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客中國

泊客中國,是天津電視台一檔大型中英文人物情景紀錄片節目。它的鏡頭專門對準那些生活工作在中國的老外們,節目主持人尹暢將帶您一起去尋找、聆聽、講述他們的故事。

基本信息

泊客中國

《泊客中國》是天津電視台一檔大型中英文人物情景紀錄片節目。它的鏡頭專門對準那些生活工作在中國的老外們,節目主持人尹暢將帶您一起去尋找、聆聽、講述他們的故事。節目以主持人的視角出發,圍繞人、事、情的故事線索運用全方位多角度的記錄手法展開記錄,通過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自然交流和獨特的鏡頭語言講述人物故事,記錄真實生活。用畫面傳達細膩的情感,以情牽人,以情動人,形成《泊客中國》自己獨有的講述語彙。
節目採訪了來自美國、英國、瑞典、丹麥、德國、法國、葡萄牙等國家的嘉賓,《泊客中國》的足跡也踏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北京、上海、西藏、河北、陝西、山西、安徽、湖北、雲南、福建、廣州、香港、澳門十三個省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深度跟蹤記錄下了他們精彩的人生故事。
在這裡,每一位“泊客”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第一”:有第一個發明藏盲文並在西藏開辦盲童學校的德國人薩布瑞亞,而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位盲人;第一個拿到北京永久居留證的美國人寒春,解放戰爭時期就來到中國,如今已85歲高齡;第一個在中國被授予“巾幗建功英雄”稱號的丹麥人胡蘭君,放棄優裕生活來到雲南貧困地區幫助當地人民改善了生活;第一個在中國撿垃圾的美國博士;第一個在中國正式簽約的美國專業演員;第一個在中國研究道教文化並當上“道姑”的法國女博士……他們所在的領域遍及文藝界、商界、慈善界、科研界等等,他們以不同的方式來,卻都泊客在中國,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生活,卻都充滿了對中國的愛。 《泊客中國》面對與感受的不僅僅是這些在中國生活的老外,他們呈現給我們的是不可思議的交融與愛。用他們自己的話講,他們是“老內”,不是“老外”;“老外臉”“老內心”。
這是一種緣分,把他們從我們的鏡頭帶入了您的視線。感悟精彩人生故事,天津衛視每周日17:55至18:30分準時與您相約,期待著您“心”的感受。

百科名片

部落格,又譯為網路日誌、部落格或部落閣等,是一種通常由個人管理、不定期張貼新的文章的網站。部落格上的文章通常根據張貼時間,以倒序方式由新到舊排列。許多部落格專注在特定的課題上提供評論或新聞,其他則被作為比較個人的日記。一個典型的部落格結合了文字、圖像、其他部落格或網站的連結、及其他與主題相關的媒體。能夠讓讀者以互動的方式留下意見,是許多部落格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部落格內容以文字為主,仍有一些部落格專注在藝術、攝影、視頻、音樂、播客等各種主題。部落格是社會媒體網路的一部分。

