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育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2月,現有員工100人,退休職工21人。內設15個部門,辦有《瘋狂英語》、《國小教學研究》、《新小讀者》期刊及“我樂”數字學習網站。2003年成立江西教育音像電子出版社。現有領導班子成員5人。建社23年來,江西教育出版社始終堅持正確的出版方針和輿論導向,秉承“教育改變人生”理念,堅持“服務教育,傳播知識,繁榮學術,創造特色”的辦社宗旨,堅持“主業優先、結構優先、效益優先、質量優先、市場優先、成本優先”,體現“資源不放,市場不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本社概述

江西教育出版社 成立於1985年2月,是地方教育專業出版社,隸屬江西省新聞出版局江西省出版總社。主要承擔研究、編寫、出版、反行基礎教育教材,其他各類教材、教輔以及教育圖書的任務。現設有編輯一部、編輯二部、編輯三部、《英語輔導》雜誌社、《國小教學研究》雜誌社、財務部、綜合管理部、產品製作部、事業發展部、圖書行銷部、電子音像部、著作權部共12個部門。目前在社職工共89人,其中編審7人,副編審14人。現任社長、總編輯為江西省出版總社副社會周榕芳先生(兼)。

建社以來,江西教育出版社始終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以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已任,始終堅持“服務教育、傳播知識、繁榮學術、創造特色”的辦社宗旨,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出版教材、教學參考書、教育科學理論、學術著作、辭書工具書、畫冊等,學科領域涉及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江西教育出版社已經形成一個編、印、發功能齊備,出版、發行兼顧的中型出版機構,是個具有較強出版實力、理念超前、管理到位的出版社。年出書500餘種,年均印數近8000萬冊,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全國良好出版社”稱號;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被授予“江西省文明單位”稱號。

江西教育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近年來,為適應出版改革的需要,確立了“以教育為中心,人文和科學為兩翼”的出版新思路,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果。如:由我社組織編寫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課本》已通過國家教育部審定,並正式向全國征訂;大型科普讀物叢書“三思文庫”,文化普及讀物“經典叢話”、“舊蹤叢書”、“尋蹤叢書”等相繼問世,開始形成自身出版特色。迄今為止,已有近300種圖書在國家及省內外的多次評獎活動中獲獎。其中,《季羨林文集》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活動中獲獎。其中,《季羨林文集》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中國教育魂——從毛澤東教育思想到鄧小平教育理論》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第一屆全國教育圖書獎一等獎;《中國語言學大辭典》、《文化語言學》、《中國心理學思想史》、《長江文化史》、《軍旗升起的地方——八一史畫》、《梵竺廬集》分別榮獲第六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中華之最》、《精彩笑話選》、《名人入黨記》、《物理史珍聞趣事》分別榮獲第三屆、第五屆、第六屆、第八屆全國圖書金鑰匙獎;《中國少數民族大觀》、《言語交際學》同時榮獲第四屆全國圖書金鑰匙獎,其中《言語交際學》還榮獲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陳景潤文集》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暨“科技進步獎(科技著作)”榮譽獎;《教育辭典》等二十多種圖書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圖書獎;四十多種圖書獲華東地區優秀教育圖書獎;《古書典故辭典》被評為全國十大暢銷書;《起筆部首字典》、《寫作範例辭典》等辭書重印多次,並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家或地區。

2002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喜遷新址。新辦公大樓位於南昌市沿江北路40號,緊鄰“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憑千年古樓,登高以望遠;求名山事業,承先而啟後。江西教育出版社全體同仁決心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繼續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的工作大局服務,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善謀實幹,加快發展,為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提供思想保證、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為繁榮中國出版事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社會榮譽

