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師範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位於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美譽的南昌,現有瑤湖、青山湖和青雲譜三個校區,占地面積3600畝,建築總面積100餘萬平方米。學校緣起廬山白鹿洞書院,肇基於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1953年改為江西師範學院,1983年更名為江西師範大學。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國立中正大學是江西辦學史上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創建之初便設有文、法、經、理、工、農等學科。1949年更名後,學校仍為國立綜合性大學,直屬中南教育部領導。1953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國立南昌大學大部分學科、專業調整至中南區的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工學院等14所高校,保留了師範部的中文、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和藝術7科,學校改為江西師範學院,性質由綜合性大學改變為培養中等學校師資的高等師範院校。與此同時,在江西,以國立南昌大學農學院為基礎,單獨組建了江西農學院(現江西農業大學);1962年,江西師範學院生物系又被調至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上世紀50-70年代,江西師範學院還積極支持省內各地市興辦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和江西師範學院分院,這些學校今天都已發展成為本科院校。由此,學校不但支援了國內許多重點大學的建設,為國家高等教育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省內一些高校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過一代又一代江西師範大學學人薪火相傳,學校砥礪出"靜思篤行、持中秉正"的校訓,孕育了"嚴謹、勤奮、求是、創新"的優良校風,形成了"以人為本、面向社會"的辦學思想和"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育人思想。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煥發出勃勃生機,現已發展成為一所融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等學科門類於一體,師範與非師範並舉,對江西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被省政府確定為優先發展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是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和全國第一批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有4個博士學位授予點、89個碩士學位授予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52個本科專業;有17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高校軟體科學技術中心,1個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3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辦學特色

學校設有20個全日制本科學院以及成人教育學院,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近1.8萬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100餘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5000餘人。現有在編教職工2247人,其中專任教師128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59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6%;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68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3.07%。在編教師中,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10人;江西省跨世紀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4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43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青年體育教師、江西省教學名師等23人。此外,學校聘請了王梓坤、楊叔子、劉應明等10名院士和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學校一貫重視本科教學工作,始終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九五"以來,學校持續加大投入,加快改革步伐,推動教學工作不斷進步。以新校區建設為契機,學校努力突破辦學空間狹小、實驗儀器設備不足等教學條件落後的瓶頸,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建設了一個占地2680畝、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的瑤湖新校區,教學行政用房、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辦學基本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與此同時,學校加大了在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力度,取得明顯成效。學校現有省級本科品牌專業25個,省級優質課程17門,2門課程今年被推薦參加國家精品課程評選。近三年,學校承擔了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擴展項目2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1項、省級教學研究課題164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35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7項,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優秀成果獎11項,1個課件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兩課"精彩一課"教學示範片、2個課件在教育部"第四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現場決賽中榮獲大學組優秀獎,23個課件獲省級多媒體課件大賽獎。
學校從1999年開始實施學分制改革,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育人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協調發展,以培養創新精神和提高實踐能力為重點,以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教師教育為三大平台,以"學分制管理、模組化課程、選單式培養、開放型教學"為四大運行機制,以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適應"的高級專門人才。同時學校進一步強化教師教育的特色和優勢,探索和實施了"3.5+0.5"、"3+0.5+0.5"、"3+1"、"4+1+2"、"4+2"等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校注重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積極開展以提高大學生多方面能力和擴展學生專業知識為目標的課餘活動。