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根

油茶根

油茶根,中藥名。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根或根皮。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廣泛栽培。具有清熱解毒,理氣止痛,活血消腫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胃痛,牙痛,跌打傷痛,水火燙傷。

入藥部位

根或根皮。

性味

味苦,性平,小毒。

歸經

歸肝、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理氣止痛,活血消腫。

主治

咽喉腫痛,胃痛,牙痛,跌打傷痛,水火燙傷。

相關配伍

1、治胃痛:(油茶)乾根45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2、治跌打腫痛:油茶根15-30g。水煎沖酒服。(《廣東省惠陽地區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或燒灰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不可內服。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油茶,又名楂木。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4m,稀達8m。樹皮淡黃褐色,平滑不裂;小枝微被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4-7mm,有毛;葉片厚革質,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3.5-9cm,寬1.8-4.2cm,先端鈍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亮綠色,無毛或中脈有硬毛,下面中脈基部有毛或無毛,側脈不明顯。花兩性,1-3朵生於枝頂或葉腋,直徑3-5cm,無梗;萼片通常5,近圓形,外被絹毛;花瓣5-7,白色,分離,倒卵形至披針形,長2.5-4.5cm,先端常有凹缺,外面有毛;雄蕊多數,無毛,外輪花絲僅基部連合;子房上位,密被白色絲狀絨毛,花柱先端三淺裂。蒴果近球形,直徑3-5cm,果皮厚,木質,室背2-3裂。種子背圓腹扁,長至2.5cm。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10月。

生長環境

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廣泛栽培,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藥理作用

1、心肌細胞保護作用。

2、降血脂作用。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止痛。主治急性咽喉炎,胃痛,扭挫傷。”

2、《福建藥物志》:“調胃理氣。治胃痛,水腫,牙痛,燙傷。”

3、《廣西民族藥簡編》:“與豬骨煲服,治腰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