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幹縣溧江中學

江西省新幹縣溧江中學

江西省新幹縣溧江中學,屬於教育機構。學校類型:中學。學校始建於1951年,總占地面積45畝。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江西省新幹縣溧江中學

江西省新幹縣溧江中學創建於1951年,學校現有21個教學班,學生990人,教師56人,職工10人,其中高級教師11人,本科學歷23人。學校占地面積45畝,辦公樓、教學樓各1棟,學生宿舍2棟,教師宿舍3棟。目前正在同時興建學生公寓和禮堂兼餐廳各一棟。

學校多媒體教室、物理、化學標準實驗室、計算機教室,器材先進,數量充足,現代化教學日臻完善。

學校以“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感恩”為辦學宗旨,以“辦一流學校、做一流工作、創一流業績、育一流人才”為治校方針。用政策的思路,創新的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學管理。

學校實施校務、政務、財務三公開,著力解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拓展融資渠道,近五年爭取到外來資金近20萬元。加強家長與學校的聯繫,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學生家長代表座談會。紮實做好保學控輟工作,三年鞏固率達90%以上,班主任工作積極性強,工作熱情高,時刻深入學生中,留守學生思想得到極大開導,近年來,學生中未出現違法和重大違紀事件。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嚴明責任,嚴格獎懲,教師層層簽訂《義務教育目標》責任狀。

在教學管理上,每天上午和下午第2、3節課,教師實行集體辦公,教導處兩位主任每個月都會不定期檢查教師的備課以及作業和試卷批改情況,嚴格執行學校制定的《教學常規評估制度》。實行月考制,各年級打亂班級,按成績好壞編排考場。《教學獎懲制度》和《年度考核評估制度》,是指導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兩大法寶。校長除了搞好自身教學之外,還天天深入教室、寢室、飯棚,檢查指導師生教學、休息、生活等情況。由於我校校風正、教風實、學風濃,因而中考成績多年名列全縣前茅,近20年中共奪得六次全縣冠軍。

教師的論文、課件在省、市、縣評比中,每年都有人獲獎,同時發表或出版論文、論著一百餘人次,課堂教學競賽大放異彩,每年都有我校教師獲市、縣等級獎。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可謂是經驗豐富,語文、數、理、化四大學科每年都有學生獲國家、省、市等級獎。

後勤管理乃新乾特色,學校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衛生管理,注重職工烹飪技術的提高。現有住校生841人,這些學生用膳由學校統一管理,按班分飯菜,明年新食堂建成後,學生用餐將實行刷卡制。

學校政工處狠抓學生紀律和思想教育,請公安人員到學校來上法制教育課,每天晚上安排教師值班,以確保師生安全。

學校工會和團總支,經常組織師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元旦聯歡,節目精彩紛呈,田徑運動會,競爭激烈,我校田徑隊近兩年參加全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均載譽而歸。

發展概況

一、解放後的國小時期(1951—1969年)

新幹縣溧江初級中學創建於1951年,校址位於新幹縣城北東北方向,座落在105國道旁,贛江河畔,溧江街皮家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學校前身是溧江國小,以溧江區老區政府為校舍,1951年9月搬遷至皮家村天王廟(現校址),當時天王廟屬三進式,天王廟座北朝南,呈雄鷹展翅式形狀,建築面積467.5平方米,教舍四排瓦房,在天王廟兩側,校舍面積4900平方米(含天王廟467.5平方米)其中學生教室10間,學生宿舍兩間,當時為溧江區完小,生源來自大洋洲、桃溪、溧江,學校正中有兩排挺拔的杉樹。學校嚴格執行了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面向工農開門的辦學方針,廣泛動員工農子弟入學,溧江國小設國小6個年級,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各一個班,學生人數200多人,教師11人,那時,學校機構甚簡,只設校長、教導主任、總務主任各一個。在老區政府,先後由謝克強、黃明德等擔任校長,1951年搬遷至現校址,首任校長為姚則智,其次是洪其命、朱味書,學校對教學工作一直抓得很緊,教學成績一直在全縣上游。

