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店鎮

池店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池店鎮位於福建省晉江市北部、泉州市泉州大橋南郊,地處晉江下游南岸,屬晉東平原,南為潘湖洋,北為水田洋,轄區內錯落著若干低丘,有獅山、螺山、雁山、溜石山、歐祠山和太和山等。宋屬晉江縣溪南社登瀛里三十五都、三二都和二九都。總面積29.13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人口54761人,有外來員工3萬多人,旅居海外華僑、台港澳同胞5萬多人,是閩南著名的僑鄉之一,泉州刺桐大橋西南福廈公路308省道複線經池店鎮政府、晉江二中和中國歷史文化古村——潘湖及泉州市區附近“五大名山”(即清源山、葵山、靈源山、羅裳山和紫帽山)之一紫帽山下的紫帽鎮相連線。

基本信息

池店鎮池店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池店鎮位於福建晉江市北部、泉州市泉州大橋南郊,地處晉江下游南岸,屬晉東平原,南為潘湖洋,北為水田洋,轄區內錯落著若干低丘,有獅山、螺山、雁山、溜石山、歐祠山和太和山等。宋屬晉江縣溪南社登瀛里三十五都、三二都和二九都。總面積29.13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人口54761人,有外來員工3萬多人,旅居海外華僑、台港澳同胞5萬多人,是閩南著名的僑鄉之一,泉州刺桐大橋西南福廈公路308省道複線經池店鎮政府、晉江二中和中國歷史文化古村——潘湖及泉州市區附近“五大名山”(即清源山、葵山、靈源山、羅裳山和紫帽山)之一紫帽山下的紫帽鎮相連線。

概述

池店鎮鎮區街道
池店鎮位於晉江下游南岸,晉江市北部。至2003年末總人口有103959人。轄2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浯潭。324國道、306省道、福廈高速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溜石塔、御賜橋。由於臨近“海上絲綢之路”池店鎮早期就又相當多人口居住,並曾在該地區發現南朝隋唐青瓷,對於晉江地區來說是比較獨特的。目前池店的主要支柱產業以製鞋業、家俱製造業、陶瓷建材業為;有知名品牌寰球,寶峰等。

2006年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建設和諧池店創新池讓”為工作主線,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全年實現家業總產值53.4億元,同比增長24.47%,稅收總額24311萬元,同比增長36.67%,農民人均收入8188元,同比增長6.47%。在全省百強鎮評比中由2005年底的15名躍至第4位。

歷史沿革

池店鎮古民居遺址
1952年屬涵坂鄉,1958年屬蘇厝公社,1961年析置池店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改鎮。1997年,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5.2萬,轄區有24個行政村,46個自然村。
行政村名稱:池店村:池店、曾村、皂坑、田洋、砌坑;新店村:新店、坑西、古坑、小霞浯;錢頭村:錢頭;洋茂村:洋茂、村頭;赤塘村:赤塘、高厝;潘湖村:潘湖、臨漳、田洋;溪頭村:溪頭;古福村:古福;東山村:東山、西宅;大洲村:新大洲、大洲;溜石村:黃後;營邊村:營邊;霞福村:霞福;霞尾村:霞尾、墩仔、新村;唐厝村:唐厝、前山;華洲村:新華洲、華洲;舊鋪村:舊鋪、新鋪、邊田、後嶺;茂厝村:茂厝;嶼崆村:嶼崆、仕尾、上鈔;仕春村:仕春、冷水井;御輦村:下輦、御賜橋;清濛村:清濛;柴塔村:柴塔;浯潭村:浯潭。

基礎設施

供水工程:全鎮24個行政村均已通自來水。境內建成日產自來水1萬噸的清濛自來水廠。
供電工程:有11萬伏輸變電站和22萬伏輸變電站各一座。
公路建設:全鎮交通道路設施較為完善,鎮東北部省道308線過境里程5.6公里,西部國道324線過境里程3.2公里,東南部泉廈高速公路過境里程5.7公里,中部國道324複線過境里程6.2公里;至2002年底,共鋪設鎮級水泥道路及村間水泥道路總長達57.8公里,形成了國道、省道、鎮級公路、村間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郵電通信:全鎮現有2個程控電話模組局。

