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崎愛美

河崎愛美

河崎愛美1989年2月出生於日本青森縣,現在是八戶工業高等專門學校的二年級學生。14歲那年,她就應徵當地一家報紙舉辦的小說獎,並且得到了新人獎,被譽為天才少女。河崎愛美“並不指望自己寫出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只是想盡力寫出少女那種心動的感覺”。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河崎愛美 河崎愛美

“每個人都有很多種表達情感的方式,對我來說,這種方式恰恰就是小說。”河崎愛美從國中二年級開始文學創作,《給你的信》已經是她寫的第4部小說。她稱自己喜歡的作家是村山由佳和吉本芭娜娜,猶如這兩位女作家的婉約風格,河崎愛美“並不指望自己寫出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只是想盡力寫出少女那種心動的感覺”。

評價

日本文學評論界對這位史上最年少作家寄予厚望,稱《給你的信》讓純愛文學在經歷了極度的輝煌之後“風繼續吹”,那種永失所愛的無盡惆悵使之足以成為頭號“催淚彈”《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續篇。

日本的文學新人獎從來沒有像這樣極度重視讀者的口味,從而徹底拋棄專家的視點,因為,市場的力量已經超乎出版社和作家們的想像

主要作品

《給你的信》

《親愛的,你怎么不在我身邊?》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寫給你》

《給你的信》

《給你的信》描繪的是一段“猶如肥皂泡般美麗而虛幻的思戀”。一個少女對一個邂逅的男孩一見傾心,少女給少年寫了無數封信,殊不知後者已身處黃泉,永遠無法回復,可少女依然執著地用書信編織著愛與絕望的故事。

儘管小說的故事情節異常簡單,但主人公對於生命意義的拷問,還有她那近乎偏執的戀情卻深深地打動了讀者。作品用一封封帶著“詩一般透明感”的書信,抒發了少女內心強烈的失落感。如此看來,這部小說從參加評選的571部作品中脫穎而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親愛的,你怎么不在我身邊

透過相機的觀景窗,你曾看到過什麼?有看到我嗎?

曾經你讓我看到動容的美麗事物,這次我將透過自己的眼睛來尋找。

希望有一天,可以發現你所熱愛的世界。

一張照片,讓女孩與男孩相遇了。

緩緩飛向空中的泡泡──名為「想念」的攝影作品。

初相遇的瞬間似乎就注定了兩人的結局。

如果真的有注定這種事,或許注定的不只是相遇而已……

一段猶如泡泡般美麗而夢幻的思念。

一個讓人動容的純愛故事。

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的──純真年代的純粹愛戀。

一頁的眼淚

我想要談那樣的戀愛、想和主角一樣堅強、想相信未來依然美好!──小孩

給親愛的你

跟我同年紀的人能寫出這樣的小說,真是感動,我也想要像她那樣愛著一個人。──小小

感動!

真的是一個好故事!河崎愛美真的好厲害喔!大家一定要讀這本小說。──海蒂

淚水無法停止

故事一開頭就跟我平常讀的書不一樣,讀完之後,深深覺得有買下這本書真是太好了!讀到最後,眼淚無法停歇,擦淚的衣袖徹底濕了……──點點

《寫給你》

一個人最珍貴的是生命,愛一個人如愛生命,這不能不說是對愛人最極致的愛戀。這是一個讓人“心靈感動”的愛情故事,全書以書信的形式裝進了兩個人真摯純淨的愛情,裝進了失去愛人的痛苦,也裝進了屬於他們的那個校園獨特的印記。

《寫給你》編輯推薦:“至今我還是不相信你已經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現在你就是出現在我面前沖我微笑,我也一定不會懷疑那個身影就是你。我想看你溫柔的眼眸,聽你用低沉的聲音呼喚我的名字。這個願望若能實現,我丟棄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個想法至今依舊……”本書以書信的方式回憶了那段校園純真的愛情故事,表達了主人公對離去的愛人深深的思念。

事跡[一]

日本文學獎得主16歲河崎愛美創年齡新低

繼幾個月前16歲的少女河崎愛美獲得第6屆國小館文庫小說獎之後,15歲的國中女生三並夏(筆名)日前又以小說《平成機槍》摘得第42屆日本文藝獎桂冠,再次創下日本文學獎得主年齡新低。

三並夏1990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縣。據主辦方介紹,國中生獲文學大獎,這在日本文壇尚無先例。三並夏是首次參加文藝獎評比,剛參加中考,面臨升學重大時刻,所以詳細的個人資料無法公開。

日本文藝獎由河出書房新社主辦,旨在發掘文壇新人,田中康夫、山田詠美等日本當紅作家都曾因獲得該獎而嶄露頭角。2001年,17歲的少女綿矢莉莎以小說《Install》(中譯本名為《毒蘑菇》)獲得大獎,刷新了該獎得主的“最年少紀錄”。2010年1月,綿矢莉莎又將日本純文學的最高獎項———芥川獎收入囊中,有人因而稱文藝獎為“芥川獎的搖籃”。

據悉,本屆文藝獎的參賽作品突破了2000件,為歷屆之最,22歲的公司職員青山七惠以小說《窗之燈》同時獲得該獎。

事跡[二]

