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第七大學

巴黎第七大學

巴黎狄德羅大學-巴黎第七大學(簡稱巴黎七大)成立於1971年,是創建於1253年的前巴黎大學的科學院主要繼承者之一(與巴黎六大一起),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是巴黎學區中9個大學之一),是法國及歐洲頂級的研究型大學之一,在醫學、理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等領域享有國際性的聲譽和影響力。該校以理學、醫學教學出名,其在數學方面,許多機率論的基礎研究成果都出自該校其中一個研究中心-機率與隨機模型試驗室。同時,該校也是法國學科涉及面最廣的大學之一,是巴黎地區唯一集理工、醫學與人文於一體的一所綜合性高等院校。為改變與巴黎六大共享科學院基礎設施、兩校教師缺乏辦公場所,學生缺乏教學科研場地的局面,自2006年起,除了位於巴黎北部的七所附屬醫院,該校大部分行政管理部門及院系已逐漸從西尤校區遷至毗鄰法國國家密特朗圖書館的巴黎左岸校區,並於2012年,完成了其向巴黎左岸超現代化新校區搬遷的計畫。巴黎七大的歷屆畢業生和教師中共有兩名諾貝爾獎得獎者,一名菲爾茲獎得獎者,多名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國家元首及部長(前巴黎大學成就除外)。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建校年代:1971年

巴黎第七大學 巴黎第七大學

所在省州:法蘭西島大區

所在城市:Paris

學校性質:公立

學生人數:27000人

中國教育部是否認證:獲得認證

巴黎第七大學:Université Paris Diderot

學校簡介

巴黎七大有在校學生共26000人,其中20%為各國留學生。學校約有2000個研究人員,其中1400個為教學研究人員,百餘個研究中心,900名國家科研中心(CNRS)、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法國原子能研究中心(CEA)等機構研究員,在歐洲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舞台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著由十八世紀百科全書編寫者德尼·狄德羅(Denis Diderot)創立的傳統及人本主義原則,學校以開啟二十一世紀社會的文明進程為己任,不遺餘力地開闢全新的學習研究領域,整新傳統學科、開發推廣研究成果,全面發展社會聯繫。

多領域的高水準研究,尤其是在自然科學、健康學、牙科醫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研究,為學校贏得了國際性的聲譽。2006年學校的行政管理部門以及部分院系逐漸遷至被稱之為“巴黎左岸”的新興開發區。新校址與法國國家圖書館僅數街之隔。此處昔日的工業建築已被重新改造,完美地保留了巴黎的歷史風範,並假世界一流建築師“巧奪天工”之手,為這一地區平增了一道美麗的風景。至2012年,除了位於巴黎北部的七所附屬醫院,其它所有的教學和科研單位都將集中於新校區。學校還將在新校區修建巴黎規模最大的新圖書館。

巴黎第七大學 巴黎第七大學

歷屆知名師生

Jean Dausset,1980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George Fitzgerald Smoot,2006,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Artur Avila, 2014,菲爾茲獎得主

Luc Ferry, 法國教育大臣( 2002 ~ 2004)

Claude Allègre, 法國教育大臣 (1997 ~ 2000)法國科學院院士

Jean-Michel Savéant, 法國科學院院士

Vincent Courtillot 地質物理學家,法國科學院院士

Michel Ciment, 法國記者,作家,費比西獎主席

Élisabeth Roudinesco, 法國歷史學家,精神分析學家

Julia Kristeva ,精神分析學家,社會學家,女權主義者

Jaak Aaviksoo,愛沙尼亞國防大臣

Jean-Luc Bennahmias, 歐盟歐洲議會成員

Stefano Zacchiroli, Debian項目領導者

學校專業

巴黎七大是一所蓬勃向上的學術與教育機構,它的基本目標是:深入研究,廣泛傳播,面向未來,培養自由的、富於批評精神的學者。巴黎七大優秀的教學質量一貫受到法國高等教育部及眾多國際機構的高度肯定。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設有豐富的專業學科,它們主要集中於以下5大領域:

科學與技術

醫學與牙科醫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

文學藝術及語言

法律經濟與管理

巴黎第七大學 巴黎第七大學

理工類科學:由位於西尤校園的前巴黎大學科學院發展而來。

材料科學(SM),數學、計算機信息科學與科學套用(MIAS),套用數學和社會科學(MASS),生物化學,生物與自然科學,化學,信息學,數學,物理,地球物理(SPT),大學技術學院(物理測量)等。

醫科:包含了巴黎最大的兩家醫學院:艾葛扎維依·比加和拉里布瓦齊葉爾·聖·路易醫學院。

遺傳學,免疫學,微生物學,毒理學,醫學,血液學,臨床人體解剖學,口腔外科,生物醫學工程,動物學,動物生理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脊椎動物結構,食品科學等。

