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業大學歷史沿革

河北工業大學歷史沿革

河北工業大學坐落在天津市紅橋區北運河畔,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前身為1903年成立的北洋工藝學堂,光緒皇帝欽點周學熙為學堂首任督辦。為中國最早的工科高校,並創辦了中國高校最早的校辦工廠和“工學並舉”的辦學先河。學校主頁: http://www.hebut.edu.cn/。

歷史介紹


河北工業大學百年歷

河北工業大學歷史沿革點擊查看大圖
史略況(截止到2003年)
河北工業大學百年歷史略況
進入21世紀,河北工業大學乘著時代的列車,迎著新世紀的陽光,正大踏步向前邁進。
河北工業大學坐落在天津市紅橋區北運河畔,是河北省屬重點大學。經過一個世紀的風雨,這所百年老校,生機勃勃,已經成為燕趙大地的知名學府。199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學校題寫了新校名,於1996年和1997年分別通過國家“211工程”部門預審和河北省組織的“211工程”立項審核。1999年國家計委批准河北工業大學為國家立項單位,2001年4月25日學校“211工程”一期建設通過了省政府組織的專家驗收,2001年6月29日通過國家“211工程”一期建設驗收。目前,已開始進行第二期建設工作。
一、肇始前清
十九世紀末葉,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中國人要求廢除科舉興辦學校的呼聲日盛。在此情勢下,清政府於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頒布興學詔書,接著又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春季頒布了興辦農學堂、工學堂的詔令。由此,全國興起了創辦學堂之風。河北工業大學的前身北洋工藝學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創建的。
1、創建初始
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直隸總督袁世凱委派天津知府凌福彭選定天津舊城東南隅貢院草廠庵為堂址,對舊有房舍稍加修葺,即行招生,從全國共錄學生30名。
對此,袁世凱在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八日的奏摺已有詳陳,其中對建造學堂之事這樣寫道:"臣於上年蒞津後,即先籌設工藝局,就草廠庵附近地址建造工藝學堂,延聘中外教習,厘定課程,初錄學生三十名,教以化學、染織及普通各科,約三年畢業。"另據《直隸工藝志初編》中《天津府凌稟開辦工藝學堂章程經費文》所述,"卑府連日與日本工學士藤井恆久晤商,並博訪周咨,詳考直隸物產,究其利弊所在,知振興工藝一事,實為今日萬不可緩之圖,遵即詳擬章程,尅期舉辦。現已將草廠庵舊有房舍一面趕緊修葺,一面招考學生三十名,明正先行開學,其餘修建堂舍,俟開凍後即行動工"。
次年,光緒二十九年二月(陽曆1903年3月19日),北洋工藝學堂正式開學。聘日本工學士藤井恆久為教務長,趙元禮為庶務長,單晉和為董事。同年四月,藤井恆久率領19名學生赴日本遊歷,參觀大阪博覽會,歷時2個月。農曆潤五月周學熙就任學堂總辦。農曆八月,新校舍落成。自二月籌建的貢院前東北樓房數十間,作為講堂、辦公室、教務室,迤西所建化工廠和機器廠同時竣工,交付使用。同月,京旗練兵處咨送八旗學生37名附學。十月續招新生百餘名。此時共有學生140餘人(不含八旗學生),並開始分科,機器科、化學科為正科,以英文教授,化學製造速成科、繪圖科及預備科以日文教授,同時制定"工藝學堂暫行章程"。同年冬,周學熙辭職,毛慶藩繼任總辦。
光緒三十年(1904年)九月,北洋工藝學堂遵照學部本年(1904年1月)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改為直隸高等工業學堂,同時,將直隸工藝總局內所設之工廠,確定為高等工業學堂附屬實習工場。
對直隸高等工業學堂的創辦,直隸總督袁世凱在《縷陳直隸歷年學務情形續加推廣折》中已向光緒奏明,並以表式分別填注統計在案。民國時期一些史料叢刊對河北省立工學院(原直隸高等工業學堂)的創建、沿革均有詳細記載。
2、辦學宗旨
我校從辦學之初即把培養高級工業技術人才作為目標,據《直隸工藝志初編》高等工業學堂要略表中所述,學堂"以教育培植工藝上之人才,注重講授理法,繼以實驗,卒業後能任教習、工師之職,以發明工業為宗旨"。同時,為“與初等淺近普通學堂不同,故以高等別之”。工藝學堂於開辦次年(光緒三十年)即改為高等工業學堂。
另據袁世凱於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八日的《直隸籌辦農工諸政情形折》所奏,學堂所錄學生"約三年畢業","視各生年歲性質分高等尋常二級",並在光緒三十三年《工藝總局詳振興工藝懇擇優保獎在事員紳以維持實業文》中評價高等工業學堂"現在學生二百人,普通學均已完備,其化學機械製造、化學圖繪各專科均能實地練習,各臻高等程度。已畢業者五十餘人"。我校在光緒二十八年創辦之初,即已招收學生30名。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京旗練兵處咨送八旗學生三十七名,附學。十月,再招新生百餘名。
此時,共有學生140餘人(不含37名八旗學生),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校各類學生已近300人(含各類附學生),第一屆學生畢業,化學製造速成科13名,圖繪科14名,化學製造科13名,化學科10名,總計50名。其中選出優等生14名,送往日本深造。
3、課程設定
關於我校辦學之初課程、科目設定,同樣在袁世凱於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八日的《直隸籌辦農工諸政情形折》中已經奏明,"教以化學、染織及普通各科"。另據,光緒三十三年十月《高等工業學堂要略表》所載,當時設立化學科、機器科、化學製造科、化學專科、機器專科、繪圖科等6科和甲乙兩班預備科。其中化學科開設化學、漢文、代數、幾何、物理、英文、萬國歷史、體操等8門課程,機器科開設機器學、機器畫、化學大要、工業經濟、三角、術弧三角、實習現造三匹馬力全副汽機等7門課程,化學製造科共設套用化學、無機化學、化學分析、化學試驗、製造實習、體操等7門課程,化學專科共設漢文、化學、化學試驗、代數、幾何、用器畫、地理、歷史、日文、體操等10門課程,機器專科共設漢文、日文、機器學、代數、物理、幾何、用器畫、體操等8門課程,圖繪科共設漢文、日文、用器畫、鉛筆畫、毛筆畫、水彩畫、體操等7門課程,預備科甲班共設漢文、代數、地理、英文法、英語、歷史、自在畫、體操等8門課程,預備科乙班共設漢文、英文法、歷史、英語、自在畫、代數、體操等7門課程。
我校初建時經費由天津府備文領付,到光緒二十九年九月改由工藝總局備文領付。開辦經費用銀46000兩,由籌款局和銀錢所余存息款下撥。自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至三十三年八月常年經費統計,共撥銀十萬零一千三百三十四兩零六分一厘,用銀十萬零一千一百九十八兩八錢五分八厘七毫。

