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狐

河狐

河狐(學名:Lycalopex gymnocercus),是南美洲潘帕斯草原的一種偽狐,僅有三個亞種。體重4.2-6.5千克,平均長度62厘米,毛色呈灰色,吻有黑色斑紋。它們的毛短而密,背部及腹部呈灰色,頭部及頸部都是紅色,耳朵呈三角形、闊而且大,外面紅色,內面白色。河狐棲息於潘帕斯草原、丘陵、荒地、山脊和沙漠中。雜食性,但主要是吃肉。大約飲食的75%是由嚙齒類動物,兔類動物(兔,野兔和鼠兔),和鳥類組成。分布在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及巴西的南美洲中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河狐河狐
河狐是一種中型狐狸,外貌像山狐,但形體較小,口吻處是黑色可以區分。體重4.2-6.5千克,平均長度62厘米。毛色呈灰色,吻有黑色斑紋。它們的毛短而密,背部及腹部呈灰色。頭部及頸部都是紅色,耳朵呈三角形、闊而且大,外面紅色,內面白色。尾巴長34厘米,濃密的尾部有兩處黑毛,一處在尾巴根部的上側,一處在尾巴尖。雄性比雌性重10%。在北部的河狐毛色較為鮮艷。
體型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犬齒及裂齒髮達;上臼齒具明顯齒尖,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齒式為。毛粗而長,一般不具花紋。前足5趾,後足4趾;爪粗而鈍,略能伸縮。尾多毛,較發達。

棲息環境

河狐棲息於潘帕斯草原、丘陵、荒地、山脊沙漠中。它們更喜歡長有高草的平原、山脈、溪流或沙丘森林,偶爾進入森林地區。

生活習性

河狐河狐
河狐是獨居的,只在繁殖季節及照顧幼狐時才會一起生活。若受到威脅,它們會裝死直至威脅離去。它們主要是夜間活動的,在有人居住的地方有時日間也會活動。河狐大部份時間棲息在草原追捕獵物。
它們表現出兩個特別有趣的行為。一項就是眾所周知的收集癖,如布塊、皮革件,人類遺棄的一些生活垃圾,往往可以在河狐的洞穴里找到。另一項就是當人走近時,它們感覺威脅又來不及跑時,就會扒在地面上,閉上自己的眼睛,直挺挺的裝死,直到感知威脅離開。它們主要在夜間活動,常走訪人口稀少的村鎮邊緣地區。
雜食性,但主要是吃肉。大約飲食的75%是由嚙齒類動物,兔類動物(兔,野兔鼠兔),和鳥類組成。這些狐狸也吃青蛙和蜥蜴。植物性物質包括水果、甘蔗稈。甚至偷捕家禽。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家、巴西、巴拉圭、烏拉圭

繁殖方式

河狐通常是獨居的,在繁殖季節時會成對出現,系一夫一妻制。繁殖期是每年的7-10月,懷孕的母狐會躲在樹底或叢林的巢穴中。妊娠期為55-60天,每胎會產3-5隻幼狐。幼仔出生時幾乎是黑色的,但隨著它們的成長會逐漸變淡。母狐照顧幼狐的時候,雄狐會帶食物給它們。在2-3月大就會與父母一同狩獵。平均壽命13年。

亞種分化

河狐(3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河狐巴拉圭亞種 Lycalopex gymnocercusantiquus Ameghino, 1889
2. 河狐指名 亞種 Lycalopex gymnocercusgymnocercus G, Fischer, 1814
3. 河狐阿根廷亞種 Lycalopex gymnocercuslordi Massoia, 1982

種群現狀

河狐的主要威脅是人類狩獵其毛皮,亦會為了保護家畜而殺死它們。大多數物種的生存空間和範圍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棲息地改變。例如,在潘帕斯草原,物種的分布範圍占相當大的比例,已經受到廣泛的肉牛養殖和農業耕種的影響。大約最初的約500平方公里範圍內只有0.1%保持不變。然而,由於該物種的適應性,潘帕斯福克斯能承受其自然棲息地的喪失和退化,以及狩獵壓力。由於沒有研究農村生態系統種群動態的影響,但謹慎是必須的,因為這些威脅的總和最終會促使河狐種群的枯竭。狩獵壓力已經導致圖庫曼省的和阿根廷西北部薩爾塔的數量減少。河狐皮毛貿易被禁止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