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豐特奈原西妥教團修道院

法國,豐特奈原西妥教團修道院,文化遺產,1981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法國豐特奈原西妥教團修道院 【名稱】法國豐特奈原西妥教團修道院
【類別】世界遺產
【批准年號】1981年
【遺產原屬】1119年西妥教團修道院
【遺產現狀】法國科多爾省勃艮第地區迪雍市

建築特色

這裡是典型的原西妥教團修道院,1119年由聖貝爾納多修建,包括教堂、迴廊、餐廳、臥室、麵包店以及鐵工廠。建築簡樸,沒有裝飾,是西妥教團僧侶們自給自足,清苦思想的極好見證。
豐特奈原西妥教團修道院位於法國科多爾省勃艮第地區,迪雍市西北方。修道院建在埃戈雷維小山谷深處,一條小溪從旁邊流過,匯入約納河的支流布倫河。豐特奈原西妥教團修道院1119年由聖貝爾納多修建,後被聖路易改為皇家修道院,並給予豁免賦稅待遇。13-14世紀是豐特努瓦城的鼎盛時期,有300多名修女和僧侶。當時寺內的清規提倡節儉和清貧,以及進行禁慾的研究。人們可以從沒有裝飾,平淡無華的教堂外表體會到這一點。後來從百年戰爭起開始衰落。
院牆內西側是修道院的圓拱式接待室,進門小走廊上部是5世紀重建的看鬥神父的房間,貴賓之家坐落在接待室右側,接待室左側有一座13世紀修建的樓房,內設外國人禮拜堂,修道院排列在迴廊院四周。教堂平面為拉丁十字形,有1個大殿,兩旁有側廳,1個後堂,內設4個小禮拜堂,以及1個唱詩台,側牆上開有半圓拱形窗,整座建築內只有柱頭上有雕刻,為針形水紋葉圖案。
在建築形式上,迴廊院堪稱楷模,四道長廊各由4個拱頂橫撐組成,朝東通聖器室、教士會的議事廳、探訪室和一個30多米長的修士廳,長廊上部是寢室,以15個狹孔採光,南面是設有兩個圓形煙筒的供暖房,13世紀建造。西面原有改宗者房,現已不存在。
附加建築中有一座1547年修建的修士獄, 還有一個用衛生隔離設施隔開的醫務室,沿小溪而建。小溪右岸是一個鍛造作坊,長53米,寬13.5米,由相互分開的四座廠房組成,
建於12世紀,專門製作供修道院用的鐵器。麵包房緊靠外國人禮拜堂,煙筒保存完好。修道院院長住房也在本院內,建於18世紀上半葉,與西側長廊垂直。圓形鴿房可能建於12或13世紀。
這座修道院既是西妥教團所屬修士社團建起的無裝飾建築的代表,又是一座封閉的、自給自足的建築群。修道院及其教堂,迴廊院,餐廳,寢室,麵包房和鍛造作坊,均建於聖貝爾納多在世之時。
經過幾個世紀的風雨,這個修道院遭受過遺棄,洗劫,甚至部分被毀掉了。一些建築挨著它建造起來,一段時間,它甚至被改造成一所造紙廠。20世紀初,里昂的一個財閥買下了這個遺址,並開始了精確的復原工作。後加的建築被拆除,被毀的建築被小心地復原。經過多年的努力,豐特奈原西妥教團修道院今天重新煥發了青春,宛如她當年一樣。她在今天的聲譽就和她12世紀在人們心中的精神地位一樣。直到今天,該家族的後裔仍然視保留這座人類遺產為己任。這個羅馬式的建築傑作嚴謹地代表了西妥教派的理念。
豐特奈原西妥教團修道院於198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