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尖子鎮

沙尖子鎮

沙尖子鎮位於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東部,東與五里甸子鎮為鄰,南隔渾江與寬甸縣相望,西與向陽鄉相連,北接二棚甸子鎮。沙尖子鎮總面積289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05個居民組,總戶數4680戶,人口18124人,其中:農業人口16882人,非農業人口1242人。沙尖子鎮勞動力總數6976人,其中:從事一產業3300人;二產業1193人;三產業2483人。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沙尖子鎮鎮政府駐下甸子村,人口1.94萬人,面積289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影壁山村頭道陽岔村、小圍子村、二道陽岔村乾溝子村、金坑村、下甸子村、沙尖子村秋皮溝村鬧技溝村、雙水洞村、北溝村

氣候資源

沙尖子鎮獼猴桃
沙尖子鎮地處長白山余脈,山高林密,江河縱橫,雨量充沛,每年平均降水量942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7.6℃,無霜期163天,素有“桓仁小江南”之美譽,適宜農、林、牧、副、漁各業的全面發展。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是木材加工業、林果和以林下參為主的中小藥材生產的天然場地,是全省板栗山楂獼猴桃山野菜等主要產區之一。

沙尖子鎮境內銅、鉛、鉬、鐵、石灰礦等礦藏量極為豐富,渾江水資源得天獨厚,有小(二)型水庫2座,金哨、雙嶺兩座水電站已分別在2002年和2003年蓄水發電。公路交通十分便利,省級公路木通線貫穿境內,鄉路四通八達;這裡有神奇的地溫異常帶,世界地質奇觀——冰臼,風光旖旎的金龍湖,大自然天造地設的大溶洞乾溝子廟洞雙水洞仙女洞城牆砬子駱駝峰等綺麗景觀,旅遊資源比較豐富,是旅遊、休閒、避署、療養的極佳樂園。

經濟發展

沙尖子鎮西紅柿
歷史上,沙尖子曾是商賈雲集的水陸碼頭。改革開放後,沙尖子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飛速發展,開發沙尖子的前景非常廣闊。沙尖子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鎮財政一般性預算收入連續實現了快速增長。2008年,沙尖子鎮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工作安排,確立了“54321工程”即鎮財政一般性預算收入突破500萬元,繼續堅持“工業大鎮、特產大鎮、旅遊大鎮、文化名鎮”建設不動搖,做好3個移民小區及基礎設施工作,完成200個蔬菜大棚建設,新建1個礦產加工企業。

沙尖子鎮經濟發展較為迅速,2005年財政一般性預算收入為40多萬元;2006年實現了150多萬元,比2005年增長了3倍;2007年實現362萬元,比2005年增長了近8倍。2008年,沙尖子鎮已確立了財政一般性預算收入突破500萬元的目標我們充滿信心。2008年計畫新建遼寧益東礦業有限鉬礦選廠項目是沙尖子鎮的重點工業項目。鉬礦首期探礦工作已投入了3700萬元,5月末完成探礦任務,選廠預計投資1.3億元,年銷售收入可達2.14億元,稅收可實現4286萬元。沙尖子2008年還計畫開發秋皮溝灰石礦,盤活德泰興酒業;建設17處1500餘畝的棚菜、山野菜、大榛子等特色產業基地,完成蔬菜商標註冊和板栗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工作,完成沙尖子鎮西紅柿綠色(A)食品申報工作。建設板栗、紅松等標準園13個,建設板栗儲藏庫2座、農副產品加工廠一個;以建設地溫異常帶景區為主,做好鎮內水庫、影壁山森林公園、乾溝子廟洞、冰臼、雙水洞景區、景點建設;計畫新建3個村文化活動室和2個文化活動廣場,出版《沙尖子傳說》《古鎮新貌》宣傳畫冊;完成移民扶貧建房151戶,重點做好敬老院主體續建、葡萄架嶺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造林綠化工作。

地方企業

沙尖子鎮布洛芬膠囊
遼寧益東礦業有限公司(鉬礦),位於遼寧省桓仁縣沙尖子鎮曉陽村頭道陽岔一組,法人代表(宋雲東)。廠區位於桓仁縣滿足自治縣沙尖子鎮曉陽村內。距桓仁縣城約34公里,距沙尖子鎮13公里,距沙尖子鎮13公里。地理座標為東經125°31′04″~125°33′13″,北緯41°07′09″~41°08′04″,交通四通八達,西至本溪市,北至撫順,東至丹東,並經沈丹、瀋撫高速公路直達省達省瀋陽市。交通十分便利。

