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會庵

法會庵

法會庵,位於青浦區重固鎮通波塘街。相傳於元至正十年(1350),由僧人開山,原來又名戴墳庵。清乾隆二十年僧明璧重修,鹹豐年間毀,以後再修,改作尼眾道場,定名為法會庵。1993年恢復宗教活動。1995年9月正式登記。

基本信息

概述

法會庵法會庵
法會庵在重固鎮北市,通波塘東岸,廟涇橋北堍。相傳系青龍寺下院,原房廊十間,占地十餘畝,尼眾十人,香火較盛。清鹹豐戰亂時被毀。光緒十一年(1909年),里人朱丁氏建茅屋三楹復之,挽“了深”來茅庵住持,講經傳教,苦行佛事,博得善男信女崇敬,香火日盛。宣傳元年(1909年)重固鎮陸周氏等發起墓捐,遂將草庵改建為瓦房十間,增添佛象,遂重具規模。

歷史發展

法會庵法會庵
解放初期,佛事漸減,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法庵寺受到衝擊,佛象被毀、經書被焚、法器被砸、房廊先後被農業中學、鎮辦廠所占用,尼姑出庵做鎮辦廠職工。政府發還了原有房產、主持尼(了悟)等還庵,在縣宗教事務所和上海市佛教協會扶助和善男信女們的支持下。重裝佛象,匯集經典,增添法器,佛事活動,恢復正常,香火日盛。法會庵有殿二進、房廊十餘間。已成為青東地區一大佛地。現已形成初一、十五較大規模的廟會。

鄰近景點

法會庵法會庵
通波塘是重固老鎮的發源地,有三橋橫跨,將通波塘東西兩街連通。通波塘東街的北端是修復後的“法會庵”,通波塘西街中端(現電影院位置)改建為福泉山博物館。

通波塘老街現有建築全部拆除,重建範圍以福泉路橋為基準,向南延伸50米,向北延伸200米至法會庵。老街的重振將結合“一庵、一館”的風貌。

從旅遊文化商業的功能定位出發,依託“法會庵”,通波塘東街北端以佛教宗教用品店和茶館等為主,形成“廟會商業”;依託“福泉山博物館”,通波塘西街以休閒商業為主,設定餐飲休閒區,形成“靜、雅、文”的商業氛圍,與東街“廟會商業”對比。

相關信息

法會庵法會庵

上海青浦法會庵發起“愛心家園志願者活動”

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法會庵應廣大居士的心愿和要求,於二OO五年四月成立了念佛堂。

念佛堂是廣大居士一心念佛、修身養心、了脫身死、出三界、離苦得樂的清淨道場。

法會庵念佛堂成至今,現有眾多居士住在法會庵,在法會庵法師的主持和帶領下,一心念佛,看經書、聽經文,

居士們和睦相處,互敬互愛、互相幫助。有些居士來了以後心情舒暢了,身體也比以前好多了,住在寺院都不肯回家。真誠祝願有緣居士來法會庵宏揚佛法,勤修三學,南無阿彌陀佛。

二OO六年四月法會庵成立了愛心家園,現在歡迎您加入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法會庵愛心家園慈善志願者行列。

如果說文化教育事業是佛教生命力的話,那么慈善事業就是佛教慈悲精神的體現。用佛陀的教育指導人生,用佛陀的慈悲心去奉獻人生。歡迎每位愛心家園志願者參加我們的慈善事業的行列,讓我們用慈悲的心靈關懷眾生;讓我們用慈悲的眼睛看待萬物;讓我們用慈悲的話語隨喜讚嘆;讓我們用慈悲的雙手廣結善緣。

伸出你的雙手,奉獻一片真誠,為世界增添一道希望的彩虹。讓您、讓我、讓他、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你慈悲奉獻,我隨喜讚嘆,他得到快樂無限。讓我們大家一起把佛陀慈悲的精神普照三千。

從今天開始各位居士可以把自己不需要穿的舊衣、褲、舊棉被整理好,或寄或送到法會庵愛心家園,由法會庵愛心家園統一整理、打包,送往上海市慈善委員會。

相關遊記

法會庵法會庵

去重固鎮的那天,在重固鎮波塘東道無意中發現了一座“法會庵”,據說這座庵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帶著好奇之心進去參觀,正門沒有開,緊緊的上了鎖,找到邊門進門而入,裡面靜悄悄的,只看到院子裡有幾個人在揀菜,好象是準備午飯的菜吧,既然已經進去了,就到裡面參觀吧,揀菜的人看到陌生人進入就打了招呼,並且介紹了“法會庵”的概況,參觀了他們的地道戰,參觀了在那裡養老的老人,那些養老的老人來自上海等地,年齡都已經在七旬以上,真所謂是稱得上七老八十的人了,她們生活在空氣新鮮的地方,過著平靜安寧的生活,沒有煩惱,每月只要支付300元錢的生活費就可以供吃供住,逢年過節的時候可以回家,也可以讓小輩前來看望,特地為住在那裡的老壽星拍了照,她們都很開心,回家後又給她們印了每人一份的照片,今天已經從郵局用掛號的辦法寄往“法會庵”,讓她們共享,也為她們的歡樂而開心。

然後又參觀了了悟師太的住房,她今年已是九十四歲的高齡,她在出生六個月的時候就被送進這裡,在八個月的時候就剃髮為尼,至盡已是九十四歲了,她只能臥在床上,由其他尼姑伺候,但是她的思維還很清楚,看到新來的人表示歡迎。

“法會庵”原來是個小廟,現在已經大變樣了,目前為了改善老人的居住條件,為了讓“法會庵”加快建設,她們正在募集資金,大家也捐助了各人100元,為老人的幸福出點微力,希望她們的生活更上一層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