釋義

部落格最初的名稱是Weblog,由web和log兩個單詞組成,按字面意思就為網路日記,後來喜歡新名詞的人把這個詞的發音故意改了一下,讀成we blog,由此,blog這個詞被創造出來。中文意思即網誌網路日誌,不過,在中國大陸有人往往也將 Blog本身和 blogger(即部落格作者)均音譯為“部落格”。“部落格”有較深的涵義:“博”為“廣博”;“客”不單是“blogger”更有“好客”之意。看Blog的人都是“客”。而在台灣,則分別音譯成“部落格”(或“部落閣”)及“部落客”,認為Blog本身有社群群組的意含在內,藉由Blog可以將網路上網友集結成一個大部落格,成為另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自由媒體。
① blog = Web log = 部落格 = 網路日誌= 網誌=網路日記本
② blogger = 寫blog的人=博主
部落格(名詞):
一.Blogger指寫作或是擁有(Blog或Weblog)的人。
二.Blog或Weblog 指網路日誌,是一種個人傳播自己思想,帶有知識集合連結的出版方式。
部落格(動詞):指在部落格(Blog或Weblog)的虛擬空間中發布文章等各種形式的過程。
“部落格”一詞是從英文單詞Blog音譯(不是翻譯)而來。Blog是Weblog的簡稱,而Weblog則是由Web和Log兩個英文單詞組合而成。log有以下幾種解釋:
1. A record of a ship's speed, its progress, and any shipboard events of navigational importance. 航海記錄:對船速、船程以及船上發生的所有對航海有意義的事件的記載。
2. The book in which this record is kept. 航海日誌:保有這種記載的本子。
3. A record of a vehicle's performance, as the flight record of an aircraft. 飛行日誌:對交通工具工作情況的記載,如飛機的飛行記錄。
4. A record, as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machine or the progress of an undertaking: 日誌:對某種機器工作情況或某項任務進展情況的記載。
Weblog就是在網路上發布和閱讀的流水記錄,通常稱為“網路日誌”,簡稱為“網誌”。部落格(BLOGGER)概念解釋為網路出版(Web Publishing)、發表和張貼(Post-這個字當名詞用時就是指張貼的文章)文章,是個急速成長的網路活動,現在甚至出現了一個用來指稱這種網路出版和發表文章的專有名詞——Weblog,或Blog。
Blogger即指撰寫Blog的人。Blogger在很多時候也被翻譯成為“部落格”一詞,而撰寫Blog這種行為,有時候也被翻譯成“部落格”。因而,中文“部落格”一詞,既可作為名詞,分別指代兩種意思Blog(網誌)和Blogger(撰寫網誌的人),也可作為動詞,意思為撰寫網誌這種行為,只是在不同的場合分別表示不同的意思罷了。
Blog是一個網頁,通常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Post,作為動詞,表示張貼的意思,作為名字,指張貼的文章)構成,這些帖子一般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的。而作為Blog的內容,它可以是你純粹個人的想法和心得,包括你對時事新聞、國家大事的個人看法,或者你對一日三餐、服飾打扮的精心料理等,也可以是在基於某一主題的情況下或是在某一共同
領域內由一群人集體創作的內容。它並不等同於“網路日記”。作為網路日記是帶有很明顯的私人性質的,而Blog則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結合,它絕不僅僅是純粹個人思想的表達和日常瑣事的記錄,它所提供的內容可以用來進行交流和為他人提供幫助,是可以包容整個網際網路的,具有極高的共享精神和價值。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超級連結和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的新聞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他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Blog好象是對網路傳達的實時訊息。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簡言之,Blog就是以網路作為載體,簡易迅速便捷地發布自己的心得,及時有效輕鬆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再集豐富多彩的個性化展示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 不同的部落格可能使用不同的編碼,所以相互之間也不一定兼容。而且,目前很多部落格都提供豐富多彩的模板等功能,這使得不同的部落格各具特色。 Blog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是網路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是以超級連結為武器的網路日記,是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具體說來,部落格(Blogger)這個概念解釋為使用特定的軟體,在網路上出版、發表和張貼個人文章的人。
一個Blog其實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超級連結和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
隨著Blogging快速擴張,它的目的與最初的瀏覽網頁心得已相去甚遠。目前網路上數以千計的 Bloggers發表和張貼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由於溝通方式比電子郵件、討論群組更簡單和容易,Blog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因為它也逐漸被套用在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中。

