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污染及防治概論

水的環境化學第一節 主要污染物的來源第二節 水體中的主要有機污染物第一節

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近來由於淡水資源的短缺和水體污染加劇,已日益引起人們
的憂慮。隨著全球人口的劇增和工業的發展,很多城市廢水和工
業污水不經處理任意排放。在農業生產中施用了大量的農藥和化
肥,通過徑流或滲漏也污染了水體。本教材在近年來水環境污染
及其防治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主要介紹水資源、水體污染源、水
體污染物在環境中積累、轉移、變化或降解的規律,水質模型,最
後還介紹了水體污染防治的一些基本原理。本教材不僅適用於高
等農林院校環保專業,對於其他院校,例如環境科學系、環境工
程、環境衛生、環境監測、環境管理等專業和廣大的環保工作者,
也具有參考意義。

作品目錄

目 錄
緒言
一 當今的主要環境問題
二 環境科學的興起
三 水體污染及其防治
主要參考資料
第一章 水資源
第一節 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
一 水循環
二 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三 我國水資源的特點
第二節 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一 水資源的利用概況
二 水資源的危機
三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主要參考資料
第二章 水的環境化學
第一節 水的物理性質
一 熱容
二 熔融潛熱
三 蒸發潛熱
四 熱膨脹
五 表面張力
六 溶解能力
七 熔點和沸點
第二節 天然水中自然物質的成分和含量
第三節 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各組成的來源和性質
一 總溶解固體物
二 主要的陽離子
三 主要的陰離子
四 微量陽離子
五 微量陰離子
六 溶解氣體
七 放射性元素
八 自然水體中存在的有機化合物
第四節 河水化學
一 河水的主要化學組成
二 總溶解固體物
三 礦化度
四 溶質徑流
第五節 大氣降水
一 正常雨
二 酸雨
三 雪
第六節 吸附
一 吸附機制
二 次生黏土礦物的性質
三 影響吸附的因素
第七節 沉澱
一 氫氧化物
二 碳酸鹽
第八節 絡合
一 無機絡合物
二 螯合物
第九節 氧化和還原
一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點
二 水體系的Eh-pH圖(pe-pH圖)
三 水圈中的氮
四 水圈中的硫
主要參考資料
第三章 水體污染和污染源
第一節 水體污染源
一 水體污染物的分類和特徵
二 主要工業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
三 主要污染物的來源
第二節 排放廢水的類型和性質
一 工業廢水
二 生活污水
三 農業污水
第三節 水質和水質標準
一 水質與人體健康
二 工業生產和水質
三 農業生產和水質
第四節 河流沉積物中的微量污染物
一 污染物的途徑
二 自然背景值
三 污染物的運輸
四 溶液中的形態
主要參考資料
第四章 水體中的主要有機污染物
第一節 需氧有機污染物的主要指標
一 溶解氧
二 生化需氧量
三 化學耗氧量
四 總有機碳
五 需氧有機物指標間的相關性
第二節 酚和氰
一 酚
二 氰化物
第三節 多環芳烴 多氯聯苯和洗滌劑
一 多環芳烴
二 多氯聯苯
三 洗滌劑
第四節 農藥污染
一 引言
二 農藥的分類簡介
三 農藥污染水體的途徑
四 農藥的毒性
五 農藥對生態的影響
六 農藥污染的防治
第五節 石油污染
一 石油污染的來源
二 石油的組成和性質
三 石油污染的危害
四 石油污染的防治
主要參考資料
第五章 水體中主要無機物和其它污染
第一節 重金屬污染
一 砷
二 鎘
三 鉻
四 汞
五 鉛
六 銅
七 鋅
第二節 水體的富營養化
一 概述
二 富營養化污染的來源
三 富營養化的限制因素
四 富營養化階段的劃分標準
五 富營養化的危害
六 水體富營養化的防治
第三節 廢水生物和生物污染
一 水中生命有機體的類型
二 水源中的病原體
三 生物污染的防治
四 生物積累、濃縮和放大
第四節 地面徑流污染
一 城市徑流的組成
二 城市徑流污染負荷
三 城市徑流污染物的類型 來源和危害
四 地面徑流污染防治
第五節 熱污染
一 概述
二 熱污染對水環境的影響
三 水體熱污染的主要來源
四 熱污染的危害
五 水體熱污染溫度標準
六 熱污染的防治
第六節 放射性污染
一 概述
二 放射污染來源
三 原子能工業的潛在危害
四 放射性廢水的處理
主要參考資料
第六章 水質模型簡介
第一節 水質模擬的目的和模型分類
一 水質模擬研究的目的
二 水質模型分類
第二節 建立水質模型的一般步驟
一 概念化
二 模型的一般性質研究
三 參數估計
四 模型的驗證
五 模型的套用
第三節 污染物的遷移方程
一 分子擴散
二 湍流擴散
三 彌散
第四節 河流水質模型
一 有機物進行生物氧化
二 DO
三 水域中的自淨係數
四 Streeter-Phelps模型的修正
第五節 水的環境容量
一 環境容量定義
二 水環境容量的組成內容
三 區域環境容量以允許排污總量Q0表示
四 重金屬的環境容量
五 我國水環境容量研究的進展
主要參考資料
第七章 水體污染控制
第一節 污水防治的原則和措施
一 水體防治的方針與原則
二 行政措施
三 法律措施
四 經濟措施
五 技術措施
第二節 水的物理處理法
一 格柵 篩網和撈毛機
二 過濾
三 沉澱
四 隔油和破乳
五 浮上法
第三節 水的化學處理法
一 硬水的軟化
二 化學混凝法
三 中和
四 化學沉澱法
五 氧化還原法
第四節 水的物理化學處理
一 吸附法
二 離子交換法
三 膜分離法
第五節 水的生物處理
一 生物膜法
二 活性污泥法
第六節 污泥的處置
一 概述
二 污泥的農田施用
第七節 氧化塘
一 概況
二 氧化塘生態系統的功能
三 氧化塘處理污水的效益
四 氧化塘的發展趨勢
第八節 污水的土地處理
一 土地處理的類型
二 土地處理的作用和效果
三 土地處理的設計特點
四 污水土地處理的效益
主要參考資料
附錄一
附錄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