遼寧福源藥業有限公司前身為本溪桓仁製藥廠。2004年遼寧實華集團經市場化運作將本溪桓仁製藥廠整體收購,並異地重地。實華集團在收購本溪桓仁製藥廠時,該廠已處於全面停產狀態,企業擁有的品種已全部丟失,設備業已老化或報廢,基本僅剩空殼。實華集團在收購該廠後,經省市藥監局的大力支持,將已丟失的品種又爭取回來,獲得批文號。同時,在福源藥業急需管理人才的時候,桓仁縣藥監局又為福源藥業派來一位副局長主持企業工作,使福源藥業能順暢快速的發展。遼寧福源藥業現占地面積2.8萬平方米,廠房及辦公面積約1.8萬平方米。現有員工108人,其中技術人員15人,高級工程師1人。企業於2005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GMP認證。現生產的主要品種有複方溥岑膠囊氨咖黃敏膠囊、布洛芬膠囊、複方黃素片雲芝肝泰顆粒等品種。公司現擁有生產劑型為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和滴丸劑。年生產能力為3億片、膠囊劑2億粒、顆粒劑5000完袋,二期工程投產後生產能力將增長為片劑10億片、膠囊劑6億粒、滴丸劑50億粒。在經營管理方式上,福源藥業嚴格按照GMP要求進行管理,融入先進的管理方法,積極引進先進管理人才,加快企業開拓市場的步伐。為解決企業品種少,產品結構不合理,附加值低的問題,公司於2004年投入資金進行糖尿病、抗高血壓、高脂肪類、抗菌消炎等新藥的研發。

沙尖子鎮棚菜瓜果
沙尖子鎮蔬菜協會成立於2004年春,有現有溫室212座、冷棚86座;僅2006年春茬溫室西紅柿產量就達到100萬公斤,收入282萬多元,僅此一項協會受益人口人均收入3588元。三年來蔬菜協會以江崗為龍頭,帶動全鎮農戶發展溫室棚菜瓜果生產,已發展蔬菜保護地272畝,輻射8個行政村,直接受益人口786人。實現了把零散的、千家萬戶的小生產組織起來共同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促進蔬菜產業增效和廣大菜農增收的目的,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推動了農村產業化發展。沙尖子鎮蔬菜協會成立後,派人去通化白山集安等地聯繫銷售,學習技術,精心組織經營,親自到農戶指導,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組織農戶辦培訓班,學習溫室生產管理技術,組織參觀,與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建立了溫室生產技術保障體系,告別了因一家一戶的零散經營,導致賣出去的戶被小販子壓等壓價,沒賣出去的戶爛掉不少,不懂技術,溫度控制不好,患了霜霉病沒及時預防和治療等原因造成的損失,讓農民吃了定心丸。實踐讓農民看到了靠協會發展溫室的好處和較高的收入,激發了菜農發展溫室瓜果棚菜生產的積極性。

幫助了貧困農戶走向富裕。2005年,協會幫助因妻子患血小板減少病症的袁清利、妻子患結核病的吳運奎、2個沒建溫室的困難戶,包下技術管理和各項服務並協調鎮政府和村民委去幫助解決了資金困難,村民委將拆舊房的紅磚和木料給了袁清利吳運奎建溫室,協會指導並幫助建起了溫室,幫助他們購回了塑膠膜和種子、化肥。當年兩戶都收入12000多元,使他們逐漸走出了困境。2006年春又幫林均慶建起了溫室。金坑村的康運昌是有名的貧困戶,協會幫助他建了溫室,手把手教他技術和生產管理,使小康的溫室棚菜生產也獲得了喜人的收成,脫貧走上了富裕之路。

沙尖子鎮棚菜瓜果
促進了經濟發展。蔬菜協會生產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為目的,向集約化、規模化、優質高效、無公害、品牌方向發展,建高檔溫室,上捲簾機,以機械化、高科技取代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以江崗品牌蔬菜產業帶動全鎮蔬菜保護地生產的發展,現協會人均收入可達到5000元左右,下甸子村江崗由1996年前的貧困組一躍成了沙尖子鎮的富裕組。2006年協會發展分會,蔬菜保護地產業迅猛發展,鬧枝溝分會發展標準溫室20個;下甸子分會新建標準溫室40個;秋皮溝分會新建標準溫室15個;沙尖子分會新建標準溫室17個。今年在新建220個大棚的基礎上,又向上爭取了100個大棚扶持政策支持。“十一五”期間,蔬菜協會計畫帶動周邊村組發展溫室蔬菜瓜果生產,達到全鎮戶數的30%,人均收入達到6000元,為農業生產發展、農民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