文學和人文學科:包括文學藝術、語言及人文社會科學等,增設了法律經濟與管理的課程。

英語研究(EA),語言套用及跨文化研究(EILA),地理,歷史及社會科學(GHSS),東亞語言與文化(LCAO),語言學,臨床人文科學(SHC),社會科學,文獻資料學(STD),人類學,人種學,宗教學(AESR),電影,信息與傳播(CCI)等。

數學金融碩士(也稱計量金融碩士)

在這些文憑中,值得一提的是計量金融碩士文憑(m2mo )– 通常稱作Laure Elie法國高等深入研究文憑–是在法國兩個定量分析金融碩士文憑里最具選擇性和挑戰性的其中一個,自1986年以來,它提供的機率、統計、隨機微積分和計算機科學等課程,為全球培養了重要的計量金融分析師。

本碩士以Laure Elie、Peter Tankov 和 Huyên Pham為首,與巴黎高等電信學院,巴黎中央理工學院等多所巴黎高科工程師集團大學校聯合培養,被譽為巴黎高科眾多碩士文憑里此領域最好的碩士文憑。

院系設定

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生物化學學院、生物和自然科學學院、信息學院、地球科學和環境科學學院、環境工程職業學院、語言學院、語言和東方文化學院、跨文化和套用語言學院、查理五世英語學院、文學藝術和電影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當代思想學院、臨床人文科學學院、醫學院、牙外科學院、血液病學學院和各種跨學科領域的院系。

巴黎第七大學 巴黎第七大學

專業設定

學校採用新的LMD(學士、碩士、博士)學制,這一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旨在同歐洲高等教育制度接軌,從而促進院校間學生的流動。在新的體制下,國際流動交換成為求學過程中的重要選項。根據交換協定,流動學生與當地學生學習同樣的課程,考核評估的標準也一致。學生在國外交換學習期間進修課程所取得的分數將被併入學生檔案中。

學士階段(Licence)

化學、計算機、數學、套用數學和社會數學、物理、材料分析、光學生物學、地球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計量學、質量和工業安全、英語、語言文學和外國文化、套用外語、編輯技術、地理學、歷史學、經濟和社會科學、東方語言、電影攝影技術、文學、語言科學、心理學、社會學、醫學、口腔學等。

碩士階段(Master)

材料科學、數學和計算機、數學和信息學、基礎物理和工程師科學、地球和環境科學、物理、基礎物理和工程師套用、英語、套用語言、地理學、東亞和人文科學、電影攝影技術、文學藝術和當代思想、語言科學、心理學、社會科學、遺傳學、無生物學、病毒學、免疫學、公共健康和健康管理、口腔學、血液病學等。

博士階段(Doctorat):

23個博士研究生院承擔(全法國博士課程選擇最多的大學)

醫學&牙醫(Médecine&Odontologie)

工程師(Ecole d'ingénieurs: Diplôme d'Ingénieur Denis Diderot)

儘管越來越多的課程開始使用英語授課(尤其是碩士及碩士以上的),然而巴黎七大的主要授課語言仍然是法語。進入巴黎七大學習雖無需任何語言能力方面的文憑或證明,但為確保能夠準確理解課程內容,學生必須具有足夠的法語水平:在學業的完成上,學校將一視同仁地對待外國學生和本國學生,即對外國學生並無特別的優惠,外國學生將和本國學生一同上課,參加相同的考試。

巴黎七大在職業教育方面也毫不遜色,它擁有一系列的職業化課程,涵蓋了70個專業的職業碩士,6個專業的職業學士文憑,一所大學職業技術學院,一所大學技術學院(IUT)和一所工程師學院,還擁有一個全科和專科醫生住院實習基地。

巴黎第七大學 巴黎第七大學

科研機構

巴黎七大不僅在教學方面享譽世界,在研究領域也毫不遜色。巴黎七大擁有高質量的研究團隊和研究機構,一共有130個實驗室和研究組,其中一半為國家科研中心(CNRS)、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法國原子能署(CEA)等國家大型研究機構的合作單位,23個博士學院(這是法國專業範圍最廣的博士生學院),涵蓋87個專業的研究碩士和2300個博士和博士後論文準備者,學校每年有600篇論文,其中有40個可以作研究課題。學校注重培訓與研究的緊密結合,將研究成果能夠迅速運用於教學,保證了高質量的教育培訓。除此以外,學校的許多實驗室都參與國際研究計畫。其研究成果尤其是醫學領域的成就已受到學術界的公認。