近年來,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學校生源質量、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等一直穩居全省高校前列,並在全國大學生文藝匯演、體育競賽、專業競賽、科技活動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如楊文軍同學參加第28屆雅典奧運會獲得金牌1枚;歐陽鯤鵬同學參加第22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獲2項冠軍並打破紀錄;學校健美操隊代表國家參加第八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實現了中國健美操國際大賽中獎牌零的突破;艾黎莎同學參加2004年"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獲得第一名;李凡同學參加2003年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得銅獎;周黎同學獲2004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才能獎";"藍天"環保社團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和江西省高校大學生示範社團,在"中國濕地使者行"活動中多次獲得優異成績,受到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國家林業總局等單位的表彰,並在2005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的"濕地使者行動"競標中獲得第一名。
學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以科研促教學,取得了可喜成績。2002年以來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5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項,國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關項目3項,國家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畫項目1項,國家"863"計畫項目2項、"973"前期預研項目3項,國家軟科學項目1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1項,省社科規劃重大招標課題1項;科研總經費從2002年的1125萬元大幅增加到2005年的3500萬元;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9項;出版著作40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4000餘篇,其中250餘篇被SCI、EI、ISTP收錄。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俄、美、加、澳、日、韓、英等國家和港、台地區的30餘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近三年,學校先後與澳大利亞坎培拉大學、英國蒂賽德大學、日本岡山商科大學、香川大學、韓國大邱加圖立大學等簽訂碩士培養項目,實行學分互認,學生交換;同時聘請一批外籍教師來校授課,其中外籍教師Constance Gibson 榮獲國家"友誼獎"。學校先後招收日、澳、韓、美、印尼等國留學生及港、台學生來校學習。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65年來,學校已向社會輸送全日制本專科畢業生和研究生逾10萬人,為基礎教育培養和輸送教師近7萬人。畢業生遍布江西及全國各地的教育、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一大批已成為所在行業領域的中堅骨幹力量。2004年我校有14名校友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有3名校友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有20名校友榮獲"江西省模範教師"、"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5年江西省新增90名中國小特級教師,我校畢業生有42人,占46.7%。歷年畢業生中湧現出許多傑出人才,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黃克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慶元;重點大學校長解沛基、劉振群、林增平、尹長民、貝效良等;著名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江作昭、陳嘉翔、劉大椿邱菀華等;著名詩人公劉等。此外,還有一部分優秀校友走上了省部級領導崗位,如原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萬紹芬,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王太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沈德詠,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劉上洋,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舒曉琴等。
近年來,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畫"試點高校、全國心理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連續16次)、全省高校黨的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1999年,學校教務處被評為"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務處"。2004年,學校團委被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榮譽稱號,是全國師範院校中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
05年,師大參加了全國高校的評估,獲得了優的良好成績。06年又首開江西省師範院校培養工程碩士的先例,填補了江西省人文社科博士點空白。
江西師範大學05法學焦姣留
江西師範大學歷任校長
——————————————————————————————————————————
1、胡先驌,江西新建縣人,1894年生。1940年10月至1944年5月任國立中正大學首任校長,1968年逝世。
2、肖蘧,江西泰和縣人,1897年生,1944年5月至1947年5月任國立中正大學校長。1948年逝世。
3、魏東明,天津人,1915年生,1950年2月任國立南昌大學黨組書記。1982年逝世。
4、劉乾才,江西宜豐縣人,1908年生,1950年2月任國立南昌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5、呂良,廣東大埔縣人,1916年生,1953年7月任江西師範學院籌委會主任。
6、張慈瑞,貴州遵義人,1920年生,1953年10月任江西師範學院黨支部書記。
7、劉瑞林,江蘇睢寧縣人,1910年生,1957年下半年至1958年2月任江西師範學院院長,1964年1月再任江西師範學院院長。
8、石少培,1957年至1958年任江西師範學院黨委書記。
9、王紀明,河北大名縣人,1910年生,1960年至1966年任江西師範學院黨委書記。
10、王懷臣,河北正定縣人,1926年生,1969年底至1972年12月任井岡山大學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11、郭慶棻,山西孝義縣人,1903年生,1979年9月至1983年8月任江西師範學院院長。1988年逝世。
12、胡廷棠,山東榮成縣人,1925年生,1980年4月至1983年11月任江西師範學院黨委書記。
13、鄭光榮,江西宜黃縣人,1983年11月至1988年10月任江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14、李樹源,江西餘干縣人,1926年生,1984年1月至1988年10月任江西師範大學校長。
15、張傳賢,天津市人,1932年生,1988年10月至1992年7月任江西師範大學校長。
16、鍾世德,江西上高縣人,1936年生,1992年7月任江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17、李佛銓,廣東蕉嶺縣人,1936年生,1992年7月任江西師範大學校長。
18、熊大成,江西南昌縣人,1941年生,1997年11月任江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19、李賢瑜,江西寧都縣人,1942年生,1997年11月任江西師範大學校長。
20..游海,江西高安人,1957年6月生,2002年至2005年任江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