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里沒外

沒里沒外,古代成語。作賓語、定語;指不分場合。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詞音: méi lǐ méi wài 釋義里外不分,指說話做事不分場合。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不分場合 結構:聯合式 反義詞:內外有別 同韻詞:勝任愉快、百不一貸、個人崇拜、繾綣羨愛、韓盧逐塊、我負子戴、驕兵必敗、三年之艾、興利除害、沉著痛快 邂逅語:掀開門帘子說話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成語示例

這個人怎么說話沒里沒外,不分場合。

成語故事

南甄府派了幾個老婆子來賈府送禮拜訪,大家相互聊天,她們很想見賈府那個銜著玉出生的賈寶玉,並告知她們甄府也有一個叫寶玉的淘氣鬼。賈母十分感興趣,問長問短。甄府婆子說她們的寶玉刁鑽古怪。賈母則說如果處世沒里沒外的那就不應該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