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氣腺

泌氣腺

泌氣腺即幼魚的呼吸器官,是魚類各綱的外鰓。

魚類呼吸系統

◆鰓的形成過程:

胚胎時期咽部後端兩側的內胚層發出一些向外突出的鰓籠(鰓片),同時正對鰓籠的外胚層向內凹入形成鰓溝:內外穿透形成鰓裂,前後鰓裂以鰓間隔分開,鰓間隔是由內、中、外胚層發生,鰓間隔基部長有鰓弓,兩側長出鰓絲,鰓絲起源於外胚層(圓口類鰓絲起源於外胚層)。

泌氣腺氣腺
◆鰓的一般構造:

鰓囊胚胎時期左右兩側咽壁上出現的小凹。

鰓裂鰓囊洞穿咽壁形成的裂縫。

鰓間隔相鄰兩鰓裂中間的間隔。鰓間隔基部有鰓弓支持。

鰓絲鰓間隔前後兩壁上的許多梳齒狀或板條狀突起。

鰓片(鰓瓣)列鰓絲整齊排列在一起組成的片狀物。

半鰓列鰓片稱為一個半鰓。鰓間隔前方的半鰓稱前半鰓,後方的半鰓稱後半鰓。

全鰓每一鰓間隔前後兩半鰓合稱一個全鰓。

鰓小片每一鰓絲兩側的許多細板條狀突起,彼此平行並與鰓絲垂直。鰓小片是氣體交換的場所,一般由單層上皮細胞包圍著結締組織的支持細胞所組成。相鄰兩鰓絲不是相對排列,而是相互嵌合。

竇狀隙鰓小片上皮細胞與支持細胞間的微血管。鰓絲中還分散著一些粘液細胞及泌氯細胞。泌氯細胞執行氯離子運轉任務。
◆硬骨魚類的鰓

*鰓位於頭部兩側的鰓腔中,外面復以骨質的鰓蓋。

*一般有五對鰓裂,開口於鰓腔。

*鰓弓為硬骨。

*第五對鰓弓上沒有鰓片,因此多數硬骨魚類只有四對全鰓。有少數魚類僅有三對全鰓和一個半鰓,如杜父魚,也有僅有三對全鰓的,如黃鱔。雙肺魚僅在第二鰓弓上長著1個半鰓。鱘類、全骨類具舌弓鰓。

*鰓間隔不發達或幾乎消失。

◆軟骨魚類的鰓

*板鰓亞綱
1、無鰓蓋。

2、多數板鰓魚類具5對鰓裂,少數具六對及七對,直接開口體外。

3、鰓弓為軟骨舌弓後面有一半鰓,第1-4鰓弓都有兩個半鰓,第5鰓弓沒有鰓,所以共有九個半鰓,即4個全鰓。

4、鰓間隔發達,長於鰓絲,鰓間隔中有鰓條軟骨支持。

*全頭亞綱

1、具皮膜狀的假鰓蓋。

2、僅具四對鰓裂,第5對鰓裂已封閉,舌弓半鰓存在,共有八個半鰓,鰓間隔比板鰓類短,已有部分鰓絲伸出鰓間隔。

泌氣腺泌氣腺
◆幼魚的呼吸器官

外鰓有些魚類的胚胎時期或幼魚階段,在鰓未形成時,體外生有特殊的呼吸器官,叫做外鰓。外鰓根據它來源的胚層不同,又可分為兩種:

1、內胚層性外鰓多見於板鰓類幼魚(胎兒),起源於真鰓的突起,是內胚層發生的。

2、外胚層性外鰓多見於肺魚類(澳洲肺魚除外),多鰭魚類、泥鰍和鮭魚的幼魚也有絲狀外鰓,成魚時消失。外胚層發生,屬於表皮的突出物。

鰭褶、卵黃囊一般幼魚(真骨魚類)當鰓未生出前,可借鰭褶、皮膚及卵黃囊上的微血管網進行呼吸。

 