分類

部落格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按功能分-基本部落格
Blog中最簡單的形式。單個的作者對於特定的話題提供相關的資源,發表簡短的評論。這些話題幾乎可以涉及人類的所有領域。
按功能分-微型部落格
即微型部落格,目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部落格形式,部落格作者不需要撰寫很複雜的文章,而只需要抒寫140字(這是大部分的微博字數限制,網易微博的字數限制為163個)內的心情文字即可(如twitter、新浪微博、隨心微博、Follow5、網易微博、騰訊微博、嘰歪)。
以個人和企業來分類又分為以下幾類:
按照部落格主人的知名度、部落格文章受歡迎的程度,可以將部落格分為名人部落格、一般部落格、熱門部落格等。按照部落格內容的來源、知識著作權還可以將部落格分為原創部落格、非商業用途的轉載性質的部落格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部落格。
按功能分-個人部落格
1、親朋之間的部落格(家庭部落格):這種類型部落格的成員主要由親屬或朋友構成,他們是一種生活圈、一個家庭或一群項目小組的成員(如布穀小區網)。
2、協作式的部落格:與小組部落格相似,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共同討論使得參與者在某些方法或問題上達成一致,通常把協作式的部落格定義為允許任何人參與、發表言論、討論問題的部落格日誌。
3、公共社區部落格:公共出版在幾年以前曾經流行過一段時間,但是因為沒有持久有效的商業模型而銷聲匿跡了。廉價的部落格與這種公共出版系統有著同樣的目標,但是使用更方便,所花的代價更小,所以也更容易生存。
按功能分-企業部落格
1、商業、企業、廣告型的部落格:對於這種類型部落格的管理類似於通常網站的WEB廣告管理。商業部落格分為:CEO部落格、企業部落格、產品部落格、“領袖”部落格等等。以公關和行銷傳播為核心的部落格套用已經被證明將是商業部落格套用的主流。
2.、CEO部落格。“新公關維基百科”到11月初已經統計出了近200位CEO部落格,或者處在公司領導地位者撰寫的部落格。美國最多,有近120位;其次是法國,近30位;英德等歐洲國家也都各有先例。中國目前沒有CEO部落格列入其中。這些部落格所涉及的公司雖然以新技術為主,但也不乏傳統行業的國際巨頭,如波音公司等。
3.、企業高管部落格。即以企業的身份而非企業高管或者CEO個人名義進行部落格寫作。到11月5日,“新公關維基百科”統計到85家嚴格意義上的企業部落格。不單有惠普、IBM、思科、迪斯尼這樣的世界百強企業,也有Stonyfield Farm乳品公司這樣的增長強勁的傳統產業, 這家公司建立了4個不同的部落格,都很受歡迎。服務業、非贏利性組織、大學等,如咖啡巨頭星巴克、普華永道事務所、Tivo、康奈爾大學等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格。NOVELL公司還專門建立了一個公關部落格,專門用於與媒介的溝通。
4、企業產品部落格。即專門為了某個品牌的產品進行公關宣傳或者以為客戶服務為目的所推出的“部落格”。據相關統計,目前有30餘個國際品牌有自己的部落格。例如在汽車行業,除了去年的日產汽車Tiida部落格和Cube部落格,去年底今年初我們看到了通用汽車的兩個部落格,不久前福特汽車的野馬系列也推出了“野馬部落格”,馬自達在日本也為其Atenza品牌專門推出了部落格。今年,通用汽車還利用自身部落格的宣傳攻勢協助成功地處理了《洛杉磯時報》公關危機。
5、"領袖”部落格。除了企業自身建立部落格進行公關傳播,一些企業也注意到了部落格群體作為意見領袖的特點,嘗試通過部落格進行品牌滲透和再傳播。
6、知識庫部落格,或者叫K-LOG:基於部落格的知識管理將越來越廣泛,使得企業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那些原來只是由部分工作人員擁有的、保存在檔案檔案或者個人電腦中的信息資料。知識庫部落格提供給了新聞機構、教育單位、商業企業和個人一種重要的內部管理工具。
按存在方式分
1、託管部落格:無須自己註冊域名、租用空間和編制網頁,只要去免費註冊申請即可擁有自己的Blog空間,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
2、自建獨立網站的Blogger:有自己的域名、空間和頁面風格,需要一定的條件。(例如自己需要會網頁製作,需要懂得網路知識,當然,自己域名的部落格更自由,有最大限度的管理許可權。)
3、附屬Blogger:將自己的Blog作為某一個網站的一部分(如一個欄目、一個頻道或者一個地址)。這三類之間可以演變,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擁有多種部落格網站。

作用

三大作用
* 個人自由表達和出版;
* 知識過濾與積累;
* 深度交流溝通的網路新方式。
但是,要真正了解什麼是部落格,最佳的方式就是自己馬上去實踐一下,實踐出真知;如果你現在對部落格還很陌生,我建議直接去找一個部落格託管網站。先開一個自己的部落格帳號。反正比註冊郵件更簡單,也不用花費一分錢,覺得沒勁也就隨手扔掉得了。
部落格,之所以公開在網路上,就是因為他不等同於私人日記,部落格的概念肯定要比日記大很多,它不僅僅要記錄關於自己的點點滴滴,還注重它提供的內容能幫助到別人。
很好的一句話:部落格永遠是共享與分享精神的體現。
其他用處
1、作為網路個人日記
2、個人展示自己某個方面的空間
3、網路交友的地方
4、學習交流的地方 
5、通過部落格展示自己的企業形象或企業商務活動信息
6、話語權。著名的中文搜尋引擎最佳化部落格昝輝說話語權是部落格的最重要的作用。一點不假,一個成器的部落格就像一個媒體,一個旗幟。