江西教育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獲獎作品
建社以來出書近8000種,累計印數約9億冊,榮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約420項,實現了國家級三大圖書獎“滿堂紅”。其中,《國家行動:三峽大移民》榮獲第九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季羨林文集》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中國教育魂》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陳景潤文集》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榮譽獎,《中國語言學大辭典》、《文化語言學》、《中國心理學思想史》、《長江文化史》、《軍旗升起的地方——八一史畫》、《梵竺廬集》、《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分獲第六、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屆中國圖書獎。《網路媽媽》、《東京大審判》共160餘種圖書分獲華東地區優秀教育圖書一、二、三等獎。《王雲五文集》、《中國版圖史》、《王安石詩文箋注》、《江西藝術史》被列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網路媽媽》、《撼動的情與魂——5.12汶川大地震詩祭》、《中外道德楷模100人》、《中外道德警示100例》、《新童謠》、《誠信教育讀本》、《地震應急常識》、《瘋狂英語》、《新小讀者》等一批好書(期刊)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我社連續兩次被新聞出版總署授予“全國良好出版社”稱號,連續被評為第七、八、九、十、十一屆“江西省文明單位”。有一位同志榮獲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榮譽稱號,兩位同志分獲第二屆、第四屆全國優秀中青年編輯榮譽稱號。

2007年,《中國化學史》摘得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瘋狂英語》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十大創新期刊”;《清貧精神——重讀方誌敏》被評為“第十屆全國優秀黨建讀物”;我社被評為“江西省文明幫建先進單位”;財務部先後被評為“江西省巾幗文明崗”、“江西省三八紅旗集體”。《輕鬆學漢語》、《話說漢字》在“美國江西文化周”簽訂了著作權輸出意向協定。

江西教育出版社進一步明確了出版定位,提出“重開經典之門”理念,出版了《王雲五文集》、重印了《季羨林文集》等學術經典著作,傾力打造“以教育圖書為主體,以科學人文為兩翼,著力建設四大板塊,積極拓展兩大新板塊”的整體構架;成功打造了“芝麻開花”教材教輔品牌,致力於“中國教輔領先品牌”,出版“師生中叫得響,市場上銷得動,考試時用得上”的教育類圖書,努力成為“品牌教輔的研發者,有效學習的倡導者,提高成績的助推者,文化知識的傳播者”。

江西教育出版社認真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參與公益事業,被評為江西省“希望工程十大愛心機構”。“九五”期間在方誌敏烈士家鄉弋陽援建了“懷志希望國小”;“十五”期間在科學家吳有訓家鄉高安援建了“懷訓希望國小”;與安義縣新民鄉珠珞村結成對子,積極參與全省文明村鎮建設。

經濟效益

江西教育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作品
截至2008年5月,我社資產總額達2.46億元,所有者權益餘額達2.26億元,對外長期投資餘額為6900萬元。近五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5.16億元,利潤總額1.2億元。近5年上交國家各種稅金6500萬元,人均上交稅金超過100萬元。其中,2007年我社實現銷售收入9097萬元,同比增長5.05%;實現利潤1480萬元,同比增長34.3%;總資產達到2.46億元,同比增長11.03%;淨資產達到2.3億元,同比增長9.92%,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為109.92%,同比增長6.67%,現金資產首次突破1億元大關,在全省各出版社中綜合實力排名第一,業已進入全國教育出版社先進行列。

江西教育出版社新大樓座落於贛水之濱,滕王閣畔,占地8.6畝,總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2002年春投入使用,被評為南昌市“十大亮化景觀”。在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和省出版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下,江西教育出版社決心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創新至尊,效益至上,市場至高,發展至遠”的企業精神和追求,爭當改革排頭兵,謀求事業大發展,“做大結構,做精品種,做好質量,做出品牌,做大銷售”,努力把我社建設成為“有正確導向、有文化理想、有事業追求、有出版特色、有經濟實力、有和諧氛圍”的現代出版企業,為江西省出版業的繁榮發展作出新貢獻。 

