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福

江家福

江家福,1938年出生於廣西荔浦縣,壯族,留日數學博士,教授。曾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兼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擔任六屆全國人大常委,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原廣西民族學院(現廣西民族大學)院長 ,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會長。現任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名譽主席、 中聯國興書畫院顧問。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為“國策智庫研究院”題詞 為“國策智庫研究院”題詞

1951年至1957年在廣西荔浦縣中學讀書。1957年至1962年在南開大學數學系讀書。1962年至1965年7月在南開大學數學系讀研究生。師從嚴志達院士。(嚴志達院士係數學大師陳省身在西南聯大的研究生。1947年留學法國,1952年回國。)1965年10月至1973年1月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十中學任教員。1973年1月至1983年任廣西民族學院(現廣西民族大學)數學系教員,講師,系副主任,副教授。1983年4月至1984年底作為客座研究員在日本大阪大學數學系學習,並獲博士學位。1983年任廣西民族學院(現廣西民族大學)院長 ,教授。1984年任廣西科學技術協會主席。1986年5月至2003年6月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93年10月至1998年10月兼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任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2002年至2011年任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會長。

人物軼事

愛登山的數學家部長

共和國成立以來,部長成百上千,但當時具有理工科博士學位的並不多,江家福部長是其中一位。假如,評選一下登山最多的部長,那江老恐怕可以當仁不讓。別提三山五嶽,中國各地稍有名氣的山他幾乎都登過。

在海淀區文化氣息很濃的大學城附近,我們敲開了江老家的門。慈眉善目,鄉音不改,平易近人,這就是江老。令人驚奇的是,他仍然記得當年高考時數學題的解答方法,不愧為數學家出身的平民高官。

憶兒時

1938年10月,廣西荔浦縣一個貧寒的家庭又誕下一個男嬰,大概父母期望他能給家人帶來幸福生活,於是起名“家福”。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他們不會想到,這個山溝里的孩子最後會走出大山成為共和國的部長。

雖然貧窮,但江家福的家鄉一直把讀書受教育作為孩子的頭等大事,不遺餘力地投入。在他們眼裡,走出大山,只有靠讀書。江家福從小成績優異,在親朋好友的資助下,從國小到中學都展示出了過人的學習天賦。

1957年,他參加了高考。高考的地點離家40公里,坐車需要4塊錢。4塊錢,在今天看來,是不值一提的小錢。可是,在當時,卻是一個人一個月的生活費。19歲的江家福根本沒考慮坐車,他提前一天步行了40公里來到了地區的高考考點,休息了一個晚上便走進了考場。當年,全國總共才招收10.8萬大學生

。高考之前填志願,他都不太清楚,後來他的數學老師建議他第一志願報考南開大學數學系。他的數學成績不錯,高考100分的試卷考了95分。8月的一天,縣裡打電話給鄉公所,江家福被南開大學錄取了!鄉親們都很高興,因為他的父親唯讀過半年私塾,母親大字不識一個。

彼時的他,最遠只去過桂林,到天津怎么走,要多長時間他都不知道。

背起行囊,作別父母,迎著朝日,少年出發,奔向遠方。

經過4天旅途顛簸,他來到了傳說中的南開大學,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

勤工儉學

大學5年,江家福只有在畢業前的春節才回過家。不是不想家,而是沒錢回家。當時助學金除了一伙食費,每個月有三元的生活費,為了能買些參考書及生活用品,他得利用假期去勤工儉學。他回憶說,別人嫌髒嫌累的活他都願意乾,倒垃圾,刻印刷鋼板,到農場勞動...... 他記得,1958年寒假期間和幾個家境貧寒的同學去幫倒垃圾填坑,到了除夕,本打算休息了,但工頭要趕工期,商量當天仍付一元二角工資,只乾半天,大家為了這一元二角錢還是去幹了。攢夠了錢,江家福在畢業前的寒假終於回了一趟家,見到了闊別多年的父母兄長和家鄉。畢業了,江家福決心進一步深造,報考研究生。1962年全國只招收了800名研究生。他考上了,師從我國著名數學家嚴志達院士。作為一名學生,他的學習生涯可謂順風順水。不過這都建立在刻苦學習的基礎上,只有他自己知道,在昏暗的燈光下伏案學習灑下了多少汗水。苦難和機遇

人生沒有苦難,則為不完整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他說。在讀研究生期間,正逢階級鬥爭如火如荼。1962年寒假回家,看到家鄉的一些情況,回校後與個別同學談論過對人民公社及大煉鋼鐵的一些看法。在1965年畢業前夕,這些話被某同學搬出來批判說是反對“三面紅旗”。就這樣江家福被扣上了“嚴重喪失階級立場”的帽子。在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扣上這樣的帽子,無疑意味著政治生命甚至是職業前途都行將結束。

就這樣,江家福被“發配”到石家莊市郊區第十中學擔任教員,被派到農村“四清工作隊”工作。1968年初,“複課鬧革命”校辦工廠需要電,氣焊,因有危險,沒有人願意去,他被派到石家莊動力廠學習電,氣焊。他乾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他借了一本蘇聯的中專課本《金屬的焊接,切割與釺焊》,白天跟師傅學習操作,晚上看書,四十天就出師了,帶著師傅送的工具,回校辦起了電,氣焊門市部,並自行設計了煤粉化鐵爐,還在《鑄工》雜誌上發表了《關於煤粉化鐵爐的幾點註記》文章,由於工作出色,受到好評,一乾就是5年。

