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狸

沼狸

沼狸又名海狸鼠,狸獺。原來被劃為硬毛鼠科,後來獨立出來成為海狸鼠科。沼狸的毛皮是一種名貴的衣料,常用作大衣、帽子、圍巾等的材料。 “Nutria”在西班牙語的本意其實是水獺的意思。它是草食性皮肉兩用動物,原產於南美洲國家。沼狸的人工飼養在國外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我國從1956年開始引進飼養。現已選育出16個色型品系,有白色、金色、金黃色、黑色、褐色、奶油色、珍珠色、麻黃色等,其中以金色、金黃色最為珍貴,麻黃色最為常見。沼狸具有經濟價值高、飼料來源豐富、圈舍構造簡單、好飼養、易管理、無瘟疫等特點。其毛皮可製成皮革和裘皮;肉是優質的高蛋白野味佳品;內臟是生物藥品的主要來源。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沼狸屬於大型齧齒動物,體長430~635毫米,尾長225~425毫米,體重5~10公斤,大的重達17公斤。頭較大、鼻批縣小,在水中能關閉。耳小具瓣膜,耳孔處具毛有防水作用。門齒大而長,呈桔紅色。四腳黑色,前胸無踐,後腳具模。雄鼠陰莖高肛門4~5厘米,雌鼠陰道離肛門板近,在腹部有4對乳頭,背部有針毛和絨毛,腹毛比背毛多而厚實。背部黑色、體側橙黃色。腹部土黃色。屬於大型齧齒動物,體長430~635毫米,尾長225~425毫米,體重5~10公斤,大的重達17公斤。頭較大、鼻批縣小,在水中能關閉。耳小具瓣膜,耳孔處具毛有防水作用。門齒大而長,呈桔紅色。四腳黑色,前胸無踐,後腳具模。雄鼠陰莖高肛門4~5厘米,雌鼠陰道離肛門板近,在腹部有4對乳頭,背部有針毛和絨毛,腹毛比背毛多而厚實。背部黑色、體側橙黃色。腹部土黃色。

生活習性

食性特性

沼狸適應於水陸兩棲的生活環境,是食植物性動物,其食物非常經濟廣泛。野生植物種類有蒲公英、尊麻菜、蘆葦、蒲草、水浮蓮、首稽、楊、柳、榆、槐嫩枝條及樹葉。蔬菜類有土豆、蘿蔔、白菜、菠菜都是它喜吃食物。農作物有蒿桿、秋葉、玉米、大麥、小麥、豆類、鼓皮等;動物飼料有骨粉、蛋、蛋殼粉、蠶蛹。特殊補助飼料有牛奶、豆漿、魚肝油等。添加劑飼料包括魚粉、骨粉、肉粉、酵母粉、血粉及種種維生素、助長素、抗生素、食鹽和各種微量元素等。沼狸食性廣泛,飼料消耗低。沼狸的基本食物是植物性飼料。各種野菜(毒草例外)、樹葉、樹枝以及蔬菜、糧食都是它良好的飼料。平均日耗飼料125克,飼料的消耗量與增重比為3:1,與豬的增重比基本相同,用養一頭肥豬的飼料可以養20隻沼狸,經濟效益卻比養豬要高得多。

繁殖特性

沼狸沼狸
母沼狸一年發情多次,每隔15-30天發情1次;發情持續期一般為2-3天。普遍採用重複配種的方法,交配後間隔4--5小時後再進行2--3次復配。沼狸孕期為132天,分娩多在夜間或清晨。產前5—6天應做好產仔準備工作,舍內放入柔軟的乾草。成年母沼狸1年可產2窩,一胎產4--6隻。產後的第2--3個發情周期里即可交配受胎。新生的仔沼狸生後2分鐘即能尖叫,20分鐘後開始吃初乳,4小時後就能出窩活動、下水游泳、尋找食物。10日齡前仔沼狸依賴於母乳生活,10日齡後開始補飼,哺乳期為1.0--1.5個月。仔沼狸生長發育較快,一般生後2個月公仔沼狸平均體重達1.4千克左右。仔沼狸生命力強,不難飼養。仔鼠出生時只有0.15~0.25千克,出生時牙齒齊全,幾小時以後就會吃食,並能下水玩耍。仔鼠發育很快,10日齡可達0.35~0.38千克,20日齡可達0.42~0.43千克,30日齡達0.6~0.65千克,40日齡達0.9~1.0千克。此期生長需要較多的無機元素和大量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因此,除保證母乳外。日糧中應適當加餵奶類、骨粉、豆粉、魚粉和各種維生素,保證有青綠飼料讓其自由採食。精料供給要定時定量,否則易造成消化不良,反而影響發育。50日齡左右可以斷乳分窩,供給全價營養、易消化的飼料。繁殖力沼狸生長快,繁殖力強。一中成年鼠的生長期為7~9個月,體重可達6~12公斤,體長45~60厘米。幼鼠發育到3個月即可配種,懷孕期為132天。產後的第二天即可選配,一年可生產二胎,每胎產6~14隻,盛產期二年可產5胎。一年四季都可配種、分娩。一年發情多次,每隔15-30天發情1次;發情持續期一般為2-3天。普遍採用重複配種的方法,交配後間隔4--5小時後再進行2--3次復配。

主要分布

沼狸原產主要在烏拉圭、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等國。在美國、蘇聯、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早已引種飼養,成為世界上較重要的毛皮動物之一。我國50年代開始引種飼養,現已遍及各省區。九十年代初四川資陽人李天國將沼狸引入資陽市,經過包裝和炒作,導致了席捲全國的的“海狸鼠惡炒種源”事件,資陽的沼狸數量一度占到世界總數的90%以上,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對此進行了干預,央視也多次進行報導,導致沼狸單對價格從上萬元跌落至幾十元,飼養量急劇減少,也客觀反映了正確引導經濟動物飼養的重要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