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香頌

rien jean timen

Chansons,在法語中是歌曲的意思,就象歐萊雅夢特嬌香奈爾這些極富韻致的名字一樣,Chansons的漢語諧音同樣充滿法蘭西式的浪漫氣息——“香頌”
世界各國的流行歌曲中,要找到像法國香頌這般講究歌詞意境描寫的,實在寥寥無幾。
說道『香頌』—chanson,一般人的腦海里馬上就會浮現『枯葉』、『玫瑰人生』、『海』,或是『巴黎的天空下』…等等歌曲的鏇律。這些都屬於比較老式的法國流行歌曲, 他們就像一張張泛黃的老舊照片,不過卻令人回味無窮,歷久而彌新。

香頌=歌曲

其實『香頌』在法文的原意,就是『歌曲』。她是法國世俗歌曲的泛稱,也是法國流行歌曲的代名詞。 他的歷史文獻,既古老又源遠流長。
就世俗歌曲方面而言,從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之間,由敘事詩人與抒情詩人所寫的單鏇律音樂,乃至19世紀末期的藝術歌曲(就法語而言,並沒有“藝術歌曲”這一名詞,而是直接引用了德語Lied ----意即歌曲,特指舒伯特舒曼等人的德國浪漫歌曲)全都屬於這個範疇。至於法國的流行歌曲,由於受到傳統世俗歌曲的影響,因此,在歌詞意境的描寫上,也就跟著格外講究起來。 樂曲的特色是由敘事部分的樂段與樂曲的反覆部分架構而成,其形式之確立大約是在1900年前後,也就是一般人認為的『法國美好時代』。後來經過時間的變遷,再加上外來流行音樂要素的融入,終於形成今天這種多姿多彩、風華絕代的法國香頌新貌。 她的形式結構和主題描寫當中,包含了大眾歌曲、地方小調、民謠、情歌、哀歌、幻想、寫實、文學、政治,以及抗議歌…等,林林總總,五花八門。

當代法國『香頌』的興起

當代法國『香頌』的興起,有許許多多的因素參雜其中。影響力最大的首推唱片工業與傳播事業的普及,以及有聲電影的發明。
1930年前後,是法國香頌發展最具關鍵性的時期,那段期間,法國最具權威的ACC唱片大獎創設。接著由羅西妮·鮑華耶—Lucienne Boyer所唱的『香頌』名曲『對我細訴愛語』—Parlez-moi D'amour,在1931年5月所舉辦的第一屆ACC唱片大獎上奪魁,這首歌曲除了促進了法國唱片工業的蓬勃發展,也因為詞曲優美,而被改編成14種語言風靡全球,正式揭開法國『香頌』迷人的風華史。
1952年,法國唱片協會所設立的唱片大獎也開始運作。第一屆的得主是擁有“香頌王”美譽的伊迪絲·比雅芙Edith Piaf所唱的『心跳的聲音』—Padam Padam。
這些極具權威性的唱片大獎,除了捧紅了許多法國香頌歌星,同時也促進了音樂媒體的興盛,只要歌曲一得獎,報紙電台便競相報導與播放,使得『香頌』成為了法國人每天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隨著有聲電影的發明,法國『香頌』的傳播與發展,更是得以發揚光大,許許多多的法國電影主題曲,因為全球放映而名聞國際。其中,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1946年由已故男歌星兼影星尤維·蒙頓Yves Montand所主演的電影『夜之門』—Les portes de la Nuit。在那部電影裡, 尤維·蒙頓所唱的主題曲『秋葉』—Les Feuilles Mortes一夕之間成為了一首家喻戶曉的『香頌』名曲。另外,有“性感小貓”之稱的碧姬·芭杜Brigitte Bardot在60年代所演唱的一系列電影主題曲,也借著電影在全球上映風靡一時。

世界音樂影響

除了這些因素之外,另外一個促使法國『香頌』逐漸轉型的重要因素,便是外來流行音樂元素的融入。上世紀30年代以後,美國的爵士樂與拉丁音樂相繼傳入法國,接著,50和60年代盛極一時的搖滾樂與布魯斯音樂,也相繼跨海登入法國, 使得現代法國『香頌』的本質也跟著起了變化。音樂的風格不僅更為豐富多彩,而且充滿現代感,同時,年輕優秀的新生代歌手也紛紛崛起。其中比較著名的巨星有:賽瓦特洛·阿達姆Salvatore Adamo、密雪爾·瑪蒂Mireille Mathieu、塞爾薇·瓦丹Sylvie Vartan、密雪爾·波納雷夫 Michel Polnareff、約翰尼·哈勒黛Johnny Hallyday 、 克勞德·弗朗索瓦Claude Francois,以及塞吉·甘斯堡Serge Gainsbourg等。其中最為才華橫溢,並最具影響力的歌手,便是塞吉·甘斯堡。他的樂風浪漫性感,而略顯頹廢感,歌曲常常以夢囈般的口白搭配強勁的節奏,獨具時尚氣息。他除了一手捧紅許多女明星, 華麗而具視覺效果的前衛裝扮更是獨領風騷,被認為是首開了視覺系藝術的大門;直到他去世為止,他的音樂風格都一直左右著法國流行樂壇的潮流。
上世紀80年代之後,世界音樂,尤其是非洲音樂隨著移民文化在法國樂壇又掀起熱潮,使得法國流行歌曲的形態又經歷了一次革命性變化。同時,因為當時執政的密特朗政府宣布開放『法國的天空』,許多標榜專門播放某種特定類型音樂的小型電台,開始紛紛設立, 讓法國的廣播業頓時熱鬧非凡,百樂齊鳴。這種現象一直持續至今,方興未艾。其中,最讓人訝異的是,黑人的『說唱音樂』Rap也悄悄地融入了法國流行歌曲的血液之中。
儘管時代不停地變遷,法國『香頌』也不免因為新鮮血液的注入而改變原來的面貌。但是,法國『香頌』,或者說法國流行歌曲,並沒有喪失它獨特、雅致的風格。老式的法國『香頌』依然是風華絕代,韻味十足;而現代的法國流行歌曲,在經過多次與外來元素的融合之後, 時代感中依然可見優美的鏇律,浪漫情調一如往昔。這就是法國『香頌』特有的迷人魅力!
“法國最偉大的二十首香頌”榜單:
1 comme d'habitude (my way) claude francois 1967 / 1968
2 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 edith piaf 1946
3 ne me quittes pas (不要離開我) jacques brel 1959
4 les feuilles mortes (秋葉) yves montand 1948
5 l'hymneàl'amour (愛的頌歌) edith piaf 1947
6 et maintenant (現在) gilbert bécaud 1961
7 pour que tu m'aimes encore (為何你還愛我) céline dion 1995
8 la mer (beyond the sea)“(海) charles trenet
9 c'est si bon (美好) yves montand 1948
10 l'envie d'aimer (愛的渴望) daniel levy 2000
11 je t'aime, moi non plus (無法再愛你) serge gainsbourg &jane birkin 1969
12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不,毫不後悔) edith piaf 1960
13 savoir aimer (懂愛) Florent Pagny 1997
14 marcia baila”(馬西亞。貝拉) rita mitsouko 1985
15 quand la musique est bonne (當仙樂飄飄) jean-jacques goldman 1982
16 c'estécrit(記錄) fran is cabrel 1988
17 que reste-t-il de nos amours (愛的灰燼) charles trenet 1942
18 la bohème (漂泊) charles AZNAVOUR 1965
19 que je t'aime (只愛你) johnny hallyday 1969
20 foule sentimentale (浪漫的人們) alain souchon 199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