巴黎七大的課題研究分為三大領域(醫學/科學/人文藝術),都在實驗室中進行。由於各領域專業化水平都非常高,因此巴黎狄德羅大學尤其鼓勵跨學科研究。

科學領域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巴黎左岸的新校區。研究小組大多與CNRS合作,也有一些同INSERM或CEA聯繫在一起。科學領域的研究有一顯著特點:多數研究小組的研究活動均與其他院校,如巴黎高師(ENS)、巴黎五大(Paris Descartes)、巴黎六大(Pierre et Marie Curie)、巴黎十一大(Paris Sud)、巴黎十二大(Paris Est)、巴黎市立高等工業物理化學院(ESPCI)、巴黎天文台等單位聯合進行。有一部分研究小組直接設在上述機構內。科學研究小組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以及地球科學。其中地球科學的研究與巴黎地球物理研究院(IPGP)有著密切的合作。

健康醫學方面的研究小組聚集在Saint-Louis、Lariboisière、Bichat及Robert-Debré等大學醫學院周圍。其中有專門的醫學研究小組,它們大多與INSERM合作,也有一部分與CNRS及CEA攜手;還有一部分臨床研究小組與巴黎公立醫院救助機構(Assistance Publique-Hôpitaux de Paris)聯合。

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研究小組往往同CNRS、研究發展院(IRD)、國立計算機與自動化研究所(INRIA)進行合作研究;也有一部分與其他大學與院校合作,其中包括巴黎一大(Paris Panthéon Sorbonne)、巴黎四大(Paris Sorbonne)、巴黎十大(Paris Ouest)、巴黎高師(ENS)、法國高等社科院(EHESS)、法蘭西學院、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ALCO)等。這些研究集中在文學(法語、批評理論)、藝術(視覺文化、電影)、外國語言及文化(英國、美國、中國、韓國、對外法語、日本、越南)、語言學、哲學史、臨床心理學、社會學、地理學以及歷史學等領域。

巴黎七大的科學研究還包括:高質量的博士生的培養,學術文獻資料中心的大力開發,高科技信息技術的出版、發行與推廣。

學校特色

巴黎七大與世界許多國家都有十分廣泛的聯繫,學術交流頻繁。巴黎七大通過校際往來、學術研討會、學生交流等活動,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同時,學校與世界各國大學及法蘭西大區內各大學開展了共同培養模式,使優勢教學資源能更好的互補,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校鼓勵多學科交叉關聯的教學與研究模式。學校提供的大部分課程均由以該校主學科為基礎的完整系列專業組成,同時也包括一些多學科專業,例如:聲學與材料、生物學與計算機、語言學與計算機、數學與社會科學、環境等。學校的主要優勢在於第三階段教育課程的數量和質量。第三階段課程依靠23個博士研究生院承擔(全法國博士課程選擇最多的大學):學校每年答辯博士論文近500篇,占全法國獲答辯博士論文總數的5%。此外,巴黎第七大學還有一系列職業化課程(如職業碩士等)。

巴黎第七大學 巴黎第七大學

生活導航

巴黎七大在外國語法語方面可提供高質量課程,並在(結合法國文化入門)強化訓練班方面擁有長期實踐經驗;學校還專門創設一項大學校頒文憑,旨在方便接納來自中國並希望隨後在該校繼續學業的留學生。

巴黎七大已準備將其主要業務活動集中到一個與法國國家圖書館新館直接相鄰的單一校址。除了現代化的教學與研究場所外,學校還將擁有自己的圖書館以及計算機和語言資源中心。

排名情況

2015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教育排名(US News & World Report-Education)

全球總排名 116名(法國第三)

航天科學 16名

數學 43名

物理 68名

地球科學 86名

臨床醫學 96名

巴黎第七大學 巴黎第七大學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ARWU)

2014年 101~150名

2015年 101~150名(法國第五)

理科 76~100名

-數學 30名

-物理 76~100名

-化學 151~200名

醫科 101~150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ranks)

2012-2013年 166名 (法國第五)

2013-2014年 178名 (法國第七)

2014-2015年 180名 (法國第七)

2015 US NEWS 法國前十高校

世界排名 名稱
46 巴黎第六大學
69 巴黎第十一大學
116 格勒諾布爾第一大學
116 巴黎第七大學
170 斯特拉斯堡大學
185 馬賽大學
193 巴黎高等理工學院
201 巴黎高等師範學院
213 里昂第一大學
218 土魯斯第三大學

入學要求

應/歷屆優秀大學本科畢業生;