滄桑百年

二、滄桑百年
河北工業大學從創建到現在已有百年,雖歷盡滄桑、多次變動,但歷史沿革的脈絡較為清楚,主線鮮明。大體經歷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前清階段
1903年1月,天津知府凌福彭受直隸總督袁世凱委派,籌建了北洋工藝學堂(學校最前身),選址天津舊城東南貢院草廠庵,即行招收學生30人。
1903年3月19日,學校開學,正式開辦。當時設立化學、染織及普通各科,學制三年。周學熙任總辦,日本工學士藤井恆久任教務長,趙元禮任庶務長。
1904年遵照學部章程改北洋工藝學堂為直隸高等工業學堂。
1907年學校有了第一批畢業生,先後共50名,其中14名優秀者被選派去日本學習深造。
此時,學校已設化學科、機器科、化學製造科、化學專科、機器專科、繪圖科等6科和甲乙兩班預備科。
由於學生數額增多,堂舍偏窄,遂於當年9月報請直隸學務處,在天津河北黃緯路另建新校舍,1908年6月竣工,7月遷入新址。學生數增加至200餘名,教司13人,其中日本教司5人。
這期間先後有周學熙、毛慶藩、孫多森相繼任總辦。
2、民國時期
1912年8月,根據教育部頒令直隸高等工業學堂改稱直隸高等工業學校,監督改為校長,由邢端擔任。當年遵章改為秋季始業。
1913年2月直隸高等工業學校改為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
1914年8月,直隸省府因財政困難,令機械科停招新生,並撤銷中學實科,已有中學實科學生併入南開中學續讀。
1916年6月,直隸省教育廳批准,機械科恢復招生。8月,學校各科成績在北京參加賽會,經教育部審查,均獲優秀,列為甲等,發給一等獎狀。
1928年9月,直隸省改稱河北省,本校隨之改名為"河北省立工業專門學校"。
1929年5月,河北省立工業專門學校奉令升格學院,定名河北省立工業學院,招收高級中學男女畢業生,學制四年。設化學製造、機電工程、市政水利三個系,魏元光任院長。
1930年5月,奉令將省立第一職業學校改為工業學院附屬高級職業部。
1931年3月,省府下令將北洋鐵工廠舊址20畝連同舊有廠房44間、住室34間撥歸工業學院作為分院。接收後,即將機電系工廠移至分院。同時在該址建築職員宿舍、客室及輔助建築物、製革廠等。
1934年,學院與全國棉業統制委員會商定,合作棉業教育。
1934年5月,第三屆全國鐵路沿線生產產品展覽會在北平舉辦,學院應北寧鐵路局及津浦鐵路局的徵集將機械、製革、紡織印染各廠產品運往參展,銷路頗暢。6月,學院開設水利學系,與華北水利委員會、導淮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委員會、太湖流域水利委員會、北洋工學院、中央模範灌溉局等7個單位商訂合辦水利實驗工作,並建築全國第一個水工實驗所。
1935年11月,"中國第一個水工實驗所"竣工建成,並舉行揭幕儀式。
1937年7月7日,日寇發動侵華戰爭,7月28日天津淪陷,河北省立工業學院慘遭破壞,水工實驗所被炸毀,歷年文書卷宗、圖書儀器被搶劫一空,教學被迫中斷。
同年8月,學院秘書路蔭檉攜帶公章及經費餘款到天津英租界慈惠學校暫避,並辦理資送教職員轉移及學生轉學、借讀等事宜。
1938年3月,值此國難當頭之際,河北省立工業學院愛國師生楊十三教授、馬灃教授、洪麟閣、連芬亭等在中共黨的領導下組成"華北人民抗日自衛委員會"所屬"工字團",參加冀東抗日聯軍,同日偽軍浴血奮戰。10月,洪麟閣壯烈犧牲。1939年7月,楊十三捐軀太行。
1945年,抗戰勝利後,學院復校,並於1946年開始招生,設化學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水利工程、紡織工程等5個系,學制四年,同時附設高級職業部,設化工、機工、土木、染織和電機5個科。
同年10月21日,舉行開學典禮。
1946年10月,中央教育部將河北省立工業學院改名為河北省立工學院。路蔭檉任院長。
3、 建國初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河北省立工學院獲得了新生。
1950年9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發 [高一字第735號] 文批覆河北省工學院更名為河北工學院,原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改名為河北工學院附屬工業學校。
