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菊淵

汪菊淵

汪菊淵(1913.04.11--1996.01.28),安徽休寧人 。花卉園藝學家、園林學家,中國園林(造園)專業創始人,是風景園林學界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汪菊淵先生1934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獲學士學位。擔任過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市園林局局長、總工程師、技術顧問等職。1951年與清華大學的吳良鏞先生商議設立造園組,1962年參加並主持了城市園林綠化10年科研規劃。1984年參加了《中國技術政策》城市建設部分、城市綠化公園部分的撰寫工作。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汪菊淵先生主持編纂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築園林城市規劃》的園林部分。對中國當代園林史作了廣為深入的史科研究工作,撰寫了《中國古代園林史》文稿 。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汪菊淵 汪菊淵

汪菊淵,原籍安徽休寧,1913年4月11日,出生於上海市一個中學教師家庭,父親汪顯明曾任上海精心中學數學教師。母親謝靖海,杭州弘道女中畢業。汪菊淵的家庭是基督教家庭。父親當過上海長老會清心堂長老。母親在杭州弘道女中時,好音樂,也好運動,汪菊淵受母親影響,自幼亦愛音樂,尤其喜唱歌,又愛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 。

1927年,由清心中學( 現改為 上海市市南中學)轉入上海東吳大學附屬第二中學,東吳二中也許因法學院在上海的影響,很注意學生的演講才能,每年均舉辦中、英文演講會。

1928年,汪菊淵參加了英文演講會,獲第一名。東吳二中的化學老師,課講得非常好,使汪菊淵對化學感到興趣,立志將來要在科學上有所成就和在化學工業上做出貢獻,所以後來進了蘇州東吳大學理學院化學系。

1929年,進入蘇州東吳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後,又閱讀了許多有關社會科學書刊。在蘇州東吳大學的兩年中,還參加了不少社會活動,如在大二時,參加學校的英文演講會,獲第二名。

1930年,他參觀了一個農村服務點,對農村工作發生了興趣。

1931年7月,汪菊淵赴杭州之江大學參加農村組活動,更促進了學農的志願,於是返校後馬上辦轉學手續,轉入南京金陵大學( 金陵大學1952年併入南京大學,合併後南京大學設址金陵大學校址)農學院農藝系,後改為主修園藝、副修農藝。志趣由化學轉變為農業,由此可見思想的活躍和對理想不斷追求、探索的精神。

1933年春假時,與同學結伴赴北平( 今北京)遊覽,參觀了北海、頤和園等名園,宏偉壯麗的景色使他開始對園林發生了興趣,研讀了明代計成著的《園治》重刊本( 中國營造學社出版)。

1934年,大學畢業後,由學校推薦參加廬山植物園工作,擔任技術員,開始邁入實踐的科學園地。當時廬山與國外植物園交換種子索要到一二百種,為了掌握繁殖條件和生態習性,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資料,豐富了學識。在植物園的兩年中,除做繁殖、栽培外,還需採集製作和整理蠟葉標本,這就奠定了觀賞植物方面較廣泛的基礎,並為廬山森林植物園的建設灑下辛勤的汗水。

1936年夏,回到母校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系任助教,回校後不僅閱讀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英文本,還在書店購得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讀後深有感受,於是根據他的一句名言“To strugle is to live”(奮鬥就是生活),給自己取了個別名——“奮生”。

1937年暑期,為了進修,自費去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查閱有關觀賞植物和植物分類學方面的書和標本。七七事變後,隨校西遷成都,在園藝系擔任普通園藝學和花卉學的教學工作。

1938年暑期,隨植物系首上峨嵋山採集製作標本近兩個月,同時挖掘出了球根花卉沙紫百合和幾種杜鵑苗準備引種於成都。同年9月,晉升為講師並負責園藝試驗場工作。

1939年春,再上峨眉山,首次看到世界知名的珙桐樹開花和艷麗無比的常綠杜鵑。

1942年,晉升副教授兼園藝試驗場主任。在此前後,曾作了水仙花的繁殖栽培試驗,梅花、山茶花品種調查等研究。

1944年,重慶國民政府農林部中央農業實驗所成都工作站技士及農林部種子專門委員會(上海)協助工作。這時又作了菜豌豆品種比較試驗等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汪菊淵毅然北上,開拓園林教學的征途。

