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生蠟菊

沙生蠟菊

沙生蠟菊,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木質,徑2-9毫米。花期8月。產於新疆北部(青河、托里、阿勒泰)地區。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來源: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來源: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
多年生草本狀莖木質,粗厚,徑2-9毫米。不育莖少數,與多數花莖密集叢生。花莖直立或斜升,基部木質堅硬,高約10-30厘米,被白色密棉毛,下部花後脫毛或有疏棉毛,通常不分枝,節間長1-1.5厘米;下部葉枯萎宿存或凋落。不育莖或花莖基部葉橢圓狀匙形或倒披針形,頂端圓鈍,兩面被棉毛,基部下延成楔狀漸狹的翅,有長葉柄;中部葉披針狀線形或線形,長3-8厘米,寬2-5毫米,直立或稍開展,厚紙質,灰綠色,兩面被有長棉毛,基部漸窄,半抱莖,邊緣平,頂端尖,中脈在葉兩面都明顯;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廣倒卵形或球形,(7)10-30個有時100個排列成疏鬆或多少密集復傘房花序;花序梗被厚棉毛。總苞長5-7毫米,徑4-6毫米,基部近圓形;總苞片近50個,4-6層,檸檬黃色或橙黃色,頂端向外反折,外層倒卵形或匙形,較內層短2-3倍,頂端圓形,背面有蛛絲狀毛,內層廣匙形或橢圓狀匙形,或線形,寬達1.5毫米,頂端鈍或尖,上部和邊緣乾膜質。小花約30-50個,花冠長達4毫米;雄花花冠管狀,上部鍾狀,有5個三角形裂片;雌花花冠細管狀,有退化雄蕊。冠毛淡黃色或白色,較花冠稍短或幾等長;雄花冠毛上端加粗,有羽狀齒;雌花冠毛細,有疏齒。不育子房和瘦果有乳頭狀突起。花期8月。

分布習性

新疆北部(青河、托里、阿勒泰)。生長於沙丘、半沙丘、礫質土、濕鹽土的山坡、土崗、草地上或生於松林下,海拔900-2400米。廣泛分布於歐洲北部、中部、東南部、蘇聯(高加索、西伯利亞西部和東部、中亞)和蒙古。

植物特點

此種是花乾枯後不變色的乾生植物,供觀賞。含有抗生素(arenarin)可防治農作物的細菌病害,用它處理過的種子和幼苗有良好的生長和發育能力(見Fl.URSS,l.c.)。全草含單寧和揮髮油。全草和花的汁液有促進膽汁分泌的功能。在歐洲也用作驅蟲及利尿藥。

參考文獻

沙生蠟菊Helichrysumarenarium(L.)Moench.,Meth.575,1794(“Elichrysumarenarium”);Kirp.,inKomar.,Fl.URSS,25:410,1959;中國高等植物圖鑑4:477,1975.——Helichrysumarenarium(L.)DC.,inLam.etDC.,Fl.Franc.4:132,1805,etDC.Prodr.6:184,1837;Samps.,inJourn.Linn.Soc.41:423,1913;S.Y.HuinQuart.Journ.Taiwa.Mus.19,3-4:286,1966.——GnaphatiumarenariumLinn.,Sp.Pl.854,1753.——-Guaphaliumstoechasauctt.Fl.Russ.,nonL.:Pallas,Riese,1:207,1771.——GnaphaliumElichrysumPallas,Reise3:537,1776.——GnaphaliumaureumGilib.,Fl.Lithuan.,3:179,1871.——GnaphaliumgraveolensHenning,inMem.Soc.Nat.501.6:79,1823,nonM.B.——StoechascitrinaGiildenst.,Reise2:202,205,1791.