1951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將河北工學院與北洋大學合併成立新的大學,定名天津大學,選址在南開區七里台。
1951年8月1日,天津大學正式成立,教育部任命原河北工學院院長趙玉振為校務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後曾擔任天津大學副校長)。
1958年7月,根據河北省委批示,決定恢復重建河北工學院,籌備組設在天津大學,由天津大學副校長丁仲文任籌委會主任,省機械局長王世煜為副主任,校址選定天津河北區黃緯路原河北工學院的老校址,占用此址的石油工業學校已決定遷往承德。由於1958年4月,原一機部所屬天津機器製造學校下放河北,河北省委決定將該校併入河北工學院,校址後又改設在機器製造學校的原校址。
天津機器製造學校是由北京拖拉機工業學校與天津汽車工業學校合併而成的。北京拖拉機工業學校1952年8月7日開辦,校址在北京西郊衙門口村附近。校長白耀卿,由一機部汽車工業管理局主管。當年招生200名,設拖拉機工程、機械加工、鑄造、鍛壓四個專業,學制三年。
1953年8月1日,汽車管理局根據一機部工教司和教密字493號檔案指示,將北京拖拉機工業學校與在津新建的天津汽車工業學校合併,定名為天津汽車拖拉機工業學校。並於當年11月30日遷津上課。12月,學校更名為天津拖拉機製造學校,專業調整為拖拉機製造和金屬切削加工專業。1956年4月20日,一機部決定:學校名稱改為"第一機械工業部天津機器製造學校"。並決定在洛陽另建拖拉機製造學校,天津機器製造學校不再設拖拉機製造專業。當年暑假原拖拉機製造專業學生遷至洛陽新校址。學校專業調整為金屬切削加工、工具製造、工具機修理與安裝三個專業。
1958年8月,經過認真準備,招生等各項工作就緒,於8月21日招收新生755人,並分兩處報到。"化工系新生在本院報到,機械、電機系新生在天津大學河北工學院辦事處報到"。
在恢復重建過程中,天津大學抽調了包括原在河北工學院任教的19名正副教授、講師和30名青年教師,並挑選50名畢業生從事教學工作。同時河北省人民政府任命天津大學教務長潘承孝為河北工學院院長。潘承孝今年105歲,一直在河北工學院、河北工業大學任院長名譽院長、名譽校長等職。
4、四校合併
1962年7月,根據河北省委、省人委報經中央和華北局批准的有關大專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進行調整的檔案精神,河北工學院與天津工學院合併,改稱天津工學院,由天津市領導。
天津工學院1961年由天津機電學院、天津建築工程學院、天津化工學院合併而成。
天津機電學院是1958年在天津工業學校基礎上建立的。
天津工業學校是由天津市立工業職業學校發展演變而來。天津市立工業職業學校1948年1月籌備,9月16日由天津市教育局批覆正式成立,校長閆儀三,地址在天津西站邵公莊新春街。當年招生227人,設機械科、織染科。1949年9月,根據天津市教育局轉發市政府民秘公字第3289號指令,天津市立工業職業學校與天津特一中合併,改名為天津市立工科職業學校,派宋謙光為校長,郝季高為副校長。設化工、土木兩科。
1950年8月,增設電機、紡織、機械三科。1951年7月12日,天津市教育局同意將學校名稱更名為天津市工業學校,增設電氣、動力兩科。1952年9月,將學校土木科、紡織科和機電科的一部分分出獨立辦學。現有專業調整為電機、機械、化工三科,校址遷至西沽北洋橋畔原北洋大學舊址。
1953年9月,學校領導關係劃歸地方國營工業局領導,張一到校任副校長。11月,張淮三任學校校長。1954年8月,學校領導關係改為由市政府地方國營重工業局領導。1955年,北京、哈爾濱、濟南、太原等工業學校的機械、電機科先後併入天津工業學校。1957年,天津市農業學校併入。1958年7月,天津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在天津工業學校的基礎上分建天津機電工業學院和天津化工學院。
1959年將楊柳青專區工學院併入天津機電學院。1962年發展為機械工程、動力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無線電工程4個系7個專業,學制為5年,附設天津機電工業學校。在校學生1487人,教職工678人,校址設在天津市紅橋區光榮道原北洋大學舊址,院長李中垣