網路出版

江西教育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當今時代,網路已迅速融入生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神奇的網際網路不斷改變和“更新”著我們的生活。然而,人們在網路世界中獲取知識和樂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一些煩惱。虛擬世界中一些不健康的內容,日益嚴重地影響了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國現有網民已經過億,其中35歲以下的年輕人占83.7%。為那些未成年的網路迷途“羔羊”指點迷津,正確引導青少年健康地面對五彩繽紛的網路世界,已成為新時期全社會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新課題。“網路媽媽”的出現,無疑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電子書以紀實文學的手法,深情演繹了江西省弋陽縣社會福利廠會計劉煥榮關心社會、關懷孩子的感人故事。30多年前,14歲的劉煥榮在一次植樹造林的活動中不幸被山火嚴重燒傷,面積達90%,但她身殘志堅,自立自強,並始終如一關愛他人,尤其關心沉迷網路的孩子健康成長。她取網名“心靈美”和“藍天”,每天用傷殘的手指夾著筆敲打鍵盤,在網路世界中不遺餘力地播撒真情和愛心,無怨無悔地幫助那些在網路中迷失了方向的青少年朋友,重燃他們生活的希望。孩子們都尊敬地稱她為“網路媽媽”。

社辦期刊

江西教育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瘋狂英語》

《瘋狂英語》雜誌社堅持導向,自主創新,開放聯合,深耕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紙媒體和新媒體雙優平台,實現可持續經營和多元發展,保持和擴大在英語期刊中的領先優勢,培植標誌性期刊群,構建社會關注、公眾信賴的著名傳媒機構。辦刊宗旨為:提倡集時尚、娛樂、益智為一體的學習英語方法,培養閱讀和享受英語的興趣。

《新小讀者》

《國小教學研究·新小讀者》的讀者群定位在國小中、高年級以及國中學生。雜誌欄目新穎,貼近學生,是《國小教學研究·新小讀者》的一個顯著特色。創新是永恆的話題,一份期刊,沒有創新,那就真如魯迅所言:“它的誕生就是它的死亡。”《國小教學研究·新小讀者》欄目的設定,的確令人耳目一新:“我讀著故事長大”、“收藏陽光的籃子”、“書香飄飄的校園”、“傾聽心靈的聲音”詩一般的欄目名稱,讓人難以忘懷。內容精彩,是雜誌的明顯優勢。讀寫結合,兼顧其它,是雜誌的另一長處。刊名《新小讀者》,編者首先是突出重點,突出一個“讀”字。在突出閱讀的同時,又將“讀”與“寫”緊密結合,特設了“名師教我學語文”專欄。而“小讀者習作展示台”,則為小讀者提供了互動的平台,要言不繁的精彩點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極為有益。江西省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在對雜誌的認定意見中寫到:《國小教學研究·新小讀者》雜誌欄目涵蓋廣泛,古今中外、文史哲及自然科學都能顧及、涉獵,內容豐富,排版得體,裝幀精美,校對精細,是一份優秀的少年課外閱讀期刊,適合國小中高年級和國中學生課外閱讀使用。這是對《國小教學研究·新小讀者》雜誌的充分肯定,同時也是對辦刊人的極大鼓舞。

發展引擎

江西教育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定位:明確發展方向

江西教育社曾就自身的出版定位進行了調研,最終確定了圖書出版“以教育圖書為主體,以科學人文為兩翼,著力建設四大板塊,積極拓展兩大新板塊”的發展思路。

出版社的定位是其能夠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對此,傅偉中說:“領導人的人格魅力是暫時的,出版社的制度建設是長遠的。”定位,可以說是他所說的“制度建設”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定位是一個群體前行的方向和目標,這個目標要高,但也不要高到無法完成。”在出版社的圖書結構調整、期刊出版等方面,江西教育社巧妙的定位策略很值得業界參照。

