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漲橋

江漲橋

江漲橋,位於杭州市拱墅區境內,長約95米,寬約20米,橫跨京杭大運河,東起大兜路,西至湖墅北路及信義坊,橋東北側有大兜路歷史街區及香積寺,東南側有始建於清光緒六年的富義倉遺址。相傳遠古江海潮漲至此而得名。橋始建於北宋,元末毀,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重建,為三孔石拱橋,駝峰巍直立,成為運河船隻終到杭州的標誌。

江漲橋,位於杭州市拱墅區境內,長約95米,寬約20米,橫跨京杭大運河,東起大兜路,西至湖墅北路及信義坊,橋東北側有大兜路歷史街區及香積寺。相傳遠古江海潮漲至此而得名。橋始建於北宋,元末毀,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重建,為三孔石拱橋,駝峰巍直立,成為運河船隻終到杭州的標誌。自古以來這裡是輻輳之地,商賈雲集之所。據嘉靖《仁和縣誌》記載,在宣德年間(1426―1435年),僧覺微改為石彎橋,踩石級過橋,十分宏偉,光緒《湖墅小志》里稱湖墅八景之一的“江橋暮雨”即以江漲橋為背景,描述暮雨蕭蕭、入夜蟹火漁燈點點如繁星的景貌。
民國時期,江漲橋改為混凝土橋面。建國後,在原有石橋的基礎上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拱橋。其時,兩岸原有的平房與瓦舒、舟影點點,曲折而狹窄的橋面上行人熙熙攘攘,一種修然閒淡的節奏瀰漫其中。1993年,運河改道重建,拆除了原江漲橋,至1995年新大橋投入使用。如今,各色遊船與貨船依然行駛在大運河上,寬敞平坦的大橋和兩岸秀美的風光,徹底改變了這一帶的景觀,現代氣息撲面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