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麥冬杏貝湯

沙參麥冬杏貝湯

沙參麥冬湯原為吳鞠通治療“秋燥”肺胃傷陰的方劑。加杏貝,以治肺胃陰傷乾咳,效果也好。

配方

北沙參10克、玉竹10克、麥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葉6克、生甘草3克。

製法

北沙參10克、玉竹10克、麥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葉6克、生甘草3克加適量水煎制。

功效

甘寒生津,清養肺胃:用於燥傷肺胃,津液虧損而見口渴咽乾、或乾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者。

用法

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

北沙參

沙參麥冬杏貝湯北沙參
中文名:珊瑚菜(北沙參)
拉丁科名:Umbelliferae
中文科名:傘形科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島)
現狀:
漸危種。珊瑚菜又名北沙參,其根入藥,為中藥材。生於我國沿海地區,尤以海濱沙灘上分布甚廣。近年來,隨著城市和港口建設,需要大量用沙,因而生長珊瑚菜的沙灘常被挖掘,生境遭到破壞,影響繁殖生長;加上藥農連年挖根。因此資源逐漸減少,分布面積越來越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一25厘米。主根細長,圓柱形,長可達70多厘米。基生葉具柄,葉柄長約10厘米,基部寬鞘狀;葉片輪廓呈卵形或寬三角狀卵形,長5一12厘米,三出式分裂或之回羽狀分裂,裂片質厚,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一5厘米,寬1一3厘米,先端圓鈍或漸尖,邊緣有粗鋸齒,上面有光澤。復傘形花序頂生,總梗長4一10厘米,密生白色或灰褐色絨毛;無總苞;傘輻10一14,不等長;小總苞片8一12枚,線狀披針形;花白色;萼齒5,細小;花瓣5,卵狀披針形,先端內折;雄蕊5,與花瓣互生,花葯帶紫褐色;花柱基扁圓錐形,花柱短。雙懸果圓球形或橢圓形,果棱木質化,翅狀,有棕色毛。
特性:
分布區受海洋性氣候的影響,冬春乾旱(南界無明顯乾旱),夏秋多雨,年平均溫8--22℃,1月平均溫-5--13℃;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珊瑚菜喜溫暖濕潤,主根深入沙層,能抗寒,耐乾旱;適宜在平坦的沿海沙灘或排水良好的沙土和沙質土壤中生長,對肥力的要求不嚴,忌粘土和積水窪地;抗鹼性強,對鹽鹼土的指示植物。常和砂鑽苔草CarexkobomugiOhwi、砂引草Messerschmidiasibiricasubsp.angustior(DC.)Kitag.、腎葉打碗花Calystegiasoldanella(L.)R.Br.、匍匐苦賣菜IxerisrepensA.Gray和單葉蔓荊Vitextrifoliavar.simplicifoliaCham.等植物混生,在沙灘上形成海濱植物群落。花期4--7月,果期6--8月。
保護價值:
珊瑚菜廣泛用作鎮咳祛痰藥,並可食用,經濟價值較大;對於海岸固沙和鹽鹼土的改良也極為重要。在分類學上,有些學者,曾把本種產北美地區的單獨成立一種(即GlehnialeiocarpaE.Mathias)或把它作為地理亞種。對研究傘形科植物的系統發育,種群起源,以及東亞與北美植物區系,均有一定意義。
保護措施:
為了持續利用和不致瀕危,建議近海地區的醫藥單位,有計畫採挖使用,並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區,建立單項自然保護區,開展引種栽培和繁殖試驗。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播種前須經後熟。整地務須深翻,施足基肥,土地平整後,畦地做成中間高,四周低,以防積水。秋播約在11月左右,播種前要濕潤種子,以種仁發軟為度,注意防霉;春播必須在冬季將濕潤的種子埋於室外土中,經受低溫冷凍處理,使種胚發育成熟。出苗後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