經濟發展

池店鎮社區開展文化教育宣傳
主要支柱產業有製鞋業、家俱製造業、陶瓷建材業等。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0億元(90不變價),比增10.5%;稅收入庫10133萬元,比增56.6%。全鎮擁有企業816家,企業總產值36.5億元,比增10.9%,其中三資企業產值13.2億元,比增10%;出口交貨值8550萬美元,比增12.6%。產值超五千萬元的企業20多家,如:菲莉集團(福建)有限公司、寰球鞋服有限公司、晉江市大榮鞋業有限公司、晉江恆達利鞋業有限公司、晉江市營邊異型石有限公司、舒華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等,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菲莉集團(福建)有限公司、寰球鞋服有限公司。全鎮有20家企業取得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寰球鞋服有限公司成為全省首家、全國第八家獲得國家出口商品免檢證書的企業,寰球、舒華、寶峰獲省著名商標,其中寰球的“亞禮得”運動鞋獲“中國名牌”稱號。
2002年,全鎮農業總產值5096萬元(90不變價),全鎮糧食總產量8579噸,水果產量1360噸,肉類產量2107噸,蛋品產量660噸,水產品產量360噸。在加快發展第二產業的同時,池店鎮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泉州市區南郊的華洲“金三角”市場群體建設日趨繁榮,水產品市場交易十分活躍,年交易量17萬噸以上,交易額逾15億元,是全國最大的水產品交易市場之一。海生冷庫於1997年9月建成投產,庫容12000噸。華洲建材裝飾市場和燈飾2000年開業至今,生意紅火。華洲汽車交易市場也於年初開業。

社會事業

池店鎮池店鎮唐厝國小
教育:宋初有仁穎書院,全鎮現有中學3所,國小20所。1999年,首辦晉江二中高中部。2002年,中學在校學生3387人,其中高中學生1190人;國小在校學生6040人,入學率99.9%,鞏固率100%;2002年,全鎮投入教育900多萬元,在建晉江二中教師樓、教學樓、科學樓、辦公樓、池店中學教師樓工程,改造溜濱國小、池店中心國小等一大批教學設施。
文體:全鎮現有文化活動場所24處,老人活動室21個,村村有燈光球場。每年都組織開展村鎮文化、校園文化、老人文化、青年文化、企業文化活動,舉辦音樂會、南音演唱會、燈謎競猜、聯歡晚會、教師演唱比賽、學生卡拉OK 歌唱比賽及“六一”文娛會演等活動。
廣播電視:至2002年底,全鎮24個村(居)已全部通有線電視,進村率達100%;有線電視入戶數10256戶,入戶率95.2%。
衛生:擁有鎮級醫院3所,村級衛生診所20所。建設公廁203個。鎮成立了一支衛生隊伍,專門負責省道308線池店段的衛生整治,各村也相應建立一支3—8人的衛生隊伍,負責本村的衛生打掃清理工作。設立垃圾定點堆放場所、垃圾桶,並制定一套衛生整治制度,農村環境衛生面貌有明顯改變。
精神文明建設:自1997年6月實施殯葬改革以來,全鎮遺體火化率達100%。2001年3月起實行遷墳活動,共遷墳10000多個。1998年3月,制定並實行“婚事新辦喜事簡辦”五條具體規定,社會反應較好,已為87對新婚夫婦舉辦集體文明婚禮。至2002年底,全鎮24個村均已通過寬裕型小康驗收,實現村村有村址。

