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哪吒文化研究學會

江油哪吒文化研究學會 川北綿陽市江油市境內一學術性團體。由江油道教界及文史、社科等方面對哪吒民俗文化有研究的相關人士組成,宗旨在於發掘、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開展哪吒民間傳說和民俗文化的研究,促進以哪吒傳說和民俗文化為載體的旅遊產業發展,促進海峽兩岸哪吒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交流。業務主管部門為市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局,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是市民政局。會址設江油市道教協會.業務範圍包括:開展以哪吒傳說為主的民間、民俗文化的發掘、整理和研究。開展相應的哪吒民間、民俗文化學術交流活動。舉辦市內外;海內外的哪吒民間、民俗文化聯誼活動。(雁過留聲寫作室 伍 文 )
江油哪吒文化研究學會年會(伍丕慶攝影)江油哪吒文化研究學會年會(伍丕慶攝影)

附文一: 乾元山金光洞

 乾元山金光洞(伍丕慶攝影) 乾元山金光洞(伍丕慶攝影)

 四川省江油市境內的乾元山(又名天倉山)金光洞(又名天創同、太乙洞),距市區七十華里,是川西北地區有著悠久歷史的著名道教聖地,古來傳說為太乙真人修煉的洞府。而《封神演義》所描寫的哪吒鬧海、蓮花化身及太乙真人收石磯的故小,正是出自江油人自古而來的世世代代的傳說。據考,這些傳說遠早於《封神演義》的成書。至今,江油境內尚有不少與傳說相印證的地名或遺蹟,如哪吒出生的城塘關古關隘(原城塘鄉境內)及鬧海的九灣河遺址,金光洞左側太極峰前石磯坡林中被降服的石磯娘娘原形—一塊似被火燒過的怪石,翠屏山(又名火焚山或火烽山)哪吒廟及廟前李靖王的拴馬樁等等,《封神演義》正是按其方位、地貌、山勢而描寫的。
傳說固然神奇,但江油作為道教源起、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聖地,卻是有史可稽的。道教淵源於我國上古時代的巫術和秦漢時期的神仙方術,以黃老哲學為其信仰基礎,東漢末張陵創五斗米道後始漸次形成正式的宗教。據有關史籍記載,早在秦代時便有一名為黃奉先的人避秦亂來江油修道(《群仙錄》、《彰明縣誌》);東漢末沛人張陵“客於蜀,學道鶴鳴山” 《後漢書》卷七十五)後,即在江油靈台山(又名天柱山)試法,傳道、飛升(《太平環宇記》《郡國志》);唐代時,有“與虎豹同處,馴如家犬”的景知果和“幼知道,常持誦五千言不輟口’,的毛意歡等道人隱於江油修道(杜光庭《錄異記》、《竇團山記》),就連彰明縣的主簿竇子明也棄官隱於團山修道,終至白日飛升(《江油縣》)。正是因為江油的道風特盛,著名大詩人李白青少年時期也曾受到故鄉道教的濃烈影響,竟與一名為東嚴子的著名道士隱於眠山之陽,“巢居數年不跡城市”(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他留故里的六首詩中,有五首都與他好道的生活情趣有關。這樣的歷史氛圍孕育了有關太乙真人的種種神奇傳說,當然不足為怪;而這種種神奇的傳說,又為乾元山金光洞—這川西北著名的道家洞府罩上了一層厚重歷史的神秘色彩。
南出江油市區,西沿渝江東岸北行,穿過含增鎮和長城特殊鋼公司第三分廠廠區,漸進入峰巒起伏、山奇水麗的深丘地帶,但見山路盤鏇,農舍參差,竹茂林幽,鳥語水喧。而最有特色的,卻是那或白、或黃、或紅、或紫的各類不知名的山花,時而星星點點,綴在叢莽荊榛之中,俏皮地眨著眼睛;時而又密集地匯聚如飛珠濺玉的瀑布,從那重重的高而蒼勁的樹梢上傾瀉而下。遠望群山,迭宕透逸,莽莽蒼蒼。而那淡人云霧,切人天際,崢嶸突兀的一帶遠山,正是那神秘莫測的乾元山脈。山漸陡峭而路亦漸奇險。或十步九折,臨深壑之寒;或濃陰匝地,迷霧嵐之深。一忽兒天梯石棧,仰人面而矗起;一忽JL水崖鳥道,緣石壁而縈迴……