歷史

部落格之父

部落格的出現才是近幾年的事情,但是要書寫部落格歷史,卻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許多史料必須像挖掘“古董”一樣去求證,而且分歧和爭議頗多。比如誰是“部落格之父”這個問題想要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因為牽涉到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最早的部落格原型
首先,最早的部落格網站:顯然最早的部落格是作為網路“過濾器”的作用出現的,那就是挑選一些特別的網站,並作簡單的介紹。因此有人認為瀏覽器發明人Marc Andreesen開發的Mosaic的What’s New網頁就是最早的部落格網頁。Justin Hall的黑社會連結網頁也是最早的部落格網站原型之一。
最早的部落格預言家
其次,最早的部落格命名人:著名科幻作家William Gibson在1996年預言了職業部落格:“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為瀏覽網路,精選內容,並以此為生,的確存在著這樣的需求”。Userland公司CEO Dave Winer,在1997年開始運作的Scripting News 開始真正具備了部落格的基本重要特性。並且他將這些功能集成到免費軟體“Frontier腳本環境”。
1997年12月,Jorn Barger運行的 “Robot Wisdom Weblog” 第一次使用weblog這個正式的名字。至今,在部落格領域,他還是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由Matt Haughey發起的社區部落格網站Metafilter 雖然被人廣為批評,但是很長一段時間裡,它的確是比其他部落格網站更有意思。
而目前最流行的辭彙“blog”,一般公認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才命名的。這一年,也是部落格開始高速增長的一年,主要是由於Blogger、Pita、Greymatter、Manila、Diaryland、Big Blog Tool等眾多自動網路出版發布免費軟體的出現,而且它們往往還提供免費的伺服器空間。有了這些,一個部落格就可以零成本地發布、更新和維護自己的網站。其中Pyra公司出品的Blogger是最流行和最有影響的工具。當時,他們有著一支網路出版軟體的“夢之隊”。但是,這種成功並沒有為公司帶來利潤,甚至由於財務壓力,2001年1月公司大裁員,並一口氣裁到了極限:只留下一名正式員工Evan Williams,他是創始人之一。夢之隊也分崩離析,另一名創始人是新英格蘭人Meg Hourihan。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到底什麼叫部落格:它與個人網站、社區、網上刊物、微型門戶、新聞網頁等究竟有什麼區別。最容易明確的區別方式當然就是形式而不是內容,因為部落格的內容五花八門。Evan Williams的定義非常簡介:“部落格概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頻繁更新(Frequency)、簡短明了(Brevity)以及個性化(Personality)。”而後來繼續演化,更規範更明晰的形式界定為:1、網頁主體內容由不斷更新的、個人性的眾多“帖子”組成;2、它們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舊的在最下面;3、內容可以是各種主題、各種外觀布局和各種寫作風格,但是文章內容必須以“超連結”作為重要的表達方式。
如果無法滿足這些條件,就不能稱為正式的部落格網站。
由於部落格並不是純粹的技術創新,而是一種逐漸演變的網路套用。部落格天然的草根性,也決定了人們很難來認定一個正式的“部落格之父”,也沒有人敢於戴上這頂帽子,否則,一定會打得頭破血流。
部落格編年史
1993年6月:最古老的部落格原型—— NCSA的“What's New Page”網頁,主要是羅列Web上新興的網站索引,這個頁面從93年6月開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為止。
1994年1月:Justin Hall開辦“Justin's Home Page”(Justin的個人網頁),不久裡面開始收集各種地下秘密的連結,這個重要的個人網站可以算是最早的部落格網站之一。
1997年4月1日:Dave Winer開始出版Scripting News。這個網站是由早期的Davenet演變而來,最早1994年10月7日。
1997年12月:Jorn Barger最早用weblog這個術語來描述那些有評論和連結,而且持續更新的個人網站。
1998年5月7日:Peter Merholz開始出版網站(根據他自己的檔案記錄)。
1998年9月15日:Memepool開始出版,最早的連結是關於“Alex Chiu's Eternal Life Device”。
1999年:Peter Merholz以縮略詞“blog”來命名部落格,成為今天最常用的術語。
1999年5月28日,Cam在他個人部落格網站Camworld中寫道:“Dave Winer開始了最早的部落格網站,Camworld無需隱瞞地表示,模範和追隨Scripting News。”
2000年4月12日:Weblogs eGroups的郵件列表終止,Jorn Barger和Dave Winer的鼻祖之爭開始公開化。
2000年8月22日:Wine在FoRK的郵件列表中貼出帖子,爆發爭吵。
2000年10月:Jakob Neilsen表示:“一般的部落格網站都不忍卒讀”。
2000年10月14日:Dave Winer暗示他的Scripting News是最早的部落格網站,然後他優雅地將這項榮譽歸於他很尊重的前輩——WWW的發明人Tim Berners-Lee。
2000年11月:不過Winer很快給自己找到了另一頂桂冠,Scripting News將網站的口號變為:網際網路上持續運行時間最長的部落格網站,開始於1997年4月1日。
2000年12月17日:UserLand發布SuperOpenDirectory,希望成為目錄創建的事實工具。
2001年9月11日:世貿大樓遭遇恐怖攻擊,部落格成為信息和災難親身體驗的重要來源。從此,部落格正式步入主流社會的視野。

