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超[華登國際投資總監]

沈超[華登國際投資總監]

沈超,1980年生,清華大學經管學院1999級本科,2003級碩士。2005年獲金融專業碩士學位。年僅28歲的沈超已經是華登國際的投資總監。沈超先生關注於大中國地區高科技、軟體、服務等行業的投資機會。沈超先生擁有投資銀行,私募融資財務顧問以及直接投資等相關工作經驗,負責項目的探尋、跟蹤、實施以及投資後管理。沈超先生擁有清華大學金融學士學位,以及清華大學金融碩士學位。

基本信息

人生經歷

2003年左右,中國國內風投行業還處於萌芽階段。這個行業對很多人來說,還帶著濃郁的神秘色彩。對初涉金融業的沈超而言,風投也同樣是一個陌生的新鮮事物。

就風投與投行的區別,徐立新給沈超打了個比方:企業就好比一所房子,投行的作用是等房子蓋好以後幫助企業家把房子賣掉,而風投是幫助企業家蓋房子。徐立新說,風投對需要融資企業的幫助更直接、更有價值。他還說,如果在這個行業表現出色,職業上升空間要遠大於其他行業。

剛出校門的熱血青年,就這樣被徐立新的一席話“忽悠”進了風投行業。沈超承認,當時對這個行業了解甚少,不乏一時衝動的成分在裡面。當然,還有一點點“虛榮心”在作祟:從事這個相對神秘和高端的行業,在同學和朋友面前比較有面子。

在名力兩年,沈超參與了兩三個項目,但他不願多提,因為“那都是別人做的”,他只是在運作過程中做了些支持性工作。

(圖)沈超沈超

徐立新是老投行,對工作細節要求非常嚴格近乎苛刻,連資料的排放順序、裝訂方式,他都要求統一。沈超在名力做的工作基礎而瑣碎,挨批評更是家常便飯。平日的工作非常辛苦,許多個早晨,在通宵加班後,與徐立新一起走出辦公室大門,成為沈超腦海中抹不去的記憶。如果說加班是投資人的“典型”生活,那么,陪同徐立新與客戶通宵長談發展戰略,則是沈超在名力的一次“非典型”經歷。

經過幾年的歷練,沈超對風投這個行業的認識發生了變化。他說:風投,看似複雜而神秘的“大資本”遊戲,實際上是由許多“小細節”積澱而成的。他坦言,在名力養成的從細節入手的習慣,成為他日後行走“VC江湖”的過招秘籍。

2006年進入華登國際後,沈超開始獨立操作項目。從找項目,與融資企業談判,到後期管理等,他都要全面掌控。

投資理念

(圖)《黑天鵝》《黑天鵝》

沈超最近看了一本財經暢銷書《黑天鵝》,書中的核心觀點是:一切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某些人們起初認為不可能的事,在未來都有可能發生,且一旦發生就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沈超認為,做投資更要關注“黑天鵝”現象,如果過度依賴過去的經驗,就很容易與一些具有投資價值的項目失之交臂。比如分眾傳媒,最初很多風投都去談過,但都沒有投資,認為這種模式在國外都沒有成功,在國內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會大,但後來分眾傳媒成功了。

沈超說:目前的市場,資本壁壘已經不難逾越,時間壁壘往往在競爭中起到主導作用。如今的世界,已經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了。

沈超每天都會收到認識的、不認識的人發來的商業計畫書,他會仔細研讀每一份檔案,不願意放過任何一隻有投資價值的“黑天鵝”。在他看來,創業者尤其是初創者接觸投資人的機會並不多,而每一份商業計畫書都包含著創業者的職業理想,他尊重每一份真誠的理想,希望儘自己所能給這些追夢人一個機會。據粗略計算,在華登國際的兩年中,沈超看過的商業計畫書在1500份以上,約見了近600個創業團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