1952年10月全校推行祁建華注音字母“速成識字法”。同年11月學校組織部分教師到各村參加掃盲運動。1953年起根據縣局精神很抓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全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由此六年級學生升學率達70%以上。是年學校成立了少年先鋒隊組織,1954年春季開始試行蘇聯“五級計分制”。1955年4月開展“啟發式”教學,同年5月學校開展培養青少年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反對資產階級思想腐蝕的教育運動,歷時三個月。1956年在鄉實行“加速掃除文盲,抓緊普及國小”活動。1958年,大躍進活動進入學校,1960年9月溧江中心國小附設國中班,同月,為大辦農業、大辦糧食,學校動員超齡小學生回隊參加農業生產,我校有近一百名小學生返隊務農。1961年6月根據上級精神,設立溧江輔導區,由周貞吉任校長,設總會計師1人。9月撤銷國中部,1962年3月開始學校試行《江西省全日制中、國小學生學業操行成績考查辦法》和《江西省全日制中、小學生轉學、休學、復學、退學問題處理辦法》。1963年8月學雷鋒運動在我校全面開展。是年9月開始,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組織師生訪貧問苦,請老農作憶苦思甜報告。結合上級精神,我校在周家坊開荒二十多畝。有益的勞動增強了學生的勞動觀念。

1966年5月下旬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給學校造成了較大的破壞,教學秩序一度混亂,停了幾個月的課,部分師生外出串聯。1967年師生回校複課鬧革命,學習毛主席語錄和“老三篇”。部分師生參加“東方紅”、“井岡山”兩大派組織,出現了派別鬥爭。11月,學校組成了“三結合”領導班子,取消了少先隊組織,建立了“紅小兵”組織。1968年9月創辦溧江公社溧江中學,為三年制。

二、 文革期間的中學時期(1969年—1976年)

根據毛主席的“五、七”最高指示及“中學不出公社、國小不出大隊”的上級指示,1969年原溧江國小改為戴帽子國小。由國中三年制改為二年制,並改為春季始生,由羅放勛任校長,學校共有8個班,初一新生3個班,學生400人,教師18人。這一年,學校成立了校革命委員會,羅放勛同志任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0年3月,貧宣隊派代表進駐學校,實行貧下中農管理學校。是年9月始稱溧江公社“五、七”中學。學校開展“學工、學農、學軍”活動。學校辦起了“四廠(場)三室、一口塘”。(即農場、木工廠、篾工廠、農藥、化肥廠。三室為革命傳統教育室,校辦工廠、農場產品陳列室、興趣小組活動室。一口塘為魚塘。)學校先後在後嶺村後、黃家西山里,莊裡、皮家洲里開荒近百畝。菜園面積二十多畝。1971年8月學校增設高中部,高一年級一個班。1973年1月撤銷高中,貧宣隊進入學校,高中學生全部到七琴中學讀書。1974年全校掀起“批林批孔”運動,1974年、1975年先後受“張鐵生交白卷”和“反右傾翻案風”的衝擊。學校正常的教學又受影響。

三、發展中的溧江中學(1976年以後)

1976年9月全校沉痛悼念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10月全校師生隆重集會熱烈慶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偉大勝利。學校逐步走入正常化軌道。1976年9月學校恢復高中建制招收高一新生87人,國中、高中實行兩年學制,1977年7月恢復統考和升留級制度, 12月貧宣隊撤出學校。1978年8月撤銷校革委會,溧江“五、七”中學改名為新乾溧江中學,9月開始恢復三年制,同月學校撤銷“紅小兵”組織。12月,全校師生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把學校工作重點轉移到教學上來。1979年學校高中畢業參加高考成績在全縣上游,7月大隊國小戴帽子國中全部併入溧江中學,是年高中部停止招生,高中學生到大洋洲中學讀書,學校只設國中部。1983年9月,按照上級指示將學校改名為“新幹縣溧江初級中學”。

1984年羅放勛同志調離我校,張牛根同志先任我校副校長主持工作、一年後任校長,。學校大力開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教育運動。學校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先後在1985年學校動工興建了一棟面積為1425平方米的三層二十四間的教工宿舍。1987年興建了一棟面積為1914平方米三層十八間的教學大樓。1989年興建了一棟面積為1162平方米的三層十二間的實驗樓,平整操場400多平方米,學校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績,學校越辦越好,教學質量大步上升。1987年、1988年初三畢業生中考總成績名列全縣第三。1989年中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二,1990年、1991年初三畢業生中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一。