最早的部落格

Userland公司CEO Dave Winer,在1997年開始運作的Scripting News開始真正具備了部落格的基本重要特性。並且他將這些功能集成到免費軟體“Frontier腳本環境”。不過,這個算不算是真正的最早部落格,爭議頗多。有人認為,從形式上說,是Jorn Barger於1997年底建立了今天部落格網站的基本模樣(當時的原始模樣可以上網看到。
網管人員使用log(log files)來指稱“系統記錄檔案”,因此幾年前如果用google來查weblog,查出來大多都是例如Seacloak這種網站流量分析軟體,而不像今天真正的weblog。

專業部落格

有的部落格因其作者及內容專業性,可按照專業劃分為專業部落格,如專注於電子商務/網路行銷領域的實踐與研究,目前著力於企業網路行銷/電子商務套用/網站最佳化與推廣/醫藥電子商務/SAAS/WEB2.0套用等方面思考與實踐的圍爐部落格,即是電子商務專業部落格。
最早使用辭彙“weblog”
1997年12月,Jorn Barger運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第一次使用weblog這個正式的名字。至今,在部落格領域,他還是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Jorn Barger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形式上,他將log的意義從接近航海日誌那種無人稱、擬客觀、機械式寫作,轉換成較接近旅遊日誌的“有人稱、有個性”的自由書寫。 由Matt Haughey發起的社區部落格網站Metafilter 雖然被人廣為批評,但是很長一段時間裡,它的確是比其他部落格網站更有意思。

最早使用辭彙“blog


而目前最流行的辭彙“blog”,一般公認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才命名的。2002年5月17日,Peter Merholz在題為“辭彙遊戲”的帖子中如此回憶道:我一直很喜歡辭彙,喜歡一遇到生詞就鑽到詞典裡面。我喜歡辭彙遊戲,詞源學更是有趣。沒有想到這種愛好居然產生了影響,大約1999年4月或者5月(確切的時間已經記不清楚),我在自己的主頁上貼出一個帖子:“我決定把weblog發音為wee’- blog,或者縮寫為‘blog’”。我也沒有多想,就把這個辭彙用進了我的帖子中,後來大家發郵件也開始使用。Keith Dawson把blog收進了“行話查詢”中。但是,如果不是1999年8月,Pyra發布Blogger的話,這個辭彙可能就無疾而終。
Peter Merholz由此將blog變成動詞,後來更衍生出blogging、blogger或者I blog、Blogsphere(部落格世界)等的說法。

經營訣竅:

時常更新

時常更新不僅對部落格有利,也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如果沒有做到每天至少更新一次,就沒有充分利用部落格的潛力。時常更新不僅是因為讀者喜歡新鮮的內容,還因為可以增加搜尋引擎的偏好度。搜尋引擎喜歡新的內容,網站越常更新,搜尋引擎便越常造訪,如此可以讓你的部落格經常被列入搜尋的結果中。不斷更新,一旦讓搜尋引擎信賴,便能提高部落格搜尋結果中的排名。
積極回應評論
在每篇文章的下面提供評論框,可以鼓勵讀者評論的文章。要通過電子郵件或在自己的評論框回應他們的意見,以進一步討論,讓訪問者意識到非常重視他們的意見。
多和其它博主交流
建立利益同盟(community of interest)是企業或個人成功經營部落格的關鍵。對大部分企業而言,這個同盟中混雜著現有的部落格寫手、新資源以及業界有影響力的人士,以及員工、合作夥伴、供貨商及顧客等。對個人而言,你的利益同盟是你的朋友和與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利益同盟就是感興趣的同盟加上對方感興趣的同盟。在你的利益同盟中留言是讓這些部落格寫手及他們的讀者了解他們可能會對你的部落格感興趣。大家最常發現新部落格的一種方式就是通過共同的連結,如果可以參與其間便能獲得更多的流量,就能與其他部落格寫手及他們的讀者建立關係。
開放許可權
多與好友交換友情連結,擴大自己的部落格圈子
與好友交換友情連結,不僅可以獲得很多直接的訪問量,還可以擴大部落格交往圈子,讓好友的好友也了解。交換連結的意義實際上已經超出了是否可以直接增加訪問量這一範疇。
讓訪問者很容易digg
諸如digg等網站可以讓讀者給自己喜愛的部落格和文章投票評論。在每篇文章的底部都包含這些網站的連結,使訪問者能夠輕鬆的將的文章提交給這些網站並進行投票評論。一旦你的文章被Digg到這些網站,就有更多的人看到的文章,並可以對你的文章進行投票和評論。可以加入一個網頁說明如何訂閱,附上很多部落格都使用的橘色XML圖示,表示這個網站是可以訂閱的。應該讓讀者有權自行決定是否訂閱,儘可能減去障礙,使訪客變成讀者。

