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花圖

河上花圖
拼音:
解釋: 中國畫。清代朱耷作。紙本長卷。水墨。畫面為河塘中嶙峋怪石間的一組盛開的荷花。用大寫意畫法寫成,以繁複密集出之。葉面有濃有淡,葉柄有直有斜,花則或藏或露,交錯掩映,充滿生氣。

《河上花圖》卷高47厘米,長近13米。是清朝著名畫家朱耷在其72歲時應朋友蕙岩之請而作,歷經四月畫成,是畫家晚年非常罕見的大幅作品。
畫中,朱耷以水墨描繪了沿河而生的荷花、蘭竹和坡石流水。從生機勃發的荷花始,經歷陡壁山崖、枯木亂石,再見孤蘭衰草竹葉夾生,最後以高澗瀑流結尾。筆墨的控制自然流暢,使畫面充滿強烈的節奏感。縱逸的筆觸澎湃著激情,更是將中國水墨畫的形式美呈現得淋漓盡致。全圖起伏跌宕又氣韻貫通,宛若一首華美的樂章。作者以純熟的技法作寫意荷花,筆墨交疊,濃淡互破,清氣滿紙。荷花用筆清圓,荷莖以中鋒寫出,筆力內蘊,如綿里裹鐵。坡石用禿筆枯墨勾皴,蒼潤渾厚。
圖後,朱耷以行書自題歌行體長詩《河上花歌》,也是他本人為數不多的長歌之一。長歌以與詩仙李太白就荷花對話的形式,極盡歌詠姿態萬千的荷花。詩歷史典故與佛、道用語較多,情感恣肆而想像豐富,書法流暢老辣,體現出朱耷作為書法家與詩人的成就。
朱耷(1626~1705),江西南昌人,為明江西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出家為僧,法名傳綮,曾經使用的號有很多,最為著名的則是在他棄僧還俗後使用的“八大山人”。他和清代初期中國畫壇活躍著的弘仁、髡殘、石濤這三位僧人畫家,並稱“四僧”。他們的繪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主張師法自然造化,與當時畫壇正統風格相距甚遠,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朱耷的繪畫以水墨為多,用筆恣意縱橫,渾厚酣暢,花鳥畫成就突出。他在學習陳淳、徐渭等前代寫意大家的同時,在繪畫實踐中逐漸突出用筆奇峭,構圖險怪,造型誇張的特點,形成了強烈的個人風格,對後世的寫意花鳥畫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這幅收於天津博物館的《河上花圖》,是他花鳥畫作品精品中的精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