人文歷史

池店鎮吳魯像
福建省晉江市池店鎮自唐迄清有著豐厚人文歷史文化積澱,是泉州(古稱溫陵)海濱鄒魯中一處藏龍臥虎的歷史文化悠久的人傑地靈的聖地。共出5名狀元、2名榜眼;3名宰相、4名尚書
1、其5位狀元即其狀元有唐代仕村(古稱徐公店)的福建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徐晦;五代瀆頭村的(世科陳氏始祖)狀元陳逖、五代潘湖村的狀元黃仁穎;宋代清蒙村的(古稱旌賢)的狀元王曾;清代的錢頭村吳魯
2、其2位榜眼即唐代潘湖的開閩甲第榜眼歐陽詹、明代榜眼潘湖歐祠山的榜眼黃鳳翔。
3、其3位宰相即宋代清蒙的宰相王曾、宋代潘湖的丞相歐陽珣;清代潘湖湖口的大學士黃錫袞。
4、其4位尚書即唐代仕村的禮部尚書徐晦、池店李厝唐工部尚書李稠、明代潘湖臨漳的刑部尚書黃光升、明代潘湖歐祠山的南京禮部尚書黃鳳翔
吳魯簡介
吳魯(1845—1912),字肅堂,號且園,晚號老遲,又號白華庵主。清泉州晉江池店錢頭村人。清道光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生。同治十二年(1873年)登拔萃科,入國子監。第二年授刑部七品京官。任滿升刑部主事,充秋審處總辦。光緒十二年(1886年)考軍機章京;光緒十四年順天鄉試中舉;光緒十六年殿試狀元及第,授翰林編修,為福建科舉時代最後一個狀元。歷任陝西典試(主考),安徽雲南督學,雲南主考,吉林提學使。吳魯以振興文教為已任,把興學育才當作施政的第一要義。督學安徽太平府時修復翠螺書院,他捐俸5千金倡導,並為書院作記,勉勵後學力求上進,任吉林提學使時,又捐俸5千金措辦提督學政公署(時吉林初設提學,吳魯為第一任提學使),繼又捐資1.6千金改建文廟。督學雲南時,他從雲南實際情況出發,主張功課不能強求與其他地區一致,提出此地之要,務精其化學,冀開農礦之利源。他督學吉林時,倡辦《吉林教育官報》,大力提倡教學研究與學術討論,以促進教育改革。同時身體力行,積極推行。吳魯因興學育才卓著成效,而誥封為資政大夫。吳魯關心國家命運。當甲午(1894年)中日戰爭時,吳魯在《請迅調戰將以臨前敵書》《請飭沿海水師互相聯絡以振全局疏》《請飭統兵王大臣部勒義和團勇與官兵長短時間》《代軍務處大臣復馬玉昆書》等書中均有重大提議。吳魯困居孤城,滿懷悲愁憂憤,作《百哀詩》。《百哀詩》分上下兩卷,集中反映八國聯軍攻掠津京,慈禧太后挾帝出奔,人民備受凌虐的悲慘情況;同時有力鞭撻那些喪師失地、媚外辱國的奸佞之徒。吳魯對於腐敗的清廷在民窮財盡、國家將亡之際,猶不思悔改振作,深感悲憤。於宣統三年(1911年)閏六月,辭職返鄉。民國元年(1912年)10月8日病逝。吳魯著有《蒙學初編》、《兵學經學史學講義》、《教育宗旨》、《雜著》、《國恤恭紀》、《文集》、《讀王文成經濟集書後》、《使雍皖學滇學西征東遊諸日記》、《正氣研齋類稿》、《正氣研齋遺詩》、《百哀詩》、《紙談》等,其中後四部著作曾刊印行世。

名勝古蹟

池店鎮歐陽詹石雕

1、寺院廟宮、橋塔:福建省晉江市池店鎮潘湖村南加沙“吟嘯橋”(古稱歌嘯橋)始為唐日輝禪師所建(歐陽詹少年讀書處)、池店李厝唐工部尚書李稠史跡、潘湖宗祠(後殿為歐陽詹故宅即四門府第)規模宏大、蔚然壯觀。村東庫“潘湖塔”又名“嘉惠塔”始建於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秋,為宋崇寧五年進士觀文殿大學士詹十世孫歐陽珣所建、村湖口田洋“資福院”始建於唐為儒士歐陽韶所建,也是歐陽詹讀書處;“仁穎書院”(宋初為紀念後唐丁亥科狀元端明殿掌院學士黃仁穎所建)、“湖口黃相府”(又名餬口黃卿相第為紀念清聖祖東閣大學士黃錫袞所建)、“田洋開陽公黃氏家廟”、“歇馬廟”為紀念明南京右都御史海瑞騎馬拜見恩師刑部尚書黃光升題墨寶“歇馬廟”而建,逸樂宮(又名道儒釋三教宮)為紀念明友竹黃繼宗逸樂會所建,田洋小宗印尼梭羅金墩國務部長黃自達與黃渭源田祖居、獅山岩歐陽詹讀書處、獅山頭黃仁穎狀元墓。池店李厝唐工部尚李稠史跡。
2、紀念館:池店村明代慈善家李五紀念館、潘湖村唐代國子監助教歐陽詹紀念館、錢頭村清代的吳魯狀元紀念館
3、古代名人史跡石雕:池店村公路口李五石雕與印度教浮雕,潘湖村文化中心廣場(晉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金湖國小校園中央國旗台左右側)唐歐陽詹(左側)、後唐黃仁穎(右側)、宋歐陽珣(左側)、明黃光升(右側)、明黃鳳翔(左側)、和清黃錫袞(右側)及黃立本、黃自達石雕群。赤塘菲律賓副總統林麗妮祖宅。