向搜尋引擎和網址站提交

1. 向搜尋引擎提交
搜尋引擎像Google等都喜歡部落格,但是,不是所有的搜尋引擎都容易發現的部落格。所以,還要人工呈遞來補充。
2. 向部落格搜尋引擎提交
另外,隨著部落格的興起,各大搜尋引擎紛紛推出了部落格搜尋功能。如果的部落格能被抓取到各大搜尋引擎部落格搜尋的索引庫中的話,那將會給的部落格帶來更多的訪問量。
3. 向部落格目錄網站提交
生動、創意的標題
標題是成功經營部落格的一大關鍵。北京貨架好的標題可以讓搜尋引擎找到並為帶進更多的流量。有魅力、好的標題可以吸引讀者閱讀的內容,換取更多的連結。標題對於搜尋引擎、新聞種子(RSS)以及其他外部環境理解的部落格非常重要。在這些情況下,用戶通常只看標題,並據此判斷是否閱讀整篇內容。
加入“部落格圈”
在部落格的BSP服務提供商中一般都會有“部落格圈”,在部落格圈中會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部落格圈內容例如“原創文學交流圈”“驢友天下圈”“電影評論圈”“服裝潮流圈”“易發電子傳真圈”等,多加入與自己部落格定位相同的圈子可以得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關注。
多參加官方活動
官方部落格會不定期舉辦一些活動,比如節日活動或徵文活動等,多參加官方活動,也可以獲取高的流量,增加更多的知名度和關注度。

商業行銷

商業價值

部落格行銷存在一些誤區,部落格門未必是網路行銷的財富之門。不久前看過一個案例,法國某個葡萄酒生產商通過向法國部落格贈酒獲得口碑,再通過口碑來擴大銷售,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應。而這個案例如果放在國內卻值得商榷。國內部落格,特別是名人部落格有些是槍手來寫的,槍手也許會有想嘗嘗葡萄酒的衝動,可槍手卻不一定會熱衷於寫酒後感,弄不好葡萄酒廠就肉包子打狗了。如果不想肉包子打狗那么必須要對部落格公關,中國的部落格多數並不像法國部落格那么浪漫,貨架甚至十分現實,他們的名氣是有價格的,其成本是一般小企業接受不了的。目前國區域網路絡行銷的部落格現象主要集中在通過提升個人知名度來提升企業知名度,如三一重工的向文波部落格。
如果將網路作為行銷工具,那么就要弄清楚網路的種種優勢,成本、速度、多樣性,圖文影聲並茂的網路行銷工具要比單一的電郵、網站或者網路廣告要更有效果。
“花非花,霧非霧,網路行銷無重數”。對於企業而言,網路行銷並沒有任何版本可言,企業在具體操作中必須具體甄別,切莫歧路亡羊。

部落格行銷

什麼是部落格行銷呢?部落格行銷的概念可以說並沒有嚴格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部落格這種網路套用形式開展網路行銷。要說明什麼是部落格行銷,首先要從什麼是部落格說起。現在關於部落格概念的介紹已經非常多了,對部落格概念的描述大同小異,簡單來說,部落格就是網路日誌(網路日記),英文單詞為BLOG(WEB LOG的縮寫)[網路行銷教學網站對於部落格概念的解釋:什麼是部落格,部落格及其發展簡史]。
部落格這種網路日記的內容通常是公開的,自己可以發表自己的網路日記,也可以閱讀別人的網路日記,因此可以理解為一種個人思想、觀點、知識等在網際網路上的共享。由此可見,部落格具有知識性、自主性、共享性等基本特徵,正是部落格這種性質決定了部落格行銷是一種基於個人知識資源(包括思想、體驗等表現形式)的網路信息傳遞形式。因此,開展部落格行銷的基礎問題是對某個領域知識的掌握、學習和有效利用,並通過對知識的傳播達到行銷信息傳遞的目的。
與部落格行銷相關的概念還有企業部落格、行銷部落格等,這些也都是從部落格具體套用的角度來界描述,主要區別那些出於個人興趣甚至個人隱私為內容的個人部落格。其實無論叫企業部落格也好還是行銷部落格也好,一般來說部落格都是個人行為(當然也不排除有某個公司集體寫作同一部落格主題的可能),只不過在寫作內容和出發點方面有所區別:企業部落格或者行銷部落格具有明確的企業行銷目的,部落格文章中或多或少會帶有企業行銷的色彩。
部落格行銷本質
部落格行銷本質在於通過原創專業化內容進行知識分享爭奪話語權,建立起信任權威形成個人品牌進而影響讀者的思維和購買 。

