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研究(第6輯)

內容介紹

《法律文化研究(第6輯)(2010)》內容簡介:我們的研究對象包括法的本身與產生出不同模式的法的社會環境兩個方面。因此,我們在考察法律的同時,要通過法律觀察社會;在考察社會時,要體悟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特色之所在,以及這些特色形成的“所以然”。第二,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構成了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主旋律。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傳統往往是文化的標誌,“法律文化”研究的重點是研究不同民族和國家的不同法律傳統及這些傳統的傳承;研究不同法律文化間的相同、相通、相異之處,以及法律文化的融合、發展規律。
因此,我們的特色在於發掘傳統,利導傳統,從傳統中尋找力量。
在此,我們不能不對近代以來人們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誤解作一辯白。
與其他學科相比,法學界在傳統文化方面的研究顯得比較薄弱,其原因是複雜的。
首先,近代以來,學界在比較中西法律文化傳統時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基本持否定的態度,“發明西人法律之學,以文明我中國”是當時學界的主流觀點。對傳統法律文化的反思、批判,一方面促進了中國法律的近代化進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們的誤解,使許多人認為中國古代是“只有刑,沒有法”的社會。
其次,近代以來人們習慣了以國力強弱為標準來評價文化的所謂“優劣”。有一些學者將西方的法律模式作為“文明”、“進步”的標尺,來評判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這種理論上的偏見,不僅阻礙了不同法律文化間的溝通與融合,而且造成了不同法律文化間的對抗和相互毀壞。在拋棄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體系後,人們對中國傳統法律的理念也產生了史無前例的懷疑和否定。
最後,受社會思潮的影響,一些人過分注重法學研究的所謂“現實”性,而忽視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導致傳統法律文化虛無主義的泛濫。
對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歷史和傳統是不能抹掉的印記,更是不能被中斷或被拋棄的標誌。如果不帶有偏見,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凝聚著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凝聚著有利於人類發展的巨大智慧,因此在現實中我們不難尋找到傳統法律文化與現代法律文明的契合點,也不難發現傳統法律文化對我們的積極影響。

作品目錄

明德法律文化論壇新中國法學60年 ——以若干歷史事件為線索沈家本的生活道路及其思想古文字與中國傳統法文化傳統執政理念和官箴文化研究“法”字的起源 中國法律史專題研究古代中國“刻石紀法”傳統初探察人辨惡 ——中國古代定罪量刑時對行為人主觀惡性的考量中國傳統軍事法律文化芻論 ——以軍政問題為例令人信服的論證與尋求合理性判決的方法 ——中國古代司法判決的修辭方法與啟示仁治 ——孔子政法思想之原貌論中國古代驛站的起源及其法律制度的形成漢代酷吏與法家思想辨異陝派律學的幾個問題舊中國天津法學教育考清末變法中對檢察機構的引進與設定 外國法律史專題研究16世紀葡萄牙人東方文獻中的中國法律述略法國民法典的歷史淵源探究韓國積極主義違憲審查制論略略論羅馬法形式主義之成因東亞國家將儒家和諧觀與現代法治相融合的經驗及啟示 ——以日本、韓國為例澳大利亞行政申訴庭制度研究從繼受到創新:美國法上“共謀與聯合”限制貿易研究 ——以19世紀下半葉州制定法與判例為中心 海外學者的法律史研究中國歷代法制史(下)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解題關於漢魏時代的“教現代英國普通法和醫事法的興起(1960-2010) 學子園地法治理論的與時俱進 ——從儒家思想看和諧社會的構建從《唐律疏議》“名例篇”看犯罪官員的特權適用順序《至正條格》研究管窺論明清律例關係對當代中國的啟示淺論王艮早期啟蒙思想中人在清代土地絕賣契約中的功能 ——兼與現代相關概念的比較研究指手畫腳:洋夷競稱帝王師 ——以法權會議報告書及費唐法官報告書為中心晚清公司法產生的背景條件淺析穿行在巴山蜀水之間 ——記阿爾村羌文化保護項目志願者之行論西塞羅的至善主義法律觀船舶優先權的溯源與本意探微大陸法系加害給付比較研究 學者訪談允精允能克勤匪懈 ——楊鶴皋教授訪談錄法史春秋六十載教書育人不言倦 ——徐尚清教授訪談錄 書評一部跨越百年的法律史書卷 ——讀《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國》緣何關注國家與法人:一個英格蘭法特色的問題? ——讀梅特蘭《國家、信託與法人》 近代法史研究論著整理近代中國法律史研究成果一覽表中國法系論法家法律思想之研究流刑之沿革及歷代採用流刑之基本觀念《尚書》中的古代刑法韓非法治思想之探討 ——反對人治主義我國大學法學課程之演進2009年法律史論文索引稿約《法律文化研究》格式與注釋規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