乾元山東端最高峰為鎣華山(海拔1875米),古木蒼蒼,白雲迷朦,相傳為鎣華老祖的修煉之所。現存鎣華殿、魯公祠、仙福宮等古道觀,並有練功石窟多處。凡練功者人窟採氣,頓感功力倍增,若神助然。 金光洞位於乾元山中段(海拔1410米),洞開於一面斧削刀切似的絕壁之崖,其上古松倒掛,古藤繞結,其左下則是不測之萬丈深谷。洞右前側為碧雲行宮,內塑老子像,洞外花木扶疏,中有一棵外皮似柏、枝幹蟲L結,生羽狀針葉、結味酸甜略苦之棗形青果的千年怪樹,傳說是孫悟空和哪WE從月宮裡偷來的梭羅神樹。洞口上額有“太乙洞”三個古拙遒勁的石刻大字,雙側有“百二山河八寶金光開萬善,五千道德雙林玉樹闡乾元”的石刻聯語。洞廳宏敞,可容上千人。岩壁上有太乙真人、哪吒、三清老祖及各類石刻神像數百尊,經省文物部門鑑定為宋以前的石刻造像。洞內冬季溫暖如夏,夏季則寒風呼呼,刺人肌骨,非著棉衣不可抵禦。
自右側狹口進人內洞,又別是一番佳境。洞道宏狹相間,時陡時平,岔道甚多,景物變幻莫測。除自然天成的獅、虎、龜、鱉、煉丹爐、鎮山塔、玉柱瓊林等外,尚有九龍柱、九轉宮、苦竹林、孝子跪天橋、太乙真人靜定處、張三豐藏身處等奇美景觀。據《龍安府志》和《江油縣誌》記載,元代著名道士張三豐曾人洞中修煉,因禱雨有應,被封為康濟龍王。尤令人稱絕的是九龍戲水,九條石龍游於一泓晶瑩清澈的水中,或搖頭擺尾,或淺水弄蝦,頭、身、爪、尾皆清晰可辨,煞是怡然自得。水「!1有一種銀白色的通體透明的蝦,名為銀蝦,乃是一種稀世彌珍的罕見的水生動物。
踏過湍急的流水,繞過一片茂密的石林,扶壁前行,再弓腰進一扇石門,則可到太乙真人的三座煉丹池探奇。第一池深約三十米,縋繩而下,寒氣襲人。第二池深不可測,投石而下,但聞嗡轟聲而不聞其所止。若夜半悄然來此,可聞池下隱隱有雞鳴、犬吠、人語聲。第三池上有天生石橋一座,名日天仙橋,極險。曾有探險者以粗繩縋身而下,深一百三十餘米始及地。再斜下石梯三百六十餘級,可及陰河一道,水深莫測。前幾年有一武當道士下池修煉,據云至今未出……洞中隨處可見一種白色粉末,傳說為天賜麵粉,可以療飢,凡荒年糧缺,災民鹹人洞取食之。早在唐五代時,著名道士杜光庭在《神仙感遇傳》中就有記載:“……昌明縣有天倉洞,中有自然飲食”。明代葉松《游天倉洞記》文中則如此寫到:“所謂仙米麵者,洞中在在有之。意者,風化石髓而成之。遊人嘗和麥面煮食之,則常飽不化,亦物理之自然,不足怪”。《龍安府志》也記載說:“太乙洞在天倉山,又名金光洞,洞中石粉如面可食”。這大概正是天倉山和天倉洞得名的緣由吧。
每當夕陽西下,萬道金色的陽光灑滿洞口,潔白如玉的石壁和栩栩如生的神像,皆熠熠閃光。遊人至此,恍若置身於仙境。
金光洞左側一峰高聳入雲,即所謂太極峰是也。萬丈懸崖絕壁如刀砍斧削,壁上天然凹進一大圓形,直徑約五十餘米,內亦有天然渾成之陰陽魚像,煞是雄奇壯觀,即傳說為太乙真人所刻之太極圖。所謂石磯坡,即在此峰之下,坡上林木茂密,雜草叢生。若進人林中,則可見聳立著若干嶙峋突兀、形態各異的怪石。其中一石尤為怪異,其表多孔,或大或小,或疏或密,爛若火燒,傳說為石磯娘娘被太乙真人用九龍神火罩燒死後現出的原形,故名為石磯石。由金光洞登太極峰,沿途可見哪吒肉身墳、哪吒點將台、九龍坡,以及所謂乾坤圈觸地形成的天鏇坑、地鏇坑等自然景觀。點將台石墩上有一對指頭大小的孔穴,相距三四寸遠,對著小孔一吹,大孔即發出狀似牛角號聲音。遊人至此,莫不一試為快,人稱哪吒號雲。 自金光洞左側沿石級而下,轉九道拐,披荊攬藤,經岩壁林間小徑,下穿一狹長石碑,再盤鏇而低,即可抵達銀光洞,距金光洞約三四華里。洞口呈喇叭狀敞開,較金光洞略小。洞外岩石錯沓,花木藏荻,泊舊漫淌的清泉匯成銀瀑三疊,珠奔玉瀉於幽岩蒼壁間,下落數丈而成清潭一泓。洞中塑一金袍靈官,揚鞭雄峙,其後有寒風呼呼自洞中而出,煞是凜冽。洞內有泥塑神像數十尊,列坐於三重石階。左右皆有內洞人口,其鐘乳石亦千姿百態,構成各種奇異的景觀。洞道雖較金光洞為狹,卻極盡曲折之致,蜿蜒透迄,盤鏇而上,不知其所止
乾元山金光洞作為道家洞府,其歷史由來已久。元明之際又有僧人來此結廬,開道、佛共居一穴之風。據有關資料記載,清末尚住有道士、道姑及佛教僧侶上百人。後雖漸次衰
廢,但近年來又道風重振,日益興盛起來。現金光洞道觀住有道士十餘人,銀光洞內亦住有幾位僧人,兩洞常年住有信徒、居士數十數百人不等。每日皆有市境內外的道、佛信徒跋山
涉水,來此朝聖進香。每逢法會,更是人流絡繹,山道壅塞。台灣道教協會亦組成太乙真人朝聖團,多次來此朝拜,認定乾元山哪吒廟是哪吒的真正主廟。麻豆太子宮的陳先生十分感
嘆地說:“大陸山川秀麗,乾元山名不虛傳,這裡果然是仙家氣派!”
