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沼公魚移植技術法

當親魚放入網箱後,要加上蓋網。 當運到目的地後,要調節好魚卵和當地水溫接近時,方可將魚卵倒出,加水攪拌,附在附卵片上入箱孵化。 6.仔魚放流增殖受精卵在孵化箱中孵化,在平均水溫12℃情況下,從發眼卵至孵

池沼公魚又名黃瓜魚,是一種以浮游生物為主的雜食性、冷水性小型洄游性魚類,繁殖力強,生長周期短,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增殖見效快,效果好。

一、移植增殖環境條件

選擇大中型水庫、湖泊,有一定水深,水質清淨,無污染,水位較為穩定,並有浮游生物為主的天然餌料豐富的水域,在繁殖期間要求上游有較大的水注入河流。水域沿岸具有較 為廣闊的砂石灘洲,魚類區系簡單,特別是兇猛魚類少。

二、移植增殖操作技術

1.親魚捕撈 當親魚上溯產卵時,可用攔網橫河攔截,也可使用張網、攔網捕撈;水 下捕撈時,可用刺網捕撈。

2.親魚暫養 捕到親魚,先暫養於網箱之中。網箱規格為120厘米(長)×80厘 米(寬)×80厘米(深),網目大小為0.8厘米-1厘米。以竹竿作為架子,將網箱撐 開成形,漂浮於水面,並用錨石將網箱加以固定。當親魚放入網箱後,要加上蓋網。

3.人工采卵、授精 採用乾法授精,一般雌雄比例為1:3,將卵子、精液採到預先 備好經過消毒的器皿中,然後用魚尾或雞毛攪拌均勻,3分鐘-5分鐘之後,加入生理鹽水 或清水進行充分攪拌,最後用清水沖洗,把髒物、多餘的精液等沖洗乾淨,而後把受精卵集 中於大盆內準備附框。人工采卵、授精要注意:暫養的親魚隨用隨撈,並在短時間內處理完 ;要選擇性成熟好的親魚采卵,成熟的魚卵呈黃色,晶瑩發亮。過熟或不成熟的魚卵,均不 能使用;采卵必須掌握在暗光下進行。一般人工采卵占魚體懷卵量的65%-85%左右, 受精率70%-80%以上。

4.孵化 附卵片有四框式,單掛式和用棕櫚片展開直接采卵。將沖洗乾淨帶水的受精 卵用勺潑澆在附卵框的棕櫚片斜面,使卵附在其上,然後把上卵的棕櫚片10片-20片捆 成一捆放在孵化箱中孵化。孵化箱是用網目為0.8厘米的網片製成,長、寬、高分別為200厘米×80厘米×45厘米,也可用魚種網箱代替。在孵化過程中要加強管理。網箱設 置地點要選擇在水質清新的地方,箱間距離在10米以上;附卵框在網箱中的排列一定要側 立於水中,避免附卵面朝上;箱口要封嚴,防止敵害生物進箱或鳥、水鴨等啄食魚卵;定期 檢查網箱情況,加強日常管理,做好值班記錄。

5.受精卵運輸 採用汽車乾運,最好用保溫車,如用敞車,則在車廂底上鋪上一層經 水泡過的稻草或棕櫚片,把附卵框碼在上面,再蓋上一層經浸泡過的棕櫚片或袋,並在其上 加上一層冰塊,最後用帆布加蓋封車運輸,氣溫在5℃-19℃。在運輸過程中,每間隔6小時-8小時要淋水一次,這樣經3-4晝夜運輸,成活率可達100%;如使用火車、飛機運輸,則將附卵框裝在尼龍袋內,再套入紙箱中,在潮濕情況下進行運輸,並間隔淋水, 經過2天-3天運輸,也可獲得較高的成活率。一般每袋1千克,按90%受精率計算,大 約存活受精卵120萬粒。如把附卵片裝在尼龍袋內密封充氧乾運,也可獲得較為理想的效 果;此外,還可採用受精卵無水低溫儲運法,即將受精卵加水清洗,待卵膜吸水膨脹後,將 卵濾乾裝入尼龍袋,把袋口紮緊,放在保溫瓶或塑膠箱內,在卵袋上墊紙,在紙上放冰塊, 加水量為容器容積的5%-6%,並使容器內溫度嚴格保持在1℃-3℃。如果氣溫高,途 中還需適量加水。當運到目的地後,要調節好魚卵和當地水溫接近時,方可將魚卵倒出,加水攪拌,附在附卵片上入箱孵化。經2-3晝夜運輸,成活率可達80%以上,孵化率可達70%以上。

6.仔魚放流增殖 受精卵在孵化箱中孵化,在平均水溫12℃情況下,從發眼卵至孵 化出仔魚約需7天-10天。當仔魚孵出了3天-4天,打開孵化箱,將孵化片在水中輕輕 搖動,使附著的仔魚全部漂游入水。影響孵化率的原因是搬運、風浪衝擊損傷及敵害生物吞 吃魚卵等。

初次移植,一般平均每公頃水面至少需要發眼卵3萬粒,經當年秋季檢查,如發現有公 魚,則第二、三年可大量引入,經二、三年引種及其自然繁殖增殖,便可形成群體產量。
(本文已被瀏覽 1318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