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在網路上發表Blog的構想始於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開始真正流行;
2000年部落格開始進入中國,並迅速發展,但都業績平平;
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讓中國民眾了解到了部落格,並運用部落格;
2005年,國內各入口網站,如新浪、搜狐,原不看好部落格業務,也加入部落格陣營,開始進入部落格春秋戰國時代。
起初,Bloggers將其每天瀏覽網站的心得和意見記錄下來,並予以公開,來給其他人參考和遵循。但隨著Blogging快速擴張,它的目的與最初已相去甚遠。目前網路上數以千計的Bloggers發表和張貼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由於溝通方式比電子郵件、討論群組更簡單和容易,Blog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因為它也逐漸被套用在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目前,BSP商家風
起雲涌,已有數十家大型部落格站點。目前,國內優秀的中文部落格網有:新浪部落格,搜狐部落格,中國部落格網,騰訊部落格,部落格中國等。

部落格程式

下面為部落格愛好者常用的部落格程式,各有特色
PivotX(可支持文本資料庫)、PJBLOG、ASBLOG、Z-Blog、ZJ-Blog、WordPress、Bo-Blog、Jblog、oBlog、emlog、L-BLOG、Sablog-XLxBlog。

獨立部落格

獨立部落格一般指在採用獨立域名和網路主機的部落格,既在空間、域名和內容上相對獨立的部落格。獨立部落格相當於一個獨立的網站,而且不屬於任何其他網站。相對於BSP下的部落格,獨立部落格更自由、靈活,不受限制。

主流開源部落格程式簡介

PivotX

pivotx是一個強大、靈活、開源的blogCMS,支持多個Webblogs,多個寫作者,內置評論審查功能,垃圾信息防護,易於更換模板,一個靈活的擴展框架,SEO友好,支持MySQL資料庫以及文本資料庫等。
PivotX 是一種自由的 內容管理系統。整體架構源自於Pivot網誌(著名的無資料庫、文本資料庫開源部落格軟體), 系統以 PHP編寫,可以在各種平台上運作, 其主要特性為管理者接口採用AJAX模式運作, 除可允許多名作者建立多類別、多網誌的動態內容外, 還支援純文字檔Flat File Database(文本資料庫)與MySQL資料庫的資料儲存模式。
範例:國內著名的微博網站隨心微博的官方部落格即是採用PivotX服務的網站;

PJ-Blog

PJBlog是由舜子(陳子舜,英文名字PuterJam,PJblog就是以他英文名字縮寫命名的,他本人就職於騰訊
公司QZONE開發組)所開發的一套開源免費的中文個人部落格系統程式,採用asp+Access的技術,PJBlog同時支持簡繁中文,UTF-8編碼,相對於其他系統,PJBlog具有相當高的運作效能以及更新率,也支持目前Blog所使用的新技術。

Z-Blog

Z-Blog是一款小巧而強大的基於Asp平台的Blog程式
其特性包括:
支持界面主題及樣式更換
採用Web Standards網頁設計標準
靜態生成日誌,支持自定義目錄配置
支持FierFox、Opera、Safari等瀏覽器
支持Wap、Windows Live Writer等離線寫作軟體

oBlog

oBlog是一套經過完善設計的多用戶部落格建站程式(軟體著作權登記號:2005SRBJ1568),是Windows
NT服務環境下多用戶部落格程式的最佳解決方案。精心設計的架構與功能機制,適合從個人到企業各方面套用的要求,為您提供一個安全、穩定、高效、易用而快捷的部落格系統。分免費版和商業版等不同版本。
Bo-Blog
Bo-Blog是一款基於PHP的、以MySQL為資料庫支持的免費blog程式。
Bo-Blog的特色有:
基於XHTML+CSS+div 布局的模板結構;
可自由定製的頁面模組、外掛程式與模板;
部分基於Ajax的新體驗;
多語言包化與UTF-8國際編碼;
強大的spam信息防禦機制;
RSS、XML-RPC、Tags支持;
內置留言本、天氣、表情、置頂、驗證碼、頭像等;

WordPress ——代碼如詩

WordPress 是一種使用 PHP 語言和 MySQL 資料庫開發的開源、免費的 Blog(部落格,網誌)引擎,用戶
可以在支持 PHP 和 MySQL 資料庫的伺服器上建立自己的 Blog。
WordPress 是一個功能非常強大的部落格系統,外掛程式眾多,易於擴充功能。安裝和使用都非常方便。目前 WordPress 已經成為主流的 Blog 搭建平台。

Emlog

emlog 是 "Every Memory Log" 的簡稱,意即:點滴記憶。它是一款基於PHP語言和MySQL資料庫的開源、免費、功能強大的個人或多人聯合撰寫的部落格系統(blog)。致力於提供快速
、穩定,且在使用上又極其簡單、舒適的部落格服務。用戶可以在支持PHP語言 和MySQL資料庫的伺服器上建立自己的Blog。emlog的功能非常強大,模板、外掛程式眾多,易於擴充功能,簡潔而不簡單。安裝和使用都非常方便。目前 emlog 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廣大用戶的青睞。