1946年,汪菊淵任北京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副教授兼院農場主任。

1949年春,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改稱為北京農業大學,汪菊淵任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副教授。

1950年,任北京林學院城市及居民區綠化系副主任、教授。

1951年,經高教部同意試辦全國唯一的造園專業,帶領農業大學園藝系部分師生到清華大學建設系(今之建築系)聯合成立造園組,1953年到1956年,任北京農業大學造園專業負責人。

1955年,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農林水利局局長(後改為農林局)。

1956年8月,造園專業調至北京林學院(今北京林業大學)並擴大成立城市及居民區綠化系,兼系副主任、教授。任農林局局長期間當選為北京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同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

1958-1963年,連續選為市第三、四、五屆人大代表。1964年到1968年,任北京市園林局局長。1972年到1979年,任北京市園林局花卉處顧問。1977年,任北京市第五屆政協委員。1979年到1983年,任北京市園林局副局長。

1983年,任北京市園林局總工程師。任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85年,任民盟北京市委委員。1988年,任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90年,北京市園林局技術顧問 。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風景園林學界第一位院士。1996年1月逝世。

主要論著

出版專著

時間書名作者出版社
1947年《植物的籬垣》汪菊淵著上海園藝事業改進協會出版委員會
2012年《中國古代園林史》汪菊淵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怎樣配置和種植觀賞樹木》汪菊淵著上海園藝事業改進協會出版委員會
《中國古代園林史綱要》汪菊淵著北京林學院園林系
1981.12《外國園林史綱要》汪菊淵著北京林學院
2006.10《中國古代園林史(上)》汪菊淵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6.10《中國古代園林史(下)》汪菊淵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2.03《中國古代園林史(上) 第2版》汪菊淵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2.03《中國古代園林史(下) 第2版》汪菊淵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期刊論文

時間名稱作者期刊/出版社
1940《峨嵋山的觀賞材》辛農(筆名)農林新報(第16-18合期)(6:8-11)
1941《有關水仙花鱗莖營養問題的兩個相關係數》汪菊淵、陳俊愉農林新報(第4-6合期)(28-33)
1943《水仙鱗莖生長之研究》汪菊淵農報(第9卷第25-30合期)(319-332)
1945《成都梅花品種之分類研究》汪菊淵、陳俊愉中華農學會畫報(第182期)(12:1-26)
1956《建設我國園藝事業之展望與途徑》汪菊淵農業推廣通訊(八卷一期)(1)
1962《園林史.第一部分.中國古代園林史綱要》汪菊淵北京林學院(1-200)
1964《園林史.第二部分.外國園林發展史概述》汪菊淵北京林學院(1-107)
1963《蘇州明清宅園風格的分析》汪菊淵園藝學報(第二期)(177-194)
1965《我國園林形式的探討》汪菊淵園藝學報(第二期)(101-106)
1980《中國古代園林史綱要》汪菊淵北京林學院園林系(1-136)
1981《赴日本參觀環境綠化情況報導》汪菊淵園林科技(第四期)(1-11)
1981《外國園林形式發展概述》汪菊淵北京林學院(1-42)
1982《北京明代宅園》汪菊淵工業史園林史論文集(第二集)(32-35)
1982《北京清代宅園初探》汪菊淵,金承藻等林業史園林史論文集(第二集)(49-61)
1982《綠化美化首都的幾個基本問題》汪菊淵北京林學院學報(第二期)(1-11)
1982《秋菊品種分類方案》汪菊淵菊花品種分類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1-30)
1983《神山仙島質疑》汪菊淵園林與花卉(創刊號)(14-15)
1983《避暑山莊發展歷史及其園林藝術》汪菊淵林業史園林論文集(第二集)(1-10)
1984《菊有綠華》汪菊淵老人天地(第十期)(23-24)
1984《自然保護風景保護和歷史園林保護》汪菊淵北京園林(總三期)(2-6)
1985《月季群芳譜.序言》汪菊淵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
1985《中國山水園的歷史發展》汪菊淵中國園林(第一期)(34-38)
1990《城市環境(綠化)的生態學與美學問題》汪菊淵中國園林(第一期)(38-41)
1988《根藝創作與欣賞,序言》汪菊淵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主要貢獻