要讓出版社的各類圖書出版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就必須安排好合理的圖書出版結構,對於結構的精確定位可以說是江西教育社近幾年獲得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分析社科類圖書在整個圖書市場的低迷走向,江西教育社就自身的出版定位進行了調研,最終確定了圖書出版“以教育圖書為主體,以科學人文為兩翼,著力建設四大板塊,積極拓展兩大新板塊”的發展思路。傅偉中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他認為,“有所不為才能有所作為,教材教輔出版是教育出版社的主業,不做這個而去做別的,不是最佳選擇。我們一定先要把主業做紮實,才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把其他領域做好。”對於業界熱議的結構調整,傅偉中認為,結構調整是企業做強做大以後的事情,一個小賣鋪就談不上結構調整。而他們把教育圖書做精做專做大的這個定位,也與江西出版集團“教育類圖書利潤中心”的戰略十分吻合。在2007年,江西教育社將出版社各類教輔圖書以“芝麻開花”這個品牌冠名,在2008年開春又將其定位為“中國教輔領先品牌”,通過質量提升和精細行銷,在一年中省內發行量就超過3000多萬冊,省內渠道發行量三分天下有其一,為這個品牌向全國市場的推進奠定了基礎。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比較明顯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書系”,是該社基於前面的定位在市場類教育圖書出版上的新嘗試,《網路媽媽》、《新童謠》、《中外道德楷模100人》等書的出版也很好地鍛鍊了出版社在市場類圖書操作方面的能力。在圖書出版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之後,出版社去年啟動了理念為“重開經典之門”的出版計畫,陸續策劃推出了包括《季羨林文集》、《王雲五文集》等在內的人文社科圖書,以《王雲五文集》列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以及《中國化學史》一書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為標誌,表明江西教育社在該領域的工作已經獲得了社會的初步肯定。

從江西教育社的兩份期刊—— 《瘋狂英語》和《新小讀者》——的成長曆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定位精準的重要性。傅偉中給《瘋狂英語》的定位是“全國英語期刊領跑者”。從最早的“頗感壓力”到現在“已經可以找到發展的方向”,《瘋狂英語》雜誌社社長吳明華認為,《瘋狂英語》的這種定位成為整個雜誌社不斷創新的動力,目前《瘋狂英語》在整個英語期刊業不景氣的今天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長,在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900萬元,較2006年增長398%,造就了業界關注的“《瘋狂英語》現象”。而傅偉中給新刊《新小讀者》“小讀者的心靈讀本”的定位,也為它帶來了業界和讀者的關注。《新小讀者》作為江西教育出版社在2007年12月試刊發行的一本新刊,在試刊前曾經進行過調研,發現當時針對小學生的閱讀類期刊只有校園生活類和少年文學文藝類期刊,廣大中國小讀者缺乏像《讀者》一樣的成年人“心靈雞湯”類的刊物。正因此,《新小讀者》就作為差異化競爭和一個填補市場空白的產品被推向市場,為後續的行銷和推廣帶來了相當大的空間和便利。

江西教育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整合:有效利用資源

作為圖書出版企業,一次重要的生產活動就是對於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而這也是江西教育社著重培養的一種能力,他們以開放的心態做出版,在利用其他資源的同時也使自己的資源可以為人所用,最終產生雙贏的局面。

在圖書出版方面,該社策劃的《臨川一中獨門絕技》的首輪銷售就達到2萬套,在文教類圖書出版普遍不景氣的今天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蹟,而該書的出版也體現了一個出版社資源整合的能力。用傅偉中的話說,就是“將江西‘臨川一中’這個教育品牌知名度大大放大和提升”。同時出版社在這套書的整合行銷上也進行了大膽嘗試:在產品還未被推出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說,經銷商還未一睹這套書的全貌,就通過整合資源和概念行銷,在經銷商推廣座談會上將叢書的獨家經銷權賣出,這不僅使出版社規避了文教書出版的高風險,而且使其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於圖書開發。

2007年年末,江西教育社還調整了市場圖書開發部的功能,對市場類圖書的發行體制進行了整合,使得市場圖書的選題開發、編輯發行由市場圖書開發部這樣一個部門來完成,實現了編輯資源和發行資源的整合貫通。江西教育社對這個部門提出了年出書60種、實現銷售碼洋1000萬的任務。就在記者採訪的當天,江西教育社的市場圖書開發部還在籌劃同北京的影視創作班底合作,利用其即將在央視播放的電視劇,嘗試進行影視類圖書的出版。