*板鰓魚類在胚胎時期有從鰓裂伸出的絲狀突出物就是外鰓。電鰩的外鰓很長,幾乎伸到尾部末端,但在孵化後隨即消失。

*真骨魚類於幼魚時在鰓孔之外也有絲狀的外鰓,到成魚期則消失。

魚類各綱的外鰓

◆偽鰓、噴水孔鰓、舌弓鰓
偽鰓在許多真骨魚類的鰓蓋內方長著一個明顯程度不一的半鰓,稱為偽鰓,在發生上講,一般認為它與噴水孔鰓同源。
偽鰓分為兩種:自由偽鰓、包埋偽鰓。
噴水孔鰓多數板鰓類及鱘類在噴水孔的前壁長著一個細小的半鰓,即噴水孔鰓。無呼吸功能。
舌弓鰓在鱘魚、全骨類、板鰓類的舌弓上,長著一個完整的半鰓,即舌弓鰓,它內腹側主動脈送入濁血,能進行氣體交換,與一般鰓功能相同,所以屬真鰓。

◆輔助呼吸器官少數魚類可以暫時離開水或者在含氧量極少的水中利用一些特殊結構呼吸,這種兼管呼吸作用的構造,稱為輔助呼吸器官。

*皮膚呼吸如鰻鱺、鯰魚、彈塗魚、黃鱔等。

*腸呼吸如泥鰍。

*口咽腔黏膜的呼吸如黃鱔彈塗魚電鰻

*氣囊如囊鰓類、雙肺魚

*鰓上器官如鬍子鯰、烏鱧、攀鱸及鬥魚等。

泌氣腺泌氣腺
◆鰓上器官

*鬍子鯰的鰓上器官是分別由第二及第四鰓弓上的肉質突出而形成,在鰓弓背面呈二簇樹枝結構,狀似珊瑚。

*烏鱧的鰓上器官是由第一鰓弓的上鰓骨和舌頜骨內面的骨質突起所構成,外形似耳朵。

*攀鱸的鰓上器官由第一鰓弓的咽鰓骨、上鰓骨突出,形成骨質瓣,形似似花朵。

*鬥魚的鰓上器官與攀鱸類似,骨質瓣邊緣稍波曲,盤旋成簡單的“丁”字形。 

各種鰓上器官外均覆蓋著具有豐富微血管網的上皮。

◆鰾的形態構造
根據鰾管的有無,鰾可分為兩大類:
喉鰾類終生有鰾管與食道相通,鰾內氣體由口經食道、鰾管入鰾,也由鰾管排氣,紅腺不明顯或不發達,如鯡形目、鯉形目等魚類的鰾。
閉鰾類鰾管退化或消失,與食道無聯繫,鰾前腹面內壁有紅腺(或叫氣腺)分泌氣體,鰾後背方有卵圓窗吸收氣體。如鱸形目魚類的鰾。
*圓口類、軟骨類無鰾。
*低等硬骨魚類如肺魚類、多鰭魚等的鰾具肺的作用。
*真骨魚類底棲種類鰾不發達或缺如,上層快速游泳的種類如鮪魚、馬鮫魚等也無鰾。

◆鰾的功能
1、調節比重2、呼吸作用3、感覺作用4、發聲作用

◆呼吸運動

吸水此動作是魚口張開,口咽腔擴大,口咽腔內的壓力低於外界,水自然流入口內。隨後鰓蓋起,鰓蓋膜受外部水壓的影響緊貼龜體,將鰓孔關閉得很緊,因而鰓腔內形成了真空的間隙,擴張的鰓腔內比口咽腔壓力低,水則從口咽腔流向鰓腔,通過鰓片時發生呼吸。
出水此動作是魚口關閉,附著在上下頜內緣的一對呼吸瓣直立,加強了關閉的效力,使水不能逆行流出口外。此同時,鰓蓋落下,鰓腔的水壓增加,鰓蓋膜被沖開,水從鰓孑L流出體外。接著吸水過程又重複開始。

相關詞條

黃鱔彈塗魚電鰻微血管外胚層鰓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