新中國園林專業的創始人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隨後因集中於培養農業生產人才,故各農學院校均將花卉、觀賞樹木及造園藝術課題或取消、或由必修課改為選修課。汪菊淵深信人民共和國必然日益強大,進一步繁榮,前途必然光明燦爛,他深信祖國古老園林藝術需要繼承、需要發展,尤其在學習了周恩來總理有關國家建設的報告後,他深感城市建設是國家的基本建設,需要培養園林建設人才已迫在眉睫。

1951年,在北京市都市規劃委員會小組上,汪菊淵與清華大學建設系(即今之建築系)吳良鏞商議,並得到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的贊同,由兩校負責聯合試辦園林專業。

1951年9月,由汪菊淵帶領助教陳有民及自園藝系中選的10名學生在清華大學建設系中正式設立“造園組”。這是中國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園林專業的創始 。

培養園林建設人才

汪菊淵經過精密思考與運籌來安排教學計畫、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大綱、教學條件等,他首創並親自領導造園組學生赴南方進行綜合實習,使學生對江南明清宅園、大都市的城市綠地系統、杭州風景城的園林建設有了深刻全面的認識。他嘔心瀝血的培育著“造園組”這個在新中國時代下誕生的嬰兒,使她儘快茁壯成長。在與建設系吳良鏞、助教朱自煊及其他建築、工程課、美術課教師的共同努力、良好配合下,於1953年,出色地培養出第一批畢業生。

1952年9月,由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又選了第二批10名學員為造園組學生。

1953年8月,清華大學改為專門性工業大學,造園組遷回北京農業大學自辦。

1956年8月,高教部正式將造園組定名為“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並轉屬於北京林學院( 今 北京林業大學)。全體造園組師生調至北京林學院,後又成立為系,汪菊淵這時已任北京市農林局局長,但仍兼任系副主任並講授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和園林史課程,由於他青少年時期良好的演講訓練及淵博的知識而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汪菊淵非常重視理論聯繫實際,掌握住辦學方向,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終於使造園組發展為全國著名的園林系,填補了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項空白,在與以後的系主任李駒、系副主任陳俊愉以及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園林專家和領導人才 。

筆耕立言 惠益子孫

汪菊淵在繁忙的行政教學和社會活動之外,50多年來,堅持筆耕立言,發表了許多論文,1962年,他參加並主持城市園林綠化10年科研規劃,又曾參加《中國技術政策·城鄉建設》部分的城市綠化、公園部分的撰寫工作,並獲得技術政策研究重要貢獻獎。在他參加主持下,編纂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築、園林、城市規劃卷》的園林部分。為了繼承中華民族3000餘年間創造的園林藝術寶貴財富並傳於後世,他足跡遍全國,親臨實地考察遺址,探導源流,拍攝繪製了3000餘張照片、圖紙,寫下了近百萬字的札記、素稿,查閱了難以數記的前人書卷,寫成《中國古代園林史》 。

人物評價

汪菊淵在青年時期思想非常活躍,喜看小說和文學書刊,在性格上形成愛幻想的浪漫氣息。國中、高中、大學時期參加演講會的活動,為他以後在課堂講授中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和注意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奠定了基礎。

晚年的汪菊淵仍朝氣蓬勃的活躍在園林建設的第一線,在擔任園林局總工程師及顧問的同時,仍在為園林界培養著研究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