該社在出版發行資源的整合上還採取了與江西省新華發行集團進行深度合作的形式,此舉在社店資源整合方面探索了一個全新的模式。2008年年初,江西教育社和江西新華發行集團共同籌資600萬元進行戰略合作,整合各自資源,全力打造品牌教育類圖書並攜手進一步共同拓寬行銷渠道,開創新的行銷模式。這種“以資金為紐帶、以資源為核心、以市場為目標”的合作模式打破了以前社店單純的產品合作模式,促使雙方更緊密地結合,從而有效保證了贛教版文教類圖書的市場占有份額。對這次合作,傅偉中的評價是“兵團聯合肯定比單兵作戰管用”。

創新:催動發展活水

不創新,毋寧死!在他們看來,和其他產品生產模式不同,出版人所“生產”的每個品種都蘊涵著智慧和挑戰,需要不斷超越,也不斷被超越,因此每件產品都需要創新。

傅偉中把自己的職業戲稱為“二十一世紀最折磨人的職業”。在他看來,雖然常常為現實中的文化理念和商業追求之間的反差感到苦惱,但他和他所在的出版社的同仁漸漸培養出了一種習慣——創新。他曾經在不止一個場合說過:不創新,毋寧死!在他們看來,和其他產品生產模式不同,出版人所“生產”的每個品種都蘊涵著智慧和挑戰,需要不斷超越,也不斷被超越,因此每件產品都需要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講,身處內容創意產業中的出版人就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創意湧現——創新,這是伴隨江西教育社成長的第三個重要關鍵字。

對於江西教育社的圖書產品創新,傅偉中說起來簡直是滔滔不絕:他們創新了產品的生產流程,將全社的數百種教輔圖書的設計包裝委託專業設計公司整合包裝,品牌突出,風格統一,成本降低,效率提高。雖然市場上並不缺乏童謠類圖書,但該社雙效突出的《新童謠》就結合當地一家報紙“徵集童謠”的活動,並充分利用了另外一家媒體的內容資源。通過這本書,傅偉中深感“只要操作得當,主鏇律也可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按照這種思路策劃的《中外道德楷模100人》創造了該社年度單本書發行48萬冊的銷售紀錄。產品的創新能力不僅體現在好點子上,更重要的是對於好點子的迅速執行上,以《寒風鎩羽——貝?布托之死的非常鏡頭》一書為例,這本時效性非常強的書從產品策劃到最終面世只用了短短的10天。傅偉中認為,運作這樣的選題是鍛鍊一支能打硬仗的出版隊伍所必須經歷的階段。而其主辦的《國小教學研究》《新小讀者》在經營刊物方面的創新也是可圈可點。在記者採訪時,江西教育社還在謀劃和省內移動通信運營商在資源方面的合作,江西教育社旨在利用其教材教輔圖書在當地的高覆蓋率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在圖書發行和行銷工作上,江西教育社也有創新之舉。為了提升發行工作的效率,該社除了將市場圖書的編輯發行整合到市場圖書開發部以外,也實現了教材、教輔類圖書發行的專業化,整合後的教材教輔發行部主要承擔該類圖書的發行工作。由其獨家策劃的“萬枝玫瑰映紅讀書周”主題文化活動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力,許多讀者至今仍然記憶猶新。而其在今年北京圖書訂貨會期間為《季羨林文集》舉辦的重印大賞茶會則彰顯了出版人的文化追求,弘揚了出版社濃厚的文化韻味。

出版市場的競爭加劇,對於出版社管理的創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傅偉中認為,對於中小出版社來說發展永遠是第一位的,這就需要從管理創新上做文章。出版社首先在細節管理中貫徹了創新的思想: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要求編輯部要成為三個中心——市場中心、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從2007年開始,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得到全面貫徹,考量單品種盈利能力,逐漸調整經營模式……在管理思想上,江西教育社此前提出的“主業優先、結構優先、效益優先、質量優先、市場優先、成本優先”不僅是一種創新的嘗試,而且也得到了實踐的印證。2008年,江西教育社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四至”——“創新至尊、效益至上、市場至高、發展至遠”這樣的經營理念,以推動出版社各方面工作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