肉體的勞累並非痛苦的根源,真正讓江家福痛徹肺腑的是,背負的政治“罪狀”,不僅讓自己的前途渺茫,甚至連累至家人,孩子。

沒有人知道他的內心有多痛苦!堅持,他始終抱著希望。

機遇,也永遠向堅持的人敞開大門。

1972年,大學教育回潮,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江家福被家鄉的廣西民族學院看中調回。從此,他成為一名大學教師,教授他的專業——數學。從教員到講師,再到系副主任,副教授,一步一個腳印,他走得很踏實。其間,發表數篇有分量的論文。其中一篇論文的主要結果是:Satake圖解的等距對應,同構於自同構群與擬內自同構群的商群。這個結果被稱為江家福定理。他的論文被日本大阪大學的村上信吾教授看中,邀請他前去大阪大學任客座研究員。1984年,他還獲得了該大學的博士學位。

學而優則仕

學而優則仕,中國幾千年以來,優秀的知識分子進入政壇入仕不在少數。1983年6月,全國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江家福因為是壯族,年輕,政治條件好,又是副教授,因此被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同年被任命為廣西民族學院院長。1984年,從日本學成歸來後,江家福被選為廣西科協主席,後晉級為教授。1986年,他被調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93年10月至1998年10月兼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任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2002年至2011年任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會長。 從政多年,官至部級。他從未失掉自己一個科學家的本色,淡泊名利,工作盡心盡責,看問題深刻,思維敏捷,平時總是與民眾打成一片,平易近人。

我國民族分布是大雜居,小聚居,為做好少數民族工作,他經常深入民族地區調研,了解民情,給中央提供了不少有關發展民族經濟,文化的建議。雲南怒江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與緬甸相鄰,那裡居住著獨龍族同胞,他們守衛著祖國西南邊陲。那裡一年中有半年是大雪封山不能進出。內地通往該地區只有一條沿江小路,一邊是萬丈深淵,一邊是懸崖峭壁,環境十分險惡。當時為建設貢山到獨龍鄉公路爭論很多,有人認為得不償失。2007年,江家福冒著生命危險專門到獨龍鄉調研,並在全國政協會上提交了“建議開發怒江和獨龍鄉”的提案。當時到過獨龍鄉的部級幹部他是第四位。

他擔任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會長後,繼續關注少數民族的發展,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教育問題。他與台灣少數民族交往密切,從2002年起,每年舉辦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三月三”,“中秋節”等聯歡活動,增強了兩岸同胞的情誼。他平時不喜歡唱歌,跳舞。並非他不會,江家福當年是南開大學文工團的民樂隊成員,唱歌跳舞也是可以學會的。而打牌,他只是喜歡和同志們一起打撲克“跑得快”,誰輸了做伏地挺身。清心寡欲,兩袖清風,在官場,江家福仍然像一位大學教授。

一覽眾山小

江家福有一個愛好——登山。“中國各地有點名氣的,基本都登過。”說到登山,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因為在民委工作,經常深入民族地區調研,工作之餘喜歡登山。三山五嶽,從東到西,從北到南,他的腳印遍布全國各地的名山。回憶自己所登過的山,他說,最難登的有三處:海南的五指山,因為當時沒有路;陝西秦嶺的太白山,海拔3600米左右;貴州銅仁的梵淨山,有8888個台階。

就在接受本刊採訪的前兩天,73歲高齡的他剛登泰山回來。這次登泰山,他碰上了幾伙年輕人。山腳下,年輕人看到白髮蒼蒼的他拄著拐杖慢慢地向上走,關心地問:“老爺子真要自己登上去嗎?”江老笑笑,點點頭。 江老的爬山有自己的節奏和方法,拿根拐杖,戴好護膝,先慢慢熱身,再逐漸加速,到一定速度後保持不停,中間不休息,只是喝口水。 就這樣,在半山腰,江老追上了幾伙年輕人。他們正在休息,看上去累得夠嗆,當他們看到江老健步走來時驚呆了,“老爺子真棒。”為什麼喜歡登山?江老說,從小在山裡長大,對山有感情。此外,登山能鍛鍊人的毅力。“登山,最重要的在於堅持。”堅持,是江老感悟的人生真諦之一,在順境中需要堅持,逆境更需要堅持。

最美的山在哪裡?江老說,甘孜的海螺溝,一路登,一路不同的風景,原始森林,冰川,雪山,移步換景,不同的生態系統在同一個地方完美展示,令人震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江老脫口而出這樣一句詩。也許,登到山頂,看風雲變幻,人生豪邁,才是江老心中最美的風景。

—— 摘自《中華名人》2011年6月號

2012年9月18日從泰山一天門登上南天門,歷時3個半小時。

個人著作

文學作品

《實半單純Lie代數的自同構》北京:數學進展(1964)

《關於實單純Lie代數自同構與與Satake圖解的聯繫》北京:科學通報(1980)

《關於嚴志達圖解的一點註記》北京:科學通報(1980)

《實單Lie代數的分類和自同構群》廣西:廣西民族民族出版社出版(1986)

《關於特殊的實單Lie代數D4的內共軛分類》北京:數學進展(1989)

令Satake圖解不變的的等距對應所生成的群同構於自同構群與擬內自同構群的商群。這個結果被稱

為江家福定理。

書法作品

禪茶一味 禪茶一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