TCF達到350分以上

相關新聞

2012年10月24日下午,在陳瑞球樓報告廳,醫學院有幸邀請到法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國家科研中心UMR7151部門負責人、巴黎第七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聖路易醫院醫師Hugues de Thé戴宇閣教授,做客第十三期《大醫時間》,為醫學新生帶來“Between Medicine and Science - A personal perspective”的主題報告。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二戰後期,戴教授出生於法國,自小赴美學習。起初他並未想過成為醫生,而是醉心於生物——這門在他看來總有著意想不到的發現的學科。家族濃厚的學術氛圍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氣質,經過四年的學習,他取得了博士學位。在導師的影響下,他逐漸對醫學產生興趣。敢於質疑、樂於創新的精神從攻讀學位、傳授知識到成為一名醫生,都自始至終陪伴著他。提及生物學與醫學這兩大領域,他強調,生物學是當下醫學發展的最大推動力,它們有著密不可分的核心,唯有共同進步,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更好地為人類謀求福祉。

時光飛逝,距戴教授初次來華已有25個年頭。中國與他印象里的中國相比,已有了翻天復地的變化。他父親與北京一位教授在癌症攻關上的合作,讓他對中國的科研進展十分掛記。他著重介紹了中國率先發現全反式維甲酸可完全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這一重大醫學突破:不再收效甚微,不再像化療般痛苦,不再有高昂的費用,這一中國醫學科技革新誕下的嬰孩,實現了眾多醫生的夢想。戴教授圖文並茂的講解,使得同學們對醫學研究有了更深層的了解,喚起了同學們更大的學習熱情。

“銳意創新、尋求突破”是戴教授對同學們最真切的希望。他指出,學習研究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在一開始就與預期背道而馳。但如果我們因此變得迷茫,而屈從於權威的論斷,低估自己的價值,便會真正錯失機遇和嚮往。同時,導師的指引與團隊的合作也不可或缺。思維的互動在很大程度上是開墾靈感之地的驅動力。

在提問環節,同學們就中西醫學、醫患矛盾及科技倫理等方面道出了內心疑惑,戴教授細緻耐心地一一作了解答。當一位同學問及應如何切實降低就醫成本、有效分配醫療資源時,戴教授表示,就醫現狀的改善應基於科技力量的提升。因此,漫無目的、閉門造車的科研是毫無意義的,站在這一角度上,會攻克白血病的福音傳向世界的中國,無疑是這一領域的表率。當然,分享科研成果只是開始,由實驗室走向臨床實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戴教授寄語同學們:“從神秘傳承、經驗主義到凡事都有理論基礎,醫學的變革不但縱貫歷史,更橫向滲透到經濟、倫理乃至公共健康各個層面。學醫也許是最艱苦、最漫長的,卻是對人類而言最有價值的。它高強度、長時間的付出縱然令人疲憊,但由此根植於心的悲憫情懷會讓我們擁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他還希望同學們能夠承擔起中國年輕一代的使命,把握豐富的傳統醫學財富,融中西醫的精髓於一體,拉近二者之間的距離,開拓出中國醫學光明的未來。

中國教育部承認的法國公立大學

近年來,法國政府推行了諸如“大學自治”等一系列高等教育領域的重大改革,法國高等教育機構發生了較大變化,本任務盤點中國教育部承認的法國公立大學。  
巴黎第二大學
克萊蒙費朗第一大學
克萊蒙費朗第二大學
格勒諾布爾第三大學
里爾第一大學
利摩日大學
里昂第一大學
里昂第二大學
里昂第三大學
梅斯大學
南特大學
巴黎第一大學
昂熱大學
巴黎第六大學
巴黎第七大學
巴黎第十大學
巴黎第十三大學
波城大學
佩皮尼昂大學
雷恩第二大學
土倫大學
土魯斯第一大學
曼恩大學
艾克斯-馬賽第一大學
里爾第二大學
里爾第三大學
阿爾圖瓦大學
濱海大學
  • 西布列塔尼大學
    卡昂大學
    巴黎第三大學
    巴黎第四大學
    巴黎第五大學
    薩瓦大學
    艾克斯-馬賽第二大學
    巴黎第八大學
    巴黎第九大學
    艾克斯-馬賽第三大學
    巴黎第十一大學
    巴黎第十二大學
    勃艮第大學
    埃夫里大學
    塞吉-蓬圖瓦茲大學
    凡爾賽大學
    格勒諾布爾第一大學
    格勒諾布爾第二大學
    普瓦提埃大學
    蘭斯大學
    雷恩第一大學
    亞眠大學

    魯昂大學
    聖太田大學
    拉羅謝爾大學
    勒阿弗爾大學
    土魯斯第二大學
    土魯斯第三大學
    科西嘉大學
    法國玻里尼西亞大學
    安第列斯-蓋亞那大學
    留尼旺大學
    新喀里多尼亞大學
    特魯瓦技術大學
    貢比涅技術大學
    貝爾福-貝利亞技術大學
    格勒諾布爾國立綜合理工學院
    洛林國立高等理工學院
    土魯斯國立綜合理工學院
    斯特拉斯堡大學
    尼姆大學
    蒙波利埃第二大學
    巴黎東部馬恩-拉瓦雷大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