4、海瑞歇馬廟

海瑞明代著名海青天對黃光升有恩情。黃光升(1506-1586年),字明舉,號葵峰,明·泉州晉江潘湖垵邊臨漳人。 累官戶刑二尚書,是明代一位倡導教育興國尊師重教的政治家、軍事家、法學家、水利學家和歷史學家,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戶部主事海瑞買棺材,別妻子,散童僕,以死上疏,勸說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這班方士的騙術,應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詔命下獄論死。 遭迫害入獄。宰相徐階力救海瑞,黃光升則把海瑞上疏比擬兒子罵父,以減輕罪責,並乘機把海瑞留在獄中,營護海瑞甚力(詳見《中國歷史大辭典》第3681頁)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駕崩,穆宗即位,才奏請釋放海瑞出獄。世宗死後獲釋。海瑞隆慶四年曾前往福建晉江潘湖黃光升尚書府拜謁黃光升,以表營護之恩,有潘湖海瑞歇馬廟可證及《中國歷史大辭典》第3681頁有載。其主張和倡導“昔我先皇之有天下也,惟是教學為先”及“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的樸素唯物主義進步思想被刻入泉州府學碑。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特欽賜御匾《尚書允敬承》贈予潘湖臨漳黃光升。

僑胞

池店鎮池店鎮印度教石刻
池店鎮有旅外僑胞及台港澳7胞5萬多人。旅外僑胞乾要分布於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
池店鎮僑聯成方於1956年,首屆僑聯主席曾四海。至今僑聯班子已是第六屆了,本屆主席黃文陳,副主席李桂林。曾昆洛(兼秘書長)、莊素貞、楊瓜子、朱敦良、唐濤甫。僑聯會址最初設於池店公社大院,至1997年由海外僑胞及台港澳同胞共同捐資,建成了一座占地400O多平方米的新僑聯大廈。國外政界著名僑領有潘湖印尼國務部長黃自達、赤塘菲律賓副總統林麗妮。
池店有24個行政村,各村均成立了僑聯小組。鎮僑聯一直致力於為廣大僑胞僑屬及二胞眷屬服務,認真貫徹僑務政策,依法維護華僑權益。多年來,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為歸僑平反冤假錯案2宗,落實歸還華僑私房29戶,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
改革開放以來,僑聯發動僑胞及二胞捐資興辦家鄉公益一事業,總金額達7000多萬元,同時,引導僑胞回鄉投資辦企業,先後創辦”資企業3家,契約利用外資金額800萬美元。幾年來,僑聯還多次組織國內鄉親赴港澳地區及菲律賓、新加坡等僑親旅居地進忖懇親聯誼活動,極大的鞏固與發展了故鄉與旅外二胞及僑胞之間的感情。

相關新聞

池店鎮池店古民居
晉江池店鎮明年啟動鎮改街
晉江市代市長李建輝在晉江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在城市建設方面,李建輝表示,將推動現代化居住小區建設;加快城市交通、給排水及綠化工程進度;抓好泉三高速公路和福廈高速鐵路晉江段、沿海大通道陳埭外線、快速通道晉南線等工程建設;新建東山水廠,擴建市區自來水廠、陳埭第二水廠,實現聯網供水。
李建輝透露,2017年晉江將啟動池店鎮鎮改街道、村改社區工作;加快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善公共衛生急救網路;建立市救助管理站。
池店鎮取締23家“三合一”企業
2007年8月30日池店鎮聯合公安、工商、電力等部門開展安全生產整治,取締23家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三合一”企業。

在赤塘村的這家鞋面加工作坊,檢查人員發現,這家加工作坊無任何經營執照,而之前檢查人員查封用電設備的封條也已被撕毀,檢查人員當場查封該廠,並將業主帶回調查。07年8月中旬以來,池店鎮共檢查411家企業,下發383份《限期整改通知書》。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