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生冰草

沙生冰草

沙生冰草,禾本科冰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稈直立、叢生,株高80~90cm,葉片披針形,穗狀花序,小穗斜上排列呈覆瓦狀。

基本信息

簡介

Agropyron desertorum(Fisch.)Schult.
別名:荒漠冰草
英名:desert wheatgrass

詳細介紹

形態與扁穗冰草相似,但沙生冰草為4倍體(染色體4x=28),而扁穗冰草則為2倍體(染色體2x=14)。原產西伯利亞和中亞。中國新疆、內蒙古等地有分布。抗寒、耐旱,適應乾燥寒冷氣候條件,是典型的旱生牧草。對土壤要求不嚴,喜生於沙質壤土,沙地。適宜在乾旱、荒漠草原種植。宜在夏秋兩季播種,播種量11~22kg/hm2,可與苜蓿、沙打旺等豆科牧草混播,建成混播草地放牧利用。建植第二年生長勢強,莖葉繁茂,草質優良,適口性好。年可刈割2~3次,鮮草產量15~22t/hm2。
沙生冰草也稱荒漠冰草,為禾本科冰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可生活10至15年,最長可達30年以上,是飼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等兼用植物。株高30至50厘米,可由根櫱部發生分枝,形成疏叢型株叢。根系發達,入土深達100厘米,但主要分布於0至15厘米的土層內。具有橫走或縱向的根狀莖,鬚根外具有沙套。葉片長5至10厘米,寬1至1.5毫米,多內捲成錐狀。穗狀花序圓柱形。種子比較大,千粒重為2.57克。 沙生冰草為四倍體,屬於典型的草原型廣幅旱生植物,具有極強的抗旱、抗寒和固沙能力,這是由於它具有發達的根系,而且根系外有沙套保護,葉片窄小且內卷,乾旱時氣孔閉合。乾旱嚴重時雖然生長停滯,但葉片仍能保持綠色,一遇雨水即可迅速恢復生長。它也是目前我國栽培植物中最耐乾旱的禾本科牧草之一,對自然年降水量的要求一般為150至400毫米。植株可在—40℃的低溫下安全越冬,而且返青早,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地區4月中旬即返青,在甘肅省河西地區6月中下旬抽穗,8月初種子成熟,生長期為115天左右,對≥0℃積溫的要求為2500℃至3500℃。對土壤不苛求,能在沙性或粘重土壤上生長良好。但通常喜生於沙質土壤、沙地、沙質坡地及沙丘間的低地,在半沙漠地帶也能正常生長,耐鹽鹼性較差.不耐鹽漬化、沼澤化和酸性土壤,也不能忍受7至10天的水淹。在沙地植被中主要作為伴生種出現,但有時在局部覆沙地或沙質土壤上可以成為優勢植物種,形成以沙生冰草為主的植物群落,因此,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和固沙植物。 沙生冰草的分櫱能力很強,播種當年單株分櫱可達25至55個,並很快形成叢狀,種子自然落地,可以自繁。分櫱節位於地表以下2厘米處,從分櫱節產生的嫩枝成銳角穿出地表,發育成莖稈,從新莖下部的分櫱節上又可長出分櫱,形成新莖,所以為疏叢型。新生的嫩枝當年不能發育成生殖枝,處於葉鞘內的葉片下,條件好時可成為稠密的株叢。 由內蒙古農業大學雲錦鳳教授經過多年培育而成的‘蒙農’雜種冰草新品種,其親本‘Hycrest’就是天然四倍體沙生冰草和二倍體航道冰草的雜交種。‘蒙農’雜種冰草已於1999年經全國牧草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成為我國第一個審定登記的雜種冰草品種。該品種不但繼承了沙生冰草防沙固沙的特性外,還使其在國內具有了非常廣泛的適應能力,耐鹽性得到了加強。同時,由於植株基部節間短縮粗壯,因而具有很強的抗倒伏能力,在整個生長季節未發生任何病害。而且由於該品種葉量大,分櫱數多,種子產量和發芽率高,營養豐富,建植能力強,成熟期莖葉仍能保持綠色,因而也是我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人工草地建立和天然草場補播的優良品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