天津建築工程學院是1958年在天津城市建設工程學校基礎上建立的。該學校是1952年8月由天津工業學校土木科和河北工學院高職部土木科合併而成立的。校長陸征愈,校址在北洋橋原北洋大學舊址,學校設市政和建築兩科,由市政工程局領導。1953年9月,改由天津市建築工程局領導。1954年,河北省水利土木工程學校的工業和民用建築專業併入天津市土木工程學校,改由天津市建設委員會領導。所設專業有:給水排水、道路橋樑、房屋衛生技術設備、廠房民房設計四專業。1955年10月由北洋大學舊址遷至丁字沽光榮道,1956年1月,學校領導關係改為中央城市建設總局(後改城建部)領導,校名改為"城市建設總局天津城市建設工程學校"。8月改為城市建設部天津城市建設工程學校,專業調整為:工業與民用建築、房屋衛生設備、給水排水、城市測量四專業,學制四年。1957年,專業調整為工民建、暖氣通風與煤氣供應、城市測量三專業。1958年8月,擴建為天津建設學院。1962年發展成為建工、建築、城工、建材4個系8個專業,學制5年。另設中專部。在校生701人,教職工352人,校址設在天津市紅橋區丁字沽光榮道,校長閆子亨。
天津化工學院是1958年在天津工業學校(與機電學院介紹同)化工科和總後第一預校的基礎上建立的。同年10月天津市化工局化工幹校併入。1962年發展為有機高分子化工、無機化工機械兩個系7個專業,學制為5年。附設中專部,在校生1139人,教職工478人,地址設在天津市紅橋區丁字沽三號路,黨委書記兼校長袁血卒。
1962年調整合併後的天津工學院設有機械工程、農業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建築工程5個系19個專業,學制為5年。在校生4884人,教職員工3380人,其中專任教師978人。
1966年6月底,"文化大革命"席捲全國,學校被迫停課。
1969年天津工學院劃歸河北省領導。
1970年12月,招收第一屆519名工農兵大學生入學。
1971年11月29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天津工學院改名為河北工學院。
5、九五更名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河北工學院駛入了快車道。從此,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都得到了長足發展。
1992年5月20日,河北省副省長顧二熊主持召開省長辦公會,決定河北工學院在廊坊設立分院並於當年招生。10月14日,廊坊分院舉行首屆學員開學典禮。
河北工學院的辦學實力和學科優勢在河北省經濟建設中越來越顯示出極為重要的作用。1993年7月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致函國家教委,申請將河北工學院更名河北工業大學。在函中指出"河北工學院始建於1903年,具有較強的師資隊伍和較好的辦學條件,現有理、工、財經三個學科,分10個系31個專業,有碩士點10個,在校生計6500人"。
1993年10月10日,河北工學院舉辦建校90周年紀念活動,來自全國各地、海外、香港地區的校友和全校師生萬餘人參加了慶祝大會,王光英副委員長專程來院參加大會,雷潔瓊副委員長發來賀電。
1994年6月2日,省委省政府經研究後決定同意將河北工學院、河北大學列為我省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將河北工學院套用數學等50個學科專業列為我省重點建設的學科專業。
1995年2月16日,國家教委批准河北工學院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4月2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出通知,決定"河北工業大學"新校名從發文之日起開始啟用。
江澤民總書記為河北工業大學題寫了新校名。
從此,河北工業大學踏上了新的征程,向著辦成國內地方一流工業大學的目標前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