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風穴寺

汝州市風穴寺

風穴寺位於河南省汝州市區東北8公里處的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內,始建於東漢初平元年,重建於北魏。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並稱為“中原四大名寺”。風穴寺周圍景觀星羅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稱。風穴寺以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九龍朝風穴,蓮台建古剎;真山真水,四時皆宜以及依山就勢,錯落有致這四大特點著稱,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穴寺位於河南省汝州市區東北8公里處的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內,距怪坡景區2公里。該寺始建於東漢初平元年,重建於北魏,原名香積寺,隋代又名千峰寺,是佛教天台宗勝地,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悠久歷史,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並稱為“中原四大名寺”。《風穴志略》載,龍山陽側有大小二風穴洞,洞深數十里,天變時,洞內出風,猛不可擋,故名風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風穴寺”。
風穴寺峰巒秀拔,蒼柏疊翠,清泉側流,風景如畫;寶塔高聳,殿閣巍峨,碑碣林立,典雅古樸,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王維有詩《過香積寺》詩云“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風穴寺雖是北方寺院,卻不沿中軸線布局,而是依山就勢而建,具有江南園林風光。周圍景觀星羅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稱。更重要的是風穴寺保存了祖國燦爛的文化遺產,現存有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建築140餘間,被專家稱為“古建築博物館”。其中唐代七祖塔、宋代懸鐘閣和金代中佛殿被稱作是風穴寺的三大國寶。唐開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為全國現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懸鐘閣內懸掛一口宋宣和七年鐵鑄大鐘,重9999斤,被譽為“中原第一鍾”;中佛殿為金代建築,為單檐歇山式,梁架結構科學嚴謹;風穴寺塔林是我國三大塔林之一。寺內碑碣林立,或記事、或題詠,楷、草、隸、篆風格迥異,存有唐代的尼陀羅咒、宋代的經幢、元代的塔銘。風穴寺及塔林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穴寺的四大特點:1、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2、九龍朝風穴,蓮台建古剎;3、真山真水,四時皆宜;4、依山就勢,錯落有致。
乘車路線:1、從汝州市區出發乘7路車可直達
2、自駕車從汝州市區出發經風穴路向北9公里
門票價格:30元/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