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幫助熱線4

《法律幫助熱線4》,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現已停辦。鄰里紛爭、兄弟鬩牆、夫妻反目這些小事,卻是關係到日常生活中人人利益、家家幸福的“頭等大事”.關係到訴訟成本、法制環境,甚至關係到社會安定。《法律幫助熱線》以小見大,像一滴晶瑩的純水,折射著法律的光芒。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叢書名: 中國人的法律晚餐
平裝: 253頁
開本: 16開
ISBN: 7810879294
條形碼: 9787810879293
尺寸: 20 x 13.8 x 1.2 cm
重量: 299 g

內容簡介

《法律幫助熱線》在我們眼前消失已經很久了。失去了它。我和大家一樣,才切膚地感受到它的價值。
鄰里紛爭、兄弟鬩牆、夫妻反目、朋友欠賬……這些看似事小,卻是關係到日常生活中人人利益、家家幸福的“頭等大事”.關係到訴訟成本、法制環境,甚至關係到社會安定。《法律幫助熱線》以小見大,像一滴晶瑩的純水,折射著法律的光芒。
在常規的電視報導中,觀眾見慣了世間的矛盾,感受了人生的不平,而在報導的結尾,出境記者總是悲天憫人地說一句:“我們希望有關部門……”透著蒼涼和無奈。媒體只能走到這裡剎車.只能把事情和盤托出。等待。
能不能幫人幫到底,實實在在解決民眾的愁苦?一些“膽大妄為”的媒體人嘗試著又向前邁了一步。《法律幫助熱線》就是在這一理念下誕生的。
《法律幫助熱線》只是中央電視台《為您服務》中的一個版塊,鼎盛時期大有後來居上趕超一些老牌法制欄目的勢頭。那時候。這個被稱為“法幫”的群體不分晝夜、縱橫千里地奔波在祖國各個角落,為求助民眾排憂解難。作為回報,他們收到觀眾獻上的錦旗是中央電視台法制欄目中最多的,掛滿了“法幫”人辦公室的桌沿櫃角。
是的.時至今日還有一些電視圈、法律圈內外的人質疑——媒體是不是越位了?報導的過程是不是符合法律程式?是不是在搞“媒體審判”……
“媒體的介入。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這是疑問之一。
那如果事件當事人雙方心甘情願地由媒體“曝光”呢?“自願”.是媒體介入的首要條件。
“媒體受一方當事人求助,肯定會有傾向性。”這是另一疑問。
如果凡是單方求助、起訴都不公平,那所有接受一方當事人調解、仲裁、審判的民間、行政、執法機構都是不公的了?事實是,很多首先求助於《法律幫助熱線》的人,最後並不一定得理。
“媒體的介入會擴大雙方的矛盾。”疑問三。
是的.當事人雙方在鏡頭前的確有爭辯得面紅耳赤、劍拔弩張的.但更多的人在鏡頭前表現得更理智、更文明、更公正,因為他們知道鏡頭後面有成千上萬雙眼睛,任何壞事、醜事、虧心事是見不得陽光的。
其實.最終的疑問是媒體可不可以出面進行矛盾調解。
矛盾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周圍,調解(不管是民間也好、官方也好)是時時刻刻存在的,媒體有沒有記錄它們、展示乃至介入它們的權利?目前,我們沒有《新聞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既沒有明文賦予我們權利,也沒有禁止性的規定,而事實是很多電視台在做這方面的節目,大部分是把當事人雙方請到演播室現場當面鑼對面鼓地辯理、調停,如南京電視台的《有請當事人》,火得很。
媒體的初衷是好的。絕大多數媒體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首要關心的是社會效益,而在“化解社會矛盾、創建和諧社會”的治國方略實踐中,媒體本可以大有作為。的確,許多法院不受理的官司、尚未“鬧”上法庭的官司在《法律幫助熱線》的關注下解決了,它使矛盾化解在基層,衝突消納於無形,受益的不光是當事人,還有千千萬萬受教育、受啟發的觀眾。
基於此,我們把《法律幫助熱線》部分節目整理成篇、集結手冊,以求得更多民眾關注。
《法律幫助熱線》現在已經不在了,但它會以別的形態出現,延續它這一崇高而善良的宗旨。

目錄

房產物業篇
白牆後的黑洞
物業還是“誤業”
二十年前的公證書
多收的房款
“尷尬”的新房
“吃人”的電梯
無法算清的面積
買了花園住進銀行
住房樓能改浴池嗎
家裝的煩惱
我們的房屋面積到底是多少
房產證該向誰要
冒牌的試點小區
安全、環境保護篇
誰為孩子的死負責
隱患在側何以安居
傷人的食鹽
受傷的天馬
美味殺手——河豚魚
採石場該停還是開
漫漫索賠路
魚禍”水之過
依法行政、審判與執行篇
行政豈能不依法
漫漫執行路
收費應依法
無奈的“釘子戶”
惱人的畢業證
無處裁決的糾紛
逮捕的背後
糾紛升級誰之過
房屋要拆我要補償
執法更要依法
如此判決何時了
難以審結的案件
采砂
究竟為啥罰我
失信的承諾
契約糾紛篇
誰來歸還我們的存款
這筆中介費該退嗎
存單掛失何其難
摸獎摸來的煩惱
捐款風波
存款被冒領責任該誰負
善意搭乘引糾紛
無辜受傷賠償幾何
不保險的“理賠”
房子被封責任誰負
八年前的舊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