功能用途

分類:醫藥
花序:用於膽囊炎,膽結石。
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套用研究

項目名稱:沙生蠟菊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用人單位: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省市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行業:醫療衛生
項目概況: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組以血漿葡萄糖水平升高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群。近年來,隨著社會與經濟的高速發展,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已出現快速上升的趨勢,成為世界上繼腫瘤、心血管病之後第三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目前,防治和治療糖尿病是人類在和平生活中面臨的一個重大健康課題。而臨床上使用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存在種種副作用,因此開發新穎結構的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尤其從天然產物中尋找降血糖的化合物成為必然。沙生蠟菊(Helichrysumarenarium(L.)Moech.)是菊科(Compositae)蠟菊屬植物,系我國維吾爾習用藥材,具有利尿、保肝、抗病毒、抗氧化等功效;用於治療膽結石、膽囊炎。主要分布於中國的新疆、中亞、歐洲等地。在新疆民間用藥歷史悠久,療效顯著,而具有很好的聲譽。據《中國中藥資源志藥》記載,沙生蠟菊可用於治療膽囊炎和膽結石。 《新疆植物志》記載沙生蠟菊的植株中含有抗生素,可防治農作物的細菌病害,而且它汁液有促進膽汁分泌的功能。在歐洲沙生蠟菊作為驅蟲劑和利尿藥,同時沙生蠟菊還具有利尿、保肝、抗病毒、抗氧化等功效;長期維醫臨床用藥表明沙生蠟菊在預防治療糖尿病和降低血糖方面有顯著療效。目前,在新疆各大醫院,沙生蠟菊的複方已經作為院內製劑用於糖尿病的治療。而且有文獻報導沙生蠟菊的醇提取物的藥理實驗表明,有效部位具有明顯可降低腎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值,具有抑制腎上腺素引起的肝糖原分解和促進肝糖原合成的作用,從而可減少血糖的來源,降低小鼠的血糖值。我們發現國內外對沙生蠟菊的化學成分研究、特別是化學成分的降糖活性研究還很薄弱,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沙生蠟菊化學成分及其降糖作用基礎,我們擬對該植物全草化學成分進行提取、分離與結構鑑定,同時基於本實驗室優越的生物活性篩選條件,我們用沙生蠟菊的單體化合物及粗提物對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進行篩選,從而進一步發掘新的單體化合物以及確定沙生蠟菊降糖的有效部位或活性成分。具體研究內容為如下:沙生蠟菊作為我國的一種傳統中藥,在民間有著悠久的用藥歷史,廣泛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特別是在新疆地區,沙生蠟菊的複方已經作為院內製劑用於糖尿病的治療,因其療效顯著而享有良好的聲譽。然而通過文獻檢索發現,國內外關於沙生蠟菊的化學成分以及藥理的研究的文獻報導較少,因而沙生蠟菊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之間的作用關係並不十分清楚。為了探索沙生蠟菊藥效的物質作用基礎,促進新疆地區沙生蠟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們針對沙生蠟菊全草的化學成分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
資金來源:國家資助
完成情況:
(具體研究結論略)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於:利用新疆豐富的沙生蠟菊植物資源,發揮維吾爾醫特有的民間傳統醫藥優勢,結合現代醫藥學的先進理念與科學技術手段,對新疆特有藥用資源-沙生蠟菊化學成分及活性進行深入研究,為新疆民族藥的基礎研究以及野生植物資源的合理套用和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已發表成果[1]Y.Fan,H.A.Aisa,R.F.Mukhamatkhanova,I.D.Shan′anov.ChemicalconstituentsfromHelichrysumarenarium.ChemistryofNaturalCompounds.已接受。

成分研究

沙生蠟菊黃酮類成分的研究-- 《中國藥學雜誌》2008年01期

目的對沙生蠟菊[Helichrysumarenarium(L.)Moench]全草中的黃酮類成分進行分離鑑定。方法通過大孔樹脂、矽膠柱色譜、SephadexLH-20等方法分離提純,利用UV,1H-NMR,13C-NMR等光譜數據鑑定其結構。結果分離得到9個黃酮單體化合物,分別鑑定為:山柰酚(kaempferol,Ⅰ)、槲皮素(quercetin,Ⅱ)、芹菜素(apigenin,Ⅲ)、柚皮素(naringenin,Ⅳ)、木犀草素(luteolin,Ⅴ)、蒙花苷(linarin,Ⅵ)、柯伊利素(chrysoeriol,Ⅶ)、4′,5,7-三羥基-3′,6-二甲氧基黃酮(jaceosidin,Ⅷ),4′,3,5,7-四羥基-3′,6-二甲氧基黃酮(spinacetin,Ⅸ)。結論化合物Ⅵ~Ⅸ為首次從該屬植物中分得。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新疆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廣西中醫學院;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新疆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新疆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新疆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烏魯木齊830011;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南寧530001;烏魯木齊830011;烏魯木齊830011;烏魯木齊830011
【關鍵字】:沙生蠟菊;黃酮;化學成分
【基金】:新疆自治區高技術研究與發展計畫項目(200611109)
【分類號】:R284
【DOI】:CNKI:SUN:ZGYX.0.2008-01-003
【正文快照】:
沙生蠟菊[Helichrysumarenarium(L·)Moench·]為菊科蠟菊屬植物,是一種用途廣泛的中藥材,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新疆的青河、布爾津、阿勒泰等地。沙生蠟菊可以治療膽囊炎和膽結石,具有利膽、保肝、抗病毒等作用,在新疆各大醫院作為院內製劑廣泛使用,並取得顯著療效。為了尋找該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促進新疆沙生蠟菊資源的開發利用,我們對沙生蠟菊全草中的黃酮類成分進行了深入研究,從中分離得到了9個黃酮類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Ⅵ~Ⅸ為首次從該屬植物中分得。1儀器與試劑YANACO顯微熔點儀(溫度未校正);METTERAC-100型電子天平;INOVA-40…

學術研究

《中國藥物化學雜誌》2007年02期

沙生蠟菊和淡竹中的一個新萘酸

張玉偉孫武興李銑李寧孟大利
【作者單位】:瀋陽藥科大學中藥學院瀋陽藥科大學中藥學院瀋陽藥科大學中藥學院瀋陽藥科大學中藥學院瀋陽藥科大學中藥學院
【關鍵字】:藥物分析中國藥學會島津優秀論文分析技術新化合物專業委員會新方法新技術酚酸類化合物
【正文快照】:
分別從沙生蠟菊的乙醇(體積分數70%)提取物及淡竹葉子的乙醇(體積分數70%)提取物中同時分離得到一個新化合物。該化合物為無色針晶(甲醇),紫外燈下有暗斑,FeCl3反應陽性,溴甲酚綠反應陽性,表明其可能為芳香酚酸類化合物。ESI-MSm/z:271[M+Na]+,結合UVI、R、1H-NMR1、3C-NMR、H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