 原載《四川日報》1995年8月18日
 《綿陽日報•星期天》1995年3月19日
 《四川宗教》1995年第3期
 作者:易可情
附文二: 翠屏山

江油哪吒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在 翠屏山合影(伍丕慶攝)江油哪吒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在 翠屏山合影(伍丕慶攝)

翠屏山,亦名火烽山,位於四川省江油市涪江東岸之濱。一山二名,自古並稱,《四川通志》、《龍安府志》、《江油縣誌》均載:火烽山在縣(今不江油市武都鎮)東二十里,舊名名翠屏山,該山現存清代燒制的火磚上均有“同治六年,翠屏山制”字樣。現存此山刻於清嘉慶七年(1820年)的一座石碑上刻有“培修翠屏山並石梯石路碑記”。清光緒版《江油縣誌》載:“第一樓在火烽山,龍安知府施燦題,上塑有哪吒真人神像,歲旱禱雨輒應”,又載:“明碑在火烽山,嘉靖庚戌大鶴山人高簡文書”,:“萬信明,火烽山道士,自幼攜資入山數十年,修哪吒真人樓,備極堂皇”。萬信明墓碑現存翠屏山。
翠屏山形若“金字塔”,遠眺其山尤為突出,周有九座山崗簇擁,勢若“九龍捧聖”。沿山西下,溯涪江而下十里許便是九灣河遺址,傳為哪吒鬧海處,左右各有一塔直指蒼穹;山之西北二十里處便是城塘關(又名陳塘關);山之西南,越涪江八十里處便是哪吒之師太乙真人修煉處乾元山金光洞,哪吒學道於茲。翠屏山上有一井“哪吒井”,其水清澈,水濁必雨,數百人取而飲用不涸,相傳井水可治病。
一山二名,各有來由。山色秀美,若翡翠若畫屏,鑲嵌於中壩平原之東,故名“翠屏山”。哪吒還血肉予父母,其母思子心切,得一夢,便托人在翠屏山建哪吒廟,其父李靖演兵經此,一火焚之。該山有許多長七尺左右的石樁至今尚存,傳變李靖拴馬處。三國鄧艾伐蜀,於此山安營,離時焚營盤輜重,煙焰沖天,數日不滅,儼然烽火。原故又名火烽山(或稱火焚山)。翠屏山山色秀美,前人有記,且多有文人墨客吟詠。
翠屏山雖無岷峨之峻,向為道家樂居之所,歷史久遠,長留典籍,皆因哪吒之故。“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道教宗承老子,秦漢相繼,李唐時宮廷篤信尤盛,趙宋微宗皇帝自稱“道君”。一行下效,道教宮觀遍布各地。翠屏山早已有道教門人哪吒之廟,自然應運而張,世代傳承,至明代前更臻完備,明朝中葉已曾重修。如清嘉慶七年翠屏山道士譚智雲所撰《培修翠屏山並石梯石路碑記》(原碑現存翠屏山)說:“……即在大明嘉靖(1522年至1565年)已系重修,其由來者古矣……”。另有今存翠屏山,光緒十九年(1894年)知江油縣事胡圻所撰“清逝道會恩師萬公法派信明道號緣空老真人墓誌”說:“嘉慶十三年(1809年)遠俗於茲,道光十年(1831年)始任山務,攜橐金數百兩,經有年,重建哪吒真人樓,修靈祖正殿創磚房山門,重構樓台翼閣迴廊,其諸神像龕座無不備善”。
據說,萬信明是乾隆竽帝寵臣和珅的慕僚,嘉關帝懷恨和珅,繼位後下令抄斬其滿門。萬喬裝道士攜金銀珠寶及和珅小兒潛入蜀,避禍於翠屏山,後對該山進行了大量修繕,並置莊田數十頃,規模大具,據付全明先生所記親見,沿山南坡而上,有牌樓一座,以磚構築,國為正門,左右二側門。正門上方浮雕精細,上書“古翠屏山”,以各色碎瓷片鑲嵌,五彩繽紛,光耀奪目,可謂壯觀。正門有龍安府官孟毓勛所書楹聯:
