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公主藥澡豆

方中所選白芷、白及皆為古代常用美容要藥,白芷氣味芳香,可祛風止癢,“長肌膚,潤澤顏色”(《神農本草經》)。 方中所用大豆當以黑大豆為佳,,《延年秘錄》謂之可“令人長肌膚,益顏色”。 本方有潤澤肌膚,祛斑增香的功效,經常用之擦洗面部和雙手,可使人肌膚白淨、細膩而富有光澤。

藥物組成

白芷2兩,白蘞3兩,白及3兩,白附子2兩,白茯苓3兩,白朮3兩,桃仁半升(湯浸,去皮),杏仁半升(湯浸,去皮),沉香1兩,鹿角膠3兩,麝香半兩(細研),大豆面5升,糯米2升,皂莢5挺。

處方來源

《聖惠》卷四十。

方劑主治

面黑不淨。

製備方法

先煎好漿水3大盞,消膠為清,即取糯米淨淘,和膠清煮作粥,薄攤,曬之令乾,和藥1時,搗細羅為散。取大豆面重和之,令勻,又用酒半盞,白蜜2兩,火上熔之,令蜜消,即1時傾入澡豆內,拌之令勻,曬乾。

用法用量

常用洗手面佳。

方藥解說

本方為唐永和公主日常護膚所用。澡豆是以豆粉為主,再加各種藥物而製成的專供洗滌手面用的一種粉劑,在唐代最為盛行,被認為有光滑潤澤肌膚,預防皮膚疾患之功。方中所選白芷、白及皆為古代常用美容要藥,白芷氣味芳香,可祛風止癢,“長肌膚,潤澤顏色”(《神農本草經》)。白及“體質滑潤”、“入於筋骨之中能和柔滋養’(《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令人肌滑”(《藥性論》)。桃仁、杏仁皆富含油脂,可滋養皮膚。鹿角膠能補血益精,“悅顏色”(《本草綱目》)。白蜜、糯米滋陰潤燥,可增滑膩柔韌之感。上述藥物同用可收潤澤肌膚之功,除此外亦選取白蘞、白附子、白茯苓、白朮等藥祛風散結,利水除濕,而取祛斑澤面之效。其中白蘞可“治面上瘡瘡”(《藥性論》);白附子能“滅諸瘡瘢痕”(《名醫別錄》)、白朮、茯苓善利水除濕,可用治水氣積聚面部所致的面色黧黑、面色不華等。沉香、麝香芳香辛散,為古代美容方中常用的增香辟穢之品,其中麝香又有活血通絡之功,故尚可“去面黔(面上黑斑)”(《名醫別錄》)。用白酒意在行藥勢以促進藥物的吸收。加入皂莢有潤滑爽利、消除垢膩以清潔皮膚的作用,亦為古代美容方中所常用。方中所用大豆當以黑大豆為佳,,《延年秘錄》謂之可“令人長肌膚,益顏色”。本方有潤澤肌膚,祛斑增香的功效,經常用之擦洗面部和雙手,可使人肌膚白淨、細膩而富有光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