1991年張牛根調離,張軍如同志任學校校長,學校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1992年、1993年初三畢業生中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一,出現了自1990年以來連續四年居全縣第一的佳績。1991年校田徑隊參加全縣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獲得第一名,1992年我校數學教研組被評為“吉安地區先進教研組”。學校逐步形成了“團結、拼搏、進取、創新”的優良校風。1991年新幹縣委、縣政府授予學校“學校之星”稱號。1992年4月省中招辦主任來校視察,稱讚學校穩步上升的教學成績,是年由教職工集資興建了一棟面積為1425平方米的三層十八間的教工宿舍樓。1993年中將李曼村,地區謝華強副委員、地區教育局長郭永勤來校檢查“兩基”工作。1995年5月學校狠抓“兩基”工作,通過上級驗收。是年秋,學校開始實行教學轉軌,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在教學工作不放鬆的前提下大抓師生的文體活動和思想品德教育。學校相繼成立了文學社、田徑隊、足球隊、笛子組、二胡組、書法組、美術組,還有語、數、物、化、英語興趣小組,共有十四個課外活動小組。1997年,學校素質教育的步子越邁越大。

1997年到1999年,艾志軍擔任校長,兩年內興建了一條60米長的進校門大道,中考成績兩年都居全縣前列。1998年興建了一個400平方米的學生飯棚。

1999年到2003年,王耀勇擔任校長,輕鬆愉快的教學管理,激發了全校師生的教學積極性,因而創造了2000年,中考209名考生,統招考取110人的新乾輝煌。2002年興建了一棟四層二十間的教師宿舍樓。1999年獲縣“文明單位”,2001年獲縣“先進學校”。

2003到2005年周介雄擔任校長,嚴抓細管勤乾乃周校長的治學之道,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落實到位,校園環境衛生大大改善,中考成績均列全縣前列。2003年獲縣“先進學校”。

2005年8月阮堅來校任校長,學校各項工作穩步前進。學校2005年獲縣“優秀學校”。 2007年香港著名人士邵逸夫捐款10萬興建了一棟二層辦公樓。2008年在阮堅校長的努力下,在縣鄉領導的支持關心下,多年一直橫穿學校正中的鄉級公路得以改道,學校大門也由原向北的大門改為現向南大門。2009年春,學校開始興建學生宿舍面積為1757平方米,四層36間,同時興建學生食堂,鋼架鐵棚頂,面積為900平方米。修建水泥地面400多平方米。

2009年8月肖俊同志調入我校任校長。學校緊緊圍繞“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感恩”為辦學目標。實施“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教師的發展,一切為了學校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本著“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在學校管理、教學科研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地探究,2009年12月獲縣“2009學年度學校重點工作綜合獎”。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9年下學期全縣期中抽考我校獲第一,期末抽考獲第二。2010年中考成績我校居片區第三名,2010年下學期全縣期中抽考我校獲第二名。2001年對學校環境進行了全面改造,上半年對學生宿舍、學生食堂進行了現代化裝修,10年8月拆搬危房、舊舍4棟,面積為2000多平方米,是年9月由江華總公司徐桂華捐資修建宿舍區至食堂水泥地面300多平方米。同時對學生實行打卡用餐。10月興建花壇四大塊,小花壇十多塊,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種植大小樹木上萬棵,設立校園文化標語警句三十多處。興建現代化籃球場兩個,由溪邊村委會捐贈一對獅子座落在校門兩旁。現如今學校占地面積為33543平方米,建築用地面積為8359平方米,綠化面積為1500多平方米,真是高樓林立,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的大花園。在這優美舒雅的環境中工作學習的師生深感美滿幸福。大家的思想境界高了,愛校熱情濃了,個個文明守紀、勤奮爭先,人人團結拼搏、創新奉獻。溧江中學進入了一個辦校的“黃金時期”。

建校60年來,溧中人艱苦創業,教書育人,與時俱進,追求卓越,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英才。他們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造福一方;有的在科學教育方面卓有建樹,成果豐碩;有的投身經濟建設,為國家創造了大量財富,有的志在軍警沙場,為國家的安寧默默地鑄造著輝煌;更有千千萬萬的學子在所從事的農、工、商等各條戰線上默默無聞地奉獻著汗水和智慧。總之,在祖國的各行各業都有溧江中學學子的身影,學子的輝煌事業成就也令溧江中學教師為之驕傲。這不僅是溧江中學的雄厚資源,更是贛江大地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芳華六秩,歲月如歌。江西省新幹縣溧江中學將於2011年元月2日隆重舉行60年華誕慶典暨捐資助學活動。全校師生員工殷切期待各屆各地校友和關心溧中建設的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躬親歲首盛典,共敘師生之情,共享辦學碩果,共商發展大計,共創新的輝煌。

江西省新幹縣溧江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