翠聳三山浮海上,仰止應參無上道
屏張五嶽壯寰中,到來都是有緣人
依山拾級而上,殿宇數重,依次為靈祖殿;天王殿(塑有托塔李天王及哪吒像);三清殿;通明殿(正中塑玉皇大帝像、兩側塑八仙、殿內設典錫鑾駕一堂:金瓜、鉞斧、朝天、王盾、日、月、畫戟、蛇矛……共百餘件);哪吒真人樓巍然屹立,畫棟飛雲,構建精巧。樓前石欄鑲嵌四幅石雕,意蘊高雅,畫面內容多反映春秋戰國時的故事,包括“麒麟送書”、“高山流水”、“弄玉吹笙”、“福祿壽喜”,刻工精細,栩栩如生,至今猶存此山。此外,還有道士丹房、客房三院,院內植奇花異草,蘭桂芳香,室內毀設雅致。院門楹聯書文俱佳,江油市政府文史委委員張枚先生1964年游翠屏山時楹聯猶存,並筆錄存至今日,今錄於後。
清虛徑 雲濕幽岩潤
風梳古木香
留雲龍 近目青障合
俯首白雲低
駐鶴髮童顏 山摩青漢
江帶碧岩長
庭院四周圍牆環繞,占地數十畝,到處茂林修竹,松柏成蔭,甚為幽靜。登高極目,惠風和暢,平疇如畫,涪江若練,中壩城區,萬家燈火,盡收眼底。環視群山,峰巒起伏,白雲悠悠,宛如蓬萊,仙蹤可尋。故明代許仲琳將翠屏山及哪吒故事寫入《封神演義》之中。
歷史長河,浩浩蕩蕩。滄海桑田,興廢相同。因哪吒而名聞遐邇的翠屏山歷史悠久,雖數經盛衰,然源遠流長。其盛況至二十世紀初依舊,直到1964年,翠屏山山門牌樓、哪吒真人樓等仍存,後坍塌拆除。至今,恢復工作已歷多年,松柏漸茂,牌樓、哪吒真人樓、哪吒殿拔地而起。四面八方,包括台灣信眾接踵而至,年達萬人。尤其每年農曆三月十三日哪吒顯化日,都要舉行“哪吒真人法會”,並從三月十一日至十三日連續三天舉行廟會和物資交流會“,同時唱戲三天,世代沿續,至今不衰。筆者二000年和二00三年三月十三日目睹了翠屏山”哪吒真人法會“等活動場面,赴會者人流如織。山下物資交流會交易物資列如長龍,綿延數里;朝山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哪吒出世》等劇目已演出三天,鑼鼓鏗鏘,觀者如雲。哪吒真人法會十分嚴肅,道士們一色道袍,笙簫鼓樂,引吭吟唱,頂禮膜拜。法會科儀安排嚴謹詳盡,記者於後。
十一日:一、開壇啟師(請各路聖真臨壇。誦《廣成儀制開壇啟師集》);二、告龍迎水(從翠屏山哪吒井迎水。誦《廣成儀制告龍迎水集》);三、盪穢除氛(用迎來水盪除穢氛。誦《廣成儀制盪穢除氛集》);四、款駕停科(請諸真人小憩,當日科儀停)。
十二日:一、靈祖正朝(道家護法神靈祖到位。誦《廣成儀制靈祖正朝集》);二、安奉灶君(安奉灶神。誦《廣成儀制安奉灶君集》);三、朝真禮斗(朝賀聖真,祈禱國運昌隆、人民富裕。誦《廣成儀制朝真禮斗集》);四、停科(當日法事停)。
十三日(正會):一、哪吒正朝(請哪吒真人到位受賀。誦《廣成儀制哪吒正朝集》);二、圓滿餞賀(為諸真人餞別。誦《廣成儀制餞賀集》);三、鐵貫斛食(廣泛布施。誦《廣成儀制鐵貫斛食集》)。
   作者:哪吒-中壇元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