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希直

1927年2月,國民黨黟縣黨部籌備委員會成立,汪希直以共產黨員的身份擔任籌委會幹事。 同年冬,中共黟縣縣委成立,汪希直任宣傳部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汪希直在滬參加共產黨組織的抗日武裝游擊幹事會。

汪希直在安徽第二師範求學時,與同學范治農等進步青年一起,從書刊中接觸到馬克思主義。1924年,毅然放棄舒適的家庭生活,到上海一家絲綢廠做工,認識了在上海辦工人俱樂部、工人補習學校的共產黨人惲代英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汪希直參加過“五卅”反帝總罷工。1926年,受上海中共組織的派遣,到家鄉配合北伐軍行動。希直秘密聯合進步人士書寫革命標語,一夜之間,貼遍全城,嚇得賴在黟縣、逼得民不聊生的軍閥劉寶題部倉皇逃竄。並組織盛大歡迎會,歡迎北伐軍進駐黟縣。1927年2月,國民黨黟縣黨部籌備委員會成立,汪希直以共產黨員的身份擔任籌委會幹事。次年,縣長榮任企圖吞占碧陽校產,非法逮捕民主人土程夢余,汪希直揭露榮任劣跡,發動商民罷市,學生罷課,組織2000餘人到縣政府示威抗議,營救程夢余出獄,趕走了榮任。
1928年,汪希直返回上海,擔任中共江蘇省委政治交通,工作中曾兩次被捕,雖遭敵人嚴刑拷打,終未暴露身份而釋放。同年,他參與領導了美商奇異安迪生電器廠工人為改善待遇的罷工鬥爭取得了勝利。
1931年初夏,汪希直再次受上海中共組織的派遣,回到黟縣和余紀一(余華)一起,以國小教師為掩護,秘密建黨,他調查、分析了黟縣交通不便,經商人多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制定建黨原則和鬥爭策略。以蔚文、關麓、屏山三個國小為據點,發展了一批黨員,1932年春,成立中共黟縣特支。同年夏,又在特支基礎上成立中共黟縣區委。黟縣區委與中共徽州工委接上關係後,汪希直為工委委員。同年冬,中共黟縣縣委成立,汪希直任宣傳部長。徽州工委劃歸閩浙贛省委領導後,改為中共皖南特委,汪希直為特委執行委員。
1934年8月,中共黟縣縣委領導發動際村暴動後,暴動領導人遭到政府通緝,汪希直再度去上海,與上海中共組織負責人張執一等接上關係,以國小教師為掩護,參加中共領導的上海職業界救國會,從事抗日救亡活動。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汪希直在滬參加共產黨組織的抗日武裝游擊幹事會。到滬郊發展抗日武裝力量,活動於閔行、周家橋一帶。同年10月,汪希直按照黨的安排,與一批共產黨員、愛國青年一起,組織了上海流亡青年內地服務團去安徽和縣、合肥、舒城等地開展工作,他們推著小車,帶著簡單道具,沿途演出街頭劇,教唱歌曲,出牆報、小報等進行抗日宣傳,並隨帶常用藥品,給民眾醫治小傷小病。次年春,服務團解散。汪希直與妻子孫瑛、妻兄孫捷被派到國民黨廣西部隊四十八軍一七三師(後改屬八十四軍),擔任師政治部的宣傳工作。在中共鄂北特委(書記張執一)的領導下,為團結友軍,一致抗日,做出了不少貢獻。
1939年5月,抗日戰爭的第二次襄樊會戰時,汪希直所在的一七三師據守襄樊前沿的隨縣、棗陽一帶,擔任正面防禦。當戰鬥十分激烈,基層幹部傷亡慘重時,他主動要求到第一線,被派在五一七團擔任政治指導員,防守隨縣七姑店據點。5月4日下午,希直在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6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