如何高效開展部落格行銷

綜述

什麼是部落格行銷? 首先要從什麼是部落格說起。現在關於部落格概念的介紹已經非常多了,對部落格概念的描述大同小異,簡單來說,部落格就是網路日誌(網路日記),英文單詞為BLOG(WEB LOG的縮寫)。
與部落格行銷相關的概念還有企業部落格、行銷部落格等,這些也都是從部落格具體套用的角度來界描述,主要區別那些出於個人興趣甚至個人隱私為內容的個人部落格。其實無論叫企業部落格也好還是行銷部落格也好,一般來說部落格都是個人行為(當然也不排除有某個公司集體寫作同一部落格主題的可能),只不過在寫作內容和出發點方面有所區別:企業部落格或者行銷部落格具有明確的企業行銷目的,部落格文章中或多或少會帶有企業行銷的色彩。
憶典定製是一家專門提供個性禮品定製服務的企業,很少投放任何廣告,卻通過部落格,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行銷。他們在部落格上發放免費定製禮品服務,短短几個月裡,有幾十萬人通過部落格知道了這家公司。虛擬世界的閒聊引發了現實世界的銷量攀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銷量迅速翻倍。
部落格創造了很多銷售奇蹟,那么中小企業應該怎么做部落格呢?

官方部落格

草根企業不要老是開部落格來發布廣告。你可以分享企業的創業歷程、文化、理念以及各方面的技巧。

專欄部落格

專欄部落格平台網站,有一定的權威和影響力。幾乎每一個行業或產業都會有幾個專欄部落格平台,聚集了許多的行業專家,在業界內都有一定的話語權,成為很多商家、經理、銷售總監等的營養吸收基地。長期堅持的行業或產業專欄撰寫先行者,會很快成為該行業或產業的意見領袖,至少有一定的話語權。話語權已經奪得,宣傳推廣就更加不在話下了。

第三方部落格

第三方的立場是客觀公立又公正的,所以很多網民都以第三方的說法作為論據和觀點參考。這樣一來,怎么控制第三方部落格上的言論呢?
我不主張企業內部人士以其他名義虛假開建第三方部落格。可以聯繫一些業界朋友或其他非競爭企業開建部落格,部落格大家一起管理,不同領域人士來做第三方評論。比如做化工的可以評論禮品行業的,做禮品的可以評論飲料行業的,企業間可以相互做評論。雖然不會很專業,不過觀點絕對是客觀的,客觀就會獲得尊重和關注。

部落格與微博有什麼區別

微部落格草根性更強,且廣泛分布在桌面、瀏覽器、移動終端等多個平台上,有多種商業模式並存,或形成多個垂直細分領域的可能,但無論哪種商業模式,應該都離不開用戶體驗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1 便捷性:平民和莎士比亞一樣
在微部落格上,140字的限制將平民和莎士比亞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這一點導致大量原創內容爆發性地被生產出來。李松博士認為,微型部落格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真正標誌著個人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部落格的出現,已經將網際網路上的社會化媒體推進了一大步,公眾人物紛紛開始建立自己的網上形象。然而,部落格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妝後的表演,博文的創作需要考慮完整的邏輯,這樣大的工作量對於部落格作者成為很重的負擔。“沉默的大多數”在微部落格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2 背對臉:創新互動方式
與部落格上面對面的表演不同,微型部落格上是背對臉的 follow(跟隨),就好比你在電腦前打遊戲,路過的人從你背後看著你怎么玩,而你並不需要主動和背後的人交流。可以一點對多點,也可以點對點。當你 follow 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人時,兩三天就會上癮。移動終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體化,使得微型部落格用戶體驗的粘性越來越強。
3 原創性:演繹實時現場的魅力
微博網站現在的即時通訊功能非常強大,通過QQ和MSN直接書寫,在沒有網路的地方,只要有手機也可即時更新自己的內容,哪怕你就在事發現場。比如,最近愛上隨心微博的李小姐在中央大街咖啡廳看書,忽然看到大街對面是自己認識的一對“地下情侶”。於是她馬上用手機拍攝下來,發到自己的微部落格上,在第一時間引起朋友圈子內的一片轟動。她非常為自己超具現場感的狗仔精神而歡喜,也因此更愛“微博”。
類例於一些大的突發事件或引起全球關注的大事,如果有微部落格在場,利用各種手段在微部落格上發表出來,其實時性、現場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過所有媒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