16歲日本少女獲國小館小說獎

19歲的綿矢麗莎和20歲的金原瞳雙雙刷新芥川獎的最年少紀錄之後,日本文壇又冒出了一顆新星,那就是16歲的少女河崎愛美。她的小說《給你的信》榮膺第6屆國小館文庫小說獎,一時間引起了NHK等眾多媒體的關注,《朝日新聞》更冠之以日本“史上最年少作家”的稱號。

《給你的信》描繪的是一段“猶如肥皂泡般美麗而虛幻的思戀”。一位少女在中學文化節上遇見了一個男孩,令她一見傾心。兩人偶然再次相遇之後,少女給少年寫了無數封信,殊不知少年已身處黃泉,再也無法回復,可少女依然執著地用書信編織著愛與絕望的故事。

日本文壇以“市場原理”為考量標準的文學新人獎不斷湧現,這些獎的評審多為普通讀者和書店員工,有的甚至直接在網上投票,體現了平民化

與市場化的色彩。加上已成功舉辦兩屆、影響力直線上升的“書店圖書大獎”,不再以專家評審視點論英雄的“平民文學獎”已呼之欲出。

前不久,日本新銳出版社“媒體工廠”(MediaFactory)創立“達文西文學獎”,同時公開招募100名讀者評審。老牌出版社角川書店也聯手富士電視台,推出了“野性時代青春文學大獎”,初選入圍作品全文在雜誌和網路上刊載,由讀者投票。

寶島社更是別出心裁,與著名歌手濱崎步的經紀公司AVEX等共同設立“日本LOVESTORY大獎”,評審名單中除了大型連鎖書店的“超級店員”外,人氣歌手、詞曲作者、青年演員和電影製片人的名字也赫然在目,如此“錯位”的評審陣容,實為日本文學獎所僅見。寶島社董事關川誠表示,歌手評審對作品的語言有獨到的感覺,而演員評審更注重人物的個性,他們關注的是小說的“質地”,以及能否引起不讀書的年輕人的購買慾望。

《讀賣新聞》認為,這些獎項推崇的是“沒有固定樣式的小說”,事實上是在彰顯一種突破以往文學模式的“獨自性”。主辦方一致認為現存的文學新人獎未必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也沒有能夠將獲獎作品與“暢銷”二字結合在一起。

上述三獎未邀任何著名作家當評審。《野性時代》雜誌主編堀內大示對此的理解是:眼下已經進入了由書店員工“炮製”暢銷書的時代,寫作者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請著名作家來當評審,或許會覺得那些應徵者全都處於“無政府狀態”。

知名文學刊物《達文西》主編橫里隆則認為,市場的力量已經超乎出版社和作家們的想像,無論是《深愛》(DeepLove)、《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還是《現在就去見你》,沒有人預想到它們會如此暢銷。邀請“有眼光”的作家任評審也未嘗不可,但他們必須壓低對文學新人的標桿。

棄用作家評審的文學新人獎始自1995年講談社創辦的“梅菲斯特獎”,此后角川書店的“角川EntertainmentNext獎”和光文社的“KAPPA—ONE登龍門”也紛紛效法。《讀賣新聞》稱此舉顯現了一種強烈的市場取向。

另一方面,日本傳統型文學新人獎越來越給人以千人一面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獨自性”的缺失。築摩書房專務董事松田哲夫指出,新生代的寫作層和讀者層都偏愛直率、單純、感人的故事,但職業作家大概不會對這類作品給予很高的評價。相反,許多編輯倒已經改變了思路,16歲少女河崎愛美以情節異常簡單的小說《給你的信》榮膺由編輯充當評審的第六屆國小館文庫小說獎即為明證。

儘管以市場原理為考量標準的平民文學獎已經成為日本文壇的大勢所趨,但其中的隱患也不容忽視。正如《讀賣新聞》的評論所言:從市場眼光出發的平民文學獎評審雖然能夠不時發現暢銷的苗子,甚至決定暢銷書的走向,但對於那些好不容易冒出來的文學新人來說,獲獎之後能否可持續發展,能否長久立足於文壇,都還只是個未知數。

事跡[三]

日本一15 歲初三女生獲文藝獎

2005 年 9 月 5 日,日本由河出書房新社主辦的文藝獎揭曉了第 42 屆得主,埼玉縣的公司職員青山七惠(22 歲)與靜岡縣的國中學生三並夏(15 歲)同時獲獎,得獎作分別為《窗前燈》和《平成機關槍》。

三並生於 1990 年,正在念初三,她比後來的芥川獎得主綿矢麗莎 2001 年憑藉《安裝》奪得此獎時還小 2 歲,成為文藝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得主。據悉,在由大出版社頒發的小說類獎項中,曾有15歲的職高女生河崎愛美獲得過國小館文庫小說獎,但普通國中生獲獎則尚屬首例。關於三並,主辦方表示鑒於其正面臨中考,不方便公開她的個人情況,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是首次向文藝獎投稿,用的是筆名。

文藝獎的宗旨是發掘年輕的寫作能手,知名度頗高,現今的成名作家田中康夫和山田詠美等人都曾獲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