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頌

沂蒙頌

《沂蒙頌》是一部四場芭蕾舞劇。1973年5月16日,由中央芭蕾舞團(當時的劇院名稱為中國舞劇團)首演於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天橋劇場。197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同名舞台藝術片在國內公映。該劇以1947年沂蒙老區的擁軍故事為題材。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沂蒙頌沂蒙頌
沂蒙頌沂蒙頌
序幕1947年秋季。沂蒙山區。沂河村頭,傍晚。英嫂和鄉親們送別轉戰山區的魯英和武工隊。惡霸地主賴金福又率還鄉團竄回山村。國民黨軍官將解放軍排長方鐵軍負傷後丟失的毛巾交給賴匪,命他三天內抓到傷員。

第一場兩日後,青石嶺上。

身負重傷的方鐵軍強忍疼痛追趕部隊,終因缺水而昏倒在地,被來挖野菜的英嫂發現。傷員急需水搶救。回家取水路程遠,留下親人不安全,怎么辦?英嫂果斷地用自己的乳汁救傷員。賴匪正搜捕傷員。英嫂將親人隱蔽在山坳里。

第二場當日英嫂回到家中,哄睡嬰兒後,捉老母雞為傷員熬雞湯。

武工隊得知英嫂救了方排長,立即回山來營救。

賴匪闖進英嫂家,逼問傷員下落。英嫂堅貞不屈,被打得遍體鱗傷,昏倒在地。敵人想放走英嫂以追捕傷員。英嫂看穿了敵人的陰謀,將計就計,跳窗而出,急速上山,敵人慌忙追趕。

第三場清晨,方排長走出隱蔽處鍛鍊身體,盼早日歸隊。英嫂、春蘭冒風險來送湯飯。方排長手捧雞湯激動萬分。

還鄉團尋找傷員,搜上山來。英嫂引狼撲身,保護親人。

第四場村邊,黃昏。

還鄉團對英嫂進行威逼不成,狂吠:“要孩子,還是要傷員?”英嫂為救子弟兵甘願犧牲孩子……千鈞一髮之時,方排長挺身而出。這時槍聲四起,魯英率武工隊全殲還鄉團,處決賴匪,營救了親人。

尾聲數日後,沂河村紅旗招展。解放軍首長和戰士們深深感謝英嫂,告別鄉親,重返前方。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英嫂A、B
陳伯佳、郝玉琴
方鐵軍A、B
張肅、王紹本
英嫂夫、黨支書
韓大明
還鄉團長賴金福
曹志光
皮德貴
李建青

職員表

創作者編導:
李承祥、徐傑、郭冰玲
作曲:
劉廷禹、杜鳴心、劉霖
舞美設計: 馬運洪(景)、梁宏洲(燈光)、李克瑜(服裝)
導演:
李文虎 Wenhu Li、景慕逵 Mukui Jing

插曲

歌曲:願親人早日養好傷(又名《我為親人熬雞湯》 、《沂蒙頌》)

原片配唱:單秀榮

歌詞:

沂蒙頌歌譜沂蒙頌歌譜
蒙山高,沂水長

沂蒙頌歌譜

沂蒙頌歌譜

軍民心向共產黨,心向共產黨

紅心迎朝陽,迎朝陽

爐中火放紅光

我為親人熬雞湯

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

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誼長

願親人早日養好傷

為人民求解放

重返前方,重返前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