滬具有向其他省區轉移和擴散勞動密集型甚至技術、資本密集型加工業的要求,而安徽、江西也具有接納這種轉移和擴散的需求和能力。同時,這種需求和能力正由受動式轉向一種通過區域分工與合作去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實現共同繁榮的主動創新方式。(3)安徽、江西豐富的自然資源決定了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蘇浙滬自然資源稟賦缺乏,而其他生產要素、思想觀念和對外開放則具有相對優勢。蘇浙滬所稀缺的正是安徽、江西所豐富擁有的;而安徽、江西所稀缺的,也恰是蘇浙滬所豐富擁有的。這就奠定了泛長三角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物質基礎和自然條件,而且也決定了各自在泛長三角中不可或缺的戰略地位。
3、國家戰略意志是區域合作的最終導向。新的歷史時期,國際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而重大的變化,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國際貿易摩擦愈演愈烈,曾支撐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多年的出口導向型戰略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在可以預見的相當長的時間裡,擴大國內需求,走內源型經濟成長道路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協調東中西地帶互動發展,形成強大的國內需求,已經成為中央和各級決策者關注的重點問題。泛長三角經濟帶,是目前國內外普遍認為實力最強、勢頭最好、前景最優的區域。泛長三角僅涉及四省一市,且都處於長江中下游廣闊平原和丘陵地帶,加快建設泛長三角區域經濟帶已經成為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建設和諧社會迫切而緊要的戰略意志。
4、層次性差異性特點是區域合作的現實前提。泛長三角區域內既有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沿江、平原,又有經濟比較落後的山區、老區、庫區;既有代表產業發展先導的電子信息、精細化工、生物製藥等新興產業,也有還處於較落後水平的一般種植、簡單加工、初級開採等傳統產業。泛長三角區域內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地域分布特點明顯。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異性;經濟結構形態多樣,市場發育參差不齊,物質技術基礎各異,生產力呈明顯的多層次性,地區發展具有不平衡性,而自然資源、經濟資源和人文資源又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所有這些,為泛長三角區域的合作提供了客觀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社會條件。

擴容

3月26日在浙江嘉興召開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10次市長聯席會議宣布,不僅吸收鹽城等4個江浙城市為新會員,而且讓泛長三角區域內的合肥、馬鞍山2個安徽省的城市也正式“加盟”。協調會相關負責人說,長三角城市“峰會”下一步還將分步“擴容”,穩步吸收新會員,這是區域一體化深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趨勢。
區域合作“泛化”在城市群中的體現
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此次正式吸收合肥、鹽城、馬鞍山、金華、淮安、衢州這6個城市為新會員。協調會相關負責人胡雅龍對記者說,這幾個城市都是“較早提出申請的”,有的2003年就正式提交了申請檔案,這說明它們加入長三角城市合作的意識是十分強烈的。隨著長三角城市間“同城化”進程的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提速,區域內空間和時間距離正在不斷縮短,城市群的“擴容”是必然趨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